109年性別論文擂台賽 Nice! Gender Show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至我的網誌觀看全文,比較好閱讀
很榮幸能被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與高雄市婦女館邀請,在2020年9月26日於高雄市婦女館演講廳發表【當我們談論情感教育,我們談論情感教育什麼?】
詳細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109年9月26日(週六) 09:30-17:10⁣
活動地點:高雄市婦女館1樓演講廳(三民區九如一路777號1樓)⁣
電話:07-3979672 #27⁣



短講題目
當我們談論情感教育我們談論情感教育的什麼?
摘要內容與大致流程
要談情感教育先談性別平等教育法→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中生從事性行為比例增加→性行為、愛情、情感教育的環環相扣→前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莊理事長的情感教育分類→匯流愛→實際與青少年溝通或教學的素材
摘要(與最終短講有些微不同)
What do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Affective Education?

《法新社》報道,范恩格秀文向國會致函,指從 2024/2025 年起,荷蘭身分證上將把性別欄刪除,在可行的情況下,將會就「登記性別」這項沒有必要的資料設限。不過荷蘭國民的護照上,則仍會按照歐盟規定保留性別欄。

情感教育乍聽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教、怎麼與孩子討論,不管站在教師或家長立場,怎麼開口是否都覺得「怪怪的」?教育部在1997年設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2004年6月通過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一路走來不斷修修改改,學校裡的性平案子卻也屢屢傳出。我將簡單介紹性平法中,因公投後要避開「同志教育」而演變細分而成的一總則、四大範圍、一罰則、一附則,並闡述情感教育的概念與議題。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8的統計,國中生(十三到十五歲)有過性行為的比率從2016的調查到2018,有上升趨勢,此與情感教育有何相干?我個人認為性行為的年輕化與很多議題都有所相關!要構成性行為的發生,從性器官的辨認、性愉悅的了解、到性交的方式,但最重要的不就是要「認識另外一位願意與其發生性行為的對象」嗎?這絕對就是情感教育的範圍!而這又牽扯到青少年的愛情觀。姑且不論有一方不同意發生性行為的狀況(因為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假設雙方正在交往,從「怎麼樣叫做交往」、「親密互動是什麼」、「一段關係的對等」到「性行為的發生」,這些都是我會與大家討論,也是教育工作者、家長必須與青少年討論的。

前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莊淑靜理事長將情感教育分類為1.愛的邀請與表達 2.愛的謝謝與拒絕 3.性 4.愛的再見。我將簡單介紹這幾點,而總歸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第一點。

最後,我將以當代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傑登斯(Anthony Giddens)的「浪漫愛 vs 匯流愛」作結。浪漫愛指的是「霸道總裁壁咚我」、「一見鍾情」、「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種以異性戀為主的童話般觀點;而匯流愛是這個世代應該要教導的愛情觀,它分為四大項:「多元性取向」、「隨機應變」、「坦露自身需要」、「自我認同」。我將簡單介紹,並且以身為教育工作、研究者的敝觀點,闡述我對於情感教育的看法。

最後的最後,我將提供實際可以與青少年討論此議題的素材與方法——「網紅、名人」、「戲劇、音樂、歌曲」、「新聞」、「我聽說…」以及「黃金三分鐘」。期望能給予教育工作者或家長們一些啟發,也賦予她/他們在性別議題上應該具備的能力與使命。

關鍵字
#情感教育 #愛的邀請與表達 #匯流愛 #黃金三分鐘
(短講後Q&A,非常像做錯事的道歉記者會😂)
寫個簡短心得,這次我認為十分有趣的是,同樣主題圍繞在性別議題及教育,每位講者切入的角度與自身背景帶入的態度及觀念都不太一樣,我想這正是此類交流會的宗旨和意義。我也深受高雄師範大學余嬪教授所提到的e化社會、及未來的學術將走向研究網路生態如何影響性別互動所啟發,我更同意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簡瑞連理事長的金句「性別及生活」!最後使用我在短講中的結語,當我們談論情感教育,我們談情說愛吧——論聆聽、勢而定、的自然、在日常!
(活動當天有錄影,收到主辦方通知後,會更新補上影片連結)
短講使用的ppt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劍橋教育所博士回饋文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to apply to Cambridge PhD in Education 歡迎至我的網誌閱讀全文 Please visit my blog for more information #劍橋 #教育所 #博士
有沒有想過指稱別人的代名詞,也可以與性別扯上邊?語言既然是人類在使用,當性別運動與文化都已與時俱進,文字上的代名詞又怎能不一起被討論?,這場「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運動,比想像中的重要!
我十分同情她的家鄉武漢,正是此次疫情的爆發重地。因此在談到相關議題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論與用字,同時能免則免、深怕失言。但不得不說,我和班上同學都觀察到,她自己卻頻繁地主動找人「討論」武漢肺炎相關話題,甚至有種「想找人吵架」的感覺⋯⋯
劍橋教育所博士回饋文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to apply to Cambridge PhD in Education 歡迎至我的網誌閱讀全文 Please visit my blog for more information #劍橋 #教育所 #博士
有沒有想過指稱別人的代名詞,也可以與性別扯上邊?語言既然是人類在使用,當性別運動與文化都已與時俱進,文字上的代名詞又怎能不一起被討論?,這場「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運動,比想像中的重要!
我十分同情她的家鄉武漢,正是此次疫情的爆發重地。因此在談到相關議題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論與用字,同時能免則免、深怕失言。但不得不說,我和班上同學都觀察到,她自己卻頻繁地主動找人「討論」武漢肺炎相關話題,甚至有種「想找人吵架」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國二下的性別教育課程中 除了性別刻版印象、同性議題的主題之外 愛情系列更是我每學期的重頭戲 去年非常有幸參加郭雅真老師的研習 驚嘆郭老師駕馭愛情主題的功力 我簡直如獲至寶 因此這學期的愛情主題全部拆掉重練 不只重新編排課程架構 也減少學習單的使用 除了必要時的分組討論外 大多採取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在臺劇「愛愛內含光」中,性愛成為愛情關係中的一部分,探討了性和愛的關係,以及在不同階段生活中的的性心理情感。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在台灣,我們的國民義務教育中,從未在課堂上學過什麼叫做「愛」。我從大學以來上了「愛情心理學」的課,直至出社會進修EFT的國際認證課程後,我被告知「愛」的定義為何,健康的、美好的「愛」應該長什麼樣子,但我一直都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Thumbnail
社會問題、教育之於孩子、性別不平衡,皆是現今社會所需面對的困境,友情、戀情的糾葛牽絆,並不是真朋友。教育改革亟待進步不宜僵化,需讓孩子自由成長。性別問題需重視,色情風氣等社會影響必須面對。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國二下的性別教育課程中 除了性別刻版印象、同性議題的主題之外 愛情系列更是我每學期的重頭戲 去年非常有幸參加郭雅真老師的研習 驚嘆郭老師駕馭愛情主題的功力 我簡直如獲至寶 因此這學期的愛情主題全部拆掉重練 不只重新編排課程架構 也減少學習單的使用 除了必要時的分組討論外 大多採取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在臺劇「愛愛內含光」中,性愛成為愛情關係中的一部分,探討了性和愛的關係,以及在不同階段生活中的的性心理情感。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在台灣,我們的國民義務教育中,從未在課堂上學過什麼叫做「愛」。我從大學以來上了「愛情心理學」的課,直至出社會進修EFT的國際認證課程後,我被告知「愛」的定義為何,健康的、美好的「愛」應該長什麼樣子,但我一直都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Thumbnail
社會問題、教育之於孩子、性別不平衡,皆是現今社會所需面對的困境,友情、戀情的糾葛牽絆,並不是真朋友。教育改革亟待進步不宜僵化,需讓孩子自由成長。性別問題需重視,色情風氣等社會影響必須面對。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