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芋粿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傳統叫賣聲之一,「賣粿」:

來喔, 芋粿, 菜頭粿, 芋粿ㄎ一ㄠ, 紅豆甜粿....

這音「ㄎ一ㄠ」羅馬字「khiau」網路上有三個用字「曲」,「巧」,「翹」!

「芋粿巧」來自閩南地區,是台灣、中國兩地老少皆愛的糕點。它口感彈牙,味道濃郁,讓人一吃難忘。芋粿巧名稱之由來,係因其以「」頭加入「粿糰,經煮而成之「巧」(台語為「彎曲 uan-khiau」的意思)狀食製品。又芋粿巧形狀似「杯」,是民間信仰求神問卜儀式中的器具,因此經常出現在祭拜宗教儀禮。(摘錄自:

這字「khiau」照台語意是「曲」,「彎曲」的意思!現在的「芋粿khiau」都做成「彎月形」,或者「筊杯」形,因此,問題來了,先有「筊杯」形,還是先有「khiau」音!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mnobite的沙龍
65會員
992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somnobit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6
宋孫光憲《酒泉子》詞之二 曲檻小樓,正是鶯花二月guat8。思無慘,愁欲絕tsuat8,鬱離襟kim。 展屏空對瀟湘水sui2,眼前千萬里li2。淚淹紅。眉斂翠tshui3,恨沉沉tim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CH_DmMCws
Thumbnail
2024/12/16
宋孫光憲《酒泉子》詞之二 曲檻小樓,正是鶯花二月guat8。思無慘,愁欲絕tsuat8,鬱離襟kim。 展屏空對瀟湘水sui2,眼前千萬里li2。淚淹紅。眉斂翠tshui3,恨沉沉tim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CH_DmMCws
Thumbnail
2024/01/13
接到方格子來信,謂「詩詞中的閩南語」專輯已然三個月未更新,恐有負訂閱者之所託!故,特此公告周知,個人已將對閩南語漢字探討的文章,改為無料分享!文章收錄至「詩詞中的閩南語二」中!其他無料的「米粒螢光」亦不定時更新!意味著個人在方格子發表的文章都將不再收費!感謝訂閱者三年來的支持,以後的更新頻率會變慢,
2024/01/13
接到方格子來信,謂「詩詞中的閩南語」專輯已然三個月未更新,恐有負訂閱者之所託!故,特此公告周知,個人已將對閩南語漢字探討的文章,改為無料分享!文章收錄至「詩詞中的閩南語二」中!其他無料的「米粒螢光」亦不定時更新!意味著個人在方格子發表的文章都將不再收費!感謝訂閱者三年來的支持,以後的更新頻率會變慢,
2023/09/21
中文的拐彎抹角,抹什麼角? 起因於,閩南語的peh-suann,這個peh ,教育部字典用造字「足+百」,由於字典沒收,而看到了另外一個字,「走+百」!字典: 莫白切,音陌bik8。越也。《玉篇》走貌。又《廣韻》《集韻》𠀤普伯切,音拍pik。風入水貌。 它的異體字,「䞟」匹陌切,音拍pik。
Thumbnail
2023/09/21
中文的拐彎抹角,抹什麼角? 起因於,閩南語的peh-suann,這個peh ,教育部字典用造字「足+百」,由於字典沒收,而看到了另外一個字,「走+百」!字典: 莫白切,音陌bik8。越也。《玉篇》走貌。又《廣韻》《集韻》𠀤普伯切,音拍pik。風入水貌。 它的異體字,「䞟」匹陌切,音拍pik。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續上篇,kau3的衍生音義! 捲,絞,攪。以及近音字「敲」khau3的交集! 閩南語還有一音! kauh: 台日典用造字,(食+夾)𩛩,餅也。但,簡譯本的作者將它擬字為「捲kng2」,更符合實際的語意! 由此可以對照上面講到的 「攪,捲」兩字的密切關聯!因此,kauh8/kauh, 其實是 ka
Thumbnail
續上篇,kau3的衍生音義! 捲,絞,攪。以及近音字「敲」khau3的交集! 閩南語還有一音! kauh: 台日典用造字,(食+夾)𩛩,餅也。但,簡譯本的作者將它擬字為「捲kng2」,更符合實際的語意! 由此可以對照上面講到的 「攪,捲」兩字的密切關聯!因此,kauh8/kauh, 其實是 ka
Thumbnail
緣起,林文信先生在網路上發起,hoonn這個本源字是「䭅」字,(食+固),康熙字典:《集韻》洪孤切,音胡 hoo5。《玉篇》餠也。並舉了兩個例句。 欲食毋討趁,食䭅hoonn汝都無! 一枝喙譇譇ta-ta叫!汝是捌一箍䭅! 北馬的摩訶粿
Thumbnail
緣起,林文信先生在網路上發起,hoonn這個本源字是「䭅」字,(食+固),康熙字典:《集韻》洪孤切,音胡 hoo5。《玉篇》餠也。並舉了兩個例句。 欲食毋討趁,食䭅hoonn汝都無! 一枝喙譇譇ta-ta叫!汝是捌一箍䭅! 北馬的摩訶粿
Thumbnail
有位臉友鋪文說,看了個飲食紀錄片,突然山裡的恫族老太太冒出了一句形容詞:「Q勁夠彈牙」! 懷疑這個Q字不是漢語字源!而是恫台語系! 不過稍微看了百科一下,這些語系在古時候還是有受到漢語系的影響,更何況,語言在時光的流轉時,常常與周邊的族群互相借語借字! 因此,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悖論問題! 我們
Thumbnail
有位臉友鋪文說,看了個飲食紀錄片,突然山裡的恫族老太太冒出了一句形容詞:「Q勁夠彈牙」! 懷疑這個Q字不是漢語字源!而是恫台語系! 不過稍微看了百科一下,這些語系在古時候還是有受到漢語系的影響,更何況,語言在時光的流轉時,常常與周邊的族群互相借語借字! 因此,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悖論問題! 我們
Thumbnail
201104300942做粿 133台語歌詩 石磨蓄一台,篩仔六七篩, 籠床疊幾疊,椅條五隻排, 秫米挨落粿袋內,囥佇椅條扁擔台, 硩一工水份排,粿粞等候粿酺來, 撋撋囥入籠床底,扛去爐仔頂炊, 紅龜草仔龜粿印硩,包仔粿捏一丸好拈提, 菜頭粿較費時,一poo愛炊歸早起, 註: 用詞解釋:
Thumbnail
201104300942做粿 133台語歌詩 石磨蓄一台,篩仔六七篩, 籠床疊幾疊,椅條五隻排, 秫米挨落粿袋內,囥佇椅條扁擔台, 硩一工水份排,粿粞等候粿酺來, 撋撋囥入籠床底,扛去爐仔頂炊, 紅龜草仔龜粿印硩,包仔粿捏一丸好拈提, 菜頭粿較費時,一poo愛炊歸早起, 註: 用詞解釋:
Thumbnail
蚵嗲,是一種油炸小吃,先將豆芽菜、韭菜舖在鮮蠔上,再摻上一層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時沾上醬料,口感酥脆,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是四五年級生,童年的記憶,今天要來探討,這個「嗲te」字。這個食品,可以蒸,可以煎,也可以炸,在台灣,跟粿,番薯,芋頭,蘿蔔糕,韭菜等同炸,切塊淋醬吃,是童年最奢侈的記憶
Thumbnail
蚵嗲,是一種油炸小吃,先將豆芽菜、韭菜舖在鮮蠔上,再摻上一層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時沾上醬料,口感酥脆,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是四五年級生,童年的記憶,今天要來探討,這個「嗲te」字。這個食品,可以蒸,可以煎,也可以炸,在台灣,跟粿,番薯,芋頭,蘿蔔糕,韭菜等同炸,切塊淋醬吃,是童年最奢侈的記憶
Thumbnail
擷取自漁夫圖文 俗稱的「柑仔店」是四五年級生的童年記憶,是一生的感受! 更是電影的好題材,用九柑仔店。上圖中右邊中間深色螺旋狀的「螺仔餅」,比較有印象!吃起來味道很香,咬起來硬梆梆,卡喫卡喫的,確實是記憶的聲音。漁夫記憶中的吃食,比我還多,台北都市畢竟不是莊腳鄉下可堪比擬的! 另一種比較偏向民生食品
Thumbnail
擷取自漁夫圖文 俗稱的「柑仔店」是四五年級生的童年記憶,是一生的感受! 更是電影的好題材,用九柑仔店。上圖中右邊中間深色螺旋狀的「螺仔餅」,比較有印象!吃起來味道很香,咬起來硬梆梆,卡喫卡喫的,確實是記憶的聲音。漁夫記憶中的吃食,比我還多,台北都市畢竟不是莊腳鄉下可堪比擬的! 另一種比較偏向民生食品
Thumbnail
 要過年了,來說一說年菜。前篇的po文講到 「食芋才有好頭路」,是中秋八月十五吃 要過年了,來說一說年菜。前篇的po文講到 「食芋才有好頭路」,是中秋八月十五吃米粉芋的風俗。裡面討論串又提到泉州「同安」過年的風俗是「兜蕃薯粉食」,查資料的結果是過年煮的「兜錢菜」,「兜 tau」是煮食的手法,用粉裹
Thumbnail
 要過年了,來說一說年菜。前篇的po文講到 「食芋才有好頭路」,是中秋八月十五吃 要過年了,來說一說年菜。前篇的po文講到 「食芋才有好頭路」,是中秋八月十五吃米粉芋的風俗。裡面討論串又提到泉州「同安」過年的風俗是「兜蕃薯粉食」,查資料的結果是過年煮的「兜錢菜」,「兜 tau」是煮食的手法,用粉裹
Thumbnail
傳統叫賣聲之一,「賣粿」: 來喔, 芋粿, 菜頭粿, 芋粿ㄎ一ㄠ, 紅豆甜粿.... 這音「ㄎ一ㄠ」羅馬字「khiau」網路上有三個用字「曲」,「巧」,「翹」! 「芋粿巧」來自閩南地區,是台灣、中國兩地老少皆愛的糕點。它口感彈牙,味道濃郁,讓人一吃難忘。芋粿巧名稱之由來,係因其以「芋」頭加入「粿」
Thumbnail
傳統叫賣聲之一,「賣粿」: 來喔, 芋粿, 菜頭粿, 芋粿ㄎ一ㄠ, 紅豆甜粿.... 這音「ㄎ一ㄠ」羅馬字「khiau」網路上有三個用字「曲」,「巧」,「翹」! 「芋粿巧」來自閩南地區,是台灣、中國兩地老少皆愛的糕點。它口感彈牙,味道濃郁,讓人一吃難忘。芋粿巧名稱之由來,係因其以「芋」頭加入「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