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通常是咻一下就消失了,每天都生活得很累,靜下來想想,好像也沒完成什麼大事,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想像一下,當我們每天就這樣空轉,時間快轉五年或是十年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人生可能就這樣被消耗掉了
但面對自身強大的懶惰的慣性,你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時間,本來就是流動及充滿各種變數,原本設計早上9點可以處理A專案,但是碰巧客戶一通電話過來或是廠商來訪,真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而當一個有了變動,後面的時間執行的任務就要跟著變動,變成永遠無法按照時間表上執行,甚至最後因為一團混亂,什麼都沒執行。
或許可以嘗試看看,不要根據「時間表」來執行任務,可依據「時間腳色」來執行任務,在適合的狀況下,優先去做適合的任務,這樣也比較有效率,並且動態性的分配達到適當之平衡。
在安排每日的待辦清單時,試著根據時間腳色來安排任務,而不是按照時間表安排任務。
每個人一天的時間或多或少不同,但是基本上可以大概分為以下幾類:「晨間時間」、「工作時間」、「個人時間」、「與小孩一起」、「家人時間」、「零碎時間」等。
舉例:「晨間時間」:安排早起的晨間儀式是自己我對話及自我成長的時間,可以選擇在時間安排冥想、運動、閱讀等。
「工作時間」:工作時間通常是比較長的時間,且多數朝九晚六。
「家人時間」:安排討論我想和老婆一起去的旅遊等地點、話題,當出現這樣的「時間腳色」時,就優先執行這樣的任務。
「與小孩一起」:安排與孩子一起去讀的書或是去遊樂園旅遊。
「零碎時間」:通勤時,準備書本或是思考一些自己的事情、檢視待辦清單。
不是說一定要為自己的生活時間填滿各種大事,而是要在適合的「時間腳色」中把專注力聚焦在有意義的任務上,那麼就是有價值的事。
或許可以嘗試在動態性設計自己「時間腳色」,讓我們排除那些真的不在焦點的小事,用另一個視野角度重新看待時間管理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