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馬歇爾盧森堡 書連結|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754下標題|#聚焦問題你就是問題 #分析促成分離⠀⠀⠀⠀⠀⠀⠀⠀⠀⠀⠀⠀⠀⠀⠀⠀⠀⠀⠀🙌心交流如果我們心中都願意在乎,為何總是在講出話後搞得彼此都氣呼呼?⠀⠀⠀⠀⠀⠀⠀⠀或許,我們其實是想表示善意,然而很多未發現的溝通方式,反將我們推開距離。⠀⠀⠀⠀⠀⠀⠀⠀在書中稱之為😲悖離生命的溝通方式😲⠀⠀⠀⠀⠀⠀⠀⠀悖離生命,即是遠離了我們願意善於互助的本性。那究竟怎樣的溝通方式,是我們講完會後悔、說出沒效果的禁止區呢?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悖離生命的溝通方式的第一種,是--道德判斷。⠀⠀⠀⠀⠀⠀⠀⠀簡單而言,就是:「分析他人的對錯。」⠀⠀⠀⠀⠀⠀⠀⠀我們在與人相處中,是否有對他人貼標籤的經驗?當我們在分析他人行為是對、是錯,就是一種未正視自己其實有需要與價值觀的展現。⠀⠀⠀⠀⠀⠀⠀⠀例如,當我們看見社會新聞有暴力事件的報導。我們會對施暴者下一個標籤是:壞人、不對、邪惡。然後我們告誡孩子或身旁的親友:「暴力是不對的行為,別這麼做!」⠀⠀⠀⠀⠀⠀⠀⠀然而,先停一下。⠀⠀⠀⠀⠀⠀⠀⠀當體認暴力是不對的想法升起時,這個念頭背後可能有什麼需求呢?會不會是追求和平、追求安全的需要在無聲喊話?⠀⠀⠀⠀⠀⠀⠀⠀若發現自己的需求,再看見暴力事件的發生,也可以這樣溝通:「當我看見暴力事件的報導,我感到擔憂,我重視社會中的和諧,相信我們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促進社會更平安。」⠀⠀⠀⠀⠀⠀⠀⠀⠀⠀⠀⠀⠀⠀⠀⠀「暴力是不對的行為,別這麼做!」「當我看見暴力事件的報導,我感到擔憂,我重視社會中的和諧,相信我們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促進社會更平安。」⠀⠀⠀⠀⠀⠀⠀⠀看看以上兩個說法,感受一下。哪一個讓你感到更多的寧靜?哪一個讓你感到更多的壓力?⠀⠀⠀⠀⠀⠀⠀⠀有句話說:「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在哪裡。」看見問題,你將深陷問題;看見需要,你能同理立場。就像旅程的指南針一樣,如果關係可以選擇投入的心力,你會想要一直往問題抱怨,還是朝向理解自己與他人而努力?⠀⠀⠀⠀⠀⠀⠀⠀並且,看見需要取代看見問題的好處,是你會知道如何積極創造正向的結果。如果眼裡只有他人的不對,就會怨懟或想要消滅;然而發現每個人都有需要,我們就能著手看看如何滿足心中的價值與渴望。⠀⠀⠀⠀⠀⠀⠀⠀因此,今日就讓我們練習洞見需要取代分析對錯,拉近關係的距離而不悖離吧!⠀⠀⠀⠀⠀⠀⠀⠀⠀⠀⠀⠀⠀⠀⠀⠀⠀⠀⠀⠀⠀⠀⠀⠀⠀⠀⠀⠀⠀⠀⠀⠀🤩留言區小互動留意一個當你去分析他人對錯的話語,實際上心中可能的需要為何?並試著和身旁的一位朋友分享~⠀⠀⠀-----------------------------#圖卡心溝通圖像引導人紘宸將轉念溝通主題的書籍整理為有趣、好吸收的知識圖卡一起重拾愛的語言,讓愛發言;轉念向前,幸福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