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非暴力溝通_愛的語言】不要管想法,思考感受跟需求

2023/04/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阻礙溝通

作者提到一些會阻礙善意的溝通方式,例如以汙辱或貶損的方式對他人做出道德判斷或是直接認定會做出某些事情的人就是壞人,一定要受到處罰才會改變。這些都對溝通沒有幫助,唯有當人們認知到改變會對自己帶來好處,才會起變化。

觀察與評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溝通應該多使用事實的描述,少用自己的觀點。也就是文中所提,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應該要觀察而不評論,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不帶判斷或分析的客觀描述事件,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值得花時間練習。

為自身的感受負責

我們的情緒會波動,主要的原因是我們自己對事件的看法所造成的。古羅馬哲學家艾比克泰德:「人們之所以苦惱,並非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因為他們對事件的看法。」

別人的言語或者是行為當然也會激發出我們不同的感受,但主因其實是我們選擇看待的方式,以及我們的需要。因此,我們自身所產生的感受,應該自己負責

在生活中可以這麼練習:

我很生氣,因為我需要被看見我的努力,我應該要再思考可以用什麼方式幫助我自己被看見。〉取代〈因為他們都很自以為!他們都看不到別人也有在付出!所以我很生氣!〉

注意訊息中傳達的需要

文中提到當我們將注意力聚焦於訊息背後所隱藏的感受與需要時,就再也聽不到批評、抨擊、汙辱或判斷了,人們之所以會說難聽的話,純粹是因為他們有一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希望我們能幫助他們罷了。

這個方法在生活中超實用!不要去糾結:天啊~你怎麼會這樣想啊!把精力花在動腦思考他說出這些是因為他有什麼「感受」跟「需求」,當我們花腦筋思考的時候,可以減少觸動杏仁核,進而引發更適切的情緒反應

舉例:A生被其他同學撞到而口出惡言,我們不必急著找出誰對誰錯,而是努力思考A生的感受跟需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因為你希望他可以為他做錯的事情負責?唯有先找出連結,才能好好進行下一步的疏通跟討論需求。

關於懲罰

當我們有情緒反應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多思考,針對這個情緒反應我還可以多做些什麼嗎?而這股改變的動力並非是來自於他人的指責或自我的羞愧,是因為我們真心想要更好的生活。
當我們是為了怕被懲罰而做事情的話,其實我們把精力都拿來思考怎麼樣避免被處罰了,並沒有思考改變對自己的重要性,或是這個行為本身的價值。
我們為了要教會小孩或學生而執行過度的懲罰,只會讓小孩更加的防衛,更不會對我們做出善意的回應。

非暴力溝通四個要素:

觀察:觀察哪些具體行動影響了我們的福祉
感受:我們對這些行動有何感受
需要:是哪些需要、價值觀和渴望,使我們增加這些感受
請求:我們想請對方採取哪些具體行動來增進我們的生活

舉例:
(觀察)我發現你們回家後,書包總是沒有放回原位
(感受)我覺得很不舒服
(需要)因為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住在整齊舒服的家中
(請求)所以請妳們幫忙回家後整理完物品,最後記得把書包放回原位

結語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看似好懂,但要能順暢運用仍需要大量練習。透過這本書的洗禮,我學到了面對跟自己想法大不同的人們時,不需要憤怒,只需要專心思考對方的感受跟需求。
進行溝通的時候,利用四個步驟進行對話,幫助自己思考,減少意氣用事,是我最大的收穫。

43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