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初訪耿畫廊/TKG+(上)

2020/11/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耿畫廊及TKG+正門
  一直以為我會在耿畫廊是因為走錯地方,我要去的是TKG+。
  耿畫廊與TGK+的招牌交疊設置於門口左側,我在那邊拍半天居然沒有意識到它們位在同個地方(思維短路)。這也為我和耿畫廊的初識增添額外的複雜情緒。
  在這個資訊爆炸、一切稍縱即逝的時代,與任何人、事、物相遇似乎更需仰賴運氣。久聞耿畫廊,Instagram也追蹤一段時間了,但目光總是匆促掠過,沒什麼特別令我印象深刻(個人多以圖像評判),於是有意錯過許多展覽。如果有幸獲得給予第二個眼神的機會,或許結果會完全不一樣。
我並沒有獲得給予第二個眼神的機會,能和耿畫廊相遇大概是全然憨傻碰撞下的意外結果。
  同時創立耿畫廊和TKG+兩個藝術品牌應是意在區隔,但逛完耿畫廊、TKG+及TKG+ Projects後,我會將三者視為一個整體。
  耿畫廊錨定經典前輩華人藝術家1,「以亞洲為思考核心,並以此基礎耕耘台灣現當代藝術」2;TKG+則引介現當代藝術家,「關注如何在以台灣當代藝術為根本的文化基礎上,串聯東南亞區域之美學表現」3
  空間表現上即可感受到兩者處理範疇的差異。
耿畫廊-1
耿畫廊-2
耿畫廊-3
  一進耿畫廊,空間設計便激起我的冒險精神,忍不住先走遍一樓探索整體配置。抬眼可略窺二樓展區,但無法一睹全貌,賦予觀者想像空間與期待。複層設計及隔間裝置的方式,拓展觀者心胸及視野,以符合畫廊定位的看畫維度,也提供看畫視角的各種可能。若逛完耿畫廊接著逛TKG+,也能協助轉換、適應。
  自從開始在instagram播送藝廊速寫,便將內容定位在空間描寫與參觀體驗,不詮釋作品。然而,這次畫作本身告訴我的比畫廊多太多。
  先是「如影隨形:2020 薛保瑕個展」。(展期至今年11月28日,星期六)
  過程是漸進的。小幅作品如序曲,賦予一個觀畫情境。
  畫布側邊暴露涇渭分明的色條,新穎的打底方式令我感到驚喜,我們甚至尚未面對面相遇。當我們正視彼此,與側邊色條相呼應的筆觸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浪沖擊我的視神經,對應之抗力擴及至其他感官。
  接著是正歌劇的宣敘調及詠嘆調——篇幅比序曲大上好幾十倍的畫作。站立的我不及畫作高度的一半,遠看僅能直覺式地將一切盡收眼底,近看視線所及範圍又十分有限。前進、倒退、正視、斜望,調整步伐速度,挺進、抽離,如此探索、磨合,在無意間側身走過時,我感受到畫上線條牽引,將我帶進它的故事⋯⋯
Anne Chen
Anne Chen
畢業於東吳大學 德國文化學系、英文系 英文作品:https://annechen1004.medium.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