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妮撿影格|舊文件在未來的重新檢驗 ▶ 悲情城市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撰文年 : 2004

raw-image

日本人最欣賞櫻花那種 開到最滿最美的時候

一同離枝入土的那種情景 他們認為人生就應該是這樣

《悲情城市》裡,以後殖民的角度殖民母國是日本,進行式中的迫害是國民政府施壓,台灣面對的是外來政權移轉的不適應,影片中的日常生活早已受日本的潛移默化,成為一種軟性、綿密的日據痕跡,寫字、插花、唱日本童謠,靜子離別前送寬美和服,遙想寬美穿和服的模樣做為日後的想念,頓時日本人和台灣人彷彿站在同一線上,都是迫於時局的無奈,日本的形象因人民對國民政府的不信任而被美化了,倒也不是以德報怨,而是台灣歷經很長的被殖民時間,想法上有了改變,不是習慣被奴化,而是日據時代台灣有許多顯著的現代性建設和教育,這在一時之間存在的不只是對殖民者的仇視心理,日本交出統治台灣的政權,如同開滿的櫻花即落,沒有民族的殺戮,只有對台灣戀戀不捨的小川校長和靜子。知識份子做為歷史的見證,也是影片最重要的發聲源,它們在政治歷史電影裡扮演的不是無知被迫害的人民,而是台灣這塊島的主人,肆無忌憚地批判整部片所看不到的帝國主義,僅管知識份子最後曲終人散,林文雄一家零星的吃飯人口仍展現台灣人帶有韌性的生命力。台灣聚集複雜的人種導致人民對抗的是和自己說不同語言的人,林家面對日本政府是流氓、面對國民政府是漢奸,最後遭上海人陷害。

文清在火車上被本省人執問哪裡人,他擠出一句發音不標準的台語:「我是台灣人。」本省人欲打他,寬榮來解圍對本省人說:「伊是聾人。」

國民政府從日本手裡接收政權後,族群對立更趨明顯,處在視聽混淆的時代,或許當聾子是最幸福的,文清、寬美、阿雪和靜子政治邊緣人物的角色掌握敘事的口吻,不如知識份子積進的批判帝制,也不如林文雄、文良淌進上海幫的渾水做劇情發展的軸心人物,他們透過無聲的畫面景緻和平靜的陳述表露對歷史創傷的包容,文清一角可以看作台灣的縮影,小時耳聾不知–清朝馬關條約割台予日,隨後國民政府接收,無奈的命運,文清可以有不表態立場的自由比他到底是什麼人更重要–台灣族群融合比身份認同更重要,因為文本中的後殖民建築在國民政府戒嚴時期,除了本土意識的覺起、身份認同,外省人和本省人不合幾乎是所有禍源的癥結。

藝術電影泛政治化?台灣官方禁忌的歷史政治題材,不管怎麼去詮釋它,不管在什麼時候重新拿來檢視,都是爭議,即便是電影文本,歷史再現的真實性和作者的觀點在後設互文性的評論中,影響電影本身的地位,這已完全超乎藝術層面的思考,《悲情城市》在文本內文和外在以台灣電影做為標示地位兩方面不約而同地達到「台灣發聲」的絕對影響力,是追尋、再造,還是扭曲人民集體的記憶,所謂集體的記憶也是一開始就被意識形態建構的不是?

字幕和跳接形成電影語言的濃縮、時間的錯置

歷史事件運用想像來詮釋產生既依附又脫離的情感,構成史詩般的氣闊。字幕有的是簡潔客觀的陳述、有的是維美的詩篇:

萊茵河畔的美麗女妖 坐在岩石上唱歌 梳著她的金髮

船伕們 迷醉在她的歌聲中 而撞上岩礁 舟覆人亡

跳接在寬美和文清用紙筆交談時常見,穿插字幕和事情情境,例如:寬榮隱居在一個世外桃花源的片段。跳接可以過去、現在、未來多面相地去解讀,歷史、回憶和想像交織拉開體驗的歷程,也展現戲劇化的生命情境,例如:小川校長和靜子、文清一家三口站在山道旁、文清童年野台子弟戲的片段。排山倒海而來的劇情配合影片的節奏不見銜接的痕跡,充分闡述人生無常際遇和循環不絕的生命力,例如把婚喪的兩個場面接在一起:

文雄倒地 → 天空一隻飛鳥 → 山頭上辦法會 → 晴朗的山 → 文清和寬美的婚禮

空鏡頭的使用,尤其是山景,港口的景也多,增添不少影片的基調,這在閱讀劇本是無法感受到的,文字也許可以形容場景,影片中真實的物象可能沒有文字描述那麼細緻的展現,但現實相對於想像的落差反而是另一種美,空景不僅強化人和土地的關聯,依景抒情也表現中國書畫的美感。寬美日記的旁白多藉景言情:

山上已經有秋天的涼意 沿路風景很好

想到日後能夠每天看到這麼美的景色 心裡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溝通不良或單向溝通–多種語言混雜,國語、台語、日語、上海話、廣東話,文雄為文良被抓的事找上海幫,語言不通,最後拿禮出來,雙方都心知肚明事情的原尾沒再多說。光復後第一場戲日語廣播和戒嚴時陳儀的廣播都是單向溝通,人民無法與之對談,只能隨命運掌控。

劇中人物(發聲者)除了知識分子、文清、寬美、阿雪和靜子之外,一直都捲入事件內的文雄,也會說出一些後腦勺後面長眼睛的話,像是兄弟不順的際遇來懷疑母親的墳有問題、台灣眾人騎沒人疼的詞,其中一段與劇情無關的台詞,是文良被帶回來過年的破曉,文雄自個兒說了一堆,如果這段被剪掉對劇情沒有太大影響,但放進來,有種午夜夢迴中才確定「現在」的存在之感,藉由否定從前的荒謬確定現在,同時掺雜懷念的矛盾之情,台詞如下:

我不知道最近怎麼了睡覺常常做夢,每次都夢到小時候被我阿爸綁在電線杆上,我記得有一年也是過年前,我阿爸年輕的時候很愛賭,快過年了家裡沒半分錢,我阿母拿了一條金項鍊叫我阿爸拿去當,我阿母怕我阿爸把當的錢又拿去賭,叫我跟他一起去,結果我阿爸錢剛拿到手,把我騙到電線杆邊,褲帶解下來把我綁在電線杆上自己去賭,十二月天好冷啊,整條路都沒人來,快天黑了才有人經過,看我被綁在那裡才幫我解開,凍得差點死掉,以後我阿爸出門要做什麼,我阿母叫我跟他一起去,我都不去。

舉寬美和文清用紙筆交談跳接到寬榮隱居內寮的片段為例,來說明配樂有助於大塊記憶和意象的表現,並且具備載情與流暢敘事的功能,若此段音樂抽掉不用,是寫實敘事,陳述路程的長,用之,過程變成是回憶或想像,當音樂停止有恍然於世的感覺。

畫面:文清背著公事包、頭戴圓帽、拿著一把傘(文清既定的人物造型)和一個像廖添丁旁的紅龜的人走在靠山的石子路上,朝鏡頭走近時音樂響起,一台類似老爺車的車子經過,他們繼續走向山裡,山變得很大他們變得很小,隨後他們經過田,有人拉著水牛耕田,高處的人似乎對著他們喊叫,文清最後來到寬榮的藏身處。

聲音:走路磨擦石子聲 → 音樂響起(先是像敲擊樂,再來全是鋼琴的旋律) → 音樂+車聲 → 音樂+水聲 →音樂+人叫聲 → 音樂在寬榮看見文清兩人交談時結束。

以上的電影語言呈現如詩的文本,精煉,同時也失語,很多東西變得沒有交代很清楚,是刻意也好、是遺忘也好,無法還原真實,也就捨棄模仿現實,歷史的殘酷以優雅的進行式,不斷地解讀、不斷地創造是《悲情城市》成為經典的地方。

結語。關於《悲情城市》的文獻相當多,僅以電影欣賞者的筆觸著墨大師級作品的解析,而閱讀好的文本,則可訓練和發揮寫作功力,增進視角的開擴。由於篇中有很多個人的論點,可能出現超越個人對歷史正確認知而有誤的地方,請多加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佩妮的沙龍
7會員
83內容數
佩妮的觀影羅曼史
佩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9
倘若好奇心會殺死貓,那麼「比較心」絕對是摧毀友情的頭號殺手。
Thumbnail
2024/12/19
倘若好奇心會殺死貓,那麼「比較心」絕對是摧毀友情的頭號殺手。
Thumbnail
2024/07/30
成為履行婚姻關係的室友可行性高嗎?《1122~好夫妻》做了個有趣的實驗探討,觀影過程會不斷反芻「關係」這件事,一子與二也是什麼關係?除了法定,觀念甚決定關係,一旦認定關係後其行為界線劃落哪?
Thumbnail
2024/07/30
成為履行婚姻關係的室友可行性高嗎?《1122~好夫妻》做了個有趣的實驗探討,觀影過程會不斷反芻「關係」這件事,一子與二也是什麼關係?除了法定,觀念甚決定關係,一旦認定關係後其行為界線劃落哪?
Thumbnail
2024/07/03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2024/07/03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如果從歷史角度看《陽光先生》,有些人勢必也會聯想起台灣日治時期所發生起身對抗日本的一些事件。或者會再延伸至一九四五年後,那些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歷史從來都是殘酷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列強侵略下僅剩的溫柔!
Thumbnail
如果從歷史角度看《陽光先生》,有些人勢必也會聯想起台灣日治時期所發生起身對抗日本的一些事件。或者會再延伸至一九四五年後,那些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歷史從來都是殘酷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列強侵略下僅剩的溫柔!
Thumbnail
侯孝賢透過一個大家族的經歷,道出戰後台灣的歷史故事,反映了其為「亞細亞的孤兒」之處境,「二二八事件」作為「歷史的動力」,把台灣土地上潛藏的省籍衝突、身份認同問題、與國族意識混亂全都捲進漩渦中,然而即便作為二二八事件的「代表電影」,《悲情城市》卻並未直接地將此「動力」呈顯於螢幕上,反而透過一種二手、間
Thumbnail
侯孝賢透過一個大家族的經歷,道出戰後台灣的歷史故事,反映了其為「亞細亞的孤兒」之處境,「二二八事件」作為「歷史的動力」,把台灣土地上潛藏的省籍衝突、身份認同問題、與國族意識混亂全都捲進漩渦中,然而即便作為二二八事件的「代表電影」,《悲情城市》卻並未直接地將此「動力」呈顯於螢幕上,反而透過一種二手、間
Thumbnail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sou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 有時可見對於台灣電影的一種批判聲音是:韓國都已經拍出《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了,台灣呢?
Thumbnail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sou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 有時可見對於台灣電影的一種批判聲音是:韓國都已經拍出《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了,台灣呢?
Thumbnail
「賤民永遠面臨的毀滅陰影使他渴望生命、渴望存在,存在於這個殘酷、無意義的、荒謬的,然而又如此美麗的現世」——吳叡人
Thumbnail
「賤民永遠面臨的毀滅陰影使他渴望生命、渴望存在,存在於這個殘酷、無意義的、荒謬的,然而又如此美麗的現世」——吳叡人
Thumbnail
跨語言世代的臺灣文學家,我想在很大層面上,他們的書寫其實是自我的「照顧與療癒」。而閱讀著,或試著要去接近這些文學家作品的我們,也就是在走在「照顧」的路程上,去聆聽、知曉那些hidden transcripts中,殖民與國家暴力的掙扎、創傷、痛苦。文學並不是遠在天邊的「什麼」。
Thumbnail
跨語言世代的臺灣文學家,我想在很大層面上,他們的書寫其實是自我的「照顧與療癒」。而閱讀著,或試著要去接近這些文學家作品的我們,也就是在走在「照顧」的路程上,去聆聽、知曉那些hidden transcripts中,殖民與國家暴力的掙扎、創傷、痛苦。文學並不是遠在天邊的「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