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四診可以給出很多資訊,特質不盡相同。
以時間性來說,切診最及時,甚至念頭改變、或因為飲食都會影響到脈象。因此單純只從脈象辨證,不一定能掌握全貌,但由於脈為氣血之先見,有其脈,必有其證,只是必須要有正確的歸因,才能正確論治,透過長期的監控,抓到基礎脈象,不因時空、飲食、藥物都會出現的基礎脈,則可推論為案主的體質,再看加成何種脈象,此為新感疾患。可利用此訊息來辨證“表證”或“裏證”。
以關聯性來說,問診最能貼近主體的狀況,案主的主觀感受有時可能與客觀探測相矛盾,例如案主因感染而發燒,體溫 39度,客觀以溫度計量測或以手試探,都能得知身體發熱。但是案主可能感到寒冷(惡寒)或感到發熱(惡熱), 病機就完全不同。或以手觸壓腹部,腹部肌肉的反應與案主的感覺亦可反應出一些訊息,例如喜按無力為“虛證”,拒按肌觸強硬為“實證”。
以結構性來說,聞診最能反應本質狀況,聞可分為“聽聞”與“嗅聞”,身體的物理性訊號(聲音)或化學性訊號(氣味)反應是最真實的,例如口中有異味或特殊體味,顯示微生物失衡(發炎、感染),走路時腳步拖地聲的輕重反應體內津液與水分代謝的狀況。
以判斷性來說,望診最直觀,陰陽立判,可以氣、色、形、質來辨證“陰證”或“陽證”。陽化氣、陰成形,陰陽可以理解為動能的趨向性,E=MC平方揭示了能量與物質可互相轉換,由於分子振動頻率的不同而顯化萬物,“陽”是往能量變化的趨向性,“陰”是往物質變化的趨向性。陰陽無對錯,只有最恰當的比例與環境是否能調和為最佳狀況的判准。
以體型來說,累積過多脂肪、肌肉、軟組織為陰實證;消耗過多脂肪、肌肉、軟組織為陰虛證。身體機能、代謝太過旺盛為陽實證;身體機能、代謝低弱不足以應日常生理所需為陽虛證。中醫是以“致中和”為本體論,其判準是“剛剛好”、“適當”、“過猶不及”的哲學,一般人認識的中醫都比較偏向補養,只補不瀉背後的本體論是“超人哲學”,但是世間的定律是盛極而衰,一味強調“身體的強盛”,必然會出現“心理的衰弱”,這也是現代強盛物質文明會出現越來越多心理疾病的原因。
身高與體重有恰當的比例(BMI),整體軀幹與四肢比例也有其適當的比例,其實平心而論,參加健美比賽的冠軍,真的“健康”、“美麗”嗎?公開的秘密是靠藥物與不正常的飲食手段“作”出來的,雖有強盛的外表,但內在是不平衡的。目前是以BMI來粗略判定適當的體重,但BMI反應的是整體,身體各部分可反應不同臟腑的盛衰。
陰陽是相對的,陽實會耗陰,過了平衡點,出現陰虛就會有“火旺”的現象,表現為焦慮、易怒、怕熱、喜冷飲的狀況。陽虛由於新陳代謝率低下,消耗較少,如飲食過多或排泄效率不佳就會形成陰實的狀況。
陽實為急性發炎 / 陰虛消耗過度 / 陽虛是代謝不足而成慢性發炎(痰飲)/ 臟器纖維化或出現腫瘤則為陰實。
如以五臟虛實來舉例各類型的肥胖:
肝陽虛:啤酒鮪魚肚(大腹累積脂肪)
心陽虛:蘋果形體型(上半身累積脂肪)
脾陽虛:虎背熊腰(厚背厚腰凸小腹粗大腿蘿蔔腿)
肺陽虛:蝴蝶袖、臉紅脖子粗
腎陽虛:西洋梨形體型(下半身累積脂肪)
身體氣血盛衰會影響體型結構,體態結構也會反過來影響氣血循環,互為因果,通常累積組織之處(脂肪、肌肉、軟組織、骨質增生)都是虛弱的地方。論治則須從表裏臟腑(肝/膽、脾/胃)、經絡的關聯性去調整。
有興趣歡迎一同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