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八卦 分子料理之父(一) Nicolas Kurti 拉絲先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法國與分子料理Podcast節目中我們提到,給分子料理這個名子的是兩位科學家,一位是Hervé This(ㄟ肥.這個先生)及Nicolas Kurti(泥可拉絲.克提,以下稱拉絲先生)。今天牆編要來介紹一下這位愛做菜的科學家,拉絲先生。

拉絲先生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中產階級猶太家庭,父親是銀行的副行長,大舅是燈泡工廠副總(就這樣還中產階級阿.... 牆編覺得自己出生貧寒....)。拉絲爸在他三歲的時候就過世了,家庭觀念深重的猶太大舅念在天上最大是天公,地上最大是舅公的俗諺(好吧... 這句是牆娘說的....),肩負起照顧拉絲及姐姐媽媽的生活責任。拉絲先生天資聰穎,能說流利的法語和德語,在學校除了體育之外,每一科都甲上優(果然天生文弱書生...),特別在音樂方面有興趣,15歲的時候每天要花上好幾小時練鋼琴,立志成為音樂家。雖然跟音樂學院的老師都講好了,但是拉絲先生沒有通過入學考,殘酷的發現自己其實缺乏成為成功職業樂手的天賦。

在納粹期間,匈牙利大學限制了猶太學生的招生比率不能超過6%,優秀的拉絲先生還是不想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拉絲大舅這時候找來了一位超強的物理學家Jakob Salpeter(瘦彼德先生)來給拉絲先生指點迷津。瘦彼德先生告訴拉絲先生,人生苦短,不要學時下的那些科學紅人學什麼化學工程之後又跑去搞物理和數學。我看這個勢態,物理以後前途無量,你要就直搗黃龍,科技物理(Technische Physik)給它直接栽下去。拉絲先生聽得一愣一愣的,就在拉絲爸從前服務的銀行及大舅的經濟支持下,到巴黎去念物理了。雖然決定下的有點噗嚨共,但是拉絲先生一試成主顧,一輩子也沒有後悔過。

之後拉絲先生通過了錄取率只有兩成的考試,到德國柏林去念博士。就在這時候,又有厲害的物理學家Michael Polanyi 建議拉絲先生來個gap year,走走看看,找到自己的興趣再開始做研究(這該說是貴人不斷嗎....好想看看拉絲先生的手相....)。在這段期間拉絲先生除了破天荒的加入了體育社團,滑船社之外,還去聽了無數厲害物理學家的演講,並且找到令他一見鐘情的.... 硫化釓(ㄍㄚ)....(有物理專家們可以告訴我怎樣可以愛上一個嘎嗎....完全超出牆編我的理解範圍....)

“I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 with gadolinium sulphate, and it remained my love in one way or another”

拉絲先生在柏林求學的期間,每週都去參加最新發表的論文研討(應該是Journal Club吧),聽起來是研究生的日常,只不過在場的第一排VIP都是愛因斯坦之類的諾貝爾獎得主或是未來得主(好羨幕阿....)。

有一次拉絲先生在準備實驗,但是缺了一條可以用來產生磁場的纜線,也沒錢去買。實驗室老闆賽門建議用一條鐵絲代替,拉絲先生乖乖的用了,一切都在三月底弄好。沒想到一按開關,就引發了大爆炸,拉絲先生被樑柱保住了一條小命,但窗戶全噴飛,實驗儀器全數報廢。次日清晨,賽門老闆接到電話,立刻大笑了起來,說 ”別鬧了,我知道今天是愚人節”。

由於納粹的壓力,拉絲先生最後到了英國牛津繼續他的研究與教學,他所教的課,生動又活潑,深受學生喜愛。拉絲先生不只在物理方面供獻量多,也同時關心社會,是皇家學院的創立者之一,更是一個好廚子!從小看著媽媽準備餐點,之後浪蹟天涯的他更將烹飪視為嗜好。拉絲先生更被他的偶象,美食家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一句話所激勵。”發現一道新菜比發現一顆星星更能為人類帶來幸福”
‘La découverte d’un mets nouveau fait plus pour le bonheur du genre humain que la découverte d’une étoile’

1968年,拉絲先生受邀在皇家學院裡講授”廚房裡的物理學家”課程,親自示範用針桶注射鳳梨汁到腰內肉裡,讓鳳梨酵素軟化肉質。用真空機做蛋白塔Meringues。還有一道超厲害的反向熱烤阿拉斯加(inverted baked alaska),一般是蛋白霜包著冰淇淋然後進烤箱烤上色,外熱內冷。拉絲先生這一道是冰淇淋包著杏桃泥和杏桃酒,要上桌前進微波爐熱幾秒,由於微波爐是從中心開始加熱,酒精沸點也低,所以這是一道外冷內熱的點心!在這課堂上示範的低溫羊腿(80度8小時烹煮)不但被分食怠盡,連骨頭都被觀眾帶回家給狗狗....

拉絲先生風趣幽默,對物理和料理的熱情完全沒有保留,不但在學術成就上發光發熱,也樂於分享他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真無法想像他是位走過納粹壓迫的猶太人。沒有他,就沒有今天貴貴又高級的分子料理!

資料來源: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pdf/10.1098/rsbm.1999.0086

圖片來源:
https://curiouscook.typepad.com/.a/6a0133f5708090970b0148c85e61cd970c-pi
http://www.bbc.co.uk/legacies/immig_emig/england/oxford/article_1.shtml
https://www.pinterest.co.uk/pin/204210164329145335/?autologin=true&nic_v1=1aw91M1V%2BtDcaXfmY6cIUFF3%2BmsYyvju09a0%2FjAsvaG9tPnpMlQvZh2fKgSJk2Z2tc

#科學家裡的廚師
#分子料理
#拉絲先生
#實驗室爆炸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ky in the wall 的沙龍
34會員
80內容數
我們是一群科學博士所組成的科學概念推廣團隊, 落腳世界各地追尋夢想. 秉著對科學原初的熱情與好奇, 分享科學角度中的生活. podcast (Sat 10am) 與科學家系列小文 (日更), 歡迎訂閱分享.
2023/11/17
讀者敲碗已久的科學家的愛情故事來啦(至於雞編的愛情故事,聽說他們雞的世界都直接下蛋,沒有前戲的,牆編也只能嘆為觀止了....)。 科學史上公認的第一對實驗室情侶,就是尪拖泥 拉瓦謝(Antonie Lavoisier)和螞蟻捏 皮也破著 (Marie-Anne Pierrette Paulze)夫
Thumbnail
2023/11/17
讀者敲碗已久的科學家的愛情故事來啦(至於雞編的愛情故事,聽說他們雞的世界都直接下蛋,沒有前戲的,牆編也只能嘆為觀止了....)。 科學史上公認的第一對實驗室情侶,就是尪拖泥 拉瓦謝(Antonie Lavoisier)和螞蟻捏 皮也破著 (Marie-Anne Pierrette Paulze)夫
Thumbnail
2020/11/24
介紹過有點無奈的攝氏先生的故事,那麼華氏先生又是過著怎麼樣的日子呢?   攝氏溫標將水的冰點及沸點,訂為簡單好記的 0 度及 100 度,不像華氏溫標的 32 度和 212 度,讓數學不好的人們(像高中數學每學期都被當的牆編),也能快速的對溫度的表達有準確的概念。因此雖然華氏溫標在 300 年前超級
Thumbnail
2020/11/24
介紹過有點無奈的攝氏先生的故事,那麼華氏先生又是過著怎麼樣的日子呢?   攝氏溫標將水的冰點及沸點,訂為簡單好記的 0 度及 100 度,不像華氏溫標的 32 度和 212 度,讓數學不好的人們(像高中數學每學期都被當的牆編),也能快速的對溫度的表達有準確的概念。因此雖然華氏溫標在 300 年前超級
Thumbnail
2020/11/24
溫度的度量,在科學史上有著長長的篇幅。總而言之,是一連串的發現,發明以及討論,才制定下來的。進300年來,科學界一共出現了8種不同的溫度計量單位,   1701年 - 牛頓溫標 ºN (degree Newton),  1702年 - 羅氏溫標ºRø(degree Rømer),  1714年 -
Thumbnail
2020/11/24
溫度的度量,在科學史上有著長長的篇幅。總而言之,是一連串的發現,發明以及討論,才制定下來的。進300年來,科學界一共出現了8種不同的溫度計量單位,   1701年 - 牛頓溫標 ºN (degree Newton),  1702年 - 羅氏溫標ºRø(degree Rømer),  1714年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第一次有人稱我為哲學家是幼稚園時,媽媽說的。
Thumbnail
第一次有人稱我為哲學家是幼稚園時,媽媽說的。
Thumbnail
請花10分鐘想想盧梭的這句話,他的想法是法國大革命的基礎: 假使有上帝的子民,他們以民主的方式執政;一個極度完美的政府,卻無法符合人民的需求。
Thumbnail
請花10分鐘想想盧梭的這句話,他的想法是法國大革命的基礎: 假使有上帝的子民,他們以民主的方式執政;一個極度完美的政府,卻無法符合人民的需求。
Thumbnail
時間很公平,每個人都是一天,除非不在地球
Thumbnail
時間很公平,每個人都是一天,除非不在地球
Thumbnail
回想起來,壽彭大哥是來我們家蹭飯次數最多的人。父親在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書,某日他帶一位人高馬大的青年回家吃飯,他是師大物理系高材生壽彭大哥;北方人,喜歡吃麵食。我們家平常的伙食離不開麵條、饅頭、烙餅,壽彭大哥頭一次就唏里呼嚕吃得特別來勁,以後成了座上常客。 「小方,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Thumbnail
回想起來,壽彭大哥是來我們家蹭飯次數最多的人。父親在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書,某日他帶一位人高馬大的青年回家吃飯,他是師大物理系高材生壽彭大哥;北方人,喜歡吃麵食。我們家平常的伙食離不開麵條、饅頭、烙餅,壽彭大哥頭一次就唏里呼嚕吃得特別來勁,以後成了座上常客。 「小方,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Thumbnail
薑,還是老的辣!   升上台北唯二的和尚學校,全班目標很簡單,也很一致;就是要考到心中的第一志願。而,除了好奇,周遭的同學是哪些牛鬼蛇神,或是說神經病;也想看看所謂的好學校的優秀老師,倒底是長什麼樣子。   陳先生,傳說級別的物理教師,其從小到大,一路上,都是第一志願,生平的考試,都是一試就上,沒有
Thumbnail
薑,還是老的辣!   升上台北唯二的和尚學校,全班目標很簡單,也很一致;就是要考到心中的第一志願。而,除了好奇,周遭的同學是哪些牛鬼蛇神,或是說神經病;也想看看所謂的好學校的優秀老師,倒底是長什麼樣子。   陳先生,傳說級別的物理教師,其從小到大,一路上,都是第一志願,生平的考試,都是一試就上,沒有
Thumbnail
這裡先講一則我以往工作的故事。我曾服務於開辦公開班的教育訓練單位,配合的都是業界知名的講師與顧問,有一回我觀察到某位資深的老師,他簽名從來都不使用單位提供的筆,我一直以為是他有潔癖的緣故。 直到有一回,我從口袋拿出預備的「鋼筆」,顧問一時居然激動到講話顫抖。他告訴我
Thumbnail
這裡先講一則我以往工作的故事。我曾服務於開辦公開班的教育訓練單位,配合的都是業界知名的講師與顧問,有一回我觀察到某位資深的老師,他簽名從來都不使用單位提供的筆,我一直以為是他有潔癖的緣故。 直到有一回,我從口袋拿出預備的「鋼筆」,顧問一時居然激動到講話顫抖。他告訴我
Thumbnail
相信每一位念生物的朋友都知道,細胞裡有個胞器的名字叫做高基氏體,但是你知道高基先生是哪位嗎?   卡米樓. 高基先生(Camillo Golgi)於1843年,出生在義大利的小鎮,口天吳(Corteno),現在為了紀念高基先生,小鎮改名為,口天吳 高基(Corteno Golgi)。高基爸就是一位
Thumbnail
相信每一位念生物的朋友都知道,細胞裡有個胞器的名字叫做高基氏體,但是你知道高基先生是哪位嗎?   卡米樓. 高基先生(Camillo Golgi)於1843年,出生在義大利的小鎮,口天吳(Corteno),現在為了紀念高基先生,小鎮改名為,口天吳 高基(Corteno Golgi)。高基爸就是一位
Thumbnail
在法國與分子料理Podcast節目中我們提到,給分子料理這個名子的是兩位科學家,一位是Hervé This(ㄟ肥.這個先生)及Nicolas Kurti(泥可拉絲.克提,以下稱拉絲先生)。今天牆編要來介紹一下這位愛做菜的科學家,拉絲先生。 拉絲先生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中產階級猶太家庭,父親是銀
Thumbnail
在法國與分子料理Podcast節目中我們提到,給分子料理這個名子的是兩位科學家,一位是Hervé This(ㄟ肥.這個先生)及Nicolas Kurti(泥可拉絲.克提,以下稱拉絲先生)。今天牆編要來介紹一下這位愛做菜的科學家,拉絲先生。 拉絲先生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中產階級猶太家庭,父親是銀
Thumbnail
早在1912年梅納先生就發現了糖和胺基酸在高溫下的變化,不過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還好梅納先生不是靠這個吃飯的,他還有其他超強的技能讓他得到了當代科學家的地位。不過,在他有生之年應該從來沒有想過,他最默默無名的發現,最後才是讓他名流青史的功德。     梅納先生出生在法國,祖先在路意十五的年代
Thumbnail
早在1912年梅納先生就發現了糖和胺基酸在高溫下的變化,不過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還好梅納先生不是靠這個吃飯的,他還有其他超強的技能讓他得到了當代科學家的地位。不過,在他有生之年應該從來沒有想過,他最默默無名的發現,最後才是讓他名流青史的功德。     梅納先生出生在法國,祖先在路意十五的年代
Thumbnail
勞力氏今年58,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之一,我把親戚都叫成最熟悉的陌生~有些人一年見一次,但是關係可能比不上鄰居。 拉丁血統的勞力氏,在從小勤奮,努力向上, 認真唸書,志向成為德州狀元 ,美國上層菁英
Thumbnail
勞力氏今年58,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之一,我把親戚都叫成最熟悉的陌生~有些人一年見一次,但是關係可能比不上鄰居。 拉丁血統的勞力氏,在從小勤奮,努力向上, 認真唸書,志向成為德州狀元 ,美國上層菁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