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面對高中國文如此龐大的內容,以及看似毫無章法的課程編排,我與當前正值高中的你 / 妳 ,在學習上都曾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對此,本篇文章將歸納高中國文系統的三大面向,揭開架構,幫助你 / 妳用更省力的方式讀高中國文
本文重點:
1.看似龐大、繁雜的高中國文,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簡單的系統,這系統將高中國文分成三大面向:國學常識、文化常識、現代文學。
2.國學常識能拆解成四大類別,並透過三個關鍵分析當前的課文,加上文化常識六大重點、現代文學三大重點,完整拆解學習內容,掌握考試。
3.透過三大面向的系統化分類,進入一篇課文之前俯瞰全文,辨認當前的學習定位,如此便能提高學習效率,更進一步能加深記憶。
108 高中國文課綱將推薦古文篇數從30篇降低至15篇,表面上來看,雖然數量大幅減少,但涵蓋的知識範圍其實沒有改變,依舊非常龐大。攤開這15篇文章,所選作品的年代橫跨近2000年,大致能分成五種文本、四大文類,與我先前被30篇核心古文的摧殘程度比較之下,其實差異不大!新課綱只是用更精簡的篇數,講完同樣的知識量。
至於考題怎麼考?雖然趨勢上來說,108 課綱所著重的是閱讀素養,但一些繁瑣的知識如:國學常識,還是會以另一種形式隱藏在題目當中,使得高中國文知識量非常龐大與繁雜,不易準備。
註 1:五種文本為應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
註 2:四大文類為古文、駢文、古典小說、辭賦
曾經有位資質不錯的高二學生很崩潰地跟我說,「他很努力地把課本內容與補充講義全部讀完了,考試作答時內心依舊不踏實,很難掌握考試重點;且學得課文愈來愈多,腦袋中的國文知識就愈來愈混亂。」我想,這應也是許多學生的國文學習經驗。
然而,看似龐大、繁雜的高中國文,其實背後隱藏著一個簡單的系統,只是不曾有老師告訴過你!所以,本篇文章將歸納高中國文系統的三大面向,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揭開高中國文架構,往後進入一篇課文之前,抓住這三大面向便能迅速掌握學習重點,融會貫通,幫助你 / 妳用更省力的方式讀高中國文!
一、從混亂到建立秩序:系統三大面向一次看
1. 為什麼要建立系統?
高中國文的內容在深度、廣度上,遠遠超過國中國文。以《師說》這篇課文為例,除了基本的文本理解、注釋翻譯、作者生平、形音義等需要充分掌握,還需理解古文運動,包括古文運動的核心訴求、因果關係、發展進程;此外,韓愈的名與字兩者關係、其他作品也是考點,更進一步地,寫作方法、修辭技巧、文體特徵也是學習重點。
下圖簡單列舉《師說》一課的考題,這僅是高中國文的第一篇文言文,學習內容就已經非常繁雜,往後課文所蘊含的知識量只會不斷疊加;且由於課程編排並非按照作品完成的時間順序,對於習慣利用時間軸學習策略的學生來說,高中國文更是一團混亂,學習不易,更遑論變成長期記憶。因此,建立高中國文系統化的重要性浮現。
2. 系統長什麼樣子?
從上述《師說》這個例子來看,除了課文的基礎知識如文意理解、形音義,其餘的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國學常識」、「文化常識」以及「現代文學」,如下圖所示。其中,三者的交集就是推薦選文,每篇選文的學習內容、考試重點,皆由國學常識、文化常識、現代文學組成,這就是高中國文系統的三大面向!
而依照這三大面向將《師說》的考題分類,便能得出一個清楚的圖像,原本看似雜亂無章的內容,背後隱藏的系統就是如此簡單!現在,俯瞰完整個系統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其中,了解這每一個面向包含的內容及定義。
二、無法逃離的泥沼:國學常識四類別與三關鍵
1. 什麼是國學常識?
國學常識是高中國文的必學內容,是大考中一定會出現的概念,可以說是高中生無法逃離的泥沼。國學是一學術性名詞,泛指中國學術的一切知識,內容包羅萬象,浩如煙海,不太可能在高中三年學完。因此,高中的課程抽取國學中比較容易學習的部分,稱作「國學常識」,內容包含中國文學、史學及哲學。儘管如此,國學常識對於高中生來說依然是一個超級龐大的集合體,難以掌握。對此,本篇文章使用紀曉嵐先生所編《四庫全書》對中國古籍的分類方式,總括高中三年所學得國學常識。
《四庫全書》將中國古籍分成四個部門,分別是「經部」、「史部」、「子部」以及「集部」,時常被高中老師簡稱「經史子集」。概括來說,高中15篇推薦選文的範圍不出經史子集(除了章回小說、台灣文學),高中國文在國學常識上一定能被歸納在這四大類別。
2. 那麼經史子集的內容又是什麼?
我們先在心中想像一個金字塔,這金字塔由上到下分別是經史子集。所謂「經」,最初的意思是織布機中直線,這些直線不會伸長或縮短,且每條都一樣長,因此引申出「恆常不變」的意思。之後,「經」被指涉成「儒家聖人傳道的重要書籍」,白話來說就是「這些聖人的道理好棒,永遠可以是我們依循的準則」,所以我們稱這些書籍為「經」,「經部」也順理成章位居四部之首,能站在金字塔最高處。因此,經部中的書籍都是儒家典籍;但是,並非所有儒家典籍都被收錄在經部(《荀子》就被放到子部)。
而高中所接觸到「經」的相關知識,原則上只有十三本書籍,就是常聽到的「十三經」。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易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榖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多,但事實上高中生只需掌握這些書籍的基本知識,如:作者、內容大意、用途等等,重點在於「你能否辨認當前的課文、學習內容以及考題,是出自經部中的相關知識」,如此一來在學習時便不易產生混亂,導致記憶不長久;在作答時,內心也會感到較為踏實。
接著往金字塔下一層:史。史,顧名思義就是歷史,因此史部中收錄記載各個朝代的歷史書籍以及地理書籍。史部中的重要概念在於類型,如辨認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等,以及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相關知識。再往下一層,子部。子部收錄中國各個學術流派的書籍,如:九流十家、天文算法、算術、醫學,都被歸類在子部。而高中課程在子部的學習重點為九流十家的相關知識。
最後一層,集部。集部收錄中國的文學類書籍,包含韻文集非韻文。韻文分為:詩、辭賦、詞、曲;非韻文分為:古文、駢文以及小說。集部要掌握的內容主要為文學史、文體特徵、著名作品以及代表作家。
3. 講了這麼多,如何運用在學習高中國文上?
誠如上述,高中國文系統的一大面向是國學常識,而國學常識的內容又可進一步分成四大類別:經、史、子、集。在學習上,最直接的運用是幫助歸納知識,更進一步地可以自己延伸學習,甚至有猜題效果。在此提供三個關鍵幫助延伸學習:人物、事件、因果關係。
舉《師說》一課來說,掌握經史子集這四大類別的概念後,很快能得出這篇文章出自集部:非韻文中的古文。因此「古文運動」這個事件的因果關係、發展進程,就是一項學習內容;再往下延伸,古文與其他非韻文文體的比較也是重要考點。在人物上,韓愈在文學史的地位、核心思想、對後代文人的影響、著名作品等等,同樣是學習重點。
總的來說,透過瞭解國學常識中的四大類別:經、史、子、集,能在學習中快速抓到重點,辨認當前的定位,進一步地運用三關鍵:人物、事件、因果關係來進行延伸學習,全面掌握考試與學習重點。
三、魔鬼藏在細節中:文化常識的五大重點
1. 什麼是文化常識?
高中國文系統的第二面向:文化常識。概括而言,高中國文所學的文化常識,包含中華文化落實在人民生活中的一切,以及後人對著名文學家的形象描寫。文化常識的內容與國學常識相比之下,容易許多;但是,所涵蓋的範圍也非常廣,且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因此,要完全掌握也不容易。對此,本篇文章歸納文化常識這類題型的五大重點,同樣也能幫助答題時的流暢度以及學習效率。
2. 文化常識的五大重點
文化常識的五大重點分成人物形象、歌詠萬物、古今應用文、歲時節令以及行業對聯。首先,人物形象的題型,會以詩句、對聯的方式出現,內容著重人物的重要事績、著作以及人格特色。舉例來說:「直諫謫邊疆,八千里雨雪風霜,天意嶺南開教化;至言垂後學,數百篇文章道德,人心海外起頑簾」,這一小段詩句所描寫的人物即為韓愈。
而在歌詠萬物的部分,通常也是以對聯、詩句的方式呈現,如:「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此詩句描寫「竹」。古今應用文的重點則會著重在書信用語、柬帖、對聯以及題辭。歲時節令,也時常以詩句、對聯的方式呈現,旨在辨認所描寫的季節、節日,因此必須掌握各季節、節日的自然現象、人文風情以及民俗活動。最後,行業對聯的考題類型會提供對聯、詩句,辨認所指的行業類別。
整體而言,文化常識內容比較簡單,但細節多、內容廣,建議抓住上述的五大重點進行學習,在考試作答時能夠較為流暢。
四、不可承受的輕:現代文學也很重要
高中國文系統的第三面向:現代文學。許多學生可能認為現代文學比較能快速掌握,因此時常容易忽略。然而現代文學的相關知識,在高中國文如同國學常識、文化常識一樣重要,所佔的分數比例也相同,所以不能因為比較容易掌握就忽略細節。
現代文學的有三大學習重點,分別是寫作技巧、現代文學史、文意理解。在寫作技巧上,內容主要是透過現代文學的理論、修辭,來分析古典文學及現代文學。在現代文學史方面,以現代詩的發展、派別為主要考試重點,如新月詩派、現代詩派的相關知識,以及現代文學家的貢獻、重要作品。最後,文意理解的內容會以揭示主旨、句構分析、評論文章為主,或參雜古典文學的概念一同出現。
整體來看,現代文學的範圍也非常廣泛,且容易搭配古典文學一起出現,上述提供的三大重點能夠初步收斂分散的知識,抓住容易忽略的細節,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高中國文系統的三大面向:國學常識、文化常識以及現代文學,以及各面向中的細節如何掌握與運用。現在,我們以《赤壁賦》為例,再次快速地操作這個系統。
首先,除了基本的文本理解、字詞解釋、作者生平需要充分掌握;在國學常識上,本篇文章屬於「集部」中的韻文類:辭賦,因此,辭賦的流變、體例、代表作家及作品便是學習重點。而蘇軾作為唐宋古文運動的重要一員,古文運動在宋代的發展進程、因果關係也相當重要。而蘇軾個人在文學上的地位:詩、詞、賦、古文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貢獻,他的其他作品也必須留意。在文化常識上,現代詩或對聯描寫蘇軾形象的不計其數,因此要掌握他的重要事績、著作以及人格特色。最後,現代文學的方面,容易出現修辭技巧分析、評論及歸納主旨的題目。
上述的操作方法只是舉例,每個人若能掌握這三大面向,都能夠有自己的分析邏輯,拆解每篇課文的學習重點,進一步掌握考試。不過,謹記這個系統並非百分之百完美,讀完這篇完章也並不代表你 / 妳就能完全掌握高中國文,本篇文章僅是試圖提供一個簡單的系統,讓高中國文不再令人感到混亂,提升學習效率。最重要地,還是你 / 妳要花時間閱讀與歸納重點。
最後,國文的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因此,知識、能力與態度都同等重要。而這篇文章僅專注在高中國文的「知識層面」,目的是希望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學習效率,以便有餘力去培養能力與態度。祝福認真讀到這裡的你,未來也能研究出自己的高中國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