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2021/0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在前面】副標題是“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簡明、扼要,一個心理師談她平日的工作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案主,每個案主都有他的故事、他說故事的方式、還有他各種不願意讓人靠近的樣態,又或者,在一段時間後,甜蜜點之後、衝突之後、尷尬之後⋯⋯,心理師與案主的關係又是另一番面貌。心理師是人,正因為他是人,所以他手上得以握有一張邀請函,那是被邀請去理解人類悲欣的一張函,也因為他是人,所以他會遇到所有人都會遇到的關係衝突、情感激盪,裡面有糾葛、恐懼、逃避、難以決斷。書裡的心理師在開場沒多久,就面臨了自身的難題,從一個難題帶出另一個難題,讀者隨著他的剖析深入他的世界。
【這本書怎麼到我手上】我幾個月前在一堂課,講師在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一個觀念),他提到這本書的一個例子,作者有一天失戀了,深受打擊,當天無意識地穿著睡衣見了個案,後續作者和他的個案有一些對話;這裡有很多可說,但故事先講到這裡;講師覺得這本書很有趣,鼓勵我們去看看。我於是就買了,津津有味讀了起來。
這本書的寫法】作者的語法很直白,情節則暗藏伏筆,讓人想一直讀下去,編排則交錯著心理師日常的工作,幾個個案輪替介紹,每週每週有不同的進展,或是卡住了在哪裏鬼打牆,或是哪天什麼炸彈在治療室裡爆了,然後同時間,作者介紹一些心理治療的概念,讀者也將藉此收穫心理治療現場的後設知識。不過,我有時候讀著讀著會出戲,畢竟我這幾年在學這個,當然會想考據她到底哪個學派,這裡像是XX學派,那裡像是OO取向,哪個橋段我覺得不可思議,哪個動作或對話又是匪夷所思,我先把我的評價跟推測收起來,最後得到一個『折衷學派』的暫時性結論。
這本書的讀者】適合誰讀呢?既然談的是心理治療,作者也以近似小說的手法鋪陳人事時地物,既有個案的故事,也穿插他自己的,以現在的時間框架理解自身的過去與未來,慢慢取得一些進展和改變。可以當小說讀,藉此想想自己,想想作者寫的那些個案,那些人生;可以當報導讀,介紹一個心理師大概都在做些什麼,見個案、見督導、見自己的心理師/分析師、見同儕,撇除這些,他就跟你我一樣,是人、有私人生活、有個別的興趣愛好⋯⋯,市面上講心理治療的書五花八門,可以從這本開始,以後再介紹相關的。
最後】有可能這部分是藉著這本書,我最想要分享給你的。心理治療的現場一點都不神秘,就是聽跟說,有的時候是你聽我說,有的時候是我聽你說,可以把這個現場比做一個舞台,那個有安全感足以彼此信任的關係成為那個舞台,然後、無可避免的,而且甚至很鮮明的,在舞台上上演的就是自己,要面對自己還是逃避還是鄙棄厭惡還是無比戀慕自己⋯⋯,自己的情感、慾望、焦慮、害怕,埋藏極久的、無法辨識的,我不是說你在唱獨角戲,而是,透過對話,與治療師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意識的、無意識的層面,你會慢慢認識自己。
後記】某天、我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影片,是一個管理顧問教大家如何準備知名公司的面試,讓我開始對管理顧問這個工作很好奇,產生很大的興趣,當然我就持續看下去以便了解管理顧問都在做些什麼。心理治療可以有很多比喻,補漏水的、滅火的、通馬桶的、倉儲⋯⋯,還沒人講管理顧問欸⋯⋯,我怎麼覺得在某些層面有點像欸,付一筆錢,跟一個專業、你足以信任的人談你的問題跟困擾,「你」就是那個產業,跟顧問不一樣,心理師不一定會給你明確的建議,通常不會,但很奇怪,有時候就是可以獲得對自己的理解跟觀察。

【基本資料】
[書名]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作者] Lori Gottlieb [譯者] 朱怡康
[裝訂] 平裝 [頁數] 462
[出版] 行路 [初版] 2020.4
Quuut
Quuut
文字和語言是我與這個世界的重要中介 我依賴它們 操作它們 這是我的一個面向 而 我也有其他的面向 我的專長是思考與人有關的所有問題 特別是內在的心理的意識的潛意識的 我文章的重點 會著重分享生活心情 讀書心得 觀影觀展的感受 切入的方向會結合一點點專業的角度 也會綜合成我個人的風格 歡迎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