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世紀西域胡僧之幻術及洛陽靈異事件 (一) 和親公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摘 要

佛教源自印度,然後北向中亞傳播,而中亞之前已有瑣羅亞斯德教傳播其間,任何宗教傳至另一地區後,必然會與該地區之原有信仰既衝突又融合,無論瑣羅亞斯德教或佛教,均經歷此一過程。

中亞古稱西域. 西域有狹、廣二義,狹義之西域,僅指今新疆天山南北;廣義之西域除含狹義者外,兼指今中亞兩河地區,乃至更西之一切地域。

佛教傳入廣義西域後,吸納今中亞各地原有之宗教或信仰[1],揉合許多類似泛靈信仰之炫、幻之術,再經中亞傳入狹義之西域,而後向東傳入中原,早期來華西域胡僧,多懷炫幻之術以招徠信徙,本文擬就《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加以析叙。


一、西域及其早期民族
(一)西域概述


西域有狹、廣二義,狹義之西域,僅指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南北之地;廣義之西域則兼及今新疆以西,中亞兩河(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甚至更西、更遠之地域[2].

就目前考古發掘,已知早在殷商時期(西元前1562~西元前1066年),狹義之西域已與中原有所往來.

按1976年中共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發掘出殷墟五號墓,命名為「婦好墓」,其中有數百件來自崑崙山北麓今新疆和田(古稱于闐)玉石之加工器具及飾品.

試想如無人員來往,和田之玉不會憑空飛來中土;經考証「婦好墓」墓主為商代武丁(約為西元前1271~西元前1231年在位)之妻;在這之後約三百多年,西周穆王姬滿(西元前976~西元前922年在位),曾駕八駿之乘,西遊崑崙會見西王母[3].

此處「西王母」不宜從字面解讀其意,極可能為西域某一民族或部落名稱之音譯,據《穆天子傳》所載周穆王曾與之對歌作舞,離去之時,周穆王命其隨從採玉, 載玉萬只而歸,可見在西元前十世紀也有中原人到西域.

在這之後到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40~西元前87年在位)派張騫出使西域的約八百年間,文獻雖未載西域與中原往來紀錄,但我們相信雙方必有人員往來。


秦漢之際,北方之匈奴自冒頓單于弒其父頭曼單于自立後,日益壯大,東破東胡部落聯盟,西擊烏孫、月氏,逼其西徙,匈奴遂稱強於北方,漢高帝劉邦(西元前206~西元前195年在位)曾親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反被匈奴圍於白登(地當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幾不得脫. 後用陳平之計厚賄匈奴冒頓單于及其閼氏(讀若胭脂,匈奴單于之妻稱閼氏),始得脫困.

從此漢朝歲贈匈奴物資及與匈奴和親(以良家子號為公主嫁匈奴單于),以謀求漢匈間之和平.

此種方式歷呂后,文、景及武帝初年均不變,其後漢武帝認為此種方式太以屈辱,兼以漢朝六、七十年無戰爭,人口增加,府庫充實,遂改變想以武力解決匈奴問題.

漢朝雖常獲勝,但匈奴向北有無限之迴旋空間,兼以匈奴可憑藉武力,向西域各綠洲國家徵索物資,不久之後,又能侵掠漢朝邊境,使漢疲於奔命,為期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唯有切斷匈奴與西域之關係,使其缺乏物資補給,則無法再事「南下牧馬」,因而乃有派張騫出使西域之大戰略.

此蓋稍早從所俘匈奴戰俘口中得知西域有強國月氏、烏孫者,尤其月氏且一度強過匈奴,頭曼且以其子冒頓為質於月氏,其後冒頓逃回匈奴,篡奪單于之位後,匈奴始趨於強盛,更西擊月氏、烏孫,逼其自原駐牧之今天山東端祁連、敦煌一帶,西遷至今新疆西端之伊犁河流域一帶,由是漢朝始有聯月氏合擊匈奴之戰略想法,乃有張騫「鑿空西域」之壯舉。


按今天山以南,中部為面積廣大的塔克拉馬干沙漠(有四十萬平方公里),除天山南麓、崑崙山北麓、蔥嶺東麓有零星綠洲外,在寬廣之沙漠中,人畜都難以生存.

在六世紀突厥征服西域之前,每一綠洲就是一個國家,綠洲面積不大,所能乘載人口不多,能夠提槍上馬作戰者(就是史傳上所稱之「勝兵」)多者萬餘人,少者數百人.

而每個綠洲之間又有相當距離,不易聯成一氣,而匈奴係隨水草而牧的「行國」,人口有數十百萬之多,除老弱幼兒外,幾乎全民皆兵.

相對於西域各綠洲國家而言,匈奴是龐然大國,因此匈奴雖被漢朝擊敗,向北而逃,漢朝則因氣候因素(入秋之後,今長城以北極為寒冷),糧秣等後勤補給困難,漢軍不可能長驅追逐匈奴, 一旦漢軍南返,匈奴立即向西域各綠洲徵索物資,待來年秋高氣爽草長馬肥時,再度「南下牧馬」.

因此漢朝為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就是切斷匈奴通往西域之路,也即所謂「斷匈奴右臂」(史傳上所謂左右,是以背向地圖,北上、南下,則右邊為西方,左邊為東方,如匈奴左賢王居東、右賢王居西,是則所謂「斷匈奴右臂」,就是指切斷匈奴通往西域之關係)。張騫鑿空西域之目的即在於此。

不料張騫到達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時(期間曾被奴匈所俘多年,趁隙逃出,繼續西行),始知月氏又被匈奴、烏孫聯兵所擊破,再向西徙,而擊敗大夏,有其地,甚地約當今中亞阿姆河下游,都於藍氏城,張騫在烏孫所派嚮導協助下,向西走向月氏(漢文典籍將西徙之月氏稱大月氏,仍留在敦煌、祁連間者稱小月氏,小月氏與群羌混居,與後代沮渠部有血胤上之關連),向大月氏遊說聯合攻打匈奴之意義,但大月氏王以已在今中亞兩河之間立國,無意東返與匈奴爭鋒.

張騫在大月氏國停留年餘,不得要領,遂東返中土,回程時又為匈奴所俘,但很快逃離,並向漢廷詳述西域各國實況,且建議朝廷與烏孫結盟,厚遺烏孫,當可達到東西夾擊匈奴的目的.

一般學者皆認為司馬遷《史記》中之《大宛列傳》即取材於張騫之叙述,而張騫建議與烏孫結盟一事,也獲朝廷採納,漢朝遂與烏孫和親,於漢武帝元封三年(西元前108年)以江都王之女為"細君公主",嫁烏孫王(烏孫稱王為昆莫)獵驕靡.

raw-image

細君公主之出嫁,並非孤獨一人,或僅有隨從三、五人,而是除侍女、侍衛外,尚有各類工匠,約有三、五百人之多,烏孫王別立營地,以處細君公主之眾,在草原上有五百人之營地,也屬相當可觀.

約一年多後烏孫昆莫獵驕靡自以年事已高,「欲使其孫岑陬(軍須靡)尚公主,公主不聽,上書(漢廷)言狀,天子(指漢武帝)報曰: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指匈奴)。」(見《漢書‧西域傳》)細君公主只得從命,其內心之痛苦可想而知,乃作歌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墻,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常思漢土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細君公主與烏孫昆莫岑陬(軍須靡)曾生下一女取名少夫,不久細君公主因憂鬱而香消玉逝,漢武帝為貫徹其滅胡之意志,再以楚王劉戉之孫女為"解憂公主"嫁烏孫岑陬,史稱烏孫公主,果而達成漢朝與烏孫結盟之歷史使命。

按初匈奴擊破月氏、烏孫逼其西徙時,獵驕靡尚屬在童稚之年,匈奴不忍殺之,並由匈奴單于撫育成人,再以烏孫之眾交由獵驕靡統領並立為烏孫昆莫,使之為匈奴守西域. 只是烏孫逐漸壯盛,不再唯匈奴馬首是瞻,不過在長期感情上,仍偏向匈奴.

漢朝所嫁細君、解憂兩公主,只是昆莫之右夫人、左夫人(北方諸胡族含西域胡族尚左,以左為大),此種客觀情勢,有其歷史因素,而解憂公主能扭轉情勢,促成烏孫親漢且與漢聯兵大破匈奴,可見解憂公主縱橫捭闔於烏孫國政壇,手腕極其高明,終使烏孫國「親漢離匈」 由是西域與中國漢朝關係相當友好, 解憂公主一如細君公主,前後嫁兩個烏孫昆莫,育有三男二女.

上文曾提到漢家「公主」之嫁烏孫昆莫,侍從人員多達三、五百人,此等人員日後自然與烏孫人互為婚配,烏孫王室自獵驕靡以來,已與中原漢朝之人(後世所謂漢人)血胤相混融.

解憂公主之長子元貴靡且成為烏孫之大昆莫,其子萬年為莎車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將軍. 長女弟史嫁龜茲王絳賓,次女素光,嫁烏孫若呼翕侯。

解憂公主之孫星靡、曾孫雌栗靡後來都繼承烏孫之大昆莫. 而烏孫王室女子多嫁西域各綠洲國家君王,可見當時西域以烏孫最為壯盛,而烏孫又與中原漢朝之人有血胤上的混融,這是史實,《史記》、《漢書》均載有其事可資佐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學銚的沙龍
19會員
45內容數
康熙、吳三桂、五世達賴與準噶爾部酋長噶爾丹這四個活躍在十七、八世紀的人物,對中國近代史有著巨大的影響。這四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彼此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或鬥智或訴諸兵戎。本系列將就此四人事跡酌為敘述。
劉學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18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接上文-洛水之神 在洛陽城西大市北有慈孝、奉終二里,這兩里之內,大多從事與殯葬有關的行業,如賣棺木、租賃靈車等行業.   按北魏遷都洛陽後,其都市規劃相當「現代化」,將相類似的行業,都集中在一起,這是前所未有者.   就商業而言,可產生群聚效應.  
Thumbnail
2021/01/18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接上文-洛水之神 在洛陽城西大市北有慈孝、奉終二里,這兩里之內,大多從事與殯葬有關的行業,如賣棺木、租賃靈車等行業.   按北魏遷都洛陽後,其都市規劃相當「現代化」,將相類似的行業,都集中在一起,這是前所未有者.   就商業而言,可產生群聚效應.  
Thumbnail
2021/01/15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接上文-中國又叫"桃花石" 從東漢季世諸侯割據,形成君弱臣強.  魏晉雖有短期和平,但不旋踵即有八王之亂,從此北方諸胡列國崛起,繼而南北朝對峙,兵連禍結,戰亂不已.  人民不堪其苦,佛教以因果業報之說,正符合當時人民的需要,因而佛教在中土大為盛行. 在佛
Thumbnail
2021/01/15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接上文-中國又叫"桃花石" 從東漢季世諸侯割據,形成君弱臣強.  魏晉雖有短期和平,但不旋踵即有八王之亂,從此北方諸胡列國崛起,繼而南北朝對峙,兵連禍結,戰亂不已.  人民不堪其苦,佛教以因果業報之說,正符合當時人民的需要,因而佛教在中土大為盛行. 在佛
Thumbnail
2021/01/14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上一篇:佞佛與滅佛 四、西域佛僧善幻術 諸胡列國南北朝時,來華之西域佛僧,大多身懷炫幻之術,以此招徠信徒.  上文所舉佛圖澄,鳩摩羅什可為明證。 北魏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時,即開鑿雲崗石窟,其中五尊大佛,相傳就是以北魏早期五位皇帝像貌為樣本而雕
Thumbnail
2021/01/14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上一篇:佞佛與滅佛 四、西域佛僧善幻術 諸胡列國南北朝時,來華之西域佛僧,大多身懷炫幻之術,以此招徠信徒.  上文所舉佛圖澄,鳩摩羅什可為明證。 北魏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時,即開鑿雲崗石窟,其中五尊大佛,相傳就是以北魏早期五位皇帝像貌為樣本而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後漢書》的西羌傳,也是寫到中平元年,北宮伯玉亂起就結束了。 西涼跟羌人的密切,我們總是略知一二。稍微惡補一點好了。西羌傳夭壽長的。 范曄雖然落落長這麼大一篇,他其實也說不清西羌從何而來。總之,就是西涼地區游牧民族的統稱。但卻又記載:中國強,他們就臣服。 中國亂,他們就來。
Thumbnail
《後漢書》的西羌傳,也是寫到中平元年,北宮伯玉亂起就結束了。 西涼跟羌人的密切,我們總是略知一二。稍微惡補一點好了。西羌傳夭壽長的。 范曄雖然落落長這麼大一篇,他其實也說不清西羌從何而來。總之,就是西涼地區游牧民族的統稱。但卻又記載:中國強,他們就臣服。 中國亂,他們就來。
Thumbnail
十年的匈奴姑爺生活使張騫等人詳細的了解草原的山川地貌,學會了匈奴人的語言,再加上他們穿的是胡服,於是這次成功的穿過的敵占區,到達西域。 不過到底是逃出來的,前期的所有準備都不充足,此次前往西域,他們穿過大漠,爬過高山,氣候惡劣,補給奇缺,不少人在這路途中獻出了生命。 看著地名挺多,但地名之間全是沙漠
Thumbnail
十年的匈奴姑爺生活使張騫等人詳細的了解草原的山川地貌,學會了匈奴人的語言,再加上他們穿的是胡服,於是這次成功的穿過的敵占區,到達西域。 不過到底是逃出來的,前期的所有準備都不充足,此次前往西域,他們穿過大漠,爬過高山,氣候惡劣,補給奇缺,不少人在這路途中獻出了生命。 看著地名挺多,但地名之間全是沙漠
Thumbnail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穀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穀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Thumbnail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穀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穀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Thumbnail
北魏,由大草原鮮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中國政權。原本是風俗純樸,與世隔絕的北方部族。 他們自己說的。 拓跋鮮卑不與西域國家往來,也不曾知道自西元前二世紀就已經來到匈奴治下,繼而進入中國的「佛教」。 啊,話不要說得那麼死,也許有一些族人是知道的,但也沒有人要信奉。 畢竟,戰爭仍頻。 哇,怎麼辦?
Thumbnail
北魏,由大草原鮮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中國政權。原本是風俗純樸,與世隔絕的北方部族。 他們自己說的。 拓跋鮮卑不與西域國家往來,也不曾知道自西元前二世紀就已經來到匈奴治下,繼而進入中國的「佛教」。 啊,話不要說得那麼死,也許有一些族人是知道的,但也沒有人要信奉。 畢竟,戰爭仍頻。 哇,怎麼辦?
Thumbnail
關於佛教如何傳入中土,很多人都聽說過。 就是漢明帝夢見了頭上發光的大金人,問大臣們知不知道這是何方神聖? 有人就說:「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 於是漢明帝就派遣使者去天竺求取佛法。 但這邊要說明的是,《後漢書》作者范曄老師表示,關於漢明帝引進佛法一事,但屬傳言……
Thumbnail
關於佛教如何傳入中土,很多人都聽說過。 就是漢明帝夢見了頭上發光的大金人,問大臣們知不知道這是何方神聖? 有人就說:「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 於是漢明帝就派遣使者去天竺求取佛法。 但這邊要說明的是,《後漢書》作者范曄老師表示,關於漢明帝引進佛法一事,但屬傳言……
Thumbnail
東漢的歷史,比起關注宦官與外戚的套路,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可以看。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北朝時期人。 對於東亞地區的「國際觀」,要來得更豐富和敏銳一些。 東亞地區,除了「漢國」之外,各個國家的發展,絕對是《後漢書》重要的史料環節。 就從一般從關注的西域跟匈奴,展開這段旅程吧。
Thumbnail
東漢的歷史,比起關注宦官與外戚的套路,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可以看。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北朝時期人。 對於東亞地區的「國際觀」,要來得更豐富和敏銳一些。 東亞地區,除了「漢國」之外,各個國家的發展,絕對是《後漢書》重要的史料環節。 就從一般從關注的西域跟匈奴,展開這段旅程吧。
Thumbnail
匈奴跟中國是一樣的。 中國有商周秦漢,匈奴也同樣在改朝換代,春秋戰國。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是,王昭君不是嫁給匈奴換取和平。 事實是漢朝要收匈奴女婿,干涉匈奴戰爭。 這個女婿看到大漢分裂戰爭,就跳出來「主持公道」了。 簡單了解一下,匈奴跟漢朝複雜的關係吧。
Thumbnail
匈奴跟中國是一樣的。 中國有商周秦漢,匈奴也同樣在改朝換代,春秋戰國。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是,王昭君不是嫁給匈奴換取和平。 事實是漢朝要收匈奴女婿,干涉匈奴戰爭。 這個女婿看到大漢分裂戰爭,就跳出來「主持公道」了。 簡單了解一下,匈奴跟漢朝複雜的關係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