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已經有人做出「文案生成器」,只要輸入公司名稱、產品敘述、目標客群、關鍵字等等,就可以幫你自動生成一篇短文案。寫文案的人未來可能工作不保了嗎?
對於只會「串詞彙」的(目前是英文)文案人來說,當然會受到威脅;因為這類工具未來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而且越來越聰明。如果文案人自己沒有在故事邏輯、詞彙、想像力方面繼續進步,就難保不會被工具取代。
最近出現的自動化文案產生器是這樣運作的:
這類工具之所以存在,主要倒還不是因為AI(人工智慧)的進步,而是因為太多入門文案(人)用套錄在寫。而電腦的東西就是這樣,只要是有套路的東西,就有辦法系統化、程式化。
經過系統化的文案套路,加上使用者提供的關鍵字、文法和拼字檢查、以及一點點人工智慧,像是替換較好的同義字和句型結構、或是更進階的
自然語意處理(NLP)等等(不過這個部分目前還算可有可無),就成了我們目前看到的文案產生器。
不過幸好,目前這個東西還不是非常成熟、而且還沒有出現在中文世界(但可能很快,而且應該會先出現在對岸),到時候如果文案人還只會「串字彙」,就真的要小心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串字彙」很多時候是基於業主的要求;這些業主沒有在文案中看到滿滿的關鍵字就不放心。但如果是這種狀況,也就沒辦法了。
至於文案人要擺脫這些工具的威脅,基本的方法就是如同前面提到的,在幾個方面要持續超越機器:
- 詞彙:在單純的同義字詞彙方面,要超越機器可能很難;但在語意轉用上還有機會,例如「這個『淚眼潸潸』的雨夜」。
- 結構:雖然倒裝句之類的基本結構變化可能難不倒機器,但同樣是「出格」的應用方式,可能還是人類的強項,例如「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余光中〈等你在雨中〉)。雖然這種結構變化AI不是做不到,但很容易過頭,製造出真人反而看不懂的句子(這個界線連真人都很難抓了)。
- 雜學:這一點我已經強調過無限多次。雜學的領域是沒有極限的,而雜學內容(特別是跨文化的)和語意變化的排列組合更是沒有極限;這方面的背景知識愈多,你就越不容易被同行和機器追上。
- 想像力:寫作時常用的基本邏輯不外乎:1. 歸納、2. 演繹、3. 類比,這些套路AI也可能可以做到(因為「有邏輯」就是「有套路」),但超越這三個基本邏輯的想像力,暫時應該還是人類佔優勢。
舉例來說,日本詩人松尾芭蕉的俳句(後面是簡單直譯):
古池や(古老的水池)
蛙飛びこむ(青蛙跳進去)
水の音(水之聲)
(抱歉,中文裡或許也有好的譬喻,我只是想到什麼寫什麼。)
第二、三句之間的邏輯,其實是有中斷的,但我們人腦會根據經驗和語意自己補上去。這是詩句有趣的地方、也是意境所在;所以如果有人翻譯第二句時翻成「……跳進水中央」,反而就破壞了這個邏輯中斷的趣味。
言歸正傳,這種跳脫邏輯常軌、運用想像力玩弄結構和詞彙、而且較難形成套路的寫作手法,目前還是人類的專利。
如果你希望未來不被取代,不斷加強上面這幾點的修行,是唯一的出路。就算機器進步得沒那麼快,至少你也有機會因此成為同業中的翹楚、寫出更棒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