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簡報|有了AI,還需要學習簡報嗎?咒語以外的三大學習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利用AI工具發想大綱、整理思緒、自動配圖、甚至產出投影片,一時之間ChatGPT、Tome、Copilot紛紛成為熱話,網上有大量如何施咒語自動預備簡報的教學……那麼,是否從此不再需要學簡報呢?下文一起來採討在自動化預備以後,三個值得你把省下來的時間投資的學習方向,還會預測一下設計市場的潛在變化。
你可以選擇投入、觀察、無視、反對或是害怕,人工智慧的發展勢頭可不會理會你的感想和取態。
既然現在人工智慧已經可以:
  • 從思緒中整理出大綱架構
  • 從內容初稿提點有否遺漏
  • 從互聯網搜尋研究及數據
  • 從免費圖庫裡找適合配圖
  • 從文字內容中產生投影片
  • 從純文字投影片變圖片牆
那麼,是否從此就可以放輕腳步,交託給人工智慧就好,從此不用再汲取簡報的知識呢?以下三個方向,仍然是上班族值得學習的。

分析觀眾的能力

編程中有一句術語:Garbage in, Garbage out. 意思是編程邏輯多正確多有效率,遇上錯誤或不合理的輸入,就不要對系統的輸出有甚麼期望。

自動化產出簡報,無論是用詠唱或是文字文件開始,都仍然是依賴某程度上的人手輸入。人工智慧可以協助你推論,上行的簡報,例如向老闆匯報或提案時,結構或是方向的提議;但是當你滿心歡喜地產出了「金融科技風高大上格調Dark Mode投影片」,到做簡報的那一天,也醒覺原來老闆喜歡把簡報一比一比例列印出來做筆記,手執黑漆漆一片的文件,再精美的簡報,再詳盡的預備,你又叫他/她如何寫筆記,如何有心情聽你說呢?
培養分析觀眾的能力,就能幫助你在預備時踏出正確的第一步。說到分析不單只是觀眾的身份、職位、年齡等客觀因素,而且有六個方向可以參考:
  • 會前的期望:觀眾想踏出房間時,得到一些甚麼?與你想說的有沒有差異?一番她意的內容不一定帶來專心的觀眾
  • 既有的知識:在商業或專業的簡報中,你的內容與觀眾既有的知識量有多大差異?太淺白與太高深都不會讓人有興趣,另外觀眾之間的知識量有沒有顯著的參差?
  • 文化與背景:在面對客戶或是外地同事的簡報,能不能想到較接地的例子?有沒有機會踩到觀眾的雷?文化上喜歡先閒談,還是單到直入更好?
  • 現時的立場:在提案或是受爭議的簡報內容中,哪些觀眾是支持、反對或是沒有意見?比例是多少?有決策權或是有影響力的觀眾是怎麼想的?
  • 著意的內容:觀眾的注意力和能量有限,有沒有哪個部分特別在意、有興趣深入討論,甚至會要求解說附件、公式化試算表等作簡報後的參考?
  • 溝通的模式:觀眾喜歡在簡報聽例子、看數據、聽故事,還是視覺化?溝通時是否想從鳥瞰的角度開始?是否必定要明白弄懂了才可到下一頁?
粗疏的輸入再配上自動化工具
仍然只會產出令人失望的簡報

增值內容的能力

很多父母都會在晚上床邊說故事,來哄小朋友入睡。他們多數以故事書作為參考,而不是每每自創故事。那麼,既然大家的素材都是一樣,為何有些父母說故事會特別動人、有趣,令小朋友會喜歡要求多聽,甚至希望重覆聽同一個故事呢?
簡報也是同一個道理。大綱、內容、排版等,同事也許都可以預備到,人工智慧都可以搜尋和產生得到。手執一樣的素材,你又如何可以比其他人說得動聽、入耳呢?
套用一句老問題:「為什麼要你來說?」把簡報的內容增值,方才可以突顯你在簡報過程中的價值。
  • 同一組數字或數據,不單是只有一個角度或是方法來述說,你可以在數據中找到趨勢嗎?或是某個游離的異常數值值得提起或研究?數據背後有沒有背景因素,與時事有沒有相關連動性?
  • 客觀的事實,容易在搜尋器中找到,也很自然地容易在人工智慧語言模型中問得出來。但是加入你自己的分析和歸納,配合在社會工作的經驗,才能夠產生洞見,比起事實更能帶出觀眾來聽你簡報的價值。
  • 抽象的概念,或是觀眾未有經歷的情境,運用故事可以使訊息形象化,令觀眾可以從一個更有趣、生動的角度執嘗試理解。好的故事,更會帶有記憶的黏度和傳揚分享的衝動。
  • 單單說明提案或政策的明細並不足夠,觀眾更有興趣的是與自己有切身關係的角度。提案與他們有何關係?為什麼要作出改變?為什麼要現在來做?誰最得益誰最受害?有沒有第二、第三的選擇?
從同事能夠預備、AI能夠搜尋的內容
轉化成有價值、易理解、具黏度的簡報

調整簡報的能力

當大家還是在手動預備簡報的時候,因著各人的知識、經驗、審美等方面的差異,簡報難免出現參差的水準分佈。在人工智慧工具出現,加上學習簡報的資源愈來愈容易取得,使用自動生產方法,配合一點小心思,已經能夠做出不錯的簡報。
舉一個例子,假設你的簡報技巧是在中上,在職場怱忙建立的簡報,可能給予自己約六分(十分為滿分)。現在本來簡報出產只有五分、四分、三分甚至是兩分的同事或是競爭對手,靠著人工智慧工具,提升了結構的整體性,改善了配圖的關聯性,加強了設計的可觀性,剎那間大家的水平紛紛能夠拉高到跟你差不多,質素在六分上下。
從前仍然有其競爭力的六分,現在已經變成了上司和客戶的基本期望了。
如果能夠學會怎樣把一份六分的簡報,調整並改善至八分,就可以在茫茫人海之中保持你的競爭力。
你可能會想,既然懂得如何產出八分的簡報,為什麼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學調整呢?
我們未來的工作模式,可能會是從一個簡報的基線版本(baseline)開始。基線版本的來源可能是Copilot,或是比較複雜的模版,也有可能是下屬預備或是你自己的設計原型(prototype)。這個基線版本不是只有空殻,而是結構、內容、設計、甚至講者備忘也齊備的投影片。
有些上班族面對從零開始製作簡報,會感到毫無頭緒;相反有些上班族面對簡報製成品,要作改善時不知從何入手,結果隨意把視覺元素搬來搬去,就稱之為「美化」。
透過汲收視覺溝通、平面設計、資訊圖表的知識,方能夠幫忙你在處理簡報基線版本的時候,有根有據地找出應該要改善的地方,合宜又有目的地修正排版、顏色、行距、圖表等,最後有把握地將六分的簡報,提昇至八分甚至更好的水平。
透過嘗析他人的作品、學習和練習
建立提升基線版本至好作品的能力

對簡報設計的影響

當簡報設計變得更容易,要產出可修改的簡報模板,相關的難度和時間就自然雙雙降低,用上關鍵詞語、節慶活動、色彩格調、心情感受等輸入就可以;從悲觀的角度來看,低客製化的設計需求,會因為自動化生產工具而慢慢下降。在不需要專業圖片的場合,人工智慧甚至可以代替在網上搜圖,直接產生相關風格的圖片;而在經濟氣氛不穩定的年代,中小企花在設計,包括簡報設計的外判預算,也難免會有所影響。
然而,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在設計的階段,我們可以反過來利用人工智慧工具,發想靈感或是從對答中得到啟示;自動化工具的速度,也適合於工作內部或是外訪客戶前的快速原型開發,讓大家可以一起視覺化地討論設計的選擇與方向。高客製化的設計工作相對不容易被取代,要學會如果善用和互補手頭上的工具。

還有需要學習嗎?

你也可能在想,既然人工智慧發展一日千里,為何不乾脆靜躺一下,等人工智慧工具進步,我的簡報自然會跟著一起進步吧?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這種做法就把自己的水平跟工具的發展捆綁起來,沒有學好簡報人性的一面來做好互補長短,錯過了提昇自身競爭力的機會。

我的第一本簡報書「全圖解!避開99%簡報地雷:職場商業簡報實戰懶人包」現已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大實體書店有售,電子書版本亦已經在各大平台上架。
喜歡社交媒體的朋友,歡迎追蹤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laryman.presentations/),一口式內容,適合通勤時學習之用。
社福機構或是教育界如果有公益講座的需求,也歡迎電郵聯絡:salaryman.inbox@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人也說要大圖大字,簡報是否只有一個模式? 在企業框架內、上司要求下如何發揮設計創意? 我不想聽「你要這樣做」,我要知「為什麼」! 遙距簡報的世代,設計上又有什麼雷區要避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全球直播的發佈會,能帶來矚目的成功,然而偶一不慎,也會造成廣傳的失敗。Google巴黎發佈會正值AI對答模型的戰國時代,外界期待會有能與ChatGPT一爭長短的產品,只是不如天算,無論是場外Microsoft的突襲,還是場內出包的簡報示範,從市場定心丸變成近年最令人失望的發佈會,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商業簡報只等於好看專業的投影片」其實是一種誤解,我在各地跨國企業的親身經驗,在需要討論細項、數字的時候,簡報的載具也會混有試算表來作靈活運用。單一地強化投影片的技巧,就忽略了實戰中商業機構的需要。相對起投影片強調空間運用,上班族在預備試算表的時候,內容更容易出現密麻麻、難以快速看清的情況。
近年簡報設計以扁平化為主流,立體設計執行上未必能配合複雜的數據和內容,那麼要在扁平設計滲透一點的玩味,又可以怎麼做呢?偽立體的紙張切割效果,常見於簡報模板網站中,然而,你只需要一分鐘時間、常見的軟件,就可以自己動手做呢!新一年一起來學習新的技術吧!
這幾年很多人都會說:「好簡報就要說故事」。跟校園簡報、演說比賽、激勵說辭不同的是,在商業簡報中,你總不能老是跟上司、客戶述說自己的經歷。將說故事的技巧,融入你簡報中的結構及推進手法,才是在辦公室的生存之道。從入門的三幕劇架構,到進階的二拍子式解說方法,透過蘋果的衛星求救短訊功能介紹,以實例為你拆解。
選擇資訊圖表,或是應用可視化工具,背後重要的心法,都是如何有效地帶出訊息,以及減少圖表當中的雜訊。兩項數據的比較,是在簡報、報告中常見的角度。為了搶眼球的改造有很多高手,然而很少人會跟你詳談為了提煉訊息傳遞的修正方法,讓我繼續透過商業世界的真實數據比較例子,分享改造資訊圖表的「為什麼」與「怎麼做」。
六邊形的形狀在商業簡報的設計中,可以擔當各種角色,例如是商業模型、資訊圖表,甚至是作為密鋪平面的視覺元素之用。奈何在PPT軟件預設的六邊形形狀,其實並非正六邊形。縱然坊間有不少的解決方法,但不夠簡單、容易出錯或需要重做。簡單的問題,並不需要複雜的解決方式,就跟大家分享兩種零技術、零難度的新辦法。
全球直播的發佈會,能帶來矚目的成功,然而偶一不慎,也會造成廣傳的失敗。Google巴黎發佈會正值AI對答模型的戰國時代,外界期待會有能與ChatGPT一爭長短的產品,只是不如天算,無論是場外Microsoft的突襲,還是場內出包的簡報示範,從市場定心丸變成近年最令人失望的發佈會,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商業簡報只等於好看專業的投影片」其實是一種誤解,我在各地跨國企業的親身經驗,在需要討論細項、數字的時候,簡報的載具也會混有試算表來作靈活運用。單一地強化投影片的技巧,就忽略了實戰中商業機構的需要。相對起投影片強調空間運用,上班族在預備試算表的時候,內容更容易出現密麻麻、難以快速看清的情況。
近年簡報設計以扁平化為主流,立體設計執行上未必能配合複雜的數據和內容,那麼要在扁平設計滲透一點的玩味,又可以怎麼做呢?偽立體的紙張切割效果,常見於簡報模板網站中,然而,你只需要一分鐘時間、常見的軟件,就可以自己動手做呢!新一年一起來學習新的技術吧!
這幾年很多人都會說:「好簡報就要說故事」。跟校園簡報、演說比賽、激勵說辭不同的是,在商業簡報中,你總不能老是跟上司、客戶述說自己的經歷。將說故事的技巧,融入你簡報中的結構及推進手法,才是在辦公室的生存之道。從入門的三幕劇架構,到進階的二拍子式解說方法,透過蘋果的衛星求救短訊功能介紹,以實例為你拆解。
選擇資訊圖表,或是應用可視化工具,背後重要的心法,都是如何有效地帶出訊息,以及減少圖表當中的雜訊。兩項數據的比較,是在簡報、報告中常見的角度。為了搶眼球的改造有很多高手,然而很少人會跟你詳談為了提煉訊息傳遞的修正方法,讓我繼續透過商業世界的真實數據比較例子,分享改造資訊圖表的「為什麼」與「怎麼做」。
六邊形的形狀在商業簡報的設計中,可以擔當各種角色,例如是商業模型、資訊圖表,甚至是作為密鋪平面的視覺元素之用。奈何在PPT軟件預設的六邊形形狀,其實並非正六邊形。縱然坊間有不少的解決方法,但不夠簡單、容易出錯或需要重做。簡單的問題,並不需要複雜的解決方式,就跟大家分享兩種零技術、零難度的新辦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AI 工具雖能在短時間生成內容,但它不瞭解你的客戶,也無法取代你做現場互動交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使用適合的 AI 工具,幫助我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人事物上。
跟 AI 機器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實際上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明確向對方說你的目的是什麼,給予什麼樣的參考資料和範本。最後要求對方產出的作品是什麼。這樣的流程不論是講給 AI 或人類都很重要。那些會說 AI 很難用的人,或許現實中也常常覺得別人怎麼都聽不懂自己想說什麼,這種人即使跟 AI 表達需求,
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文本,因此被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一種形式。 人工智慧的學科任務,是製作機器,使其能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執行的任務,例如理解語言,便是模式,做出決策。 除了大語言模型,人工智慧也包含了深度學習以及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的學科任務,是透過演算法來實踐AI。 特別
Thumbnail
與AI協作的時代來臨了!本篇文章中會提到一篇研究是關於生成式AI的限制,調查發現原來生成式AI對於業務問題竟然..? 以下會分享我與AI協作的流程和步驟給大家參考,也建議家中有國高中生的爸媽,要讓孩子對GPT有正確的認識與使用方式,AI協作的時代必會來臨,建立正確的觀念與使用很重要喔~
Thumbnail
分享在工作場景中使用AI生成帶狀節目腳本的實際應用,並提供了關於AI腳本生成的效率革命、腳本生成流程拆解、定期內容創作的AI應用、AI腳本生成步驟拆解以及AI協作的相關內容。讓AI幫助做出精彩演出,提升工作效率,減輕負擔。
Thumbnail
與其僅從應用面思考AI,不如瞭解其背後的原理。本文章探討生成式AI的發展及應用,包含使用AI生成文章、影片等的原理和技術。透過AI的世界原理記錄,可以達到應用無窮的效果。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AI 工具雖能在短時間生成內容,但它不瞭解你的客戶,也無法取代你做現場互動交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使用適合的 AI 工具,幫助我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人事物上。
跟 AI 機器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實際上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明確向對方說你的目的是什麼,給予什麼樣的參考資料和範本。最後要求對方產出的作品是什麼。這樣的流程不論是講給 AI 或人類都很重要。那些會說 AI 很難用的人,或許現實中也常常覺得別人怎麼都聽不懂自己想說什麼,這種人即使跟 AI 表達需求,
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文本,因此被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一種形式。 人工智慧的學科任務,是製作機器,使其能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執行的任務,例如理解語言,便是模式,做出決策。 除了大語言模型,人工智慧也包含了深度學習以及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的學科任務,是透過演算法來實踐AI。 特別
Thumbnail
與AI協作的時代來臨了!本篇文章中會提到一篇研究是關於生成式AI的限制,調查發現原來生成式AI對於業務問題竟然..? 以下會分享我與AI協作的流程和步驟給大家參考,也建議家中有國高中生的爸媽,要讓孩子對GPT有正確的認識與使用方式,AI協作的時代必會來臨,建立正確的觀念與使用很重要喔~
Thumbnail
分享在工作場景中使用AI生成帶狀節目腳本的實際應用,並提供了關於AI腳本生成的效率革命、腳本生成流程拆解、定期內容創作的AI應用、AI腳本生成步驟拆解以及AI協作的相關內容。讓AI幫助做出精彩演出,提升工作效率,減輕負擔。
Thumbnail
與其僅從應用面思考AI,不如瞭解其背後的原理。本文章探討生成式AI的發展及應用,包含使用AI生成文章、影片等的原理和技術。透過AI的世界原理記錄,可以達到應用無窮的效果。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