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年輕的時候,我以為的成功只有一種面貌,雖然我明白自己的個性和價值觀並不一定苟同,但年輕的時候,我都把這些當磨練,天真的以為磨練久了就會習慣了...
當年念的研究所是國際企業相關,當時的我對國際貿易協定很感興趣,也決定好論文的方向,研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找好指導教授,當初系上也只有一位教授研究這個領域,理所當然也很幸運的,教授願意收我當指導學生。接下來我本以為教授會丟給我很多功課,讓我去研讀,但作好學生的本分之外,研究生其實就是教授的打雜工,舉凡國科會計畫,經費核銷,批改大學部考卷,上傳教學計畫,連絡聚餐等等,很自然的都落到我頭上。很不巧的,班上只有我不怕死的,跟這位教授。所以所有的事情就是我一手包下。但這些事情對我來說其實還好,學生生活很單純,是有餘力把這些雜事作好的。
但其實最最最讓我拉扯的是,那陣子學校很流行開設碩士班在職專班,讓已經出社會的社會人士,再念個碩士學歷,或許對往後的升遷比較有幫助。教授雖然只有收我一個本科生,但在職專班的學生非常多。教授一直對我耳提面命,往後出社會這些就是妳的人脈,要好好利用,好好經營。而這些在職專班的學生所謂的跟教授討論論文,其實就是約老師吃飯,在飯局中討論,而教授總會要我出席,看這些學長姐有沒有要幫忙的地方,幫忙找資料,整理文獻等等。但我其實是非常厭惡這一切的,我討厭這種把學術論文帶到酒酣耳熱的場合下討論,感覺是一種利益的交換,也厭惡教授的市儈,摧毀我對於學術領域的熱情,每次接到又要出席飯局的電話,都讓我覺得很虛假又厭惡。每次搭車到市區聚餐,結束後又要喝咖啡聊是非,等我回到學校宿舍都快接近半夜。
那時候的我,內心非常拉扯,總以為要和這些學長姐一樣在職場上有好的成就,人脈和飯局不可或缺,再討厭也要去,一直說服自己雖然和自己個性不符,也要忍耐。現在回頭再看,因為太討厭了,所以我一畢業,這些人的連絡方式都刪光光,一點都不想扯上關係。
這兩年的時光,讓我認清自己,順從自己的內心,才是最重要的。
畢業後工作了幾年,遇到了先生,結婚後便是要去蜜月旅行,因為那時候我們工作都很忙,所以蜜月旅行就跟了蜜月團,去了義大利,同行都是同樣度蜜月的夫妻。本想著都是年輕人,話題應該很接近,但一起遊玩了幾天才發現,大家都是去當地買精品的,名牌包,名牌服飾等等,每對夫妻每到一個點都大肆採購,清單一個比一個長。而我跟先生呢,傻傻的在觀賞羅馬競技場,威尼斯水都,和佛羅倫斯的景色。到了一處outlet,我們終於挑了幾個包包,想回去送給媽媽。提著購物袋上車時,同行夫妻掃射的眼神,前來確認我們購物的戰果,實在讓我反感到極點。蜜月旅行曾幾何時變成購物比拼的戰場了?
之後回到國內,我搬到新竹。幾個月後,當初蜜月旅行中有一對夫妻也剛好住新竹,傳來訊息說要約吃飯,當初蜜月反感的心情又湧了上來,很想拒絕。但我當時剛搬到新竹,都沒有認識的朋友,先生也說以後可以多跟對方聊聊,便還是去了。可想而知,我無時無刻都想逃離那裡,想從他先生對她有多好的話題逃開,想從他們周末假日飛了趟日本,還是飛了趟新加坡再回來的話題中逃走。從這次之後,蜜月團的邀約,就再也不想參加了。
這些年來,年紀漸漸的也快40了,我終於學會人生很短也很長,時間就該留給妳想相處的人身上,飯局如果有我不想見的人,我就不會去。經營人脈這件事,我始終作不來,也不想作。現在可以告訴自己,時間要留給想做的事,想見的朋友。快到40歲才悟得這個道理,應該還不算太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