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罕.帕慕克《紅髮女子》:困在井中的「父子」關係,一場現代人內心衝突的深刻挖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奧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曾在名為〈父親的提箱〉(收錄於《別樣的色彩》)的演講中提到:

當一個作家的秘訣不是靈感,因為誰都不知道靈感從哪裡來。作家的秘密是固執,是耐心。一句可愛的土耳其俗語說:「用一根針挖一口井」,在我看來這正是對一個作家說的話……我用一根針挖一口井創造出來的世界,好像比什麼都來得真實。

帕慕克的著作大半都非常厚重,諸如《我的名字叫紅》、《雪》、《純真博物館》、《我心中的陌生人》等等,閱讀起來都有點吃不消。但也不得不感嘆他驚人的創作力。寫作是「用一根針去挖出一口井」,這句話並不誇大,它的確把帕慕克對寫作的熱忱完全表現出來。

這些一本比一本還要龐大的作品,讓我們感覺到,他的確是想用那細小的筆,不停地去開鑿一個比一個還要繁複巨大、撲朔迷離的世界。這些世界被用「井」來比喻,彷彿讀者是飢渴的旅客,在人生的荒漠中,透過文字鑿出的「井」飲到活下去的甘霖。一個很好的作品,就像一口重要的井,不論過了多少年代,仍有源源不絕的活水,讓不同時代的人可以飲用。

從「井」的角度切入帕慕克的新書《紅髮女子》,是有意思的。因為書的第一部份,描寫的就是挖井人的世界。即一對挖井師傅與學徒間發生的故事,從兩人如何建立深厚、情同父子的羈絆,到如何因工作的不順,產生隔閡,最後關係破裂。

井是書中各種愧疚、害怕的根源,代表著逃離卻無法忘懷的過往。而帕慕克作為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辛勤的挖「井」人。在書中,他寫的卻是一個將自己落難的師父拋棄在井底的青年——傑姆成長的故事。在當時,挖井的科技並不發達,要挖一口井必須徒手以各種簡易的工具開挖,依據經驗判斷何處含有水源。挖掘的過程中,一邊挖一邊要在周遭塗上水泥、磚瓦來一步步築井,是非常耗時也非常勞累的工作。也因為這樣,當時的人都非常敬重挖井師,報酬也非常豐厚。

但挖井的工作充滿了風險,井的上層若沒有做好防護,可能隨時會崩蹋壓死在下面的師父。或者,沒有控制好繩索,讓裝滿砂石的桶子掉落,砸中在下方工作的人,就可能致死或重傷。也有些時候,在井中挖掘的師傅遇上沼氣中毒、昏迷,學徒過了三分鐘才警覺,這時再將師傅拉上來也已經遲了……

主角傑姆,是一個對寫作很有熱情的青年,打算攻讀文學系。為了籌措補習費,他短暫成為一個挖井師傅的學徒,進行兩三週的挖井工作。雖然兩人存在階級差異,但挖井師傅待他卻如同自己的兒子。這讓曾被父親拋棄的他,有種重新被父親接納的感受,也讓他原本的不滿能夠得到抒解,認為像瑪穆特這樣的人才應該被視為真正的父親。

挖井師傅必須像信任兒子一樣信任自己的學徒……如果你想當個好學徒,就得像我的兒子。

但看似深厚的情感,隨著他們一直沒有挖到含有水源的土層,而漸漸侵蝕、崩塌……,雖然表面上總是答應師傅,但傑姆私底下漸漸不再信任師傅的判斷。工作時間一直拖長,以致可能影響他的入學時間。而挖井工作的艱辛,讓他越來越煩躁。

這之中帕慕克很厲害的地方在於,每次當師傅再次說服傑姆相信他的判斷,傑姆也點頭,做出願意追隨的承諾時,他們馬上都會掘到一層更為堅硬的岩層,彷彿那座井其實就是主角的心。一層一層難以突破的地層,就像他不停壓抑的防衛。掘井不只是一個艱難的工作,更是「父子」關係的心結。而整部小說的推進就像挖井,越來越深也越來越緊張,遲遲找不到解救的水源。

與此同時,傑姆愛上了一名紅髮女子。整天想著她的倩影,怠惰了工作,也討厭起師傅什麼都想管的態度。某天夜裡,他終於再次遇上紅髮女子,並與之發生了關係。忘記和師傅約定的承諾,弄到很晚才回到工地。沒有睡飽,體力精神皆都不濟。在恍惚中,不小心讓裝滿沙土的鐵桶砸傷了井中的師傅。不論他如何呼喊,師傅都沒有任何回應。驚恐之餘,手足無措的他在附近徘徊了一天,最後竟選擇逃回在伊斯坦堡的家,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

儘管警方沒有上門,後續也沒新聞報導,逃走的他卻一直認為自己在那天成了一個殺人犯。不能原諒自己的罪行,也不敢回去查明真相。同時他放棄成為作家,轉而攻讀地質工程,成了一個工程師,並慢慢攀爬,最後成為一家建商的董事。有美滿的事業,也有個漂亮的老婆,但他們始終無法產下子嗣。

自己似乎成了一個無法創作的人,沒有作品,沒有兒子。只能一直懷著愧疚度過榮華富貴、看似平和的一生。

我的腦袋裡始終有一口井……有一個縮小的男人在裡面挖井……

逃離,並沒有讓傑姆逃離那口井,反而讓他永遠地困在「井」裡了。為了求學、利益而拋棄敬愛的師傅,也讓他聯想到,自己是否也和當時拋棄家人的父親一樣呢?

無法逃脫井,意味父子關係無法解開的心結。也是在這時,他想起兩個講述「命運」和父子關係的經典,分別是西方弒父娶母的伊底帕斯悲劇,以及在東方古書《君王之書》中,和伊底帕斯相當類似,結局卻是父親無意間殺死兒子的故事:羅斯坦和索拉布。

他的心理就像這兩個故事的交雜,一會兒覺得自己像是殺死父親(師傅)卻沒受到懲罰、困在井中的伊底帕斯,一會兒又像被父親、過往所殺死的索拉布。儘管後者,隨著他的成長、婚姻以及與年老的父親重修舊好,有了止息,但這個焦慮又再度隨著過往捲土而來。這次不是因為自己的父親,而是因為當年他和紅髮女子意外誕生的兒子。

知道自己原來有個兒子,對傑姆來說當然是天外霹靂。但更讓人懼怕的是,兒子雖然和以前的他有相似的一面,卻比當年的他有更強烈的仇恨和不安。他是一個激進的民族主義者,不只仇恨他有錢的父親,更仇恨整個西方。

這種更極端的仇恨,來源於土耳其急遽的社會變化,也就是整個國家的現代化與個人主義思潮。當傑姆重新鼓起勇氣,回到自己與師傅挖井的恩戈蘭與素未謀面的兒子見面時,他發覺整個恩戈蘭全變了。原本的高原被群群矗立的現代建築、工廠掩蓋。而這些文明之所以在此地發展起來,都源於和自己與師傅當初挖掘的水井,但這座代表過往和回憶的井,現在卻被林立的餐廳吞沒。

我們的井被餐廳吞沒了。

平淡的一句話,在書中聽來卻非常哀傷。儘管他一直認為,被父親拋棄的兒子並非沒有好處。因為被父親拋棄,兒子才能成為自己。就像拋棄師傅,傑姆才成為有成就的企業家,而不是被處處管教的學徒。激進地講,傑姆甚至認為必須脫離家庭,一個青年才可能真正獨立,擁有「自我」。因為這就是他的成長經驗。但現在當他看著這個陌生、對自己充滿恨意的兒子時,他也才發現其實自己的說詞不完全是對的。

現代人迷失在城市的混沌中。他們多少會變成沒有父親,而尋找父親實際上又毫無意義。因為如果是一個現代的個人,就永遠無法在城市的喧囂中找到父親……你也是為了讓我現代化,才把我丟在這裡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讓原本應是感人的父子相認,成了一場父子廝殺。但讓讀者痛苦的是,兒子自以為的感受其實也是傑姆從年輕到現在都在默默承受的:他常常覺得在城市中徘徊的自己就像個:「無父無子的幽靈。」只是某個程度上,傑姆習慣了,認為這是「自由」的代價。

儘管原因不同,但命運似乎在重複。傑姆的父親因為政治理念,離開家人加入左翼團體反抗獨裁政府,到處流亡。到了傑姆這一代,改革的失敗,加上因此造成的血洗、家庭分裂,大部分人都不再像上一代熱烈投入政治運動,平和地接受模仿西方的教育和現代化改革,即書中所稱的去宗教化的世俗主義,努力適應新的生活。但傑姆的下一代,卻因高漲的各種新型社會問題,和上一代發生劇烈衝突(《雪》曾寫到,土耳其為了證明自己是自由、西化的現代國家,所以禁止女學生戴頭巾上學,但結果讓很多女性自殺的事件)。

某個角度來說,不同時空背景的經歷,讓每個人都像是失去「父親」的幽魂,失去能夠引導自己的過往。現代化雖然帶來蓬勃的經濟,但似乎整個文明、國家、城市都在逃避、害怕自己的過往,想要擺脫「傳統」、宗教、過去文化帶來的經濟阻礙。

人們一一成了「個體」,卻和上代人漸漸產生疏離,不認識他們的過去、故事,也看不到屬於自己世代的未來,像神話中的伊底帕斯或索拉布一樣,被遺棄了。弒父和弒子交雜在一起的衝動,成了東西方價值衝突的隱喻,前者產生於想成為個體的不滿,後者誕生於希望後代繼承的欲望。兩者都想要對方肯定「自己」,卻在無意間殺死彼此。

景觀現代化的同時,水井的挖掘也變了,它不再是師徒徒手,用感情慢慢探索的挖掘。而是以巨大、充滿轟隆噪音的機具進行鑽探。井的深度隨便一鑽都是以前的好幾倍。能抽上來的水也比以前大量,抽到土耳其整個地下土層都開始缺水。

如果挖井暗喻的,是父子、是作者與作品、是土地與人民的交流,那麼井的變化,暗喻的也是這些關係的日漸枯竭。人們可能變得不再認識自己的家人、土地,也忘記以前土地上曾流傳的故事,就像書中說:「現代人都懶得理會這些故事了」。這些神話、民俗故事、敘事詩、寓言都被遺忘在某個古老、快要崩蹋的井中。

我們性格的塑造不僅是憑藉我們的自由,也憑藉過往經歷和回憶的力量。

到底要如何才能從井裡掙脫呢?書的最後,是紅髮女子的獨白,象徵女性被遺忘的聲音。帕慕克在此將希望寄託在寫作身上,只有不停地透過寫作去面對各種地層之下的過往、記憶,文學才能成為新的水源。

(附註:,本文不得轉載。)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玉雍的沙龍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藍玉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4
愛情如何影響女性的獨立與自由?透過角色伊莎貝爾的探索,《一位女士的畫像》描寫了愛情作為成長的象徵,及其可能帶來的限制和困惑。小說中的細膩場景與深入對話,讓讀者反思愛情與女性身份之間的微妙關係。特別在性別平等與愛情觀念的探討上,該作品在當今社會仍有不小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9/24
愛情如何影響女性的獨立與自由?透過角色伊莎貝爾的探索,《一位女士的畫像》描寫了愛情作為成長的象徵,及其可能帶來的限制和困惑。小說中的細膩場景與深入對話,讓讀者反思愛情與女性身份之間的微妙關係。特別在性別平等與愛情觀念的探討上,該作品在當今社會仍有不小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3/11/17
《夜空穿透傷》裡的許多詩作都給人一種破碎感,彷彿內心的語言不停被打斷、拆散,也經常讓詩句排列營造出懸浮、飄蕩的感受。雖詩中充滿「優美」的意象,但他與克莉絲蒂娃的想法類似的,卻是一再凸顯一種無法言說、失語的狀態,讓人面對到在真實和創傷中,意義其實往往是空無和破碎的狀態。
Thumbnail
2023/11/17
《夜空穿透傷》裡的許多詩作都給人一種破碎感,彷彿內心的語言不停被打斷、拆散,也經常讓詩句排列營造出懸浮、飄蕩的感受。雖詩中充滿「優美」的意象,但他與克莉絲蒂娃的想法類似的,卻是一再凸顯一種無法言說、失語的狀態,讓人面對到在真實和創傷中,意義其實往往是空無和破碎的狀態。
Thumbnail
2022/07/20
對於自己的生平,加拿大的詩人安.卡森很少透露,要求出版社在介紹上只能寫:「安卡森出生於加拿大,以教授古希臘語營生」。若和她詢問作品背後的創作軌跡或是解釋作品的內容,她的回應多半也十分簡短,或是曖昧難懂,讓人摸不著頭緒。基本上,她不希望人們透過她的生平來理解她的詩,而是盡量以自己方式進入詩的世界。
Thumbnail
2022/07/20
對於自己的生平,加拿大的詩人安.卡森很少透露,要求出版社在介紹上只能寫:「安卡森出生於加拿大,以教授古希臘語營生」。若和她詢問作品背後的創作軌跡或是解釋作品的內容,她的回應多半也十分簡短,或是曖昧難懂,讓人摸不著頭緒。基本上,她不希望人們透過她的生平來理解她的詩,而是盡量以自己方式進入詩的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我當時以為他看不到我的無助之時,其實他也對自己的日子茫然無助的狀態,我們一同逃離到書本的世界當中,甚至我會借書回來給他一起看。所以反而我們可以一起聊灌籃高手、幽遊白書與魔力小馬這方面的故事,甚至連黃易等作品也可以討論。爸爸最愛的動畫女角是幸運女神蓓兒丹娣,最想要成為森里螢一,因為可以跟女神在一起…
Thumbnail
我當時以為他看不到我的無助之時,其實他也對自己的日子茫然無助的狀態,我們一同逃離到書本的世界當中,甚至我會借書回來給他一起看。所以反而我們可以一起聊灌籃高手、幽遊白書與魔力小馬這方面的故事,甚至連黃易等作品也可以討論。爸爸最愛的動畫女角是幸運女神蓓兒丹娣,最想要成為森里螢一,因為可以跟女神在一起…
Thumbnail
即便寫作是我的天命和生財工具,還是需要一個支撐下去的理由。關於這個秘密,我對外宣稱「想用文字讓世界變得更好」;夜闌人靜時,心底小小微音轉到最大聲:「啊我就想當美女作家咩。」於是乎我就來到了這天——與目標有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Thumbnail
即便寫作是我的天命和生財工具,還是需要一個支撐下去的理由。關於這個秘密,我對外宣稱「想用文字讓世界變得更好」;夜闌人靜時,心底小小微音轉到最大聲:「啊我就想當美女作家咩。」於是乎我就來到了這天——與目標有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Thumbnail
與文字的初次相遇,是在家中一沓又一沓的藏書中。 在Medium敲完第一篇文章後,鑒於以往對方格子平台充斥許多專業文章的既定印象,望著先前註冊的方格子平台,一度猶豫是否要將文章同步更新至方格子,但基於想跟更多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想法,還是將文章同步至方格子平台。
Thumbnail
與文字的初次相遇,是在家中一沓又一沓的藏書中。 在Medium敲完第一篇文章後,鑒於以往對方格子平台充斥許多專業文章的既定印象,望著先前註冊的方格子平台,一度猶豫是否要將文章同步更新至方格子,但基於想跟更多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想法,還是將文章同步至方格子平台。
Thumbnail
這本書我幾乎是流著眼淚看完,其中一則故事是和父親的關係,從不承認女兒需要父親,到發現長年缺席的父親對孩子深刻的影響,這讓我回想起我和父親和解的過程。 最痛苦第一步是承認那個你塵封已久的「父親」,或者說對這個角色的幻想與期待。
Thumbnail
這本書我幾乎是流著眼淚看完,其中一則故事是和父親的關係,從不承認女兒需要父親,到發現長年缺席的父親對孩子深刻的影響,這讓我回想起我和父親和解的過程。 最痛苦第一步是承認那個你塵封已久的「父親」,或者說對這個角色的幻想與期待。
Thumbnail
 「敬啟者,世界太大,我無路可去」一如書中所言,道盡她人生寫照。 二〇一二年她十多年未見的父親因一場工安意外過世, 二〇一九年一月她開啟家門時,發現母親燒炭自殺冰冷遺體,一句「我還是很愛你」是追討不回的親情,從那刻起與她有血緣關係的僅剩她自己;世界何其大,卻何其孤寂。 名人的成功總是那樣遙遠,但只
Thumbnail
 「敬啟者,世界太大,我無路可去」一如書中所言,道盡她人生寫照。 二〇一二年她十多年未見的父親因一場工安意外過世, 二〇一九年一月她開啟家門時,發現母親燒炭自殺冰冷遺體,一句「我還是很愛你」是追討不回的親情,從那刻起與她有血緣關係的僅剩她自己;世界何其大,卻何其孤寂。 名人的成功總是那樣遙遠,但只
Thumbnail
從「井」的角度切入帕慕克的新書《紅髮女子》,是有意思的。因為書的第一部份,描寫的就是挖井人的世界。即一對挖井師傅與學徒間發生的故事。而帕慕克作為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辛勤的挖「井」人。在書中,他寫的卻是一個將自己落難的師父拋棄在井底的青年——傑姆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從「井」的角度切入帕慕克的新書《紅髮女子》,是有意思的。因為書的第一部份,描寫的就是挖井人的世界。即一對挖井師傅與學徒間發生的故事。而帕慕克作為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辛勤的挖「井」人。在書中,他寫的卻是一個將自己落難的師父拋棄在井底的青年——傑姆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水井是鄉村的標簽,是鄉民的命脈。她連系著千家萬戶的水缸與鍋臺,見證著男孩子的成長與時代的變遷。   在魯北平原,我的故鄉有三口井,村東和村南的兩口井是甜水井,離村二三裏路遠。村西的是鹹水井,就在村邊。井壁由大青磚砌成,誰也說不清建於何時。   我記得打少年時就開始擔水,幫大人做些事情,具體哪年記不準
Thumbnail
水井是鄉村的標簽,是鄉民的命脈。她連系著千家萬戶的水缸與鍋臺,見證著男孩子的成長與時代的變遷。   在魯北平原,我的故鄉有三口井,村東和村南的兩口井是甜水井,離村二三裏路遠。村西的是鹹水井,就在村邊。井壁由大青磚砌成,誰也說不清建於何時。   我記得打少年時就開始擔水,幫大人做些事情,具體哪年記不準
Thumbnail
     小學時曾經看過一個故事簡直可以算是讓我霍然開朗,生命從此不同。那本書相信大家也都聽過,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寫的「湯姆歷險記」。   有一次湯姆因為調皮搗蛋,被撫養他的姑媽處罰油漆院子外的籬笆。村子裏的孩子們都取笑他被處罰而不能跟他們一起玩要。只見湯姆以一副藝術家的姿態很得意地漆著油漆,這引
Thumbnail
     小學時曾經看過一個故事簡直可以算是讓我霍然開朗,生命從此不同。那本書相信大家也都聽過,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寫的「湯姆歷險記」。   有一次湯姆因為調皮搗蛋,被撫養他的姑媽處罰油漆院子外的籬笆。村子裏的孩子們都取笑他被處罰而不能跟他們一起玩要。只見湯姆以一副藝術家的姿態很得意地漆著油漆,這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