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不小新年展望-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2021/01/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沒拖到最後一分鐘,我啥也不會去搞定。
新的一年轉眼又到了,似乎又是開始給新年訂下計劃的時候了,每次到這個時間點總是特別有趣,常常會有《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的感覺。人們很常說這個人個性很喜歡拖延事情,但說到該怎麼解決拖延的問題,重點並不是關注"拖延者們"本身,而是人類心理對於自我保護以及在最小力氣生存的本能,發展出拖延的行為、拖延的想法和拖延的感受。這導致很多人發下誓言卻「從來沒有行動」,或是努力了一下後,在失敗時說一句,「算了,下次再說吧」。
再加上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享樂主義、一元價值觀引發了"身份焦慮",工作帶給我們的常常不是成就感,而是早已預見終究要失敗了的恐懼,這種"恐懼"是發生拖延的元凶,我們有限的注意力,也被各式各樣的網站、社交軟體、遊戲等等資訊來源爭奪,再使得我們更難專注的解決問題。
除了對失敗的恐懼之外,拖延症的背後心理問題還有許多值得思考,像是自我缺乏自信、希望讓人注意到自己的忙碌、個性上的頑固或堅持、想以拖延方式應對壓力,或者總是把自己當作灰心喪氣的受害者等等。這也是《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這本書帶來的思考,書中分享這些問題產生的心理根源,也提供不同的環境,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
頑固的拖延方式,甚至已經在千千萬萬的人那裡成為心理疾病,這類疾病尤其是在兩類人群中尤為嚴重,一類是將自己的自我價值跟外在表現捆綁在一起的人;另一類是由於他們的拖延而引發與壓力相關的健康問題的人。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看待拖延症,有三個層次可以自我反思以及解決問題,在閱讀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思路整理內容,分別是
(1)心理認知:看清拖延行為怎樣表現,以及怎樣改變拖延思維
(2)情緒應對:建立忍耐力和持久性,即使面對不適的環境,也能持續向前邁進
(3)行為方法:確定方向並開始行動,善始善終的運用知識在工作和成就中取得成功
也分享下在讀這種工具書的時候,每個章節頁尾大多都會有個小總結,我自己很喜歡在閱讀的一開始先把這些小總結,拿來先當作重點,這樣再看案例的時候就可以當作看故事,更有印象。
圖片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我無所事事度過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們所奢望的明天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YL初商科技
YL初商科技和其他 10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不小王子
不小王子
58追蹤者
122內容數
不小王子,沒有固定分享內容,時而閱讀時而商業時而玩樂,學者型流氓,或是流氓型學者;不求出類拔萃,只求獨一無二,相信瘋狂的歡樂,必有瘋狂的結局
不小品書
NT60/
不小王子的由來,一方面是長大了的想探索的心靈:「人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看清事物,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小王子也說:「星星之所以美麗,因為有一朵人們看不見的花。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某個角落藏著一口井」,但我希望可以再多走一點,去描繪看看那朵花、那口井的樣子,就算可能說錯了,被小王子們嫌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