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了二寶啦~ 生產費用大公開,還好有保險!

我生了二寶啦~ 生產費用大公開,還好有保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陣子沒上傳新文章了。其實是因為沐妮跑去生產了!正式晉升為二寶媽後,為了迎接家裡的新成員,至今還有一點手忙腳亂呢。

成為二寶媽後,想當然爾,生活費用支出又會增加啦。在這個普遍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不敢想買房的時代,沐妮和老公算是勇敢地生了2個。雖然事前早已做了財務規劃,但是小孩的支出真的是可多可少阿,端看父母想給小孩怎麼樣的環境了。

先不說後續的教育費用好了。光是生產醫院的不同,費用可是差了一大截。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又加上我已年屆高齡產婦標準,家人紛紛建議到禾馨婦幼診所生產。一來避免接觸綜合醫院的其他病患,二來聽說檢查儀器和項目較為精細,產後對產婦和新生兒的照護更為細心。

我的第一胎是在一般綜合醫學中心生產。當時住的是雙人病房,嬰兒室離病房很遠,每次餵奶都要走一大段路到嬰兒室,即使是半夜也不例外。只有生完前1-2天,護理師會忙把寶寶推到房間給媽媽親餵,之後就是媽媽自己得走路去嬰兒室了。

拖著剖腹產尚未癒合的傷口,忍著痛一小步一小步地也要走到嬰兒室,除了面對必須和其他媽媽一起露出胸部的尷尬感,還要面對因為吸不到奶嚎啕大哭的寶寶。我家大寶哭聲總是宏亮,夾帶著生氣的情緒,讓我對其他媽媽很不好意思…。

這次在禾馨,每位媽媽都有自己的房間,內部裝潢也很接近飯店的擺設,讓人感覺不出是病房,另外,幸運的是,我剛好被安排在嬰兒室對面的房間。每天都是護理師幫忙把剛生出來的寶寶推進房,也同時教媽媽餵奶等等。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安心地和寶寶一起練習吃奶技巧,向護理師請教任何問題,或是請護理師幫忙疏通乳房等,也不用擔心其他人的眼光。

由於第一次生產保險有全額給付,所以在支付醫療費用上,省了不少心力。這次我也想說手上有的醫療保險也有實支實付,所以就大膽地用該享有的服務啦~

在此非常建議女孩們,尤其在未生產前開始檢視自己的保險,尤其需要實支實付得醫療保險。以我自身為例,生大寶前,我從來沒想過可能會有剖腹產的一天,結果後來因為妊娠高血壓和胎位不正,必須進行剖腹產。除了健保有給付之外,有一些其他項目,如防沾黏板等自費項目,只有自己另外投保的醫療險才有可能支付。

扣除健保給付後,在醫學中心生大寶的費用大約6萬多,還好有保險實支實付,又加上其他的醫療險,幫我把所有的費用都付清了,頓時減輕不少負擔。

這次,我在禾馨生小寶,林林總總加起來,費用高達近15萬!(收到帳單時我有心驚了一下…)當然病房費比起前胎高出許多,另外還有其他醫療處置費用,例如這次為了防沾黏,我選擇了腹膜外手術,這會有額外的技術費用。想給自己的主治醫師開刀,也會有其他的費用等。另外,還有外加中醫看診,和買術後傷口美容膠帶等也算在這次的費用內。

總之,享用更個人化的服務,費用上就比一般醫院硬生生多出雙倍價錢。老實說,我這次生產到退房的感覺都滿舒服的,也沒有像第一胎這麼焦慮不安。所以,這錢還是花的值得。

最近到了要申請保險理賠的階段,還不知道總共可以申請多少,不過可以預期的,應該可以付掉大部分的醫療費用。就算有不足的部分,應該也只需要負擔少部分吧。感覺上把我之前繳出去的保費,都這一次性的補償回來了。哈。

還沒結婚、生小孩前,覺得買保險只是買個安心,繳款20年,保障到70-80+歲。也不知道哪天會用到它。沒想到生小孩的費用比我想像的多,但還好的是,保險幫忙支付了大部分。這也是我後來慶幸年輕時的薪水,沒有買東買西花光光,有好好分配運用、儲蓄、買保險等。

理財規劃時也別忘記保險,可以幫你的人生做好風險管理。重要的是,在突如其來的生病或意外時,不會讓你瞬間減少資產陷入窘境。追求資產增加的同時,做好風險管控也是必須好好考慮和規畫的一部分喔!


avatar-img
沐妮的沙龍
8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沐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哥是一個朝九晚九的工程師,三餐外食是家常便飯,偏偏下班時間晚,有時候回家經過夜市,因為肚子太餓,就常常點了大腸包小腸、蚵仔麵線、雞排、珍奶之類的回家。其實時間一晚也吃不了這麼多,吃不完的就冰冰箱,想說隔天再吃,但是其實到隔天,不是忘記就是覺得回家還要再熱很麻煩,不然就是覺得再熱,口感沒有直接買得好
發表於 沐妮's 生活觀察日記 FB粉絲頁2020/5/29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蹤最近的國際局勢呢? 其實我們真的需要好好關係近期局勢。雖然火燒在鄰近國家,但是對我們台灣息息相關。 人民幣貶值已開始。港幣價值是否維持,有待觀察......。外資自之前中美貿易戰已經開始撤出紅色大陸,最近這波取消香港特
先說說為什麼我會選這本書來看吧。人生已經過了35,小孩也生了,確實買房子是人生規畫之一。畢竟組成一個家,還是想要一個合適的地方,安住久居。 為了節省開支,我們在北台灣捷運最末站租房了5年。說實在的,這邊外送服務機能不好,社區周圍也沒什麼餐廳、咖啡廳和商店等,只能自己買回來煮。雖然不便,但無形之中..
還記得2002-2003年,有幸得到機會到日本家庭裡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經歷了4個不同的接待家庭。幸運的是,這4個家庭的父母對理財皆有一套,雖然當時只有18歲。在和他們的聊天中,學習到了不同家庭的理財觀。日後雖然看到日本有所謂「下流老人」的議題,但是我眼中,為自己負責,把財理好的人大有人在。
P哥是一個朝九晚九的工程師,三餐外食是家常便飯,偏偏下班時間晚,有時候回家經過夜市,因為肚子太餓,就常常點了大腸包小腸、蚵仔麵線、雞排、珍奶之類的回家。其實時間一晚也吃不了這麼多,吃不完的就冰冰箱,想說隔天再吃,但是其實到隔天,不是忘記就是覺得回家還要再熱很麻煩,不然就是覺得再熱,口感沒有直接買得好
發表於 沐妮's 生活觀察日記 FB粉絲頁2020/5/29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蹤最近的國際局勢呢? 其實我們真的需要好好關係近期局勢。雖然火燒在鄰近國家,但是對我們台灣息息相關。 人民幣貶值已開始。港幣價值是否維持,有待觀察......。外資自之前中美貿易戰已經開始撤出紅色大陸,最近這波取消香港特
先說說為什麼我會選這本書來看吧。人生已經過了35,小孩也生了,確實買房子是人生規畫之一。畢竟組成一個家,還是想要一個合適的地方,安住久居。 為了節省開支,我們在北台灣捷運最末站租房了5年。說實在的,這邊外送服務機能不好,社區周圍也沒什麼餐廳、咖啡廳和商店等,只能自己買回來煮。雖然不便,但無形之中..
還記得2002-2003年,有幸得到機會到日本家庭裡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經歷了4個不同的接待家庭。幸運的是,這4個家庭的父母對理財皆有一套,雖然當時只有18歲。在和他們的聊天中,學習到了不同家庭的理財觀。日後雖然看到日本有所謂「下流老人」的議題,但是我眼中,為自己負責,把財理好的人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