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味的科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年節前開始閱讀“咖啡香味的科學”一書,化學一向是感性的咖啡人較為欠缺,但又不得不碰觸的一環,透過調香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咖啡的香氣來源,或許能對我在感官品鑑的研究上有所助益,開卷有益,但重點是看到了些什麼,閱後雜想如下。


*書中對於香氣化學的科普充足,不至艱澀,特別是自然界中植物對於香氣的產生與調香師調製香味物質的部分獲益良多,而這正好是最前與最後的章節,但在連結入咖啡開始就變得有些模糊,雖然作者認為即使不會烘焙與沖煮咖啡也能透過香氣化學來理解,但我認為這部分下的功夫可以再加強一些力道,而最後的附錄部分整理的非常詳盡,很有參考價值。


*有許多很值得一探究竟的部分都沒繼續下去,例如說明了微生物對於香氣物質的生化反應後,卻沒繼續探究微生物在水洗咖啡豆處理過程中,產生了哪些香氣的前驅物質,例如在咖啡萃取的章節做了資料上的整理,但這些資料其實咖啡人隨手可得,很可惜的作者並沒有提出自己專業領域上的觀點,而這些都是我很想深入探索的。

*對於“風味”一詞的使用混沌不清,有時指的是香氣物質,有時指的是滋味物質,經常非得前後語端詳再三才能確認到底所言何物!不過這也是咖啡業界的通病,缺乏感官品鑑科學架構的經驗型品評大行其道,令人困惑,之後我會再專文論述這個言必“風味”的誤用與亂用的異象。


*書中多次提到香氣化學分析上的難題,包括分類上的,濃度與感官閾值等,即使在電子分析儀器如此精進的年代都是如此,而這正是感官品鑑科學可一展身手的領域,我在閱讀此書前所想的,很高興作者也提到了。

*我認爲本書只能算是 “涉及了咖啡的香味化學科普”,有志於此的研究者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顏金源 2018/3/1

ITCS 國際茶咖啡感官研究室 International Tea Coffee Sensory Lab

ITCS 主要進行茶與咖啡等嗜好飲品的感官分析研究,透過在華人地區進行的品鑑會與感官課程,以及與學術單位的研究合作,整合為全新的華人語彙的感官分析系統,提供業界的實務運用。 研究合作請洽:jing1999sh@gmail.com


#ITCE2020國際茶咖啡品鑑大會
#ITCS國際茶咖啡感官研究室
#TBA台灣咖啡師協會
#伯康老師的品評世界



ITCE 2020 國際茶咖啡品鑑大會 獲獎名單揭曉
ITCE 2020 咖啡品鑑者遴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顏金源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上禮拜我報名了SCA咖啡感官證照班,那時候是我確診的第三天,上課的時候真的超級痛苦,因為感官是非常需要嗅覺跟味覺的,我當時幾乎聞不出味道,味覺也變得很不敏銳,但最後還是靠著微弱的感官通過了。 「並不是上過課程,得到證照,你就會成為品評大師。」講師說
Thumbnail
上禮拜我報名了SCA咖啡感官證照班,那時候是我確診的第三天,上課的時候真的超級痛苦,因為感官是非常需要嗅覺跟味覺的,我當時幾乎聞不出味道,味覺也變得很不敏銳,但最後還是靠著微弱的感官通過了。 「並不是上過課程,得到證照,你就會成為品評大師。」講師說
Thumbnail
今天開了新的咖啡沖煮課程,剛好可以來整理教學文。我個人傾向從辨識咖啡品質這個角度,來切入咖啡沖煮的學習。咖啡的呈現,重點在於飲用時,能展現出咖啡本身的風味特質,並兼顧飲用者的喜好與瑕疵風味的排除。
Thumbnail
今天開了新的咖啡沖煮課程,剛好可以來整理教學文。我個人傾向從辨識咖啡品質這個角度,來切入咖啡沖煮的學習。咖啡的呈現,重點在於飲用時,能展現出咖啡本身的風味特質,並兼顧飲用者的喜好與瑕疵風味的排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咖啡愛好者,我曾四處尋求各種咖啡沖煮技法。而江湖上也流傳著各種手法,彷彿魔法一樣。只要依循著特別的招式,就能夠得到無上的美味。 然而學習過程中,充滿了疑惑。 因為有些技法效果,與我的感官感知,有相當的差異。所萃出的風味,常也難以穩定重現。 直到回歸對咖啡沖煮,進行相關溫度、時間、研磨、擾動等
Thumbnail
身為一個咖啡愛好者,我曾四處尋求各種咖啡沖煮技法。而江湖上也流傳著各種手法,彷彿魔法一樣。只要依循著特別的招式,就能夠得到無上的美味。 然而學習過程中,充滿了疑惑。 因為有些技法效果,與我的感官感知,有相當的差異。所萃出的風味,常也難以穩定重現。 直到回歸對咖啡沖煮,進行相關溫度、時間、研磨、擾動等
Thumbnail
介紹輕鬆深入風味敘述訓練。杯測需要感受咖啡的「結構平衡」,並客觀及正確傳達咖啡的風味。感官能力透過了專業課程或日常的訓練後,生活中品嚐各式各樣的美食或接觸多樣食材,透過這些食物的感官經驗,不但是很好的訓練,也是累積經驗值的好方法。
Thumbnail
介紹輕鬆深入風味敘述訓練。杯測需要感受咖啡的「結構平衡」,並客觀及正確傳達咖啡的風味。感官能力透過了專業課程或日常的訓練後,生活中品嚐各式各樣的美食或接觸多樣食材,透過這些食物的感官經驗,不但是很好的訓練,也是累積經驗值的好方法。
Thumbnail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Thumbnail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Thumbnail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Thumbnail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Thumbnail
什麼是咖啡的「風味」呢?是味道?還是香氣?附上常見風味敘述中英日文及解說。
Thumbnail
什麼是咖啡的「風味」呢?是味道?還是香氣?附上常見風味敘述中英日文及解說。
Thumbnail
咖啡中的香味,是喝出來的還是聞出來的?風味輪裡面的咖啡風味描述關於花香味、甜味、水果味、堅果可可、發酵、植物、香料.....是自己喝出來的,還是經過咖啡師或是包裝袋說明而喝出來的?
Thumbnail
咖啡中的香味,是喝出來的還是聞出來的?風味輪裡面的咖啡風味描述關於花香味、甜味、水果味、堅果可可、發酵、植物、香料.....是自己喝出來的,還是經過咖啡師或是包裝袋說明而喝出來的?
Thumbnail
年節前開始閱讀“咖啡香味的科學”一書,化學一向是感性的咖啡人較為欠缺,但又不得不碰觸的一環,透過調香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咖啡的香氣來源,或許能對我在感官品鑑的研究上有所助益,開卷有益,但重點是看到了些什麼,閱後雜想如下。 *書中對於香氣化學的科普充足,不至艱澀,特別是自然界中植物對於香氣的產生與調香
Thumbnail
年節前開始閱讀“咖啡香味的科學”一書,化學一向是感性的咖啡人較為欠缺,但又不得不碰觸的一環,透過調香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咖啡的香氣來源,或許能對我在感官品鑑的研究上有所助益,開卷有益,但重點是看到了些什麼,閱後雜想如下。 *書中對於香氣化學的科普充足,不至艱澀,特別是自然界中植物對於香氣的產生與調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