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咖啡】輕鬆學會描述咖啡的風味|了解風味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之前在「風味是什麼?」一文中聊到,很多人認為咖啡杯測師本身也是位美食家,因為杯測師同時也需要感受咖啡的「結構平衡」,並客觀及正確傳達咖啡的風味。感官能力除了透過了專業課程或訓練,生活中品嚐各式各樣的美食或接觸多樣食材,透過這些食物的感官經驗,不但是累積經驗值的好方法,也是很好的風味敘述訓練。

▶︎▶︎【在宅咖啡】咖啡的風味是什麼?了解風味輪|常見風味敘述中英日文

raw-image

今天來繼續深入了解風味敘述,照片是前幾天去了一家創意法式料理的餐廳,每道料裡結構平衡優,對於風味的學習真的是很有幫助(真的不是為了愛吃找理由XD)。

花香、橄欖油的甜味、巴薩米克醋的酸味、芝麻葉的苦味、酥脆口感~風味結構的敘述與咖啡相似

花香、橄欖油的甜味、巴薩米克醋的酸味、芝麻葉的苦味、酥脆口感~風味結構的敘述與咖啡相似

將以烘焙程度帶大家深入風味敘述,這之前先小小複習一下。

咖啡富含嗅覺味覺觸覺,3種感官體驗,風味包含嗅覺與味覺,包含「香氣」、「酸味」、「甜味」及「苦味」。最難產生共鳴的是觸覺,包含咖啡體(Body)與口感(Mouthfeel),厚重的程度、滑順的感受,是需要需要花費時間去體會及累積經驗。

咖啡烘焙▶︎▶︎【在宅咖啡】秒懂日本咖啡烘焙8階段

咖啡所含物質▶︎▶︎【在宅咖啡】喝黑咖啡的好處|關於咖啡與健康的迷思|喝咖啡可以美肌減肥?喝低因咖啡就睡得著?

咖啡很常見的風味就有草莓

咖啡很常見的風味就有草莓

從味覺開始

推薦大家先從味覺開始描述,因為味覺只有酸、甜、苦、鹹、鮮5種。而咖啡裡面只需要先學習酸、甜、苦3種即可,尤其若是你喜歡的咖啡偏向於中淺焙,酸甜調才是最常接觸的風味主旋律。在酸與甜的描述上達成共識後,就很容易可以開始了解在風味(加入嗅覺)的形容上,會出現水果的描述。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風味輪(舊版)將風味分為9大類:

✔︎ 淺焙常見的「酶化反應」:花、水果、藥草

✔︎ 中焙常見的「焦糖化反應」:堅果、焦糖、巧克力

✔︎ 深焙常見的「乾餾反應」:碳味、香料、樹脂

不同種類的草莓風味也不一樣

不同種類的草莓風味也不一樣

從水果類開啟旅程

有了味覺的基礎後,有著明確酸質與甜度的咖啡,再加上隨著杯中熱氣騰升的香味,是不是讓我們想到了某種水果。如果喝起來風味很清晰明確的可以說像柑橘那很棒,我們已經會分辨與形容風味,而且這麼鮮明的調性,也證明了這是一隻高品質的好咖啡。

如果喝起來覺得不夠明確,也不用那麼擔心是否自己無法辨識,因為很多時候,是代表咖啡品質只有中上而已,並不是所有的咖啡都是最頂尖的產品。

接下來喝到類似風味的咖啡,但明顯感受到將強烈的酸質,這時候身為柑橘間的酸民檸檬就登場了。若也從咖啡杯中喝到了點苦味,這就是富含檸檬苦素(Limonin)的葡萄柚了。這就是我們喝中淺焙的咖啡時,常見的柑橘檸檬葡萄柚等風味敘述呢

如果到這邊開始無法意會,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對水果風味的認知,是不是沒有體驗過這些水果的風味呢?進一步的咖啡風味描述能力,也跟我們的味嗅覺經歷有關。我們必須要熟悉某種風味,才能夠有效的運用味嗅覺來區分其中的細節。當喝到的風味,好像酸酸甜甜貌似有著紅色假果的水果時,想到的是「草莓」,還是這是「覆盆莓」呢?

不同的咖啡品種有著不同的風味,自然的雖然同是柑橘或莓果,味道上也會各有不同。風味輪上的水果類,也正是再細分為柑橘(Citrus)與莓果(Berry-like)。要自由運用更能細緻的分類之前,我們可以先開始學習對這些水果與咖啡的風味認知。

其實每一個優秀的杯測師,也都有著豐富的味嗅覺經歷,所以才說日常要多吃多喝,當個小小美食家(笑)。

芒果的酸甜結構也是咖啡風味敘述之一

芒果的酸甜結構也是咖啡風味敘述之一

◎ 淺焙常見的「酶化反應」:花、水果、藥草

如果喜歡酸質明確的咖啡,大概選擇的烘焙度,會集中在淺烘焙的咖啡。那麼主要的風味區段就在酶化反應這一個部分,常見有花、水果、藥草3種調性。

花香系風味咖啡

最典型具體的香氣就是茉莉花,像是最優質的衣索比亞水洗咖啡、巴拿馬藝伎水洗咖啡,都有著清晰強烈的淺色花香調性。輕微發酵的的咖啡,則有機會出現深色花系的濃烈香氣。

水果中的柑橘系風味最常見的咖啡有:

衣索比亞水洗咖啡(普遍的具有檸檬、柑橘、葡萄柚)、中美洲高海拔水洗咖啡(如瓜地馬拉安提瓜產的波旁、卡杜拉,巴拿馬波奎特產的卡杜拉等)。

莓果系風味最常見的咖啡有:肯亞水洗、衣索比亞日曬咖啡(藍莓)

藥草系風味最常見的咖啡有:印尼蘇門答臘曼特寧濕刨法(偏向藥材系)

哥倫比亞水洗(比較像青草)

焦糖化反應中常見風味巧克力

焦糖化反應中常見風味巧克力

◎ 中焙常見的「焦糖化反應」:堅果、焦糖、黑糖巧克力

如果沒有那麼喜歡酸的咖啡、或是喜歡口感更厚重、又或各方面均衡的咖啡,會選擇的咖啡就會以中焙咖啡為主。這時咖啡中的醣類與蛋白質,經過升溫,開始產生了焦糖化反應。前面形成花、水果、藥草香氣的有機酸,會開始分解減弱(但尚未完全消失)。焦糖化反應中常見的風味的主調有堅果、焦糖、巧克力,甜度比淺焙更明顯,口感也開始變得厚重,這裡是我們第一次提到觸覺的感受(口感)。

焦糖化反應的風味,因為是烘焙過程形成,質地由優良的咖啡(註)經過適當烘烤,都能產生相關的風味。品質較好的咖啡豆,會形容成奶油、焦糖、杏仁、胡桃、榛果、可可(有酸質的可可豆,非甜膩的巧克力)等氣息,巴西產區的日曬、去果皮日曬的咖啡,經常會出現明確的烤花生類的氣息。

如果想要學習堅果風味的學習與描述,可以至各大賣場購買無調味綜合堅果,透過飲食來記憶。

註:採收高海拔種植的成熟咖啡漿果,富含醣類、蛋白質,形成焦糖化的原料。在適當的烘烤後,顏色會變深褐色,香氣迷人。低海拔、未成熟、萎凋的缺陷豆,則會呈現不易著色,風味缺乏的特徵。

◎ 咖啡體與口感(觸覺的感受)

隨著咖啡烘焙進入中焙,油脂、懸浮物開始增多,咖啡在口中會開始感覺變得厚重,進入深焙區間又會逐漸減弱。這是新手不好意會與表達,但會感覺整杯咖啡表現的比較順口好喝的重要關鍵。 那咖啡體不好的體會是怎麼樣呢?

請先想像水與牛奶的差異。水通過舌尖時,我們不太會感受到太多的重量感,而牛奶則有相當重量。在咖啡中,我們稱之為「咖啡體」(Body)或「口感」。

這個烘焙度的咖啡,尤其是亞洲咖啡,如印尼的蘇門答蠟、爪哇等,都具有較厚實的重量感。不過輕重厚薄倒不是太重要,是否具備滑順的口感才是關鍵。

烘焙的好是香烘焙的不好是焦

烘焙的好是香烘焙的不好是焦

◎ 深焙常見的「乾餾反應」:碳味、香料、樹脂

隨著咖啡烘焙度的加深,咖啡開始進入反應乾餾,產生出碳化物質。雖然他跟焦糖化同樣都有苦的因子。但是碳化帶來的是煙燻味、碳味的焦臭感,與焦糖化具有芳香四溢的誘人氣息,不能視為同樣的。

此處有前面產生的香氣,逐漸被能量分解,口感也再次變薄。進入極深的烘焙階段(第2次爆裂密集後)後,大概只有1個好處,就是不管原來咖啡的產地特質,處理方式如何,味道在這個階段都是類似的,可以產出一致性高的商品。

若咖啡生豆本身的質地優良,在適當的深烘下,仍耐得住火盃的考驗,還沒被燒焦,也能呈現某些香料類的氣息。高海拔的肯亞、衣索比亞,就很適合烘到深烘焙。

風味訓練

風味訓練

漸漸開始能夠明確敘述咖啡的風味,覺得咖啡的世界越來越有趣,喝咖啡除了提神醒腦,放鬆下午茶外,還多了像是享受美食般的品味樂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克星貨鋪 哈哈哈 乍看真的有點恐怖換張圖好了XD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2023/05/06
第一章草莓圖嚇到我,雖然我不算密集恐懼症患者XD。
avatar-img
咖啡旅行家・Hola I’m Ryoko
127會員
146內容數
◎ 日本咖啡、甜點及美食資訊 ◎ 咖啡&日本酒知識 ◎ 沖繩在地美好旅行
2024/07/28
外出旅行或在辦公室,快速方便來杯好喝的咖啡,就需要耳掛或浸泡式咖啡包。以現在的技術耳掛咖啡包的還原度很高!可愛或具有設計感的包裝,還可以當伴手禮送人。解惑最常被問到有關耳掛咖啡包的問題。
Thumbnail
2024/07/28
外出旅行或在辦公室,快速方便來杯好喝的咖啡,就需要耳掛或浸泡式咖啡包。以現在的技術耳掛咖啡包的還原度很高!可愛或具有設計感的包裝,還可以當伴手禮送人。解惑最常被問到有關耳掛咖啡包的問題。
Thumbnail
2024/01/24
為了讓大家了解養豆的科學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養豆的定義、作用,以及不同階段咖啡豆的風味特點。同時,也分享了咖啡豆如何保存及科學證據,能夠提供專家或愛好者更專業的見解。
Thumbnail
2024/01/24
為了讓大家了解養豆的科學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養豆的定義、作用,以及不同階段咖啡豆的風味特點。同時,也分享了咖啡豆如何保存及科學證據,能夠提供專家或愛好者更專業的見解。
Thumbnail
2023/06/26
昨天聊到了養豆,又有人問到如何保存咖啡豆?然後是該冷藏保存還是冷凍?要用密封袋還是用罐子保存?其實這個問題,算是跟如何手沖一樣常常覺得有困惑,然後上網搜尋後又有太多說法。既然這樣,我們來進行個實驗,看看哪種咖啡豆的保存方法最好! 這個咖啡豆保存方法是基於實驗的結果:「如何保持咖啡最久新鮮度?」
Thumbnail
2023/06/26
昨天聊到了養豆,又有人問到如何保存咖啡豆?然後是該冷藏保存還是冷凍?要用密封袋還是用罐子保存?其實這個問題,算是跟如何手沖一樣常常覺得有困惑,然後上網搜尋後又有太多說法。既然這樣,我們來進行個實驗,看看哪種咖啡豆的保存方法最好! 這個咖啡豆保存方法是基於實驗的結果:「如何保持咖啡最久新鮮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覺得在咖啡裡面,更像是一種「近似」。
Thumbnail
我覺得在咖啡裡面,更像是一種「近似」。
Thumbnail
介紹輕鬆深入風味敘述訓練。杯測需要感受咖啡的「結構平衡」,並客觀及正確傳達咖啡的風味。感官能力透過了專業課程或日常的訓練後,生活中品嚐各式各樣的美食或接觸多樣食材,透過這些食物的感官經驗,不但是很好的訓練,也是累積經驗值的好方法。
Thumbnail
介紹輕鬆深入風味敘述訓練。杯測需要感受咖啡的「結構平衡」,並客觀及正確傳達咖啡的風味。感官能力透過了專業課程或日常的訓練後,生活中品嚐各式各樣的美食或接觸多樣食材,透過這些食物的感官經驗,不但是很好的訓練,也是累積經驗值的好方法。
Thumbnail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Thumbnail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Thumbnail
什麼是咖啡的「風味」呢?是味道?還是香氣?附上常見風味敘述中英日文及解說。
Thumbnail
什麼是咖啡的「風味」呢?是味道?還是香氣?附上常見風味敘述中英日文及解說。
Thumbnail
風味,啡茶酒都是同一個風味輪,可理解為同一家族但分了三家,啡茶酒都有各自的發展,但其核心是相通的味輪,互通而不沖突,可以互相調配,都有近的處理手法,只是形式不具相同,對於懂茶又懂啡的茶人,他們會有更突破性的發展,例如雙層厭氧所帶來的驚喜,將做發酵茶的方法應用在生豆發酵上,的確是有助咖啡的風味發展。
Thumbnail
風味,啡茶酒都是同一個風味輪,可理解為同一家族但分了三家,啡茶酒都有各自的發展,但其核心是相通的味輪,互通而不沖突,可以互相調配,都有近的處理手法,只是形式不具相同,對於懂茶又懂啡的茶人,他們會有更突破性的發展,例如雙層厭氧所帶來的驚喜,將做發酵茶的方法應用在生豆發酵上,的確是有助咖啡的風味發展。
Thumbnail
風味輪上有格式各樣的風味類別,並用各種食物、水果、花卉等來具體描述該類別的風味,這些風味類別都是在喝咖啡時可能會品嘗到的口感。 例如耶加雪菲的酸質,用「檸檬」來描述、香氣則用「花卉香」來表達、尾韻則用「巧克力」來敘述淡雅的苦甜味,其目的是希望用大眾都能夠理解的「具體事物」來表達抽象的風味描述。
Thumbnail
風味輪上有格式各樣的風味類別,並用各種食物、水果、花卉等來具體描述該類別的風味,這些風味類別都是在喝咖啡時可能會品嘗到的口感。 例如耶加雪菲的酸質,用「檸檬」來描述、香氣則用「花卉香」來表達、尾韻則用「巧克力」來敘述淡雅的苦甜味,其目的是希望用大眾都能夠理解的「具體事物」來表達抽象的風味描述。
Thumbnail
1. 味覺 許多人會把味覺和嗅覺搞混,味覺負責的是酸、甜、苦、鮮、鹹這五件事,拆解味嗅覺可以用簡單的捏鼻子喝咖啡來達成,當你捏著鼻子喝咖啡,不會感受到任何風味(香氣)更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味覺上。 2. 嗅覺
Thumbnail
1. 味覺 許多人會把味覺和嗅覺搞混,味覺負責的是酸、甜、苦、鮮、鹹這五件事,拆解味嗅覺可以用簡單的捏鼻子喝咖啡來達成,當你捏著鼻子喝咖啡,不會感受到任何風味(香氣)更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味覺上。 2. 嗅覺
Thumbnail
咖啡的香氣和味道,從栽種、處理、烘焙到沖煮的每個流程,主要都是在展現咖啡所蘊含的風味。而藉由杯測而使的原本個人定義的好咖啡變成有了客觀化的評論。咖啡杯測除了用來區分咖啡的良莠之外,更是試出每一隻咖啡的風味特性及特色,藉以提供給業者、消費者做選擇的依據。
Thumbnail
咖啡的香氣和味道,從栽種、處理、烘焙到沖煮的每個流程,主要都是在展現咖啡所蘊含的風味。而藉由杯測而使的原本個人定義的好咖啡變成有了客觀化的評論。咖啡杯測除了用來區分咖啡的良莠之外,更是試出每一隻咖啡的風味特性及特色,藉以提供給業者、消費者做選擇的依據。
Thumbnail
咖啡中的香味,是喝出來的還是聞出來的?風味輪裡面的咖啡風味描述關於花香味、甜味、水果味、堅果可可、發酵、植物、香料.....是自己喝出來的,還是經過咖啡師或是包裝袋說明而喝出來的?
Thumbnail
咖啡中的香味,是喝出來的還是聞出來的?風味輪裡面的咖啡風味描述關於花香味、甜味、水果味、堅果可可、發酵、植物、香料.....是自己喝出來的,還是經過咖啡師或是包裝袋說明而喝出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