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要進還是退?疫情下的爆款學(1)
方格精選

旅遊業要進還是退?疫情下的爆款學(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片提供/RTM泛旅遊

raw-image

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影響下,每個國家、所有產業無不受到衝擊,而旅遊業更是站在海嘯第一排。在這個艱困的時刻,到底旅遊業要怎麼走下去?要不要轉型或者轉行?成為業界討論度最高的話題。RTM於12/11舉辦2020年度論壇,以「疫情下的爆款學Best Sellers in Pandemic」為主題,邀請產業各界領袖菁英從不同層面來探討旅遊業的現在與未來,提出精闢的見解,共同為旅遊產業找出路。

關鍵時刻,產官學界不缺席

今年論壇結合產學界的力量,由RTM泛旅遊協會、金魚厝邊、東吳大學商學院共同主辦,現場貴賓更邀請到交通部觀光局主任秘書林佩君、東吳大學商學院院長傅祖壇蒞臨指教。致詞中,林佩君主秘特別點出旅遊業需要被重新定義,傳統旅遊業者必須走出象牙塔,虛實整合、跨域整合,在這個時間點是最好的機會。

交通部觀光局主任秘書林佩君

交通部觀光局主任秘書林佩君

傅祖壇院長則從USR出發,提出產業和學界可以具體合作,東吳大學已動員管理學院EMBA到地方輔導微型企業,在培育地方人才上,更已有兩個實踐基地,共同推動宜蘭頭城的地方活化,及彰化田中的農業旅遊,將企管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東吳大學商學院院長傅祖壇

東吳大學商學院院長傅祖壇

RTM理事長鄭佑軒則在開場時直言,當所有人在談論全世界要到2024年才能全面回歸正常生活的時候,我們的心態是少了四年、還是多了四年去做好準備?一個想法之差,將影響未來的決策。而在長遠的軌道上,RTM要成為「亞洲旅創人才孵化器」的願景不變,在此關鍵時刻當然更不會缺席。

RTM泛旅遊理事長鄭佑軒

RTM泛旅遊理事長鄭佑軒

六大議題,國內外講者共襄盛舉

一整天的論壇共有6個子題、25位講者,議題包括:寰宇市場反擊戰、目的地旅遊學、轉型萬花筒、療癒力量產業、OTA新刀法、旅遊經理人時代。

論壇主持人周兆瑩

論壇主持人周兆瑩

當台灣還在沾沾自喜全世界只有我們可以在國內自由移動、不用擔心染疫風險的時候,鄰近國家已經開始用不同方式重新恢復旅遊業動能。「寰宇市場反擊戰」透過視訊,邀請到日本HafH介紹新型態的遠距工作兼旅宿共享空間,馬來西亞Tour Plus分享他們的客製化旅遊服務如何轉型做國旅。

焦點回到國內,疫情底下的大鎖國時代,討論多年的地方創生突然受到大量關注,「目的地旅遊學」要談以目的地為核心的經營概念。金魚厝邊把頭城打造成國際聚落;路遙力提出workation,邊工作邊度假的生活方式;島內散步以永續旅行為核心,在守護土地與商業價值之間尋求平衡點;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則談旅遊業是在主人與客人之間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

「轉型萬花筒」探討的是當轉型勢在必行,業界如何應變。厝味旅宿趁此時大張旗鼓地改造與拓展房源;Spice Travel從飯店、政府、消費者端創造需求;五福旅遊用短打的方式回應國旅風向;kkday為旅遊業者打造rezio預訂系統;Tripresso加碼數位技術開發,讓我們在在看到快速因應時局的重要。

而在這個時刻,旅遊業不正是提供一種「療癒力量?吉光旅遊以策展人的概念重新定義領隊、導遊為旅遊講師;THE STUDIO將餐飲、藝術等結合為體驗產業;勤美學做為連結土地與人的品牌,看到疫情後內在探索的需求;多扶旅遊的無障礙服務,更強調旅遊是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同時得到喘息。

在過去透過跨境交流獲得大量能量的OTA,Klook、Airbnb、易遊網,挾帶著資源與技術,正想方設法要成為下一波創新的領頭羊。而當旅遊創業者時代告一段落,隨之崛起的是旅遊經理人,來自KAYAK、AsiaYo、FunNow的三位年輕新秀,他們熟悉線上線下的操作、懂得傳統與創新的媒合,不到30歲的年紀,已是企業內中流砥柱的角色。

新一波旅遊浪潮正等待時機席捲而來,各場精彩論述將於後續的系列報導中一一呈現。

正反辯論,為下一步找解方

論壇的最後,以一場激烈攻防的辯論作結。正方論點:旅遊業應該轉型跨業、砍掉重練,做不一樣的事;反方論點:旅遊業應該堅守本業、厚植養兵,等待疫情恢復。正方辯士由葉宿文旅創辦人盧申威、途中青旅創辦人郭懿昌、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副理事長蔡文宜擔任;反方辯士由國際OTA從業者周兆瑩、長川資訊首席顧問王東陽、米飯旅行社董事長工頭堅代表。

辯論雙方陣營集結產業各界菁英

辯論雙方陣營集結產業各界菁英

正方針對轉型提出看法,認為這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而是本來就在發生,不管是個人或企業都在不斷選擇對自己最好的可能性,尤其企業經營遇到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每天在燒錢、燒資源,質問堅守本業能夠守多久?不提升要如何面對旅遊產業質變的大洪流?主張當整個大環境在快速變化的時候,不能只是蹲在那邊等。

反方則提出堅守本業不代表不改變,旅遊產業本身就一直在進步,旅遊的需求也只是暫時被凍結並沒有消失,因此以旅遊業為核心的原則不變,在這個基礎之上,繼續深植,善用自己的優勢開拓新機會,確立戰略目標,找到對的方式、對的客人,主張在因應時局之下,堅守本業,然後做出改變。

辯論到最後,不管是選擇轉型跨業或者堅守本業,正反雙方都同意在這個轉捩點上,改變是必須的,而旅遊的形式和產業的疆界也正在不斷變化。最終,大家的目標殊途同歸,端看如何在時代巨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契機。

回歸論壇主題,時逢疫情,RTM不願悲觀,更想去探索「機會」在哪裡?爆款學不是談怎麼發災難財,而是揭露市場真實的生存法則、人類面對困阨展現出的智慧與機敏。期待我們成為回不去、但更有未來的新旅遊產業。

avatar-img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的沙龍
60會員
68內容數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分析完出國旅遊,會發現國內旅遊好像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什麼原因?國內旅遊因為自我掌控性較強,對防疫措施、疫情資訊的掌握度高,當然也因為台灣疫情控制得當,造就國內旅遊的信心相對高,住宿旅遊、體驗旅遊、其他紓壓方式,都成為分流管道,靈活且人際防疫信任度高的小包團型態會成為國旅主力。(more)
航空業的變化將影響旅行社的改變。航空業的分銷因市場縮小、網路化興起,航空公司會考慮增加對旅客的直銷比例,減少批售比例。航空公司壓縮機票佣金,但旅行社又不得不做,因為旅行社需要機票把旅客送出去,機位變成單純的載具功能,旅行社也會開始考量取消純粹機票代銷,回到多組裝產品的銷售體系。(more)
沒有航空業也就不用去想旅遊業。國內旅遊無法支撐起現在的旅遊業規模,隨著台灣開放自由天空跟出境政策,讓一般人也可以出國,才有如雨後春筍般的旅行社出現。而航空業因為加諸了防疫成本將面臨結構性的改變,會從2019年之前的庶民交通工具又回到昂貴高貴的交通工具。(more)
一場新冠肺炎傳染病,造成史上最大的全球災難,不只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改變全世界的產業生態,旅遊業更是無可避免地成為重災區,幾乎可以斷言旅遊行為模式正在改寫,而且回不去了!(more)
分析完出國旅遊,會發現國內旅遊好像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什麼原因?國內旅遊因為自我掌控性較強,對防疫措施、疫情資訊的掌握度高,當然也因為台灣疫情控制得當,造就國內旅遊的信心相對高,住宿旅遊、體驗旅遊、其他紓壓方式,都成為分流管道,靈活且人際防疫信任度高的小包團型態會成為國旅主力。(more)
航空業的變化將影響旅行社的改變。航空業的分銷因市場縮小、網路化興起,航空公司會考慮增加對旅客的直銷比例,減少批售比例。航空公司壓縮機票佣金,但旅行社又不得不做,因為旅行社需要機票把旅客送出去,機位變成單純的載具功能,旅行社也會開始考量取消純粹機票代銷,回到多組裝產品的銷售體系。(more)
沒有航空業也就不用去想旅遊業。國內旅遊無法支撐起現在的旅遊業規模,隨著台灣開放自由天空跟出境政策,讓一般人也可以出國,才有如雨後春筍般的旅行社出現。而航空業因為加諸了防疫成本將面臨結構性的改變,會從2019年之前的庶民交通工具又回到昂貴高貴的交通工具。(more)
一場新冠肺炎傳染病,造成史上最大的全球災難,不只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改變全世界的產業生態,旅遊業更是無可避免地成為重災區,幾乎可以斷言旅遊行為模式正在改寫,而且回不去了!(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