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好讀版(名單內附超連結與圖文版)
漫長的2020總算過完,沒有計算今年看了多少電影,但不算在臉書寫或者放在其他網站的文章,今年寫了134篇文章,而去年則是122篇文章,明年會嘗試新的形式,無論是文字形式的翻新,又或者是podcast,今年海院獎依舊頒發給四十部讓我失望、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懷念、讓我喜歡的四十部電影,無論如何我只想說一句「活著真好。」
十大失望
那些觀看過程期待落空的電影
詭憶(Diva)
攝影完全是大銀幕的規格,將跳水這個項目需要的空間運用的很好,申敏兒跟李裕英兩個人被拍得非常好看,尤其一個人好不好看就是要看他頭髮綁起來後的樣子還有身體的曲線,但同時如同片中揭露電影核心概念的台詞:「跳水是遠看很美麗,近看很醜陋的運動」,只要去查跳水選手跳水時猙獰的表情就可以理解此話合意,醜陋在本片延伸到競爭的醜陋內幕,故本片有一個引人無限遐想的開頭,關於一對競爭的閨蜜其中一位因車禍消失,而另一位從昏迷中醒來,觀眾則跟著她一起回憶事情的真相,畫面拍的很美,懸疑下的很重,但解謎亂七八糟甚至淪為鬧劇,浪費了兩位演員被特寫的美麗與猙獰,而所謂的醜陋也沒有被揭露出來,結果最後與業界無關而只關乎兩人恩怨。
美麗肌膚下的腐敗內心《詭憶》
遺落夢境(Coma)
拍的就像遊戲世界的電影,人們昏迷後會來到這個物理空間以反視覺直覺連結在一起的地方,向下走會到上面空間,看起來很近的地方其實很遠,還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特殊能力,作為工程師的主角則可以憑空從線條具體化建築出來,就像玩麥塊一樣,而被困這裡的他要一邊想起自己怎麼來到這裡,一邊發掘這個夢境烏托邦的真相,同時避免被難以摧毀的怪物吞噬。很好玩的俄羅斯電影,適合拍成影集,但因為劇本不精,篇幅太短,角色刻畫的不夠深入,只能趕快丟些個人背景給觀眾吸收,導致角色死亡時觀眾不會有什麼感覺,電影的結局令人玩味,現實令人厭煩,因為現實無法讓人自我實現,然而在這個昏厥才得以進入的夢境內一切皆有可能,因此主角終究又被吸引回去。
就差一個好劇本的絢麗體驗《遺落夢境》
長夜驚魂( The Longest Night)
主題很好,元素尚可,但整個敘事還有對畫面的掌握都有問題,我們拿片中醫生這個角色來說,作為一個與女主偶遇的男子,就算他與女主僅僅是友誼,他與女主的化學效應太少,他的人格特質也太淡了。關於女主女兒的伏筆及其揭露的設計也是有問題的,因為這中間沒有任何引起觀眾「她們可能會通到話」的期待,故當觀眾知道她們永遠不可能通到話時也不會有太大反應。電影為了反剝削的立場而沒放女主接客的性愛場面,這就使得女主的工作過於符號化,只是代表「性工作就是剝削女性」的功能而已,若能用心處理客人與她的關係,使這些關係與最後去拯救雛妓的過程相互作用,都會使得本片更加緊湊,更加好看,典型的「我有話要說不過我不會說但你要聽」的電影。
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
本片的千眼裝跟音效都讓我喜愛,其實一開始看時是喜歡電影開頭的,那種運鏡的方式讓觀眾自行無中生有被觀看的恐懼,越是空曠越是可怕,因為空曠處意味著隱藏的危險(因為我們知道這部片是隱形人而有所預期),另一方面在後面又滿足觀眾的窺視慾,讓觀眾看一個女人被看不見的力量捉弄,這是電影的主旨與觀點曖昧處,全片的影像遊戲就是在玩何時是鏡頭是隱形人的視線何時不是,混淆是誰在看這件事。仔細想想並非那些所謂邏輯還是設定漏洞讓我對這部片困惑且覺得可笑,而是全片都在講要如何擺脫這作為男人的隱形人的一切,本片卻先是接受討厭男人的遺產,最後又穿上隱形衣把討厭男人給幹掉,但想打倒的是隱形人最後卻成為隱形人這件事不是很諷刺嗎?
不是威利在哪裏而是智商在哪裏的《隱形人》
Dau娜塔莎(DAU. Natasha)
Dau其實是一個我高度期待的電影計畫,畢竟可以抓來一堆人讓他們不准離開一個地方然後扮演一個角色讓人盡情的拍,就像實況精隨就是看到實況主忘記關鏡頭後的行為,但當我總算看到《Dau娜塔莎》我卻突然覺得這實在是蠢透了,電影完全沒有利用到全程監控下的「連續性」來完成一部電影,說白了,一場戲與現實差在哪?連續性,連續性是現實的唯一保證,無孔不入的監視與相互監視以及由此而生的精神疾病則是共產主義的精隨,全片最好的一場戲不是老男人與娜塔莎的性愛戲,也不是娜塔莎與年輕女孩的吵架戲,更不是娜塔莎被剝光後用酒瓶捅下體的羞辱戲,而是她穿好衣服後回家的路上,一名警察尾隨其後,最後卻沒殺她而走開的戲,共產主義善於讓你求他殺你。
新變種人(The New Mutants)
本來應該擔綱X戰警新世代領頭作品的本片,最後卻落到這樣的下場,導演再一次犯了對客群的低估,因為主角群是青少年就預設觀眾也是青少年,是青少年就想到青春期,青春期跟變種人這個本來暗指同志的系列有什麼關係呢?阿,出櫃,情竇初開的青少年最大的困境一定出櫃,所以我們就得到了一部關於少女出櫃的電影,現在你搞懂為何女主得是同志了(然後她還是原住民),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明明出在2020,卻好像是幾十年前的電影一樣,完全忽略觀眾是2020年的而非幾十年前的觀眾,更別說導演完全沒意識到女主的超能力跟潘尼懷斯的完全一樣,這讓本片就算有安雅也救不起來,2020了,沒有人會覺得同志是一種精神疾病,至少會看超級英雄電影的觀眾不會這樣想。
一個不夠叛逆的好學生《新變種人》
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
一部關於被男人拋棄的女性要如何自立自強,跟其他女孩們團結一致的電影,從前提開始就很讓人反感,哈利奎茵這個角色有很多可以講的但你一定要像動畫版一樣從她被小丑拋棄開始講嗎?我們也不需要又一部電影告訴我們瑪格羅比有多漂亮以至於她可以駕馭這麼難看的衣服,更別說故意在她旁邊擺幾個顏值較低的隊員,我們都知道這是校園風雲美女讓自己的美更美常用的作法,不是嘮叨的對觀眾講個不停就是後設,就是瘋狂,讓她們真的幹一些犯法的事情,幹一些灰色地帶的事情,而非裝腔作勢的打著裝腔作勢的反派,都請來了伊旺麥奎格結果讓他演一個毫無威脅沒有智力也沒有武力的反派,一群女人打倒這個毫無份量的反派真的有什麼值得慶祝的嗎?學學追殺比爾。
一部什麼屁都沒有解放的電影《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
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
其實第一次看這部片的時候並沒有失望,只是覺得電影瀰漫著一種絕望厭世的氛圍,而我並不討厭,產生失望的感覺是在看了黃信堯多年前的《唬爛三小》後,我發現本片所有我覺得好的地方《唬爛三小》都有而且作的更好,光是從電影的一些好看的橋段在原本紀錄片的橋段裡都是更完整的就知道,黃信堯或許更適合拍紀錄片而非劇情片,因為劇情片多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無論是片中貫徹始終的後背式、加藤鷹與納豆那近乎同性戀的傳教場景、拍不下去導演跑進來補一腳……還有其他很多看起來像拼貼進來而缺乏自然紋理的東西,這是在拍可以輕易保持連續性的紀錄片比較不會犯的問題,無論如何能這樣任性的拍一部自己想拍的東西用自己想拍的方式任性的令人嫉妒。
年度最任性電影:《同學麥娜絲》
腿(a Leg)
張耀升有寫好笑對話的天份卻沒有拍電影的天份,因為腿基本上是一個廣播劇劇本而非電影劇本,你會看到本片的人有大半時間都在站著跟對方說話。而身為一個小說家能夠想到的國標舞夫妻的外遇居然跟一般人外遇沒兩樣,我認為寫腳殘的楊祐寧背著桂綸鎂跟舞蹈教室小妹偷偷跳舞應該會讓桂綸鎂更憤怒,既然電影都已經暗示丈夫看著老婆跟別的男人跳舞作為一種對丈夫外遇的報復,那麼何不一開始就讓丈夫的外遇也是走這個形式呢?腿的尷尬不只來自角色講話刻意咬文嚼字導致的尷尬感,楊祐寧就算了,桂綸鎂也罷了,李李仁那個口音是怎麼回事?「你們台灣人」又是怎樣?如果說這部電影達成什麼成就,那就是證明台灣的電影市場復甦到「明星」又可以拿出來賣了。
當超級廢男遇上超級奧客《腿》
逃出立法院(Get The Hell Out)
將場景鎖定在立法院的密閉空間,展開喪屍追逐戰的一部本來我很期待的電影,結果卻發現既不政治也不B級,更辜負了喪屍類型,還濫用迷因,而後果就是這種片根本不適合大銀幕觀賞,而最好在網路上可以打彈幕的地方跟其他人一起線上吐槽,最好吐槽到整個畫面都被蓋住,喪屍帶來的恐懼是讓人不敢靠近怕被咬被感染的恐懼,結果本片丟了一個主角是無敵血包的設定,讓摔角元素把前面喪屍元素完全抵消,政治觀的部份那種「我談的不是政治而是家」更是愚蠢的要死,從頭到尾作為民意代表的女主就一直講自己家在那裡所以要反對污染,那這不就更坐實其他立委不在乎的正當性?你住那所以你在乎,所以我不住那我不在乎很合理阿,在乎的有民意不在乎的就沒民意?
原來是立法神拳,我還以為是逃出立法院呢《逃出立法院》
十大印象
那些今年留下片段在我心中的電影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 It Must Be Heaven)
為了電影院而拍的電影,背景比前景重要,表情比行為重要,導演蘇萊曼故意讓主角(就是他自己)不講話而只是看著一切這件事塑造了電影的強大懸念,讓他跟觀眾一起觀看,同時讓他像觀眾一樣不會受電影裡世界波及或者是損害,電影貫徹了這樣古怪卻又日常的遊客身分,一切沉默直到計程車上才被打斷,他無法迴避的「你從哪裡來」與「你從哪個國家來」,這時他不再是品味異國景觀的觀眾,而是被這兩個不在場景觀召喚而得回答的身在其中者,沒有人可以是終身的遊客,而總是一國的國民,無論國家大還是小,有沒有被承認,國族問題都將困擾著一個人,蘇萊曼建構遊客眼光,同時卻又解構遊客眼光,人即便身在國外,卻總免不了看著與本國無關的風景懷想家國。
一部主角只有兩句台詞的電影《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
家靈(Relic)
電影前半段都很平淡,甚至讓人有點想睡,因為觀眾都不斷的看到房屋裡各種因阿嬤阿茲海默症的症狀產生的現象,比如貼的到處都是的紙條,又或者是忘記或者懷疑家人要加害自己的呢喃,就像那些涉及邪靈入侵的鬼屋電影,然而這部電影從後半段到結局,就像從小火車軌道切到了雲霄飛車軌道一路暴走,等到了結局更是像軌道消失,車體在空中停滯那一秒一樣,詭異的阿嬤,變形的房屋,蔓延至全家人的詛咒,本來把阿嬤打到變形的母女總算可以逃離這棟有問題的屋子,母親卻留下來導致女兒也得留下來,母親一層層撥開阿嬤的外皮,露出黑色枯瘦如樹皮的皮膚,那是她現在的模樣,然後母親躺到阿嬤身邊,女兒也是,而女兒看到黑色詛咒從阿嬤慢慢蔓延到母親身上。
當家人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怪物,我們該怎麼辦?《家靈》
水漾的女人(Undine)
渴愛的女人在漫長的時光忘記自己想要的是愛而不是性,想要的是靈魂而不是懷孕,直到遇見了另一個她以為只是又想來搭訕的男人,他喜歡她的身體,但更著迷她的言語,她在漫長歷史裡游泳,而他在湖泊深處看見了她,一男一女,一人一妖,藉由水超越了時空傳遞了思念,一切早已註定,她卻沒有發覺,在這個容易濫情的故事,克里斯汀佩佐卻保持了他的克制,讓一切都一直是一種冷調的狀態,只用一曲反覆出現的動人旋律勾動觀眾的心弦,電影的結局異常的溫暖,如同先前她為了代表他的潛水夫玩偶斷腿而苦惱,並試圖修補,她終究不會加害他而是放他回人間,寶拉貝爾鼻上那顆痘與如綠寶石的搭配使得這個亦正亦邪的精靈在人與非人間達成了恰當的平衡,很清爽。
穿越隔閡愛上你:《水漾的女人》
愛上透明系女孩(Colorless)
與其說是「透明」不如說是「沒有顏色」,一部關於「婊」卻又拍的清新脫俗的電影,「婊」字何解?表裡不一的女性,然而本片的「婊」有意思的卻是她並沒有自己的「裏」而只有「表」所以第一部分熱衷攝影卻不知道自己喜歡拍什麼的主角遇上這個只有「表」的「透明系女孩」就相當有意思了,他以為自己是受惠於女孩才拍出好作品,卻沒意識到那是因為他的目光而導致的,而他之所以拍她如此好,是因為唯有拍她的時候,他才有愛,於是當他最後與她決裂時,在他拿地上灌滿的保險套質問剛與前男友上完床的她後,他舉起相機暴力的拍攝著要他別再拍的她,這時他的眼中那個當初的女神已經被他自己毀滅了,有的人一時迷茫,有的人終生迷茫,透明系女孩就是後者。
我十二歲你介意嗎?(Caught in the Net)
很好玩的紀錄片,先不論導演的社會公益企圖還有這個實驗的倫理性質如何,找成年女孩來扮演十二歲女孩,並建構出十二歲女孩的房間,還有賦予她自己的身世,好讓同樣在網路上搜捕獵物的男性被他們狩獵,這件事本身就很好玩,尤其看各式各樣被打上馬賽克的男人們一開鏡頭不是用老二跟少女打招呼的奇妙行為更是有趣,更有趣的是為了要把這些網路上的鯊魚釣出來,女孩們必須假裝上鉤,寄出自己的裸體照(是用別人的身體跟自己的臉合成的)給這些男人,假裝害怕的約出男人跟男人談條件,讓隱藏在網路的男人被釣出來,我們遠遠的透過隱藏的攝影機看著他們,他們平凡的不可思議,卻又給觀眾帶來一絲緊張,當少女柔弱卻對粗壯男人們義正詞嚴的教誨與羞辱。
女巫們(The Witches)
光衝著氣質女神安海瑟薇扮醜、鄙視的瞪男人、用怪口音說話,本片就很值得一看了,在這個新版本裏,女巫們從老鼠臉變成頭頂光溜溜的裂嘴女,這樣大嘴巴的角色大概除了卡麥蓉迪亞外沒人比安海瑟薇更適合了,她像蟹鉗又像豬腳的大手一伸就像黑山老妖的樹根一樣長的可以探入通風口,撐大鼻孔超越彭恰恰像要把一切吸入鼻孔的畫面更是讓人看了終身難忘,安海瑟薇這次真的是豁出去了。而勞勃辛密克斯寶刀未老,在這部翻拍版作品中,依舊能夠安放自己的意識型態,在童話一般的色彩運用以及卡通表現下,依舊能夠進行許多潛藏的政治批判,結局異常殘酷,孩子們沒有變回原形,如同電影前面所提到的被變成火雞的黑人小女孩,沒意外大概是被父母做成炸雞吃掉。
為何小孩聞起來像狗屎?《女巫們》
凝視蕾妮瑪莉佛森(Self Portrait)
因為希望時間停止而開始節食,最後患上厭食症,兩眼凹陷,骨瘦如柴的蕾妮瑪莉佛森,簡直像是被上帝開玩笑似的,在她重症後才發現有攝影這項捕捉時間的活動,而她又再度透過攝影不斷的拍攝自己,希望留下自己的時光,並且開始從事對難民、游民們的拍攝,藝術延長了她的生命,並讓醜陋的事物變得美麗,透過攝影,她在自己因病而孱弱的身體裏再度找到力量,懂得以自己的身體為傲,如同她總是選擇在似乎會鬧鬼的廢墟裏拍攝自己的裸體,觀眾不斷的享受著凝視她本人,還有相片裏的她,以及她本人看著相片裏的自己的影像,彼此之間相互映射所產生的動能非常可觀,也非常的發人省思,一切災難始於一個想法或觀點,也只能藉由另一個想法或觀點來進行救贖。
人性爆走課(Ròm)
令人印象深刻的身體展演,從不知道樂透與跑酷可以接合的如此自然,如同年紀小小的兩位主演卻彷彿腳採雷電,穿梭於越南街頭巷尾,還能毫不費力的跳上跳下,簡直武林中林,而能追上他們的攝影機更是厲害,加上俐落的剪接,讓本片充滿動能,光是這幾點其實就足以成就一部商業作品,但本片導演不滿於此,他還要藉由展現為地下彩券瘋狂著迷於各種意象,試圖窮盡各種方法從中找出改變命運的數字的行為,來表達居住都更區的底層社會民眾的走頭無路,並透過讓他們痛打報名牌沒中的主角還有各式各樣居民與少年間的欺騙與暴力,來展現這些人弱弱相殘的處境,當負責跑腿買券的兩位少年扭打在馬路中央,車水馬龍的來往人群,彷彿像是看到外星人般打量著他們。
屍人診所(Yummy)
又讓人食慾大增又讓人倒胃的電影,片中有一幕是這樣的,一台正在替病人抽脂的機器,因為角色逃離殭屍追擊的過程而被打開到相反方向,結果抽出的血黃色脂肪慢慢灌入沈睡的病人身體裏,直到病人像氣球一樣被充飽然後爆裂,又或者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雲雨後,被女人不小心用液態氮潑灑下半身,結果下體直接斷裂掉到地上,這間服務人們色欲的非法整型診所,因緣際會淪為暴走殭屍的響食天堂,食色之間的轉換令人玩味,沒有各種噁心的借位或者各種無聊的遮遮掩掩,而是馳騁狂想訴說身體的暴走與自主權議題,這才是真正的黑色幽默,這才是真正的B級片,台灣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拍出這種B級片,而只能拍出一些C級或D級片,因為大家既缺乏想像力又懦弱。
關於身體的罪與罰《屍人診所》
永恆閃光(Lux Aterna)
篇幅較短,但一樣狂亂的加斯帕諾埃,找來拉斯馮提爾女神夏綠蒂甘絲柏跟《巴黎野玫瑰》碧翠斯黛兒,從在火爐邊促膝長談女性的片場體驗,再到準備上戲時實際經歷的各種問題,以藝術之名,夏綠蒂與其他兩位女性被綁在十字架上,而碧翠斯則完全無法掌控在她眼前的這部作品與悲劇,在悲劇發生前電影使用雙畫框讓觀眾跟著兩位女主在片場穿梭,同時插入各種讓觀眾覺得煩躁的人與狀況,不斷的讓片中人物所要拍攝的德萊葉的《憤怒之日》無法開拍,直到意外發生,導演陷入瘋狂,碧翠絲崩潰,夏綠蒂昏厥,長達十五分鐘的光線與聲音有設計過,與其說是要讓觀眾不舒服,不如說是要讓觀眾在被強烈刺激下,還能直視銀幕,達成與被綁起來的夏綠蒂同步的恍惚狀態。
十大古物
那些今年看到特別讓我喜歡的老片
媽的毀滅吧(Damnation)
神乎其技的場面調度在有點破爛的手風琴聲裏緩緩展開,貝拉塔爾X拉斯路的完美組合,比起後來的《撒旦的探戈》我更喜歡本片,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男人戴了另一個男人綠帽,而且以為自己取得對方老婆的歡心,結果最後發現自己理想情人跟自己的朋友也有一腿,而自以為是,目空一切,最後連愛情都落空,心死的他,決定去向警察舉報他們有叛國判黨的行為(就是那些共產主義國家會發生的事情)舉報之後並淪落到垃圾場,跟一條狗互相吠叫,電影瀰漫著貝拉塔爾作品裡常見的末日氛圍,以及常見的無盡狂歡,還有憤世嫉俗以及故弄玄虛的角色,外頭總是下著濕漉漉的雨,角色總是踏著溼漉漉泥,只要觀眾耐心,貝拉塔爾應許你能在殘破潰敗的世界看見美麗。
朦朧的慾望(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結尾前那一場老男人爆打女主的戲我看的非常痛快,因為在此之前那一場隔著欄杆的夫目前犯戲就足以讓觀眾惱火,特別是這還是女方設計要給男方看的景觀更令人惱火,這很簡單,因為不被掌握的性是令人恐懼的,所以男人研發了各種刑具來處罰性不被掌控的女性,而女人則以自己身體的反應來玩弄男性,因為男性想要的絕對不是控制於己手的女方反應,而是純屬自發的女方反應,就像被逼迫的愛情是不可能一樣,你不可能騷自己癢。而布紐爾擅長騷觀眾的癢還有惹怒觀眾,藉由頻繁展示女方裸體卻又將性給推遲一樣,這反倒推進了情慾,他一如往常對正反方都予以嘲諷:「婊子配狗天長地久」去看了演職員表才驚覺片中兩位女主是由不同演員飾演,好一個朦朧的慾望。
扒手(Pickpocket)
布列松的手拍的性感到讓人覺得他是為了拍手才去設想整個故事,乃至於整個故事背後的宗教意義的,所以就會看到很多人說這部片是在處理青年與上帝的關係,因為如同《傑克蓋的房子》傑克大意留下的血跡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沖掉,青年扒手也這樣認為自己沒被抓到代表上帝允諾了自己的行為,所謂「天助我也」,而諷刺的是後來他重操舊業不是因為要與上帝對抗,而是為了愛情奉獻,最後卻因此鋃鐺入獄,更應證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上帝旨意,抓他的警察也不是當初懷疑他犯罪的警察,有意思的是在紀德的《窄門》裏,情人之愛被視為是人與上帝的阻隔,然而在本片裏讓青年理解到上帝存在的卻是情人之愛,他終究要報答女方代替自己照顧自己母親的恩情的。
教會(The Mission)
跟《天能》一樣交相輝映的關於TENET的作品,探討了何謂真正的TENET,本片指出的是唯有遵守TENET到底才是真正的勝利,所以到了最後,能向原住民傳承教會,達成任務的,是不願動手反抗的神父之道,因為他相信就基督教而言,若捨棄了愛就註定無法勝利。只有具有高度文明的國家具有野蠻與文明的能力與對野蠻與文明的自省能力,讓許多多元文化主義者看的很不是滋味,他們不願意承認有的文明就是比較高等,有的則就是比較低等,他們只喜歡花時間去挖掘一丁點高等文明的野蠻,並拿一丁點低等野蠻的文明來證明兩者平等,甚至後者更好,因為前者是虛偽的而後者是本真的。但我寧願更誠實一點高歌高等文明的文明,還有他們對野蠻的自省能力。
失敗者的神話《教會》
原野四十九日(Seven Weeks)
大林宣彥除了《鬼怪屋》外我特別喜歡的作品,有點過動似的剪接與美術拼貼風格,加上塞滿的配樂,使得本片給人留下強烈的感官超載感,透過這種過於飽和的美術,他說了一個關於歷史與愛情的魔幻寫實故事,那種不被愛的痛苦變成了恨,而那種對被愛的報恩變成了魂,變形成年輕女人重返人間,一個古怪又嚴厲老人之死,帶起整個家族的回憶,分散各地的家人齊聚一堂,一邊回憶著與老人的往事,一邊解開與親人的心結,四十九日,是靈魂脫離身體自由自在翱翔的時光,觀眾也跟著老人以及老人的家人,一起翱翔著,思緒跳脫當下,也讓周遭的顏色改變,生與死,戰爭與和平,美好與遺憾,戰爭劃分界線,而電影本身則消除界線,這既是內容上的也是形式上的和解。
夢醒人生(Waking Life)
李察林克雷特用動畫(真人翻拍再上色)說話說的最好的一次,一部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終結因為好像可以無限綿延下去的作品,人們的身體隨時都會變形,而一個又一個話題的跳躍闡述著似曾相識的人生哲學問題,不要進一步探索並確立什麼結論,這不是學術發表會更不想要生產什麼改變社會或無人問津的論文,只是藉由談論這些事情讓身體得以從被日常活動鎖住的規律中解放,俄羅斯套娃的夢中夢的重點只是如此而已,這是一部適合不斷重看的電影,就像重播一期你喜歡的podcast,你不用每次都聚精會神的全部都看,因為其均質的不可思議,但在把聲音放出來,這樣輕度的觀看過程中,你或許可以因此被激發起各種你自己的關於人生的想法,夢即是命運,思想即是行動。
唬爛三小(Bluffing)
陰錯陽差把紀錄片拍的跟劇情片一樣好看的黃信堯試圖在多年以後用更高規格的「同學麥娜絲」再現唬爛三小的口味,但卻無法重現本片的有機感,因為在本片裡,許多當下都是連續的,攝影機因為是朋友拿的緣故使得被攝者帶著好奇的心情自願被拍攝,同時願意對兄弟真誠訴苦,但是黃信堯虛構一個劇本時卻沒有辦法做出這樣連續性的細節了,比如朋友在相機店打工時對顧客的真誠以及事後的自嘲、又或者去看房並且說現在買一棟房之後要拼命賺錢還清房貸後再把房賣掉賺差價換更大好房的台灣常態、又或者是那在山上喝茶對著攝影機無奈的說到底是誰的問題的朋友、以及因為重視友情所以一天喝五杯茶這種事,不是說天然的尚好而是說人工的不夠細就真的不如天然的。
揚帆(The Ship Sails On)
覺得應該選一部費里尼作品,最後決定選《揚帆》這部作品,原因是因為1973《阿瑪柯德》裡出現了一艘費里尼鄉親們都爭相目睹的大船,而到1983的《揚帆》裡我們總算得以窺見這艘大船內部到底是什麼,這是一艘讓文化貴族們去替名伶灑骨灰的大船,電影被歸類為喜劇,然而我們在本片之中看到的卻是文化貴族們的典雅,無論是他們半競爭半賞賜的給大船工人們唱歌,又或者是給伙房奏樂,以及與難民們共舞,又或者是在沉沒船的房間裡看著昔日名伶的影像決意殉情,電影展現了這些文化貴族他們高貴的一面,卻也展現了人性的一面,雖充斥著費里尼後期愛用的後設手法,卻不因此如一些導演因後設而輕慢,他清楚的告訴我們有這樣的典範值得放在心理緬懷。
好奇心(Murmur of the Heart)
明明就是心之呢喃(心律不整的Murmur)結果被翻譯成芳心謀殺(Murder)案,堪比harpie(哈比)laddy被翻成happy lady(快樂女郎)的悲劇,既然要亂翻不如翻譯成童心謀殺案,因為這是個對性懵懂的男孩,被哥哥捉弄,被母親帶去飯店,最後跟母親上床的特別的性啟蒙故事。因為對性的知識缺乏,使得小男主蠢萌蠢萌的屢屢被周遭的男孩女孩捉弄,並在這趟休養之旅裡發現母親與情人的姦情,並試圖在這趟修養之旅裏脫胎換骨,電影最後一場戲極有意思,回到飯店房間的男孩撞見坐在大廳的父親還有哥哥們嚴肅的看著他,母親也緊張的坐著,彷彿男孩的父親還有哥哥都知道了男孩與母親的亂倫一樣,然而他們隨即笑了出來嘲笑男孩的孩子氣與老樣子,男孩與母親也笑了,因為父兄一無所知。
夏天的故事(A Summer's Tale)
一個青年被誘惑去掌握自己命運最後卻什麼都沒掌握到的故事,男主俊美故有優柔寡斷的本錢,三位女主也都長得不錯但尤以阿曼達·蘭格蕾飾演的瑪歌最為可愛,這不只是觀眾自己的主觀感受,也是電影本身就有意為之凸顯其魅力的安排,是瑪歌誘引男主進入這個夏日愛情遊戲,卻也是她指責男主三心二意,她乍看是這個夏日愛情遊戲的最佳解,實際上正因為男主三心二意她才待在男主身邊,侯麥很巧妙的抓住了這種鰻魚困境,你不想抓住鰻魚時,鰻魚就游到你的網子裡,但你一想抓牠就滑走了。人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如同能不能抓住鰻魚一樣,越是有意為之反而弄巧成拙,但不去有意為之卻又會恐懼擦身而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可愛的傻瓜,你的夏天情人就在身邊《夏天的故事》
十大喜歡
那些我會想要再看好幾遍的電影
校園塗鴉派(Cleaners)
《南巫》是拍得好拍得細緻的精工之作,獲得第一與新導演可以說實至名歸,然而《校園塗鴉派》才是真正打動我的電影,導演懂得藏拙,將數條涉及「自我與本我」、「傳統與潮流」、「性與愛」、「家族與良心」的四種對立下的簡單故事,用了樸素但現在很少人做的手法「抽格」、「膠片上色」展現出來,使得這部電影滿足了「好電影就是能用不同的形式說一個我們知道的故事」,在不同形式下不同的道路與視域會被開啟,所以大便不再噁心,包皮割掉也是,同時這部電影的配樂也用得很棒,配樂帶動畫面,讓人看得舒服,電影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故事與故事間的相互貫通性不夠高,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短篇小說集合輯,如果沒有拍最後一場戲的話尤其是如此。
不愛鋼琴師(Lara)
一部會讓人不自覺去描述角色動作的特別電影,關於一個不苟言笑的女人的一天,她捨棄了自己的鋼琴夢,甘願做公務員,因為她相信才能的重要性,而這使得她既嚴苛對待自己,也嚴苛對待他人,她不懂的是,憑什麼其他人隨便就可以家裡擺一台鋼琴、憑什麼沒天份又不認真的小孩子可以學鋼琴、憑什麼兒子彈的俗氣的曲子可以辦發表會,她對鋼琴的愛隆重到讓她覺得其他不夠隆重的人彈鋼琴都是種褻瀆,包括兒子沒交往多久,卻批評自己對兒子態度的女朋友,這種人有什麼權利學習音樂?因為愛,卻又怕自己對不起所愛,所以寧願保持距離,並讓自己的刻薄得以順理成章,直到母親用同樣刻薄的話提醒自己她所愛的人終究會因為她的刻薄離開她也不願面對,直到午夜。
過於沈重的虎媽之愛《不愛鋼琴師》
謊畫情人(The Burnt Orange Heresy)
粗暴說明了藝評人、藝術家、藝術商、大眾四者關係的電影,將這四者替換成影評人、導演、片商+影院、大眾也無不可,藝評人期待又嫉妒藝術家的成就,並堅信自己也有參與到藝術家的成就,畢竟有些藝術家確實是藉藝評人介紹給大眾的,但是藝術家卻覺得藝評人不過是受過訓練的大眾而已,並且有時也以戲弄藝評人為樂,藝術商則根本不在乎作品本身好壞而只在乎它的市場價值,對於藝評人與藝術家的戰爭毫不在意,隨便藝評人唬爛還有藝術家唬弄,反正最後有東西拿來賣且賣的動就好,當然藝術商跟牛肉商比當然還是覺得自己比後者高等的,即便後者可能才是藝術的大宗消費者。至於大眾則是提供資本予藝評人、藝術家、藝術家並可以任意進出藝術場域的局外人。
親愛的同志(Dear Comrades! )
對於那些憧憬共產主義、憧憬社會主義的人,《親愛的同志》是康查洛夫斯基的一帖良藥或者毒藥。其以極為冷澈又幽默的目光,給我們展示了赫魯雪夫當政在跟美國玩太空競賽時的荒唐事件,一個小城的工人們為了糟糕的薪水而抗議,而其他參與到他們抗爭的人們隨即被屠殺,但一切怎麼引起的?不是軍方,而是KGB,KGB為何要這麼做?因為共產黨內的派系鬥爭,要降低軍方的可信度,於是一切變得很好笑,KGB導致的軍民衝突與屠殺,成了一個不能被談論的故事,但軍方也對真相一頭霧水,所以在共產社會裡目擊到屠殺又如何?這件事根本不存在於教科書上,而教科書上所承認的傷亡也比實際少很多,幫助女主的是KGB探員,而他最後則等待女主帶著被通緝的女兒羊入虎口。
1917(1917)
不是貝拉塔爾式的放大時間的漫長,而是反過來的再現戰場的瞬息萬變,每一刻每一秒都有可能發生讓你翹辮子的事情,但同時也因為這樣生死交關的的緊張感,讓你微小生命的每一刻每一秒都增加了美感也感受到了更多美,而這是一個作為小兵的人能夠體會到的生命最高的餽贈,他沒有辦法完結戰爭,但至少能夠終止一場未來的犧牲,開頭與結尾的畫面重疊形成了一個迴圈,在戰爭裡人就像機器一樣,盡責然後陷入沈睡,直到下一場戰爭開始,在沈睡之中方能見到家人,與其說是把戰爭拍的像遊戲,不如說戰爭本來就是一場遊戲,只是你沒得續關,在忽明忽暗,似存似沒的幻境裡,你能做的只有達成你手上的小小目標,並祈禱你完成的小小目標對這個局勢有一丁點幫助。
見證二十一世紀的〈未行之路〉《1917》
天能(TENET)
喜歡諾蘭而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喜歡諾蘭,因為這部作品沒有弟弟強納森的編劇協助,而純粹是諾蘭自己想要搞的涉及時間的諜報電影,就跟《敦克爾克大行動》一樣被說沒有那麼多感情,但我寧願說那只是因為諾蘭的感情比較壓抑,所以我接受尼爾是主角保護的男孩逆轉回來的假說,因為這合理的解釋了一切,如為何主角要特別保護女主,因為她的兒子終究是要為這個計畫給犧牲掉的,你會說那這樣他光倒轉就要流失不少歲月,我只能說《星際效應》黑人博士就經歷過了,況且時間也不是真正流失,只是你要被監禁在船上而已,但與電影強調的TENET相比,這算得了什麼?配樂堪稱經典,配合著電影的正逆概念去做,使得電影各方面更加的統合,諾蘭最佳作品。
科幻、動作、愛情年度三冠王《天能》無雷心得
85年夏天(Summer of 85)
歐容的反常之作,在可以跟你搞鬼的地方都不搞鬼,用了跟小說不一樣的敘事,導致在小說一開始就破梗的秘密化為貫穿全局的懸念,小事化大,如同青春裡每一次一顰一笑,每一次風吹草動,都足以導致毀天滅地。將青春與寫作完美勾搭,每一個字詞的選用,每一次說與不說,都成了定調青春的展現,而歐容自己則大刀闊斧的刪除了許多在原作小說裡喋喋不休的男主獨白,並放入許多讓人心神盪漾的男男情愫與互動,直接讓觀眾感受男主角所感受到心跳與心碎,平靜與寂靜,若把這部電影跟《腿》放在一起,你就會知道小說文體改編成電影體,可以多麼輕盈,又可以多麼笨重,而明明換了影像為主的載體卻又無法讓影像取代文字引領觀眾飛揚與遐想,是多麼沈重的罪過。
歐容的夏日私房菜《85年夏天》
怪胎(i WEiR DO)
從正片開始第一秒起,怪胎就讓我非常的有好感,因為這部片讓我首次覺得國片的畫面居然可以如此賞心悅目,故事殘酷的說出了愛情的脆弱性,偶遇的兩個人因為病鄉憐再到同病相戀,但當男方痊癒後卻彷彿忘記了當初的一切被孤立的感受一般殘忍的對待女方,當OCD被治癒,視野被打開了,原本的構圖比例也被破壞了,所有的色彩以及其他事物不再各歸其位,在《怪胎》看似童話的配色與劇情下,最終說的卻是一則極其現實的愛情觀察,那就是大多數的愛情由偶然而生,也極容易毀在偶然上,能從偶然變成必然的只有少數的愛情,所以那結局由女方視角的再演一次說明了女主是多麼真心的愛男主,愛到她相信自己若痊癒也會做出一樣的事情,林柏宏讚,但謝欣穎演的好。
那掏空一切的災難叫做自由《怪胎》
靈魂急轉彎(soul)
跟神力女超人1984關懷同樣主題的電影,皮克斯卻能夠進一步做到是失敗者與失敗者的對談而不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對談,畫面上虛空與轉世專班的秩序對上紐約處處充滿危險的混亂形成了一種強烈對比的視覺美學,爵士與非爵士的美妙組合體現在配樂與音效上,一部充滿靈魂樂的關於靈魂的電影,尤其當片中一個玩耍廣告牌的老頭在同一城市過著同樣邊緣的生活,卻能不像小丑一樣燃燒整座城市,反倒能在進入zone(電影談到zone不只是自己的zone這點還是與眾人連結的zone這件事非常有意思)後能給主角關鍵的幫助,電影大意是「如何與你的平凡共處」我除了說這是一部寫個所有追夢人的情書沒有別的了,不追夢的人永遠無法體會片中所展示的殘酷,死亡和從未出生都是一種誘惑。
神力女超人1984(Wonder Woman 1984)
「you talking to me?」芭芭拉對多次騷擾她的男人的這句話點破了這是一部「計程車司機」電影,本片也是一部逆過來的《蝙蝠俠大戰超人》電影,如果你比對《小丑》的高壇焚毀景觀,你可以看到1984的規模更大。人們指責許願是老生常談,卻鮮少有人能看到許願故事的背後意義,他們甚至不去細想「認識你自己」與本片的關連,這是DC宇宙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好的續集,可惜多數人都會低估這部這部作品在這時代的意義,尤其是當大家習慣吃些進步派餿水的時代,他們連古典教誨都不屑一顧了,那好吧,或許再來一場世界大戰人們的頭腦會比較清楚,我們也可不用再忍受sjw的狗屎爛蛋還有鄉村右翼的低俗品味,至於那些自以為不用被列入兩大陣營對決的純娛樂取向看客一起死吧。
DC宇宙的全新高度《神力女超人1984》
到臉書按讚追蹤,取得第一時間的電影評分與資訊,還有各種日常碎碎念(若連結失效,請搜尋Lizard的海底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