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編從念博班開始,就常常被身邊的人說:哇~妳好聰明喔,念博士耶!而我一直對這句話感到很迷惘,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笨!每天盯著實驗數據時總是腦中充滿了一大堆問題,而答案永遠是無解。因此,當我讀到這篇發表於細胞科學期刊標題為"The importance of stupid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愚笨對科學的重要性)"的文章時,整個人有整得到救贖的感覺(閉上眼睛會浮起來)。
維吉尼亞大學的濕襪子教授(Dr. Martin A. Schwartz)某天和一個他覺得很聰明的朋友吃飯,這個朋友當初博班唸到一半輟學,後來進了哈佛法學院並成了一個有名的環境協會的資深律師。這個聰明的朋友告訴濕襪子教授,他博班念不下去是因為"做研究讓他覺得自己很笨"!濕襪子教授當下大吃一驚,因為這個朋友相當聰明。但他之後回想自己的人生,發現真的,做科研真的讓他每天都覺得自己很笨,只是他已經習慣這個感覺了,而且這個感覺其實是推動他繼續研究的原動力。
為什麼呢?濕襪子教授解釋,很多人決定念博班,走上科研之路,是因為高中大學的成績很好。但求學時代成績好,代表你去上課,學到甚麼是正確答案,然後在考試時回答正確,接著就是一百分的小天才模範生了!BUT!就是這個BUT,念博班做研究不是這麼回事,做研究面對的是未知,所以,沒有人知道甚麼是正確答案(登登登.....打雷大雨落葉飄過),你要面對未知,找到解決方法,而且解決不了的話,小則畢不了業,大則浪費人生數十年,自信全毀!濕襪子教授回憶,他曾經去問過一名諾貝爾獎得主該怎麼解決他的問題,對方居然回答:哇阿災?連諾貝爾獎得主都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我何德何能有辦法解決他?啊啊啊啊啊啊(相信很多博班生都曾經有過這個慘叫)。
結果幾天之後濕襪子教授冷靜下來,想想,既然沒人知道,那甚麼鬼方法都算數囉?他自己試了幾個方法,結果成功了,他解決了諾貝爾獎得主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那一刻他覺得好自由,原來呀,當科學走到了最前端就是這種感覺,沒人知道甚麼是對的,沒人知道該怎麼辦,無知合理,笨笨無罪,反正甚麼方法都有道理,動手去試就對了!
濕襪子教授拿自己的經驗鼓勵我們的高等教育,應該要讓學生了解做研究有多難,做研究如瞎子摸象一般,你會沉浸在全然的未知裡,絕對比修一堂很愛當人的課難多了!同時我們也要教導學生怎麼樣"有建設性的愚笨"(不是說全班同學都有唸書只有你沒念的那種笨法),學生要如同孔子講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比方說,越是真正德高望重的專家,其實他們越不會給出武斷的答案,反而無知的人可能看了一篇網路文章,就可以開始自吹自擂(你一定也有碰過這種人,我們放在心裡就好,科科)。
所以呢,雞編在此向廣大的碩博班生喊話,你不孤單,濕襪子教授在此撫慰你的心靈!而如果身邊有親朋好友正在研究領域奮鬥時,聽到他們第一千次實驗還是失敗時,請溫柔地拍拍他的肩膀說:辛苦了,然後把這篇文章的 Link傳給他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