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社會運動 科學雜誌 - 實驗錯誤專欄 阿當裸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科學家從來沒有受過當導師的訓練,這就是問題阿。

在裸奔先生整個念研究所的期間,老師對裸奔先生,說有多不在乎就有多不在乎。雖然裸奔先生也沒有期待要跟老師有多好的關係,但也不想被認為就只是研究生訓練計畫中的第八項支出而已。

進入研究所的第一天通常是像這樣:

裸奔先生:老師,我會虛心受教,請在科學的路途上指引我方向,我會認真追隨你的指導。

老師:把這疊paper看一看,下週討論。

但這不該是 adviser 的行為吧,至少字面上 adviser 應該是提供 advice (建議),而不是指南或是教學阿。

其實,我們經常把研究上的 adviser (指導教授)和 mentor (導師)混為一談。雖然有些指導教授的確也是很好的導師,但那並不是主持一個實驗室的必要條件。

疫情開始之前,裸奔先生在德洲洲立大學主持過一個很棒的計畫,不但關懷學生第一次在實驗室工作的經驗,同時也讓實驗室主持教授接受義務的導師訓練。

為什麼這個計畫很棒呢?因為大多數的教授完全沒有受過導師訓練,而在大多數的大學也不太在意這件事。有時候,你的指導教授其實根本也不知道要怎麼指導你。

但是在德洲不是這樣的,裸奔先生看到很多大學生很積極的加入實驗室,教授們很開心的促成這樣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個由大學出資推廣的計畫,提供資源與支持來幫助教授們也成為導師。

很多機構都有這樣的導師訓練計畫,但這還不是常態。為什麼其他學校不跟進,而只是把學生丟到實驗室裡,就不管了?

別忘了,評量一個研究計畫的好壞並不是用導師的品質,也不是用學生們開不開心來計算,而是研究經費的多寡。教授們如果花太多時間精力在指導學生,而忘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搞到研究經費,他們可能連飯碗都不保。說到底,研究經費才是學校看的見,吃得到的資源,指導的品質無法量化,也和升等無關。

學校人事主管可能會跟教授說:別誤會,我們很感謝你努力的確保學生們在貴實驗室能有充實的體驗和訓練。但除非這些學生能給你三百萬,否則你應該要把精力放在伸請計畫經費上面,而不是教學生。有那一位學生願意給你三百萬嗎?

良好的指導不只得不到該有的鼓勵,有些對指導學生興趣缺缺的教授,根本就把這些需要天天手把手教學的事,交給博後去做。雖然有些博後很樂意指導學生,但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而他們更難得到相關的訓練和幫助。

如果各大學沒那麼吹捧在頂尖實驗室研究的機會,情況其實可以不會那麼糟。大學廣告詞常說到:跟我們世界級的教授們一起做研究,跟未來的諾貝爾得主沾點光,你可以學到更多。然後你就跟了一個你很崇拜,但是不想也不知道怎麼指導你的老師 5+ 年,哭哭。

這樣的情況已經存在超久了,為了下一世代的學生,也為了指導教授,該是時候改變了。好的指導才能產出好的研究,該是時候讓指導者的訓練更普及,甚至成為當個指導者必需接受的義務訓練了。

裸奔先生知道很多義務訓練課程,都只是一堆含義模糊的文字而已。裸奔先生也常被許多無聊投影片浪費人生。

但也不應該就這樣放棄這整個理念。並不是所有大學的義務訓練都是不好的,只要花一點時間和精神,學校行政人員就能提供有利於每一個人的訓練(當然,訓練可能改變不了那些讓學生處於惡夢之中的教授,但至少是個開始)

俗話說得好,要教養一個小孩,需要傾全村之力(在五個月的在家工作之後,我超想要把小孩送到村子裡,不論這村子在那裡....)。但要訓練一個科學家,則需要一個科學家,而且需要大學正式的(不是敷衍一下,然後還是叫你去伸請研究計畫的那種)鼓勵和訓練。即使這並不是教授工作最重要的一個面向,但是對於跟著教授做研究的學生們來說,這就是全部了。

牆編很喜歡看科學雜誌上,除了科學發表之外的八掛專欄,就像再次聽同事們在下午茶時間,翹著小指,吃著便宜小餅乾時的閒聊。雖然這些老外研究者們,身處於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學科,但都是科學同行。他們所述種種,多少都讓在科學界裡打滾的你我,心有淒淒焉,甚至,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是否也曾想過,你理想中的科學殿堂是什麼模樣,與現實中每天泡著的實驗室有多大的差距?該如何讓研究環境更理想?

作者簡介:
裸奔先生是一位作家,喜劇演員,說故事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裸奔先生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主修分子生物學,副修生物工程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Sanaria生技公司,致力於研發虐疾疫苗。
裸奔先生著有兩本書,也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設歐噴麥課程,參與許多科學節目製作與演出。

裸奔先生的歐噴麥課程:
http://adamruben.net/

裸奔先生的著書:
Ruben, Adam (2010-04-13). Surviving Your Stupid, Stupid Decision to Go to Grad School (1 ed.).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ISBN 9780307589446.
Ruben, Adam (2017-11-01). Pinball Wizards: Jackpots, Drains, and the Cult of the Silver Ball. Chicago Review Press. ISBN 9781613735916.

資料來源:

https://www.sciencemag.org/.../scientists-aren-t-train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ky in the wall 的沙龍
34會員
80內容數
我們是一群科學博士所組成的科學概念推廣團隊, 落腳世界各地追尋夢想. 秉著對科學原初的熱情與好奇, 分享科學角度中的生活. podcast (Sat 10am) 與科學家系列小文 (日更), 歡迎訂閱分享.
2021/01/04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美國的許多防疫政策,看似還有其他政治目地。在這些政策發揮其在國際關係中的效力之前,在美國競競業業工作的外國科研人員們,成為守當其衝的小人物。許多學生與學者別無選擇,只能放棄多年的努力,離開美國。 Nature 專訪了幾位學生與學者,他們的故事都是曾在海外求學工作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在
Thumbnail
2021/01/04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美國的許多防疫政策,看似還有其他政治目地。在這些政策發揮其在國際關係中的效力之前,在美國競競業業工作的外國科研人員們,成為守當其衝的小人物。許多學生與學者別無選擇,只能放棄多年的努力,離開美國。 Nature 專訪了幾位學生與學者,他們的故事都是曾在海外求學工作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在
Thumbnail
2021/01/04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Thumbnail
2021/01/04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Thumbnail
2021/01/04
雞編從念博班開始,就常常被身邊的人說:哇~妳好聰明喔,念博士耶!而我一直對這句話感到很迷惘,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笨!每天盯著實驗數據時總是腦中充滿了一大堆問題,而答案永遠是無解。因此,當我讀到這篇發表於細胞科學期刊標題為"The importance of stupidity in scien
Thumbnail
2021/01/04
雞編從念博班開始,就常常被身邊的人說:哇~妳好聰明喔,念博士耶!而我一直對這句話感到很迷惘,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笨!每天盯著實驗數據時總是腦中充滿了一大堆問題,而答案永遠是無解。因此,當我讀到這篇發表於細胞科學期刊標題為"The importance of stupidity in scie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Thumbnail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Thumbnail
一年後,才發現站在教授的視角,他對學生的期待可能跟我們一開始想像的不太一樣......
Thumbnail
一年後,才發現站在教授的視角,他對學生的期待可能跟我們一開始想像的不太一樣......
Thumbnail
希望這篇文章,是一篇溫柔,同時具有溫度的文章
Thumbnail
希望這篇文章,是一篇溫柔,同時具有溫度的文章
Thumbnail
這一篇 寫給不知道什麼是「教練」 和好奇「教練」到底在幹嘛的朋友。 當我聽到「教練」 只是心裡有些好奇,但我學會教練後 我開始對人「充滿好奇」,這一切的奇妙源於教練之旅! 現今各界當紅的「生命教練」 ,到底是在說什麼?
Thumbnail
這一篇 寫給不知道什麼是「教練」 和好奇「教練」到底在幹嘛的朋友。 當我聽到「教練」 只是心裡有些好奇,但我學會教練後 我開始對人「充滿好奇」,這一切的奇妙源於教練之旅! 現今各界當紅的「生命教練」 ,到底是在說什麼?
Thumbnail
跟研究生新鮮人談談研究生這一行。雖然等一下我所談的都是個人蠻主觀的意見,不過我當過七年的研究生,教書二十年來也指導過不少的研究生,所以這些主觀意見,我覺得應該還是會有些參考價值才對。 跟研究生關係最密切的,應該是指導教授了。所以一開始我就從我與我的兩位指導教授之間的一段故事說起。
Thumbnail
跟研究生新鮮人談談研究生這一行。雖然等一下我所談的都是個人蠻主觀的意見,不過我當過七年的研究生,教書二十年來也指導過不少的研究生,所以這些主觀意見,我覺得應該還是會有些參考價值才對。 跟研究生關係最密切的,應該是指導教授了。所以一開始我就從我與我的兩位指導教授之間的一段故事說起。
Thumbnail
原本打算結束這系列的文章,畢竟我已經把在研究所期間,論文撰寫的心路歷程書寫得差不多了。但前一陣子跟學妹聊天時喚醒了我,我的研究經歷不只是就讀研究所的四年半的時間。我在大學期間就開始接觸研究,而且大學時期的經歷,才真正讓我觸及到學術圈的黑暗面。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段經歷,對我來說反而才是最精彩的。
Thumbnail
原本打算結束這系列的文章,畢竟我已經把在研究所期間,論文撰寫的心路歷程書寫得差不多了。但前一陣子跟學妹聊天時喚醒了我,我的研究經歷不只是就讀研究所的四年半的時間。我在大學期間就開始接觸研究,而且大學時期的經歷,才真正讓我觸及到學術圈的黑暗面。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段經歷,對我來說反而才是最精彩的。
Thumbnail
今早朋友轉發一則關於生科生的訊息:無良實驗室主持人將學生逼到洗腎,苦主前幾天突發心衰竭去世,如果人的努力不被尊正的時候,請立刻停損,人生志向重要,生命更重要,除外在名譽,我們還有重要的朋友和家人。 常聞道「一日生科,終生科科。」以前總覺過於誇張,相信「事在人為,靠一己之力人終可以走出一片天。」後來學
Thumbnail
今早朋友轉發一則關於生科生的訊息:無良實驗室主持人將學生逼到洗腎,苦主前幾天突發心衰竭去世,如果人的努力不被尊正的時候,請立刻停損,人生志向重要,生命更重要,除外在名譽,我們還有重要的朋友和家人。 常聞道「一日生科,終生科科。」以前總覺過於誇張,相信「事在人為,靠一己之力人終可以走出一片天。」後來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