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與書:用一本雜誌闖入時代的荒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似乎在所有時代,辦雜誌都是一件危險的事。

因為雜誌是有話要說的(而且應該是很多話),是有立場與態度的。然而,這個社會是否會持續需要這本雜誌傳遞的思想、理念?是這些思想理念能否擊中人心?這是危險的考驗。

尤其是在我們所處的這樣一個數位時代。人們大幅把「閱讀」習慣從印刷品轉到各式媒介,且各種碎片化的訊息更是從四面八方攻佔人的心與腦——2020年還加上了耳朵。

尤其是2020這一年:我們整代人遇到生命中最大的流行病危機。

但我們還是上路了,雖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光亮。(當然也因為去年底已經辭去工作,準備辦雜誌,所以不能回頭。)

我們用一本雜誌,闖入這危險的世界,時代的荒原。但我們並不害怕(雖然有很多焦慮)。

我們相信編輯作為一門神秘魅力的技藝,因此邀請了許多厲害的作者、攝影與設計,在紙頁(和網頁)上包裹著當下台灣重要或新湧現的文化議題、現象,介紹擾動時代的創作者們。

同時,我們試圖打破疆界(這也是另一種危險),讓文化不是狹義的,而是可以關於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可以是生活方式的描繪。我們甚至希望這本雜誌長得和大家都不一樣,從形狀到視覺。

在這個過度破碎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失去理解他人的能力,墜入意義的迷霧中,但同時,人們會更越來越渴望閱讀脈絡化的內容,更深刻的故事、更清晰的思辨——無論這是書籍,或者是一本試圖介入當下時代的雙月刊,如《VERSE》。

是的,做書與雜誌都是危險的,尤其是要做一本獨特的書與雜誌。

危險的所在,就是新的光亮所在。

向所有在出版之路上的知識探險者致敬。

—— 張鐵志 VERSE創辦人、社長


危險與書──2021台北國際書展聯合徵文

那麼對你而言,「閱讀」何以「危險」?歡迎愛好閱讀與創作的你,自由地以小說、圖文、新詩、散文、觀點評論……不限形式,分享你心中對於「危險與書」的想像。

2021台北國際書展 A112 展區 6 家聯展

2021台北國際書展,將由〈新經典文化〉、〈寫樂文化〉、〈VERSE〉、〈啟明出版〉、〈早安財經〉、〈方格子〉聯合在A112展區與你共享閱讀的危險與美好。

日期:2021/1/26~31
地點:世貿一館
交通:捷運信義線 台北101/世貿站(一號出口離A112最近)
資訊:點此加入聯展粉專,最新活動資訊不錯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ERSE Magazine的沙龍
5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年開始發了狂讀這些文學期刊,純粹是渴望知道這些作家們在想什麼、討論什麼。如果書本是一個包裝好的完整作品,那文學雜誌就是作家們的碎念。自然的、流暢的、詩意的發表看法和發發牢騷。
Thumbnail
年開始發了狂讀這些文學期刊,純粹是渴望知道這些作家們在想什麼、討論什麼。如果書本是一個包裝好的完整作品,那文學雜誌就是作家們的碎念。自然的、流暢的、詩意的發表看法和發發牢騷。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納悶,閱不閱讀這件事有這麼重要嗎?生活不是依舊可以照著過?朋友聚會聊的話題、談論的新知、分享的書籍若毫無興趣,會是個問題嗎? 今天若非為了交作業、工作需要抑或是他人指示,你是否還會主動地獲取知識、新的靈感?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納悶,閱不閱讀這件事有這麼重要嗎?生活不是依舊可以照著過?朋友聚會聊的話題、談論的新知、分享的書籍若毫無興趣,會是個問題嗎? 今天若非為了交作業、工作需要抑或是他人指示,你是否還會主動地獲取知識、新的靈感?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以前的我看書只是為了拿成績,現在的我閱讀則是為了我自己,還到了沒有閱讀不行的地步。大概只有看書時可以讓我完全進入文字的世界。 有些事情開始做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停不下來,就像閱讀。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狀態下,我們還能辦書展真的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尤其最近國際情勢告訴我們病毒正在變化當中,將
Thumbnail
  以前的我看書只是為了拿成績,現在的我閱讀則是為了我自己,還到了沒有閱讀不行的地步。大概只有看書時可以讓我完全進入文字的世界。 有些事情開始做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停不下來,就像閱讀。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狀態下,我們還能辦書展真的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尤其最近國際情勢告訴我們病毒正在變化當中,將
Thumbnail
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書的意義,是要不斷接近與他人的世界,不斷重建又破壞界線;書的危險,是為了一遍又一遍的殺死自己,無數次的重新開始人生。 閱讀和知識使人狂亂,一本書足以使世界天翻地覆。書是劈開心中冰凍三尺的海洋那把斧頭,而我們不能不拿起那把斧頭。
Thumbnail
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書的意義,是要不斷接近與他人的世界,不斷重建又破壞界線;書的危險,是為了一遍又一遍的殺死自己,無數次的重新開始人生。 閱讀和知識使人狂亂,一本書足以使世界天翻地覆。書是劈開心中冰凍三尺的海洋那把斧頭,而我們不能不拿起那把斧頭。
Thumbnail
似乎在所有時代,辦雜誌都是一件危險的事。 雜誌,是有話要說的(而且應該是很多話),是有立場與態度的。然而,這個社會是否會持續需要這本雜誌傳遞的思想、理念?是這些思想理念能否擊中人心?這是危險的考驗。
Thumbnail
似乎在所有時代,辦雜誌都是一件危險的事。 雜誌,是有話要說的(而且應該是很多話),是有立場與態度的。然而,這個社會是否會持續需要這本雜誌傳遞的思想、理念?是這些思想理念能否擊中人心?這是危險的考驗。
Thumbnail
Covid-19 出現並快速擴散造成無數人染疫甚或死亡,有些人較幸運,健康沒有受到侵犯,卻也都飽受全球秩序大亂之苦,「危險」成為這一年社會的共感。2021 台北國際書展,新經典文化、早安財經、寫樂文化、啟明出版、方格子以及 VERSE 以「危險與書」為題,帶讀者從「危險」的角度認識我們。
Thumbnail
Covid-19 出現並快速擴散造成無數人染疫甚或死亡,有些人較幸運,健康沒有受到侵犯,卻也都飽受全球秩序大亂之苦,「危險」成為這一年社會的共感。2021 台北國際書展,新經典文化、早安財經、寫樂文化、啟明出版、方格子以及 VERSE 以「危險與書」為題,帶讀者從「危險」的角度認識我們。
Thumbnail
我們真的不再閱讀了嗎?創作者們是否僅能煮字療飢? 若是觀察網路整體趨勢,我們可以發現人們仍然在閱讀,閱讀人口也持續轉往線上根據「網路女王」Mary Meeker的網路趨勢報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 2019),全球網路用戶在2019年已正式超過半數,達到38億人口(51%)…
Thumbnail
我們真的不再閱讀了嗎?創作者們是否僅能煮字療飢? 若是觀察網路整體趨勢,我們可以發現人們仍然在閱讀,閱讀人口也持續轉往線上根據「網路女王」Mary Meeker的網路趨勢報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 2019),全球網路用戶在2019年已正式超過半數,達到38億人口(5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