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柬埔寨|認識柬埔寨幾本入門書

2021/01/1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從閱讀認識柬埔寨,是一個省力的起跑點。坊間五本中文書各擅所長,可以挑三揀四各取所需。
  1. 柬埔寨旅人,劉紹華;初版三刷,209頁;台北:允晨,2013年11月﹝2005年8月初版﹞
  2.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歷史、產業、生活、民情觀察,何則文、黃一展、林南宏、李宗憲等著;第一版第二刷,206頁;台北:時報,2017年12月﹝2017年11月第一版第一刷﹞。
  3. 柬埔寨史,陳鴻瑜;一版,312頁;台北:獨立作家,2015年7月。
  4. 世界的盡頭:從西非到近東,從伊朗到柬埔寨,一場種族與文化衝突的見證之旅;二版五刷,607頁;台北:馬可孛羅,2016年8月﹝2015年7月二版一刷 The Ends of the Earth: From Togo to Turkmenistan, From Iran to Cambodia, A Journey to the Frontiers of Anarchy, by Robert D. Kaplan, 1996
  5.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初版十二刷,429頁;台北:聯經,2017年7月﹝2014年4月初版﹞ Cambodia’s Curse: The modern history of a troubled land, by Joel Brinkley, 2011
柬埔寨旅人」和「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輕薄短小兩本書,可貴的是,紀錄兩個世代台灣人的南進體驗和觀點。一個是上世紀末,台灣本土NGO的人類學視角,一個是這世紀初,「最懂中南半島的台灣小屁孩」揪團集結成冊,略具官方色彩的南進大補帖。成書當下,兩本書的作者們應該年齡相當,透過字裡行間,得以趁隙品味兩個世代的當代氛圍。值得注意的是,後者出版一個月即再刷,不僅證明出版社押對寶,更反應時代青年積極探索背後可能的焦慮。這不只是商業策略考量,或是社會議題闡述研究,也可以是國家定位,和全球化不可逆轉的無限上綱。
柬埔寨旅人」蹲點兩年淬煉出的養分,讓劉紹華異地涼山之後,順著涼山的梯子步步高升的同時越掘越深,採訪寫作出叫好叫座的民族誌報導文學「我的涼山弟兄」。弟兄不再是旅人而是家人,從柬埔寨到涼山,從旅人到家人,忍不住假設如果劉紹華先到的是涼山,之後才到柬埔寨,她會寫出怎麼樣的柬埔寨?
對柬埔寨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人,「柬埔寨旅人」像杯珍珠奶茶,是一個溫存感性的開場白,飽滿的珍珠和純香的奶茶,有點甜卻不會太膩,可以冷可以熱,可以止渴,可以咀嚼,也可以囫圇吞,還可以沉澱鄉愁的輕飄飄。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著眼於應用,功能性十足地專講實際。東協十國除了新加坡和汶萊,一國一個專章,談國家特性和外派生活老實說,序章的「4個評估+5個祕訣:讓你成為企業外派東協的最佳選擇」,和「給青年的東協求職建議」,旗幟鮮明也十足切題的「東協工作筆記」。柬埔寨這一章裡四個專文18頁的篇幅是單薄了些,但內容中規中矩,沒有驚世駭俗、譁眾取寵,兩個台企外派在地第一手觀察,中肯貼切,接地氣。
兩篇附錄是亮點:一﹒台灣東南亞相關組織與語言學習機構,二﹒東協相關網站;不僅對有心南進者極具參考價值,對於跨文化宣教訓練,也是一窺堂奧精妙的叩門磚。這本實用性極高的工作筆記,像杯清涼的冬瓜茶,甜甜涼涼好爽口,純天然台灣味,沒有添加進口色素,清爽沒負擔,可以喝了一口就撂在那裡,也可以隨時拿起來一杯又一杯。
柬埔寨史」的作者序言「本書偏重政治史」,所言甚是。第一章從公元前四千多年說起,娓娓道來一世紀扶南到五世紀真臘的興衰起迭,八世紀吳哥王朝奠基到十五世紀王朝潰崩的前因後果,十五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外患頻仍腹背受敵,越泰法日美輪番上陣聯手夾擊,從法屬殖民到獨立共和,從共產專政到制憲民主,「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關」(UNTAC: United Nations Transitional Authority in Cambodia) 設立的始末及其後民主之路的巔頗,第六章以2013年11月11日國際法庭宣讀柬泰柏威夏古廟及周邊領土爭議案判決作結;第七章概述柬埔寨文化,輕描淡寫宗教信仰、文字文學、表演戲劇、日常生活與節慶;第八章結論,也是全書的摘要。
本書勝出在史料周延,學者治學確實嚴謹,爬梳史籍井然有序,比較中西文獻針對同一事件的敘事差異,比方扶南國出現的時間;論點清晰觀點獨到,比方對照同為佛教與印度教混合建築群的婆羅浮屠和吳哥寺。如果對政治史沒興趣,建議直接跳到第七章柬埔寨文化,儘管只是點到為止,卻是字字中的;如果無暇也無心一睹柬埔寨史,第八章結論是必讀,言簡意賅、敘事完整。爭議性事件,作者選邊站、毫不忸怩,卻情緒不外露,學術中人的超然立場恰如其分。有參考書目,也有索引,使用便利,絕對加分。繁體中文出版品,在這個主題項下,本書確具代表性,如果敘事能精練些,會更可觀。真心想紮紮實實認識柬埔寨的中文讀者,本書應是首選。就像正宗台灣東方美人茶,毫不吸睛卻優質清香,餘韻十足,很難不引以為榮。
世界的盡頭:從西非到近東,從伊朗到柬埔寨,一場種族與文化衝突的見證之旅」和「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作者都是記者出身,也都文名甚高,Robert Kaplan是The Atlantic Monthly大西洋月刊資深主筆,尤長於以旅行文學的手法處理嚴肅的新聞議題,Joel Brinkley曾任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主編,也是Pulitzer Prize普立茲新聞獎得主。
Robert Kaplan在「世界的盡頭」前言自期「以未來的角度來探討現在,…這是對第三世界重要部分的預示」,行腳戰火頻仍衝突不斷的第三世界國家,試圖融合國際研究與旅行見聞,透過近距離觀察,探討這些國家所面臨問題後面的真相;1995年從西非出發,走到近東,進入中亞,穿越中國印度,最後在印度支那中南半島的柬埔寨,畫上這個行程的句點。全書按地域分成六篇二十九章,第二十七到二十九章談柬埔寨,看得出作者大量參照並引用儼然當今柬埔寨學祭酒David Chandler的作品和觀點;地理上他從金邊飛暹粒,再經水路到桔井;內容聚焦赤柬的成因、過程、結果和影響,甚至對比赤柬吐斯廉屠殺博物館,和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蓋棺論定赤柬。文末他提出一個令人拍案擊節的觀察:「在柬埔寨新近的歷史中,最顯著也最令人恐懼的層面,是它非常缺乏主題,而這一點卻可能是二十一世紀其他地方的先驅」。先知的洞察力,誠然不凡,難怪這本上世紀的「旅遊書」,在書市中未嘗稍退。於我個人心有戚戚的是全書最後一章「地球邊緣的一個死亡」,作者落腳桔井,書寫他的觀察和體會,讀到快船、港口、省政府、醫院、Rick、餐廳、NGOs、肺結核…,勾起初到桔井的遙遠記憶,也可以證實他所陳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喜歡訓練觀察力並延伸思想深度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本跟白蘭氏雞精一樣的書,Foreign Policy 譽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的Robert Kaplan,確實名不虛傳。
Joel Brinkley的「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對歷史的著力不深,以「史上首見由聯合國接管的國家」破題,敘事主軸以聯合國介入為起點,每一章的標題都機鋒處處嗆辣見血,比方「自序」直陳「柬埔寨人是世上最不被善待的一群人」,矛頭指向聯合國和「柬埔寨的政治領袖…自私自利且不改邪惡」,批判聯合國「三十億美元換來一場民主夢」及導致「國際捐款淹腳目,引發權力惡鬥」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毫不留情韃伐柬埔寨政府的「民主已死,恐怖攻擊鞏固獨裁政權」、「政府是全國最狠的惡霸」、「官商勾結的貪污網絡」、「賄賂教育從小扎跟」、「醫療困境,不送紅包只能等死」、「暴力都更,驅逐住民強佔土地」、「反貪汙終究只是口號」,徒呼負負「我們的傳統是貧窮」、「不存在的人權與社會正義」,不無心疼也不勝唏噓「柬埔寨人民害怕改變帶來傷害」,最後結語「黑暗中的一點微光」,留下希望的伏筆和期許。
Joel Brinkley的敘事功力,確實不凡。縱橫當權政要黑白兩道,穿梭紅頂無冕王下里巴人,梳理剪裁國際交相介入的脈理筋絡,寓褒貶別善惡的立場清晰,哀矜直言毫不猶豫;不愧是普立茲得主,也掌握蘋果日報壹週刊的精神,以歷史為經以事件為緯,藉著人物穿針引線,開枝散葉出脈絡分明的原來如此和瞠目結舌的不可思議,讓原本應該枯燥乏味的柬埔寨近代史,變裝為劇力萬鈞的報導文學和暴力血腥的非虛構小說,調理本書成了一鍋料多實在的麻辣鍋,讓人邊吃邊冒汗,卻大呼過癮,且欲罷不能。如果關於柬埔寨,只願意讀一本書,就讀這本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創傷後症候群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角度看待並解析當代柬埔寨和人民,不僅別出心裁,更猶如另開了一個視窗的呈現全新視野,值得深思。
不論本土的珍珠奶茶、冬瓜茶或東方美人茶,還是洋師傅的白蘭氏雞精或麻辣鍋,或淺嚐即止,或上了癮難以戒斷,希望看倌都不再只是撇撇嘴:柬埔寨不是我的菜!而是改換口氣,躍躍欲試:柬埔寨,上菜!
26會員
157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