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柬埔寨|認識柬埔寨幾本進階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般而言,“吳哥窟”是柬埔寨之行的首選,“波布暴行紀念館”和“殺戮戰場萬人塚”是必訪景點,然後就是看看尋常百姓人家的食衣住行育樂。中文讀者可以參考這幾本書:

關於吳哥窟

  • 蔣勳,《吳哥之美》。二版。台北:遠流,2013。
  • 張蘊之,《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新北:台北藝術大學,2015。
  • 張蘊之,《吳哥深度導覽:神廟建築、神話傳說、藝術解析完整版》臺北:貓頭鷹,2014。

托蔣勳的福,文字感性甜膩的《吳哥之美》,2004首版繁體中文版,2019年五月二版十二刷,2020年四月出版簡體中文版,在中文圈夯到不行!吳哥在華人世界的識別度水漲船高,知名度扶搖而上。

張蘊之極其用心,更是用功。她的關於吳哥的兩本書,圖文兼備、情理兼具,帶領讀者,不僅入門,且一窺堂奧,遍覽吳哥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中文出版的吳哥導覽書籍,無出其右者。

兩位作者,都是吳哥的常客,《吳哥之美》和《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都輕薄短小,隨身攜帶、毫不費力。拎著這兩本小書,一探吳哥,按圖索驥、對比參照,蔣勳動之以情、張蘊之曉之以理,這兩本書很速配。

《吳哥之美》的獨家勝出是附錄全本《真臘風土記 》!因為《真臘風土記 》,而買下《吳哥之美》,也是值得。如果只挑一本,《吳哥深度導覽》雀屏中選,毫無懸念。

關於殺戮戰場

  • 喬森潘,陳紹光譯,《我與紅色高棉》(L'histoire récente du Cambodge et mes prises de position, 2004),香港:天地圖書,2015。
  • 黃良 (Loung Ung),蔣慶慧譯,《他們先殺了我父親—柬埔寨女孩的回憶》(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ter of Cambodia Remembers, 2000),臺北:高寶國際,2019。

喬森潘 ខៀវ សំផន​ (1937.07.27- )和黃良 អុឹងលួង (1970.11.19- ) ,素昧平生的兩代高棉人,生命的交集是赤柬政權的三年八個月又廿天。

喬森潘位居「紅色高棉第三號人物」,2004年以法文寫成自傳《柬埔寨現代史和我的境遇》,2007年被聯合國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拘捕,2014年被判終生監禁,2015年他的自傳在香港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我與紅色高棉》。柬埔寨“轉型正義”的長路迢迢,作為領導班子的喬森潘,被歸類為種族滅絕的加害人一方,他的片面之詞勾勒出時代架構下的國際關係與區域政治,以及更多人際往來的細節,也陳列他的人性,儼然成了一家之言。

黃良自述「這是一個關於倖存者的故事」。血跡斑斑、不堪回首的過往,卻不是獨特經歷,「我的故事也是數百萬柬埔寨人的寫照」。《他們先殺了我父親》紀錄親眼所見、親身體驗,見證赤柬的所作所為。

兩本書都是第一人稱的原始史料,世紀大審判的原告和被告,兩本自傳的傳主,取樣同一段時空的對照書寫。認識柬埔寨的暗黑歷史,這兩個中文譯本,都值得一讀。

關於生活

  •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 羅楊,《他邦的文明:柬埔寨吳哥的知識、王權與宗教生活》,北京:北京聯合, 2016。
  • 楊蔚齡,《烽火重生之歌:柬埔寨30年扶貧記事》,台北:聯合文學,2020。

真臘風土記 》為吳哥的輝煌留下唯一的文字紀錄,沒有之一!

羅楊自許「從《真臘風土記》再出發」,蹲點吳哥遺址七個月,運用人類學專業,做田野調查,寫成本書。最大的亮點是解析“阿加”的角色。把佛教的“和尚”和印度教的“阿加”,在柬埔寨發展的歷史源流,直到如今的功能、應用和緣由,做了豐富的說明。知識性、娛樂性、教育性兼具。

在臺灣,楊蔚齡和柬埔寨幾乎畫上等號。《烽火重生之歌:柬埔寨30年扶貧記事》不只是楊蔚齡卅年的心得報告,更是她的深情記事。〈上篇 救助篇〉摘要敘述她的工作內容,透露她的不捨和背後的不堪;〈下篇 風土篇〉抽樣擷取她的觀察和體驗,有御耕節的傳說、寺廟和佛塔的社會功能、傳統技藝的皮雕、絲織和“土陶牛車”,更有她在村落裡的奇遇和趕鬼經驗。可惜楊蔚齡的柬文還不到獨當一面的程度,否則一定可以更細緻、更精準、更深入。

歡迎光臨柬埔寨,祝您旅途愉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宣教柬埔寨
33會員
186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宣教柬埔寨的其他內容
2022/02/01
進入廿一世紀,美中港台的記者、學者,分別著述出版柬埔寨史,各擅所長、大異其趣。 本書著墨1992年聯柬 (UNTAC) 進駐柬埔寨,直到2010年柬埔寨國會通過反貪汙法,這段期間柬埔寨的政經發展及其脈絡。吳哥的輝煌、三言兩語帶過;赤柬帶來的創傷,劍指美國才是罪魁禍首。
2022/02/01
進入廿一世紀,美中港台的記者、學者,分別著述出版柬埔寨史,各擅所長、大異其趣。 本書著墨1992年聯柬 (UNTAC) 進駐柬埔寨,直到2010年柬埔寨國會通過反貪汙法,這段期間柬埔寨的政經發展及其脈絡。吳哥的輝煌、三言兩語帶過;赤柬帶來的創傷,劍指美國才是罪魁禍首。
2021/11/11
Norman Lewis 1951年出版的A Dragon Apparent ,2019年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東南方的國度",紀錄了法屬中南半島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殖民黃昏。本文聚焦作者紀錄柬埔寨印象的四章內容,蜻蜓點水、猶有亮點。
2021/11/11
Norman Lewis 1951年出版的A Dragon Apparent ,2019年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東南方的國度",紀錄了法屬中南半島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殖民黃昏。本文聚焦作者紀錄柬埔寨印象的四章內容,蜻蜓點水、猶有亮點。
2021/01/12
從閱讀認識柬埔寨,是一個省力的起跑點。坊間五本中文書各擅所長,可以挑三揀四各取所需。 柬埔寨旅人,劉紹華;初版三刷,209頁;台北:允晨,2013年11月﹝2005年8月初版﹞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歷史、產業、生活、民情觀察,何則文、黃一展、林南宏、李宗憲等著;第一版第二刷,206
2021/01/12
從閱讀認識柬埔寨,是一個省力的起跑點。坊間五本中文書各擅所長,可以挑三揀四各取所需。 柬埔寨旅人,劉紹華;初版三刷,209頁;台北:允晨,2013年11月﹝2005年8月初版﹞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歷史、產業、生活、民情觀察,何則文、黃一展、林南宏、李宗憲等著;第一版第二刷,206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在迎來2022年度十大電影片單之前,先簡單插播分享一下關於今年的閱讀回顧。在依舊深陷博士論文難產窘境的一年裡,讀得最多的還是與論文相關的書籍,張愛玲的小說、散文、書信和研究張愛玲的學術著作就無須多提。但從論文延伸而出的幾本好書還是非常值得推薦!
Thumbnail
在迎來2022年度十大電影片單之前,先簡單插播分享一下關於今年的閱讀回顧。在依舊深陷博士論文難產窘境的一年裡,讀得最多的還是與論文相關的書籍,張愛玲的小說、散文、書信和研究張愛玲的學術著作就無須多提。但從論文延伸而出的幾本好書還是非常值得推薦!
Thumbnail
一個五十七歲的男人,回憶往事,時而岔題、記憶混淆、敘說往事猶疑、卻步......這樣的文學手法,是石黑一雄最擅長的技巧。
Thumbnail
一個五十七歲的男人,回憶往事,時而岔題、記憶混淆、敘說往事猶疑、卻步......這樣的文學手法,是石黑一雄最擅長的技巧。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高中選文作者的相關作品 徐志摩 琦君 張愛玲 簡媜 鄭愁予 余光中 黃金川 徐國能 羅志成 楊牧 黃春明 洪繻 蔣勳 張李德和 夏曼藍波安 賴和 詹宏志 王溢嘉 洪醒夫 黃信恩 廖鴻基
Thumbnail
高中選文作者的相關作品 徐志摩 琦君 張愛玲 簡媜 鄭愁予 余光中 黃金川 徐國能 羅志成 楊牧 黃春明 洪繻 蔣勳 張李德和 夏曼藍波安 賴和 詹宏志 王溢嘉 洪醒夫 黃信恩 廖鴻基
Thumbnail
1984 年吳國楨老先生剛去世,江南已迫不及待寫了一二篇文章在香港發表,透露了些許辛辣的新書內容,敬請期待。我們經常談到這本獨門內幕報導,出版後肯定會轟動一時。我問他:「書什麼時候出版?」 他笑著指一指堆在書桌如小山的錄音卡帶:「都在這裡。」
Thumbnail
1984 年吳國楨老先生剛去世,江南已迫不及待寫了一二篇文章在香港發表,透露了些許辛辣的新書內容,敬請期待。我們經常談到這本獨門內幕報導,出版後肯定會轟動一時。我問他:「書什麼時候出版?」 他笑著指一指堆在書桌如小山的錄音卡帶:「都在這裡。」
Thumbnail
我對於馬偕與甘為霖兩位牧師遠從西方來到東方半蠻荒的異教世界進行宣教事工,雖然由衷佩服,但更引起我濃厚興致的是他們眼中百餘年前台灣的模樣。 讀過他們的文字記錄以後,我赫然發現--他們親眼所見的歷史事件,和過去歷史課本所上寫以及歷史老師所詮釋的角度,是多麼的不同,對我造成不小的衝擊,刷新我的三觀與史觀。
Thumbnail
我對於馬偕與甘為霖兩位牧師遠從西方來到東方半蠻荒的異教世界進行宣教事工,雖然由衷佩服,但更引起我濃厚興致的是他們眼中百餘年前台灣的模樣。 讀過他們的文字記錄以後,我赫然發現--他們親眼所見的歷史事件,和過去歷史課本所上寫以及歷史老師所詮釋的角度,是多麼的不同,對我造成不小的衝擊,刷新我的三觀與史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