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吳哥窟”是柬埔寨之行的首選,“波布暴行紀念館”和“殺戮戰場萬人塚”是必訪景點,然後就是看看尋常百姓人家的食衣住行育樂。中文讀者可以參考這幾本書:
關於吳哥窟
- 蔣勳,《吳哥之美》。二版。台北:遠流,2013。
- 張蘊之,《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新北:台北藝術大學,2015。
- 張蘊之,《吳哥深度導覽:神廟建築、神話傳說、藝術解析完整版》臺北:貓頭鷹,2014。
托蔣勳的福,文字感性甜膩的《吳哥之美》,2004首版繁體中文版,2019年五月二版十二刷,2020年四月出版簡體中文版,在中文圈夯到不行!吳哥在華人世界的識別度水漲船高,知名度扶搖而上。
張蘊之極其用心,更是用功。她的關於吳哥的兩本書,圖文兼備、情理兼具,帶領讀者,不僅入門,且一窺堂奧,遍覽吳哥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中文出版的吳哥導覽書籍,無出其右者。
兩位作者,都是吳哥的常客,《吳哥之美》和《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都輕薄短小,隨身攜帶、毫不費力。拎著這兩本小書,一探吳哥,按圖索驥、對比參照,蔣勳動之以情、張蘊之曉之以理,這兩本書很速配。
《吳哥之美》的獨家勝出是附錄全本《真臘風土記 》!因為《真臘風土記 》,而買下《吳哥之美》,也是值得。如果只挑一本,《吳哥深度導覽》雀屏中選,毫無懸念。
關於殺戮戰場
- 喬森潘,陳紹光譯,《我與紅色高棉》(L'histoire récente du Cambodge et mes prises de position, 2004),香港:天地圖書,2015。
- 黃良 (Loung Ung),蔣慶慧譯,《他們先殺了我父親—柬埔寨女孩的回憶》(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ter of Cambodia Remembers, 2000),臺北:高寶國際,2019。
喬森潘 ខៀវ សំផន (1937.07.27- )和黃良 អុឹងលួង (1970.11.19- ) ,素昧平生的兩代高棉人,生命的交集是赤柬政權的三年八個月又廿天。
喬森潘位居「
紅色高棉第三號人物」,2004年以法文寫成自傳《柬埔寨現代史和我的境遇》,2007年被聯合國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拘捕,2014年被判終生監禁,2015年他的自傳在香港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我與紅色高棉》。柬埔寨“轉型正義”的長路迢迢,作為領導班子的喬森潘,被歸類為種族滅絕的加害人一方,他的片面之詞勾勒出時代架構下的國際關係與區域政治,以及更多人際往來的細節,也陳列他的人性,儼然成了一家之言。
黃良自述「這是一個關於倖存者的故事」。血跡斑斑、不堪回首的過往,卻不是獨特經歷,「我的故事也是數百萬柬埔寨人的寫照」。《他們先殺了我父親》紀錄親眼所見、親身體驗,見證赤柬的所作所為。
兩本書都是第一人稱的原始史料,世紀大審判的原告和被告,兩本自傳的傳主,取樣同一段時空的對照書寫。認識柬埔寨的暗黑歷史,這兩個中文譯本,都值得一讀。
關於生活
-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 羅楊,《他邦的文明:柬埔寨吳哥的知識、王權與宗教生活》,北京:北京聯合, 2016。
- 楊蔚齡,《烽火重生之歌:柬埔寨30年扶貧記事》,台北:聯合文學,2020。
《
真臘風土記 》為吳哥的輝煌留下唯一的文字紀錄,沒有之一!
羅楊自許「從《真臘風土記》再出發」,蹲點吳哥遺址七個月,運用人類學專業,做田野調查,寫成本書。最大的亮點是解析“阿加”的角色。把佛教的“和尚”和印度教的“阿加”,在柬埔寨發展的歷史源流,直到如今的功能、應用和緣由,做了豐富的說明。知識性、娛樂性、教育性兼具。
在臺灣,楊蔚齡和柬埔寨幾乎畫上等號。《烽火重生之歌:柬埔寨30年扶貧記事》不只是楊蔚齡卅年的心得報告,更是她的深情記事。〈上篇 救助篇〉摘要敘述她的工作內容,透露她的不捨和背後的不堪;〈下篇 風土篇〉抽樣擷取她的觀察和體驗,有御耕節的傳說、寺廟和佛塔的社會功能、傳統技藝的皮雕、絲織和“土陶牛車”,更有她在村落裡的奇遇和趕鬼經驗。可惜楊蔚齡的柬文還不到獨當一面的程度,否則一定可以更細緻、更精準、更深入。
歡迎光臨柬埔寨,祝您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