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柬埔寨|柬埔寨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柬埔寨歷史的書籍,英文首選是David Chandler的"A History of Cambodia" ,2007年出第四版,已經成了英文讀者的柬埔寨入門必讀。中文應該就是陳顯泗的"柬埔寨兩千年史",1986年初版,是簡體中文第一本柬埔寨通史專書,1000多頁的內容,鉅細靡遺、內容龐雜,1990年的版本,稍微收斂瘦身為632頁,還是一樣需要用力閱讀。

進入廿一世紀,美中港台的記者、學者,分別著述出版柬埔寨史,各擅所長、大異其趣。

  1. 喬‧布林克里(Joel Brinkley),楊芩雯譯,《被咒詛的國度》(Cambodia’s Curse: The Moder History of A Troubled Land, 2011) ,台北:聯經,2014。429頁。

本書著墨1992年聯柬 (UNTAC) 進駐柬埔寨,直到2010年柬埔寨國會通過反貪汙法,這段期間柬埔寨的政經發展及其脈絡。吳哥的輝煌、三言兩語帶過;赤柬帶來的創傷,劍指美國才是罪魁禍首。

對柬埔寨政府,作者直陳他的不滿與不屑,章節標題既聳動又勁爆:「政府是全國最狠的惡霸」、「反貪污終究只是口號」、「賄賂教育從小扎根」、「醫療困境,不送紅包只能等死」...,甚至鐵口直斷:「柬埔寨最大的問題—洪森和他的柬埔寨人民黨」,而且「直到洪森下台前,這個國家不會發生徹底的改變」。可是對柬埔寨人民,從「自序:世上最不被善待的一群人」看得出來,他有極大的悲憫。柬埔寨的將來,他不看好,卻還是有期待。「結語:黑暗中的一點微光」透露他的期待:「足以凝聚扭轉局勢能量的一系列事件、行動與社會氛圍」形成,就能改變。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的書寫功力、確實不凡,非虛構小說的敘事架構,報導文學的行文筆鋒,把枯燥的正史,寫得劇力萬鈞,讓觀者欲罷不能,敲碗期待他寫2010年之後的柬埔寨。

2. 佘春樹,《柬埔寨—邁向和平發展新時代》,二版,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2。274頁。

除了歷史地理、政治經濟,還有文化教育、宗教信仰、風俗民情和旅遊景點,文字淺白、敘述概括,是一本高度實用的柬埔寨入門小百科。作者嫻熟柬文、長期駐柬,任職中國外交部,司理中柬雙邊往來業務,第一手資料豐富、立場鮮明,視角既定,很多補充說明的紅色小方塊,指點迷津、具導航功能,既維持作者筆下的全書結構,也協助讀者看懂眉眉角角,編輯功不可沒。

3. 段立生,《柬埔寨通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9。239頁。

本書涵蓋上古、中古、近代和當代時期,不愧"通史"之名,具體實踐「學術是為政治服務」的理念。「前言」是精簡的摘要,可讀性高;章節段落的「作者點評」是亮點,收畫龍點睛之效。文末附錄「柬埔寨國王世系表」,作者參考霍爾「東南亞史」(D. G. E. Hall: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的列表,據以修正並提供對照,參考價值高。

4. 陳鴻瑜,《柬埔寨史》,台北:獨立作家,2015。312頁。

這是台灣人書寫的第一本柬埔寨史,純粹學術功夫的產品。作者是東南亞史學者,非專精或專攻柬埔寨,透過資料收集和大量閱讀,拼貼刪修成書,作者自承「本書偏重政治史」。也因為學術味濃厚,沒有預設立場的障礙,給讀者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間。極其難得的,本書編制索引,參照使用上,便利許多。2017年第二版出版,篇幅擴張到370頁,尚未拜讀。

5. 蕭文軒、顧長永、林文斌,《柬埔寨的政治經濟變遷1953—2018》,台北:聯經,2020。731頁。

本書涵蓋時間範圍和焦點主題,從書名一目了然;依時序劃分的結構井然,每個階段的重點明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章 緒論」的〈第二節 與強國為鄰:柬埔寨的政治地理及其影響〉和〈第三節 「神聖化身」:統治的傳統技藝〉,破題柬埔寨國內外政治經濟變遷的兩帖關鍵提味:對外,鄰國互動的“政治地理”;對內,“神聖化身”的統治傳統。可見作者群對柬埔寨的理解和認識,決不止於泛泛。

本書接受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出版,加上聯經學術叢書編輯委員會的雙重把關,確實品質保證。不只內容可觀,連縮寫和譯名對照、表圖目次,都面面俱到,誠然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我從《被咒詛的國度》和《柬埔寨的政治經濟變遷1953—2018》,深深受教。兩本書都穿透文字的平面敘述,深入肌理、爬梳柬埔寨的靈魂,對我在柬埔寨的工作、與柬埔寨人的互動往來,助益匪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宣教柬埔寨
33會員
186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宣教柬埔寨的其他內容
2022/02/05
一般而言,“吳哥窟”是柬埔寨之行的首選,“波布暴行紀念館”和“殺戮戰場萬人塚”是指定必訪景點,然後就是看看尋常百姓人家的食衣住行育樂。中文讀者可以參考這幾本書: 關於吳哥窟 蔣勳,《吳哥之美》。二版。台北:遠流,2013。 張蘊之,《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新北:台北藝術大學,2015。
2022/02/05
一般而言,“吳哥窟”是柬埔寨之行的首選,“波布暴行紀念館”和“殺戮戰場萬人塚”是指定必訪景點,然後就是看看尋常百姓人家的食衣住行育樂。中文讀者可以參考這幾本書: 關於吳哥窟 蔣勳,《吳哥之美》。二版。台北:遠流,2013。 張蘊之,《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新北:台北藝術大學,2015。
2021/11/11
Norman Lewis 1951年出版的A Dragon Apparent ,2019年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東南方的國度",紀錄了法屬中南半島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殖民黃昏。本文聚焦作者紀錄柬埔寨印象的四章內容,蜻蜓點水、猶有亮點。
2021/11/11
Norman Lewis 1951年出版的A Dragon Apparent ,2019年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東南方的國度",紀錄了法屬中南半島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殖民黃昏。本文聚焦作者紀錄柬埔寨印象的四章內容,蜻蜓點水、猶有亮點。
2021/01/12
從閱讀認識柬埔寨,是一個省力的起跑點。坊間五本中文書各擅所長,可以挑三揀四各取所需。 柬埔寨旅人,劉紹華;初版三刷,209頁;台北:允晨,2013年11月﹝2005年8月初版﹞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歷史、產業、生活、民情觀察,何則文、黃一展、林南宏、李宗憲等著;第一版第二刷,206
2021/01/12
從閱讀認識柬埔寨,是一個省力的起跑點。坊間五本中文書各擅所長,可以挑三揀四各取所需。 柬埔寨旅人,劉紹華;初版三刷,209頁;台北:允晨,2013年11月﹝2005年8月初版﹞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歷史、產業、生活、民情觀察,何則文、黃一展、林南宏、李宗憲等著;第一版第二刷,206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從暹羅到泰國:失落的土地與被操弄的歷史》由夏恩‧史崔特撰寫,深掘泰國如何利用「國恥論」塑造國家認同,強調未被殖民的歷史同時描繪為西方壓迫的受害者。本書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分析,揭示泰國在內政和外交策略中如何運用歷史敘事,對學者及對東南亞政治有興趣的讀者具有高度的學術及實際意義。
Thumbnail
《從暹羅到泰國:失落的土地與被操弄的歷史》由夏恩‧史崔特撰寫,深掘泰國如何利用「國恥論」塑造國家認同,強調未被殖民的歷史同時描繪為西方壓迫的受害者。本書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分析,揭示泰國在內政和外交策略中如何運用歷史敘事,對學者及對東南亞政治有興趣的讀者具有高度的學術及實際意義。
Thumbnail
這本《古巴》是二〇二二年年獲得普立茲歷史獎的巨作。我對古巴歷史認識甚微,大概就是知道卡斯楚、豬玀灣事件和古巴飛彈危機的程度而已。原本很擔心以我淺薄的知識,這本磚塊書(接近六百頁)會啃得很辛苦,沒想到卻出乎意料地好看。
Thumbnail
這本《古巴》是二〇二二年年獲得普立茲歷史獎的巨作。我對古巴歷史認識甚微,大概就是知道卡斯楚、豬玀灣事件和古巴飛彈危機的程度而已。原本很擔心以我淺薄的知識,這本磚塊書(接近六百頁)會啃得很辛苦,沒想到卻出乎意料地好看。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想了一陣子該不該寫這篇,但覺得還是寫吧,儘管這本書有爭議。 寫出來也是提供想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有個心理準備(? 去年的十月左右,這本書因為香港國安法的關係被要求下架,那時台灣掀起一陣買這本書的熱潮,不過我當初在這本書上架的時候就有興趣了,只是一邊看又一邊看著看著睡著,拖拖拉拉現在才看完。
Thumbnail
想了一陣子該不該寫這篇,但覺得還是寫吧,儘管這本書有爭議。 寫出來也是提供想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有個心理準備(? 去年的十月左右,這本書因為香港國安法的關係被要求下架,那時台灣掀起一陣買這本書的熱潮,不過我當初在這本書上架的時候就有興趣了,只是一邊看又一邊看著看著睡著,拖拖拉拉現在才看完。
Thumbnail
昔日「西方/北方」走錯的路,似乎不分軒輊的在「東方」再錯一次。
Thumbnail
昔日「西方/北方」走錯的路,似乎不分軒輊的在「東方」再錯一次。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從史前冰河時期的台灣人種遷徙、原住民族與南島語系的分佈與推測,一路探到日本統治、國民黨戰敗來台的近代歷史,它依然提及了許多在不同時期所留下的歷史痕跡,與經歷過中華民國版本的歷史教育所不會去思考的「反問」──對我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作者周婉窈針對這些「模糊不清的台灣史」所提出的質疑。
Thumbnail
從史前冰河時期的台灣人種遷徙、原住民族與南島語系的分佈與推測,一路探到日本統治、國民黨戰敗來台的近代歷史,它依然提及了許多在不同時期所留下的歷史痕跡,與經歷過中華民國版本的歷史教育所不會去思考的「反問」──對我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作者周婉窈針對這些「模糊不清的台灣史」所提出的質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