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8】簡單生活(03):《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
方格精選

【365-8】簡單生活(03):《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讓家裡成為適合花的環境

想讓家裡成為適合花的環境

讓生活七分滿,最剛好!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副標,這句話也是突破我對於收納障礙的金句。把「生活」換成所有放東西的地方,像是「讓抽屜七分滿」、「讓衣物七分滿」,真的都是最方便取用,又不至於感覺「阿好少」的感覺。

這本書我覺得最棒的是,有很多七分滿的居家空間的配圖,很讓人心生嚮往。像是利用餐桌可以架設簡易的桌球網,和孩子們來玩一場,讓我非常羨慕,也成為我對於未來的家的理想藍圖。

人是視覺的動物,很多書籍告訴我們七分滿的生活有多美好,但光是文字,並無法打動讀者。相對地,利用一張七分滿的抽屜照片,或是大人小孩一起在清爽少物的空間中活動的場景,卻更能有效地達傳出七分滿生活的便利及舒適。

一日丟一物,創造簡單生活

一日丟一物可以說是入門級的斷捨離,每天丟的東西可以是真的不需要的東西,像是口袋裡的收據、糖果紙;也可以是真的想清理很久的東西,如衣物、書籍、家具。

藉由一日丟一物的方式,較為無痛地習慣斷捨離的方法,也漸進式地思考自己的生活中需要用到什麼東西,用到多少東西。

最終,我們都將發現,東西是「夠用就好」,而不是「越多越好」。

你家的是收納,還是藏起來?

網路上有一系列的梗圖,大意是你去看○○醫生時,無論是什麼問題,會得到相同的答案。其中,關於去看心理醫生時,無論什麼問題都會得到「童年創傷」的答案。

或許是有點諷刺這些年來對於原生家庭、童年創傷等議題的討論,但我認為家庭確實會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很多時候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媽也是一個不善收納的人,她的收納就是「藏起來」。用箱子蓋住、用抽屜藏起來,她的辦公桌總是一片混亂,但她永遠找得到東西。

過去,我對於整理也是採取同樣的辦法,與其說是收,不如說是藏。藏久了,什麼東西在那邊都不知道。有些長輩會認為東西還可以用,丟掉可惜;但轉念一想,收納這個多餘用品的「空間」,是不是也是一種浪費呢?

尤其在現在房子格局稍小的空間中,仍是執著於「收納空間」的有無,甚至收納空間壓縮到生活空間,不如反向思考,用「少物」開啟生活的新思維。

說了這麼多,那我呢?

首先,我必須很慚愧地說,我仍是紙上談兵的階段。一直想要大刀闊斧地整頓自己的房間,也因為東西太多而無下手。

目前,只有衣物部分進行了成功的減量,但仍有許多「回憶型」的衣物,閒置在衣櫃當中。

2021年,希望我可以正視「想要整理」的心情,來一股作氣地整頓居家環境。屆時,也可以真正地實踐簡單生活的心法。

avatar-img
Allee的沙龍
78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週日的文章已經確定會是我和自己的Weekly meeting,記錄一下自己上週的進度以及心境變化。 在子彈筆記的規畫中,每個月的「覆盤」是一個重要的項目。可惜的是我至今未能實行。 因此,我將覆盤的間隔縮短為每週一次。雖然簡短,但別忘了,《原子習慣》中說我們必須調整的是「系統」而非目標。透過不斷
少年文學《孤女努力記》,是我小三、小四時最喜歡的書之一。 《孤女努力記》是一個故事結構單純、人物刻畫也單純的少年文學。女主角佩玲因為父母接連亡故,不得不投靠祖父彭達福老先生。她孤身一人,又沒有錢,一路艱辛地走到了位於麻布羅的祖父家。又因為祖父對於母親的成見(佩玲的父親是在未得到祖父許可之下結了婚)
《小雨麻的極簡生活提案》:衣物篇 小雨麻是我從生子前就有在關注的部落格作家,當時我對她極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身體的調理,以及針對過敏兒的飲食紀錄。 隨著大家的年紀漸長,彼此遇到的問題又更加進階了。小雨麻已經移居加拿大,對於生活及居家的分享,同樣生動讓人嚮往。  打造極簡居家生活,從衣物開始。
衣櫥減法,營造真的適合自己的形象 每一天,我們利用衣服形塑自己的形象。為什麼會對於衣服/穿搭有所疑惑,主因是出於呈現出來的外在形象與內心所期待的自我形象不同。 整理衣服的重點在於對於自我形象的把握,而自我形象的建立則來自於對自己的認識是否足夠。
行為的兩個關鍵因素:身分認同及環境。 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先提到了人類行為的背後,其實身分認同和環境佔了決定性因素。他以同心圓的概念形容其核心是「身分認同」,透過中層的「過程」,而達到外層的「結果」。因此由不同的身分認同出發,才是達成不同行為的關鍵。
《原子習慣》不僅是2019年亞馬遜、《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Fast Company》推薦的暢銷書,也是博客來2020年上半年top10的第2名。 書中的核心概念便是每天的微小改變,將以複利計算,持續一段時間後,開花結出美妙的果實。
每個週日的文章已經確定會是我和自己的Weekly meeting,記錄一下自己上週的進度以及心境變化。 在子彈筆記的規畫中,每個月的「覆盤」是一個重要的項目。可惜的是我至今未能實行。 因此,我將覆盤的間隔縮短為每週一次。雖然簡短,但別忘了,《原子習慣》中說我們必須調整的是「系統」而非目標。透過不斷
少年文學《孤女努力記》,是我小三、小四時最喜歡的書之一。 《孤女努力記》是一個故事結構單純、人物刻畫也單純的少年文學。女主角佩玲因為父母接連亡故,不得不投靠祖父彭達福老先生。她孤身一人,又沒有錢,一路艱辛地走到了位於麻布羅的祖父家。又因為祖父對於母親的成見(佩玲的父親是在未得到祖父許可之下結了婚)
《小雨麻的極簡生活提案》:衣物篇 小雨麻是我從生子前就有在關注的部落格作家,當時我對她極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身體的調理,以及針對過敏兒的飲食紀錄。 隨著大家的年紀漸長,彼此遇到的問題又更加進階了。小雨麻已經移居加拿大,對於生活及居家的分享,同樣生動讓人嚮往。  打造極簡居家生活,從衣物開始。
衣櫥減法,營造真的適合自己的形象 每一天,我們利用衣服形塑自己的形象。為什麼會對於衣服/穿搭有所疑惑,主因是出於呈現出來的外在形象與內心所期待的自我形象不同。 整理衣服的重點在於對於自我形象的把握,而自我形象的建立則來自於對自己的認識是否足夠。
行為的兩個關鍵因素:身分認同及環境。 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先提到了人類行為的背後,其實身分認同和環境佔了決定性因素。他以同心圓的概念形容其核心是「身分認同」,透過中層的「過程」,而達到外層的「結果」。因此由不同的身分認同出發,才是達成不同行為的關鍵。
《原子習慣》不僅是2019年亞馬遜、《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Fast Company》推薦的暢銷書,也是博客來2020年上半年top10的第2名。 書中的核心概念便是每天的微小改變,將以複利計算,持續一段時間後,開花結出美妙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