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365-8】簡單生活(03):《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讓家裡成為適合花的環境

想讓家裡成為適合花的環境

讓生活七分滿,最剛好!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副標,這句話也是突破我對於收納障礙的金句。把「生活」換成所有放東西的地方,像是「讓抽屜七分滿」、「讓衣物七分滿」,真的都是最方便取用,又不至於感覺「阿好少」的感覺。

這本書我覺得最棒的是,有很多七分滿的居家空間的配圖,很讓人心生嚮往。像是利用餐桌可以架設簡易的桌球網,和孩子們來玩一場,讓我非常羨慕,也成為我對於未來的家的理想藍圖。

人是視覺的動物,很多書籍告訴我們七分滿的生活有多美好,但光是文字,並無法打動讀者。相對地,利用一張七分滿的抽屜照片,或是大人小孩一起在清爽少物的空間中活動的場景,卻更能有效地達傳出七分滿生活的便利及舒適。

一日丟一物,創造簡單生活

一日丟一物可以說是入門級的斷捨離,每天丟的東西可以是真的不需要的東西,像是口袋裡的收據、糖果紙;也可以是真的想清理很久的東西,如衣物、書籍、家具。

藉由一日丟一物的方式,較為無痛地習慣斷捨離的方法,也漸進式地思考自己的生活中需要用到什麼東西,用到多少東西。

最終,我們都將發現,東西是「夠用就好」,而不是「越多越好」。

你家的是收納,還是藏起來?

網路上有一系列的梗圖,大意是你去看○○醫生時,無論是什麼問題,會得到相同的答案。其中,關於去看心理醫生時,無論什麼問題都會得到「童年創傷」的答案。

或許是有點諷刺這些年來對於原生家庭、童年創傷等議題的討論,但我認為家庭確實會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很多時候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媽也是一個不善收納的人,她的收納就是「藏起來」。用箱子蓋住、用抽屜藏起來,她的辦公桌總是一片混亂,但她永遠找得到東西。

過去,我對於整理也是採取同樣的辦法,與其說是收,不如說是藏。藏久了,什麼東西在那邊都不知道。有些長輩會認為東西還可以用,丟掉可惜;但轉念一想,收納這個多餘用品的「空間」,是不是也是一種浪費呢?

尤其在現在房子格局稍小的空間中,仍是執著於「收納空間」的有無,甚至收納空間壓縮到生活空間,不如反向思考,用「少物」開啟生活的新思維。

說了這麼多,那我呢?

首先,我必須很慚愧地說,我仍是紙上談兵的階段。一直想要大刀闊斧地整頓自己的房間,也因為東西太多而無下手。

目前,只有衣物部分進行了成功的減量,但仍有許多「回憶型」的衣物,閒置在衣櫃當中。

2021年,希望我可以正視「想要整理」的心情,來一股作氣地整頓居家環境。屆時,也可以真正地實踐簡單生活的心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e的沙龍
78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Al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分享如何建立自我價值、取得工作生活平衡,歡迎所有想成為《有價值人士》的你,與她一起探討人生無限可能,站長May就像是一個人生導航員擅長洞察、整合及解決問題,並透過員工、主管及老闆的不同視角,幫助參與者翻轉人生經歷。 園區開發狀態 目前有4個區 主園區-人生商學院 人生規劃園區
Thumbnail
分享如何建立自我價值、取得工作生活平衡,歡迎所有想成為《有價值人士》的你,與她一起探討人生無限可能,站長May就像是一個人生導航員擅長洞察、整合及解決問題,並透過員工、主管及老闆的不同視角,幫助參與者翻轉人生經歷。 園區開發狀態 目前有4個區 主園區-人生商學院 人生規劃園區
Thumbnail
從小學開始,我媽就灌輸我:「健康第一、學業第二」的重要觀念,上國中後課業日益加重,下課回家後要練琴要寫作業,偶爾為了考試熬夜念書,早上起床反而沒精神,媽都跟我說:「時間到了就去睡」。 這一年我感覺自己ㄧ直處於微發炎狀態,小感冒不斷,都是不嚴重的,直到兩個月就被擊跨了,大發燒兩次!真傻是太痛
Thumbnail
從小學開始,我媽就灌輸我:「健康第一、學業第二」的重要觀念,上國中後課業日益加重,下課回家後要練琴要寫作業,偶爾為了考試熬夜念書,早上起床反而沒精神,媽都跟我說:「時間到了就去睡」。 這一年我感覺自己ㄧ直處於微發炎狀態,小感冒不斷,都是不嚴重的,直到兩個月就被擊跨了,大發燒兩次!真傻是太痛
Thumbnail
看到Netflix的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麻理慧在進行居家整理前,會先跟「家」表達感謝,感謝這間房子讓我們有避風避雨的地方,感謝所有物品提供主人帶來便利。當時我對這個概念不以為意,直到我讀到 《好事吸引力結界》這本書時,發現書中也有相同的概念,把這種感謝的習慣,不僅限於人與人的互動,還延伸
Thumbnail
看到Netflix的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麻理慧在進行居家整理前,會先跟「家」表達感謝,感謝這間房子讓我們有避風避雨的地方,感謝所有物品提供主人帶來便利。當時我對這個概念不以為意,直到我讀到 《好事吸引力結界》這本書時,發現書中也有相同的概念,把這種感謝的習慣,不僅限於人與人的互動,還延伸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每日15分鐘的整理法,來解決家中常忽略的區域和物品,以輕鬆方式改變家居環境。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改變,並提到了整理原則和節奏,適合有家庭負擔的媽媽們。這篇文章不僅可以激發讀者的慾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每日15分鐘的整理法,來解決家中常忽略的區域和物品,以輕鬆方式改變家居環境。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改變,並提到了整理原則和節奏,適合有家庭負擔的媽媽們。這篇文章不僅可以激發讀者的慾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