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未知與無知,深化了心中的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疫情以來,臺灣的第一起醫師染疫事件,相信大家心裡都不好受,除了心疼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也擔心著本土疫情的變化,當然也有危恐天下不亂的言論。

此刻,我只想說:「辛苦了,所有的醫護人員!」疫情尚未停歇,你們處在高風險的環境下工作,其中的壓力,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看著許多網路上的言論,感覺到大家對於疫情非常擔憂,對於相關訊息,想知道的更多,可能也對生活,再次產生了一點改變,有些地方不去了,有些聚會取消了,有些恐懼,變多了。

恐懼,來自於害怕失去,面對疫情,我們心中都有害怕失去的部分:失去健康、生命、關係、生活、經濟⋯等,而未知與無知,則是深化了恐懼的程度。

當生活充滿了「未知」,我們的心是慌亂的。還記得去年,我常常心裡想著:「什麼時候才能過完一個又一個的14天?在這觀察的時間裡,看著當時指揮中心天天開的記者會,祈禱不要有增加的人數,直到稍微有個「確定」,才能有一點點的放心,但只要疫情尚未停歇,我們就會一直在未知裡。

我發現,焦慮體質如我,有時候還會掉入「無知」裡,這是來自於心裡想為「未知」做解釋,於是,我會猜測、預期,當產生不合理的推論時,我心裡便常有「好可怕」的心聲,但,我只是對疾病不認識,傳染途徑不清楚,也對防疫政策不瞭解。

其實,面對未知與無知,我們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因爲是「未知」,所以有著我們不可控的部分,既然不可控,我們也不用想去控制了,但我們依然可掌握「可控」的部分,像是面對疫情,記得正確戴口罩、勤洗手、未洗手前不碰口鼻、注意清潔消毒、減少群聚...等,能夠知道做什麼,將讓我們減少不安感。關於「無知」,則是透過獲得正確資訊得以協助自己,現在網路上充斥著許多不實訊息,難免會受到誤導,若能願意多查證、多瞭解,才能進行合理的評估!

當恐懼不斷被深化,也就會出現攻擊、指責等獵巫的行爲,但說穿了,只是我們的恐懼無處去,把他丟到一個可指認的人事物上罷了。

期許大家在面對疫情時,好好看見自己的感性與理性,允許自己感到害怕失去的恐懼,接納自己有這些情緒是正常的,同時留意面對未知與無知時的反應,不再讓恐懼被深化。

即將滿一年的抗疫生活,大家都辛苦了!臺灣能夠相對安全,有勞全民的配合,以及醫療、防疫人員的努力,真心祈禱染疫者早日康復,祝福我們都能ㄧ切平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起玩耍吧-胡綺祐心理師的沙龍
17會員
13內容數
2022/07/19
這幾天引發熱烈討論的公仔事件,有一位匿名女網友發了一篇文章,提到自己將先生收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娘家小孩,沒想到先生返家得知後,氣到離家出走,甚至提出要離婚,女網友這麼說著:「為了一個模型這麼幼稚,我該怎麼讓他別像個小男孩一樣啊!」
Thumbnail
2022/07/19
這幾天引發熱烈討論的公仔事件,有一位匿名女網友發了一篇文章,提到自己將先生收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娘家小孩,沒想到先生返家得知後,氣到離家出走,甚至提出要離婚,女網友這麼說著:「為了一個模型這麼幼稚,我該怎麼讓他別像個小男孩一樣啊!」
Thumbnail
2021/03/30
「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那種可以把自己埋進去的擁抱。我想躲進這樣的依靠,讓內心的小孩可以任性的哭鬧。」
Thumbnail
2021/03/30
「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那種可以把自己埋進去的擁抱。我想躲進這樣的依靠,讓內心的小孩可以任性的哭鬧。」
Thumbnail
2021/03/12
最終回來到了富岡義勇篇,一樣從人物的衣著,作為禪繞圖樣的連結。動畫裡的義勇,給人一種很沈穩、能力強大的感覺,他身上的羽織是由兩個部分拼接而成,其實是為了紀念自己的姊姊富岡蔦子和摯友錆兔。
Thumbnail
2021/03/12
最終回來到了富岡義勇篇,一樣從人物的衣著,作為禪繞圖樣的連結。動畫裡的義勇,給人一種很沈穩、能力強大的感覺,他身上的羽織是由兩個部分拼接而成,其實是為了紀念自己的姊姊富岡蔦子和摯友錆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Thumbnail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隨著時間即將進入2022年6月,第三波COVID-19/Omicron BA.2的疫情越燒越旺,兒童死亡人數節節上升,民眾的疫情焦慮又重新開始出現。讓我們一起來複習,去年的「COVID-19疫情焦慮處方」。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隨著時間即將進入2022年6月,第三波COVID-19/Omicron BA.2的疫情越燒越旺,兒童死亡人數節節上升,民眾的疫情焦慮又重新開始出現。讓我們一起來複習,去年的「COVID-19疫情焦慮處方」。
Thumbnail
恐懼深植在我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中,而恐懼又分為「內生」的和「外加」兩種;「內生的恐懼」來自相對正常的事物,「外加的恐懼」則來自外在的事物。然而「恐懼」不見得都是壞的,如果善用「恐懼」,反而可以產生正面的力量,達到善良的結果。 對於這些朋友的低調和心情,我非常瞭解。因為我們在確診時,都曾經惶恐不安。
Thumbnail
恐懼深植在我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中,而恐懼又分為「內生」的和「外加」兩種;「內生的恐懼」來自相對正常的事物,「外加的恐懼」則來自外在的事物。然而「恐懼」不見得都是壞的,如果善用「恐懼」,反而可以產生正面的力量,達到善良的結果。 對於這些朋友的低調和心情,我非常瞭解。因為我們在確診時,都曾經惶恐不安。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臺灣,經歷一個多月自我防疫管理,第一波的急性心理反應開始緩解,伴隨而來的是第二波的長期心理衝擊,「持續保持希望」六個字已經無法解決問題。COVID-19就像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我們對自身的理解,看見與安頓自己是解除疫情焦慮的唯一方法。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臺灣,經歷一個多月自我防疫管理,第一波的急性心理反應開始緩解,伴隨而來的是第二波的長期心理衝擊,「持續保持希望」六個字已經無法解決問題。COVID-19就像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我們對自身的理解,看見與安頓自己是解除疫情焦慮的唯一方法。
Thumbnail
疫情很可怕,防疫豬隊友更可怕! 發現豬隊友,你我都有責!
Thumbnail
疫情很可怕,防疫豬隊友更可怕! 發現豬隊友,你我都有責!
Thumbnail
其實,「疫情」是我想都沒想過的。 從去年開始,大家漸漸的面臨到疫情的衝擊,那時的台灣,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真的很幸運。 但,有時突發太快,真的有點恐慌。 最近,因為疫情變的有點嚴峻,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外出、不要群聚,相信大家都有點不太適應,所以導致一連串的事件發生。  真的沒有人想發生這樣子的狀況,但事
Thumbnail
其實,「疫情」是我想都沒想過的。 從去年開始,大家漸漸的面臨到疫情的衝擊,那時的台灣,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真的很幸運。 但,有時突發太快,真的有點恐慌。 最近,因為疫情變的有點嚴峻,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外出、不要群聚,相信大家都有點不太適應,所以導致一連串的事件發生。  真的沒有人想發生這樣子的狀況,但事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