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雜談】「我不像『其他女孩』」──像其他女孩有什麼不好?|名詞與它們的產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年來,影視文化開始流行起一種「不像其他女孩(Not Like Other Girls)」的主角類型。這些主角多為青少女,通常打扮樸素或怪異,沒那麼「刻板的女性化」,認為自己喜歡「嚴肅而認真」的事物,勝過同齡少女總是關注著膚淺的話題,諸如時尚、戀愛等等,並且幾乎是一再強調自己「和其他女孩不一樣」、「我無法融入她們(因為我和她們不一樣)」

舉凡《暮光之城》的貝拉、《飢餓遊戲》的凱妮絲、《魯妹席艾拉》的席艾拉,甚至是影集被腰斬的《太陽召喚》的女主角阿莉娜,都符合這類「不像其他女孩」的描述。

這種主角帶給我的尷尬感,幾乎要和迪士尼公主電影的「可愛尬(Adorkable)」主角一樣,讓我想也不想地就立刻膝反射跳過。除了讓人回想到不堪回首的青春期外,另一個主因是,這樣的形象展現與塑造,其實很有毒,甚至極為厭女。


《飢餓遊戲》劇照,女主角凱妮絲由珍妮佛・勞倫斯飾演。

《飢餓遊戲》劇照,女主角凱妮絲由珍妮佛・勞倫斯飾演。

《暮光之城》劇照,女主角貝拉由克莉絲汀・史都華飾演。

《暮光之城》劇照,女主角貝拉由克莉絲汀・史都華飾演。


「不像其他女孩」的隱性厭女


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能從前文察覺到「不像其他女孩」的不對勁。「不像其他女孩」從名字就透露出她們的認同焦慮,她們不想被認為「和其他女孩一樣」,也不想去從事「女性化的行為」,比如化妝打扮、喜愛粉色、舉行姐妹之夜,或是表現情緒化。而作品中展現她們「與眾不同」的方式,通常都讓人不由自主皺眉。

比如電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機》,男女主角在化妝舞會上試圖認出彼此是誰,男主角居然只因為女主角喜歡吃麥當勞的大麥克起司漢堡,就認為她和其他女孩不一樣。

用能不能吃完一份大麥克來給女性分類,這是什麼荒謬的邏輯。

這些女孩,或虛構作品中的主角,往往不是透過「充實自我」來建構自我認同,而是藉由貶低、嘲諷陰柔特質或陰性文化,暗示女性文化不好,貶低其他女性的價值,來證明「我和其他女孩不一樣」。這無庸置疑是一種厭女,甚至是潛移默化的PUA,藉以獨特之名,分化女孩與她們的同類。


矛盾的童話


這類型角色與她們的發展曲線也是矛盾的。表面上,她們不想打扮、不想談戀愛,然而劇情卻往往會安排一場沒有要求過的大改造,得到漂亮的衣服做禮物,或是無緣無故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帥氣男性追求,發展出一段令人羨慕的戀情。

這似乎在傳遞一個奇怪的觀念給同年紀的青少女客群:如果妳想要時尚、想要受歡迎、想要交男朋友,那就要表現得「妳一點都不想要」,不需要付出努力,這些「獎品」就會自動送到妳面前。

換而言之,「不像其他女孩」的作品其實也在構築一個童話故事,只是主角不是公主或校花,而是嘲笑天鵝的「醜小鴨」。醜小鴨並不是真的不想當天鵝,只是她另有一個白日夢:就算不要和其他女性一樣,不需要付出額外的力氣,依然會被欣賞,得到獎賞。

這些自認為與眾不同的「不像其他女孩」,也會被其他女孩想要的事物給誘惑。然而她們無法像其他女孩一樣,誠實面對自己的渴望。有些時候,她們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曉得。


「其實我們沒有那麼不像」


「不像其他女孩」的主角幾乎都是青少女,年齡沒辦法再往上(頂多至二十出頭的女性,但心智年齡仍然是青少女),是因為它的形成極度依賴於一個特定時期: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多思、極不穩定的,渴望同儕的認同,又希望脫穎而出。此時的女孩們仍在尋求自我認同,極度依賴外在的肯定,偏偏女性在青春期的性徵發育、女性的小圈圈文化,又是最容易遭到嘲笑的。所有的不適應逐漸積累成「不想當女生」的自暴自棄,進而牴觸女性化的打扮和行為,厭惡自己身上的女性特質,並進而去嘲笑符合傳統女性形象的人。

然而等到青春期過去,女孩們終於適應了自己的生理特徵,不再以此為恥,找到適合自己的打扮風格,找到了可以相談心事的同儕,有了自己真心喜愛的興趣⋯⋯等到她們更加了解自我,理解了人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與其他人相不相似,便不再那麼重要了。

「不像其他女孩」為主角的作品,常常會預設「不像其他女孩」與「其他女孩」水火不容,無法成為朋友。然而真是這樣嗎?《傲慢與偏見》裡的珍與伊麗莎白雖為姊妹,但性格截然不同,卻仍然是親密無間的手足。問題從來不是因為不一樣而無法共存,而是能否尊重彼此的獨特性。

《傲慢與偏見》2005版劇照。

《傲慢與偏見》2005版劇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邑-avatar-img
2024/08/08
我對於大改造之類的情節出現也覺得奇怪,因為不管是多麼特別的角色,在大改造之後都會慢慢變得相似,很大程度上甚至背離了角色前面被塑造出來的堅持或特質。這種時候,我很難從被改造後的角色身上找到「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因為,角色在事實上確實逐漸傾向她所「抗拒」的存在;但影片或書本的內容本身,卻以提倡「不同於他人」的觀念為主,這就很很弔詭了。
蓮蓮Lipar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有邑 沒錯,我很贊成你說的觀念弔詭!這些作品其實也在傳達一個隱性的訊息,「不像其他女孩的」女孩們也會被社會改造成她們原本不想要的樣子,卻絲毫沒有心靈上的成長,依然使用原本的方式高高在上地批評他人。
青少年時期真的是很混亂邪惡的年代,我身邊也有過那種喜歡強調自己跟其他女生不一樣的朋友,然而她的行為並沒有比其他人好多少@@ 還好一切都過去了
蓮蓮Lipar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 摸摸縱光,還好一切都過去了(:_;)
子不語-avatar-img
2024/08/08
男生也有類似的時期,不過強調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的方法是幹蠢事...... XD
蓮蓮Lipar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子不語 大家都會有不堪回首的時候(遠望
老虎奶油 -avatar-img
2024/08/08
沒錯!!強調「(只有)我最特別」,跟其他女孩都不一樣,而非「每個人獨一無二」。暗示喜歡粉紅色、言行舉止陰柔、主動追求戀愛...是比較庸俗或次一等的,就很微妙......
亦書-avatar-img
2024/08/09
不是很同意,為甚麼一定要從眾,這對她們探索自己身分的時候是很重要的。
蓮蓮Lipar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亦書 重點不在「從眾」,而是在發展自我的時候,不該一味去批評其他人來襯托自我,而是去尊重人人都有個體獨特性。不是只有她們的自我認同才是重要的。
avatar-img
彩蛋的鳥巢
65會員
144內容數
彙整一些雜感、歷史藝文知識分享與讀書心得,想到什麼就放上什麼。
彩蛋的鳥巢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女性讀者在Romantasy預期看到的不一定是「物理上的冒險」,而是「對社會/命運的反抗」,冒險只是逃離或遠離社會的一個途徑,幻想的魔法是女性少數能勝過男性的領域(比起體能的肉搏或劍術),愛情則是從內往外去撼動社會與命運桎梏的展現。
Thumbnail
2025/04/26
女性讀者在Romantasy預期看到的不一定是「物理上的冒險」,而是「對社會/命運的反抗」,冒險只是逃離或遠離社會的一個途徑,幻想的魔法是女性少數能勝過男性的領域(比起體能的肉搏或劍術),愛情則是從內往外去撼動社會與命運桎梏的展現。
Thumbnail
2024/12/05
這篇文長主要大量抱怨《冬夜三部曲》的主角瓦西婭,喜歡這個角色的人請立刻按返回上一頁,你們不該因為我的刻薄備受折磨。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Thumbnail
2024/12/05
這篇文長主要大量抱怨《冬夜三部曲》的主角瓦西婭,喜歡這個角色的人請立刻按返回上一頁,你們不該因為我的刻薄備受折磨。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Thumbnail
2024/10/09
在面對渴望被認同的內在掙扎時,她們不願意向內自我檢討、練習自尊自愛,不願意向女性社群尋求幫助,而是迎合一整個對她們也絕對不會友善到哪裡的社會體制,去圍剿自己的同類,好換取異性的認可。
Thumbnail
2024/10/09
在面對渴望被認同的內在掙扎時,她們不願意向內自我檢討、練習自尊自愛,不願意向女性社群尋求幫助,而是迎合一整個對她們也絕對不會友善到哪裡的社會體制,去圍剿自己的同類,好換取異性的認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宣布主演名單後,我就注意到有批評聲浪。​
Thumbnail
在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宣布主演名單後,我就注意到有批評聲浪。​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後突然能懂為什麼這麼多讀者推薦我一定要去看,某種層面上我跟Bella的特質有很大的重疊,記得看過一篇影評討論為何要讓Bella成為妓女,大量性場景很突兀等等。從女主角的自我成長歷程出發來看,我很認同那篇影評底下的其中一段回覆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後突然能懂為什麼這麼多讀者推薦我一定要去看,某種層面上我跟Bella的特質有很大的重疊,記得看過一篇影評討論為何要讓Bella成為妓女,大量性場景很突兀等等。從女主角的自我成長歷程出發來看,我很認同那篇影評底下的其中一段回覆
Thumbnail
著名的導演伍迪艾倫曾說:「從小時候起,我就經常找錯女人。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煩惱。我母親帶我去看『白雪公主』,人人都愛上白雪公主,我卻愛上那個老巫婆。」 這段話是才子的俏皮說法,的確在以前一個人的興趣喜好如果與大家不一樣,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通常都會隱匿不讓人知,但是時代改變了,這是個怪咖當道的世界
Thumbnail
著名的導演伍迪艾倫曾說:「從小時候起,我就經常找錯女人。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煩惱。我母親帶我去看『白雪公主』,人人都愛上白雪公主,我卻愛上那個老巫婆。」 這段話是才子的俏皮說法,的確在以前一個人的興趣喜好如果與大家不一樣,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通常都會隱匿不讓人知,但是時代改變了,這是個怪咖當道的世界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影片充滿細節,畫面美學、音樂、服裝用心呈現。男女主角所展現的不同人生階段與情感互動,帶來觀眾不同的觀影感受。影片超過兩個小時,值得多次觀賞,每次都能發現新的細節,適合與不同人群一同欣賞,引發有趣的討論。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影片充滿細節,畫面美學、音樂、服裝用心呈現。男女主角所展現的不同人生階段與情感互動,帶來觀眾不同的觀影感受。影片超過兩個小時,值得多次觀賞,每次都能發現新的細節,適合與不同人群一同欣賞,引發有趣的討論。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艾瑪.史東主演,是一部以科幻形式講述女權議題的電影。 其中使用了各種經典元素建立象徵,娓娓道出一位受父權結構宰制的「維多利亞」,如何在轉生成「科學怪人」之後,透過自由意志進行自我探尋,最終成為兼備「美女」與「野獸」特質的「貝拉」。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艾瑪.史東主演,是一部以科幻形式講述女權議題的電影。 其中使用了各種經典元素建立象徵,娓娓道出一位受父權結構宰制的「維多利亞」,如何在轉生成「科學怪人」之後,透過自由意志進行自我探尋,最終成為兼備「美女」與「野獸」特質的「貝拉」。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後一直在想,為什麼片名會叫做可憐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直到最後一幕,貝拉才真的變成了可憐的東西。英文的片名是複數,所以我看的時候都覺得,貝拉生活中遇到那些已經入世的人們,才是真正的「可憐的東西」,既然如此,為何經過一連串的壯遊,最後貝拉還是選擇走向一個可憐的東西。 所以一開始我總覺得,我好像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後一直在想,為什麼片名會叫做可憐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直到最後一幕,貝拉才真的變成了可憐的東西。英文的片名是複數,所以我看的時候都覺得,貝拉生活中遇到那些已經入世的人們,才是真正的「可憐的東西」,既然如此,為何經過一連串的壯遊,最後貝拉還是選擇走向一個可憐的東西。 所以一開始我總覺得,我好像
Thumbnail
「女權」這個詞彙在當今臺灣乃至於全球社會,就如同佛地魔的名字之於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諸如漫威等好萊塢大牌電影公司,如果讓女性擔任超級英雄電影主角,便不難在電影預告片下的留言區,看到一些批評電影公司「過度政治正確」的發言。而「父權凝視」的電影敘事角度,也讓女性角色形象塑造立體化之路走得相當坎坷。
Thumbnail
「女權」這個詞彙在當今臺灣乃至於全球社會,就如同佛地魔的名字之於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諸如漫威等好萊塢大牌電影公司,如果讓女性擔任超級英雄電影主角,便不難在電影預告片下的留言區,看到一些批評電影公司「過度政治正確」的發言。而「父權凝視」的電影敘事角度,也讓女性角色形象塑造立體化之路走得相當坎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