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僕たちはなぜ働くの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一本人生的使用說明書。
書名開宗明義的表達了本書想回答的兩個大哉問,而本書的目標客群是國高中的在學生,其出版的初衷便是為了解答就讀於國高中在學生、對於生活與人生的一些疑問。

當我們還是學生時,對於社會的運作、經濟的流動、工作與金錢之間的關係以及知識的學習之間,似乎總找不到什麼關聯性。只知道父母每天都忙於工作,抱怨上班很累但是又每天準時去上班;在學校的時候聽老師上課很無聊,學到這些東西以後也不知道有什麼用;爸媽都說興趣不能夠當飯吃,為什麼不能夠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

許多對於人生的迷惘,似乎很少有人可以提供一個完整的又有系統性的解答。在傳統的義務教育中,又大多著重在專業科目的傳授,《師說》曾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本書我想就是希望能夠在現代過於重視受業的情況下,補足其他正規教育中不足的部分。

在這邊節錄兩個部分做分享,書中很多觀點其實不僅僅是對於在學生來說很有幫助,對於出社會數年後的你我也很受用。

什麼是工作

在我們的生活中,生病了有醫生可以看、水龍頭打開有乾淨的水可以使用、去學校有老師幫我們上課、上馬特市可以看好文章等等,上面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服務,其實都是建立在別人的協助下才有辦法成立。

現在社會高度分工的情況讓我們享有了便利而且舒適的生活,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靠一己之力在這世界上生存,而工作就是為這個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行為。很多職業對於社會的貢獻比較容易判斷,像是消防隊員、醫生、老師、藝人還有廚師等等,這些人滿足了我們食衣住行育樂等等的需求。

而普通上班族平常開會、做文書作業等等,好像比較難說出他們對於社會有什麼幫助,此時若將上班族視為「企業」這個主體,就很容易理解上班族對於社會的貢獻是什麼。像是汽車製造廠為我們提供高品質而且安全的車輛,在車廠中各個裝配工人、設計人員還有行政文書等人,在每一台車上都出了一份力,也是因為有這些員工,企業才能夠經營下去。

以一碗拉麵為例,我們表面上可能只有看到拉麵店老闆辛苦煮麵的過程,但是一碗拉麵中隱藏非常多人的努力,比方說胡椒粉要依靠生產胡椒原料以及加工的人;海苔則需要依靠養殖及生產者;叉燒肉需要養豬戶、宰殺肢解的工人以及將肉品製作成叉燒的專家;麵條需要種族小麥的農夫、將小麥加工成麵粉以及麵條的業者;高湯則需要生產醬油、豬油還有相關熬湯所需的佐料等等。

一碗拉麵就需要背後這麼多人的付出,將鏡頭放遠來看,人類便是透過工作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起關係,並且一起為這便利的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如何決定要做什麼工作

職業種類這麼多,對於未來好像也沒有什麼方向,到底要怎麼選擇之後要做什麼工作呢?本書提出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自己喜歡的事物」、或是「自己擅長的事物」
從喜歡的事物著手
在 2015 年時日本調查國中生從事什麼職業,男生前三名分別為醫生、足球員以及牙醫;女生則為幼教老師、護理師以及學校老師。

以足球員為例,可以想像會想要當足球員的人,勢必是喜歡足球這項運動,除了喜歡看球賽外,往往更享受自己下場踢球的時光。但是對足球有興趣,難道就只有足球員這條路可以走嗎?

其實若將眼光放遠,有非常多足球產業所衍生出的工作,我們平常看的足球賽,背後是由一個很大的產業鏈所通力協作而成。比方說足球用品的開發人員、運動記者、球團公關還有運動防護員等等,只有足球員本身其實並無法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就如同前述的汽車產業一樣,表面上好像只有裝配工人負責汽車的打造,但是背後隱藏了非常多的無名功臣。

如果喜歡漫畫,除了當漫畫家之外,還有美術設計、編輯、書店店員等等的選擇可以參考;如果喜歡看綜藝節目,除了當演藝人員之外,也能夠選擇編劇、現場指導、經紀人以及場地工作人員等等職業;如果喜歡宇宙科學,除了當太空人之外,還有科學家、技術人員以及航太公司員工等出路可以嘗試。
另外嘗試分析為什麼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個興趣,並且去思考喜歡這件事情的理由,或許能夠發現更多延伸的興趣或是工作,比方說喜歡烹飪料理的人,可能是因為喜歡自己動手實作、喜歡循序漸進、或者是喜歡受到其他人的稱讚等等;喜歡玩遊戲的人,可能是因為喜歡戰略擬定、喜歡遊戲世界中的世界觀等等。

從喜歡的理由著手,便可以發現更多自己過去沒有發現的興趣或是方向,不要將眼光侷限在表面,我們可以獲得更多而且更寬廣的選擇。

從擅長的事物著手
前面曾提到工作就是為這個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行為,從擅長的領域著手,除了能夠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在工作中也比較容易獲得樂趣。

比方說自己若擅長寫作,便可以考慮成為小說家、老師;喜歡逗大家笑的人,可以嘗試搞笑藝人或是業務;語言能力不錯的話,則可以成為導遊、翻譯或是在飯店服務。

但是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優點、也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的長處,對於這些人來說,可能將「優點」或是「長處」這兩個字眼的門檻設的太高了,不妨可以先從「這件事可以做的比別件事情好」視為自己的長處、或者是把「某個部份表現得還不錯」當作優點

舉例來說,若是算術很好的人、便適合去銀行或是證券公司,從事操作資金等作業;擅長手作的人,則可以嘗試從事服裝設計、或者是組裝零件的工作。從小地方開始發展自己的長處,除了建立自信之外也能夠從多方嘗試中找到自己的志業。

而談到長處、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其實優點與缺點往往是一體兩面,比方說沒定性的人也能夠解讀成是好奇心旺盛的人;敏感又神經質的特質、換句話說也能想成是非常細心的個性;又或者是死不認輸其實與很有毅力相去不遠。我們要如何看待個人特質的優劣、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有自覺並且用正向的心態去面對

小結


這本書回答了很多人生中會碰到的問題,像是一輩子需要花多少錢、為什麼要讀書、如何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等等。而本書有幾個觀點很值得思考,像是對於金錢的觀念,本書提到「付錢」本身代表著感謝的心意,感謝對方「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或者是「做我沒辦法做的事情」,光是站在這種角度思考,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不同的體會。

除此之外,也說明的工作的各種型態、像是正式雇用/非正式雇用(派遣、約聘、打工)/自營商/自由工作者/企業經營者之前的差異與特性。

這些知識在我們偏重學科成績的教育制度下往往被忽視、導致很多人出社會後吃了不少虧,也造成許多人對於未來感到徬徨,甚至出社會後仍渾渾噩噩的度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在迷惘與徬徨時看著本書的時候能夠獲得不少啟發,偶爾停下腳步思考現況,選擇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繼續前進是永遠的人生課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rv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稀有金屬將成為下一個石油? 能源在人類的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當有新技術被發明或是有新能源的發現,都會影響全球的政經局勢,並且帶來強權板塊的移動,讓世界產生新一代的霸主。 十九世紀隨著蒸汽機的發明所帶來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讓煤礦躍升為重要資源,並且讓當時的英國成為世界強權;接著二十世紀藉著石
投入美國總統初選的華裔楊安澤(Andrew Yang)、如何解析失業潮真相並提供解方
成功都是因為天命所歸? 但「天命」真的只是上天的旨意嗎?本書透過五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案例:劉邦、劉秀、曹操、李世民以及朱元璋等成功建立「天命」的案例(曹操例外),藉由其開國的過程來一窺所謂的「天命」之說,到底該如何論斷。
外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 我們可以是個平常看似正常的人,但是也不時沉浸在陰鬱中,因為這就是人生。
進化心理學新解:為什麼男性總是想歪?為什麼女性喜歡鑽石?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稀有金屬將成為下一個石油? 能源在人類的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當有新技術被發明或是有新能源的發現,都會影響全球的政經局勢,並且帶來強權板塊的移動,讓世界產生新一代的霸主。 十九世紀隨著蒸汽機的發明所帶來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讓煤礦躍升為重要資源,並且讓當時的英國成為世界強權;接著二十世紀藉著石
投入美國總統初選的華裔楊安澤(Andrew Yang)、如何解析失業潮真相並提供解方
成功都是因為天命所歸? 但「天命」真的只是上天的旨意嗎?本書透過五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案例:劉邦、劉秀、曹操、李世民以及朱元璋等成功建立「天命」的案例(曹操例外),藉由其開國的過程來一窺所謂的「天命」之說,到底該如何論斷。
外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 我們可以是個平常看似正常的人,但是也不時沉浸在陰鬱中,因為這就是人生。
進化心理學新解:為什麼男性總是想歪?為什麼女性喜歡鑽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創造力和決策力,強調從內省中尋找答案的重要性。文章建議放慢腳步,重新審視日常,並透過換位思考,更有效地連接內外世界。此外,文章也分享如何激發創造力,包括培養問題發現者的思維、保持好奇心、遠離舒適圈等。
Thumbnail
別害怕平庸,追求卓越!本文探討成功心法,教你如何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專注執行,突破自我限制,達成目標。從時間管理、意志力訓練到目標設定,提供實用策略,讓你成為自己人生的勇者。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中,我們經常面臨幸福與困境的交替。探討如何通過情緒管理、思想的力量、習慣的重塑、以及活在當下的方法,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學會接納情緒,並專注於當下的經驗,是通往內心平靜與快樂的關鍵。外界如何變化,我們都能選擇如何反應。從書籍《富豪遇上僧侶》中得到的啟發。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文,開啟台灣被拒於國際組織外的五十年。然而在五十年後,國際間重新正視2758號決議文。值此歷史時刻,推薦各位一閱這本《意外的國父》,透過作者精練的文筆、詳細的文史資料,一探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進程,和美中台三方角力的歷史。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Thumbnail
諸橋仁智的故事是一個真實的勵志故事,描述他從迷惘和毒癮中走出來,努力重拾生活,最終成為一名律師的過程。諸橋的過去不堪,但他選擇面對,並將自身的經歷轉化為同理心,成為一位能夠幫助更多人走回正軌的律師。
Thumbnail
這是一本幫助小孩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漫畫書。 不是只強調唸書,而是教孩子怎麼去探索自己、探索世界,進而發現唸書與工作真正的價值,其實不如我們想的窄小...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你的職業?還是你的興趣? 通常我們會因為某一科分數比較高或某種運動比較會打而認為自己專長在此。要往這方面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創造力和決策力,強調從內省中尋找答案的重要性。文章建議放慢腳步,重新審視日常,並透過換位思考,更有效地連接內外世界。此外,文章也分享如何激發創造力,包括培養問題發現者的思維、保持好奇心、遠離舒適圈等。
Thumbnail
別害怕平庸,追求卓越!本文探討成功心法,教你如何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專注執行,突破自我限制,達成目標。從時間管理、意志力訓練到目標設定,提供實用策略,讓你成為自己人生的勇者。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中,我們經常面臨幸福與困境的交替。探討如何通過情緒管理、思想的力量、習慣的重塑、以及活在當下的方法,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學會接納情緒,並專注於當下的經驗,是通往內心平靜與快樂的關鍵。外界如何變化,我們都能選擇如何反應。從書籍《富豪遇上僧侶》中得到的啟發。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文,開啟台灣被拒於國際組織外的五十年。然而在五十年後,國際間重新正視2758號決議文。值此歷史時刻,推薦各位一閱這本《意外的國父》,透過作者精練的文筆、詳細的文史資料,一探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進程,和美中台三方角力的歷史。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Thumbnail
諸橋仁智的故事是一個真實的勵志故事,描述他從迷惘和毒癮中走出來,努力重拾生活,最終成為一名律師的過程。諸橋的過去不堪,但他選擇面對,並將自身的經歷轉化為同理心,成為一位能夠幫助更多人走回正軌的律師。
Thumbnail
這是一本幫助小孩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漫畫書。 不是只強調唸書,而是教孩子怎麼去探索自己、探索世界,進而發現唸書與工作真正的價值,其實不如我們想的窄小...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你的職業?還是你的興趣? 通常我們會因為某一科分數比較高或某種運動比較會打而認為自己專長在此。要往這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