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送別的方式 — 《When Breath Becomes Air》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Joseph Greve on Unsplash

Photo by Joseph Greve on Unsplash

年華正盛、肆意職場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身患絕症,那是什麼樣的心情?

36歲的保羅(Paul Kalanithi)即將完成腦神經外科住院醫生訓練的最後一年,結業後正可以大展拳腳;他和當內科醫生的太太露西正計畫生兒育女,兩人是不折不扣的人生勝利組,有個美好的未來。當他看見自己的電腦斷層掃描報告時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肺癌第四期。

突然間,他從一個醫生變成了一個病人。他與太太決定在開始療程之前以人工受孕方式執行他們的生育計畫,而露西也順利懷孕了。

一開始保羅的抗癌藥物治療效果絕佳,過不到幾個月他已經可以回到手術室工作、工作時間也不斷增加。他靠著止痛藥撐過每一天,也順利完成了最後一年的住院醫生訓練。

就在畢業典禮前不久,他的腫瘤復發了;他不得不辭去工作。畢業典禮當天,他因為化療反應不得不再度進入醫院,錯失了自己的畢業典禮。

第二次的治療失效之後,他進入第三線的癌症治療。在這同時他的女兒也順利出世了。

此時他的腫瘤已經從肺部擴散到腦部,在他的女兒8個月大的時候,他因為呼吸衰竭而去世,地點就在他曾經工作多年的醫院,病房的距離幾個月前女兒出世的房間不到200碼。


年輕時的保羅曾經想過,如果有40年的職涯,他會希望在前20年當一個優秀的腦神經外科醫生,而後20年則當個作家。

這本書《When Breathe Becomes Air》正是保羅的遺作。他在書裡提到了他的成長歷程、如何從一個醫學院學生變成資深住院醫師、從醫生變成病人身分轉換的心情、當然也有面對死亡陰影的抗拒。

最後一章是保羅的太太露西執筆的,因為保羅在過世前幾天已經無法寫作。我認為露西執筆的那一章是本書最有力、最畫龍點睛的部分。

露西描述娓娓道來保羅過世前的最後幾天,筆調感傷但沒有哭天搶地的悲情。保羅希望能有意義地活著,要求不要進行病危急救。家屬在病房內看他的氣息越來越弱,淚眼陪他過了最後幾個小時。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火山腳下的二三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婕/ FM Obligacion的沙龍
168會員
169內容數
離開台灣,在香港工作多年之後,落腳菲律賓馬榮火山底下的小城鎮 - 黎牙實比市(Legazpi City), 一個慢活、樂活的地方。這裏的人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情與隨遇而安的淡定,讓我這個都市人既欽佩又慚愧。
2018/09/03
每個人「必然」會在第一階段結束時面臨一些看似「向下墜落」的困境,而這些困境正是讓我們的生命「向上提升」的轉機。有些人在面臨困境之後仍然冀圖回到第一階段那個「沒有失敗」的狀況不得其果,而痛苦萬分;有的人藉此機會成功過渡到第二階段而開展了豐富的人生。
Thumbnail
2018/09/03
每個人「必然」會在第一階段結束時面臨一些看似「向下墜落」的困境,而這些困境正是讓我們的生命「向上提升」的轉機。有些人在面臨困境之後仍然冀圖回到第一階段那個「沒有失敗」的狀況不得其果,而痛苦萬分;有的人藉此機會成功過渡到第二階段而開展了豐富的人生。
Thumbnail
2018/07/29
在他描述與這幾個名人作者合作的過程當中,也浮光掠影式地讓我們看到這些名流的人生態度: 前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Katharine Graham,前電影導演Nora Ephron,還有前美國總統克林頓。
Thumbnail
2018/07/29
在他描述與這幾個名人作者合作的過程當中,也浮光掠影式地讓我們看到這些名流的人生態度: 前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Katharine Graham,前電影導演Nora Ephron,還有前美國總統克林頓。
Thumbnail
2018/07/18
Robert Gottlieb 在1987~1992年間在《The New Yorker》擔任總編輯,他的這段歷程讓我覺得很感慨。30年前的工作環境和做事方法,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
Thumbnail
2018/07/18
Robert Gottlieb 在1987~1992年間在《The New Yorker》擔任總編輯,他的這段歷程讓我覺得很感慨。30年前的工作環境和做事方法,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看了柯P的一場演講精華,裡面描述了一則小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子的:一位癌末的病人,滿肚子都是腹水,因為腹水所以會喘,女兒焦急地把父親送去急診室,女兒告訴醫師說:「我爸爸癌末了,不想插管。」 急診室的醫師說:「會喘!不插管?把病人推去旁邊。」 最後急診室醫師幫忙打去各科室病房,詢問收不收這位病患。
Thumbnail
最近看了柯P的一場演講精華,裡面描述了一則小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子的:一位癌末的病人,滿肚子都是腹水,因為腹水所以會喘,女兒焦急地把父親送去急診室,女兒告訴醫師說:「我爸爸癌末了,不想插管。」 急診室的醫師說:「會喘!不插管?把病人推去旁邊。」 最後急診室醫師幫忙打去各科室病房,詢問收不收這位病患。
Thumbnail
她算是個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的老手了,三年多來,少說也有超過25次檢驗,從醫院拿回來的片子已經堆滿了一個大抽屜。 但這一次,她覺得胸口似乎是堵了塊大石頭,很難呼吸。 她顫抖著打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
Thumbnail
她算是個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的老手了,三年多來,少說也有超過25次檢驗,從醫院拿回來的片子已經堆滿了一個大抽屜。 但這一次,她覺得胸口似乎是堵了塊大石頭,很難呼吸。 她顫抖著打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
Thumbnail
清明時節,思緒不斷飛揚,尤其面對祭祖拜拜,燒香燒紙錢。到了廟寺點燈,懷念親人,難免會坐下來跟一些道友聊天打屁,出於時空關係,一位道友言談之中,不免涉及疾病跟醫病關係。 這位大哥提到,他老爸身體檢查之後,醫生告知罹患癌症,一出醫院大門口,立即倒地暴斃。他大叔也一度住院,醫生判定心肌梗塞,請家屬準備後事
Thumbnail
清明時節,思緒不斷飛揚,尤其面對祭祖拜拜,燒香燒紙錢。到了廟寺點燈,懷念親人,難免會坐下來跟一些道友聊天打屁,出於時空關係,一位道友言談之中,不免涉及疾病跟醫病關係。 這位大哥提到,他老爸身體檢查之後,醫生告知罹患癌症,一出醫院大門口,立即倒地暴斃。他大叔也一度住院,醫生判定心肌梗塞,請家屬準備後事
Thumbnail
她那時沒敢想「萬一」,告訴自己只要好好過完24小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做完醫生交代該做的事就已經大功告成。心裡知道,那個沒敢想的「萬一」是個在背後緊緊追趕的超級怪獸,一旦回頭,就會被吞噬、永無翻身之地。
Thumbnail
她那時沒敢想「萬一」,告訴自己只要好好過完24小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做完醫生交代該做的事就已經大功告成。心裡知道,那個沒敢想的「萬一」是個在背後緊緊追趕的超級怪獸,一旦回頭,就會被吞噬、永無翻身之地。
Thumbnail
我想,如果我是患者,我應該會希望醫護人員跟我多說一點,讓我更有方向吧。
Thumbnail
我想,如果我是患者,我應該會希望醫護人員跟我多說一點,讓我更有方向吧。
Thumbnail
沒有時間好好休息的人,遲早會騰出時間來生病。
Thumbnail
沒有時間好好休息的人,遲早會騰出時間來生病。
Thumbnail
故事是從一個簡單的入職前健康檢查開始,因爲X射線發現左肺有異物,追加上CT掃描還是無法確定是何物,只好預約做切片手術,從肺部取樣本化驗。
Thumbnail
故事是從一個簡單的入職前健康檢查開始,因爲X射線發現左肺有異物,追加上CT掃描還是無法確定是何物,只好預約做切片手術,從肺部取樣本化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內容描述我作完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後, 我在加護病房看到的事件, 以及我體悟到的觀點。 藉由文章的描述,也期許讀者能得到某程度的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內容描述我作完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後, 我在加護病房看到的事件, 以及我體悟到的觀點。 藉由文章的描述,也期許讀者能得到某程度的啟發。
Thumbnail
看《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就像是陪著卡拉尼提醫師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面對病情帶來的恐懼、對「未來還有多少日子好活」的疑惑、對於該不該擁有下一代的掙扎、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以及沉默平靜地道別。卡拉尼提醫師的一生結束的太倉促,但他留下的智慧與情感,會牢牢地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Thumbnail
看《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就像是陪著卡拉尼提醫師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面對病情帶來的恐懼、對「未來還有多少日子好活」的疑惑、對於該不該擁有下一代的掙扎、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以及沉默平靜地道別。卡拉尼提醫師的一生結束的太倉促,但他留下的智慧與情感,會牢牢地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Thumbnail
奶奶的胸部X光, 像被白色漆彈散彈槍打過一般, 兩側瀰漫性的充滿白花花的影像, 但在充滿空氣的肺臟裡, 這卻不是代表美麗的畫面, 而是象徵奶奶的肺癌已經廣泛性的在兩側擴散, 屬於第四期的末期階段。
Thumbnail
奶奶的胸部X光, 像被白色漆彈散彈槍打過一般, 兩側瀰漫性的充滿白花花的影像, 但在充滿空氣的肺臟裡, 這卻不是代表美麗的畫面, 而是象徵奶奶的肺癌已經廣泛性的在兩側擴散, 屬於第四期的末期階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