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的歌,沈鬱的火

2019/06/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照片取自香港蘋果日報)
「六四」三十周年,做了一期廣播節目。其中播了一首香港青年歌手黃衍仁幾年前寫的「媽媽你沒有過錯」,悠悠緩緩地唱,卻震撼非常。這首歌意在與1989年「六四」之後香港傳唱最廣的抗議歌曲之一:夏韶聲演唱、劉卓輝作詞的「媽媽我沒有做錯」對話,那首歌曾經唱:
媽媽,讓我聽聽你的心裡話
多少噩夢你不想,你不敢去怒罵
媽媽,若我遠去你將我忘記吧
風吹雨下我不想,我不想再懦弱……
a
三十年過去,當時在北京抗爭、在香港聲援的青年,如今都是初老的年紀了。熱血已冷,「平反」無望,輪到新生代的孩子和當年曾經狂飆的父母輩對話:
媽媽你沒有過錯,但為何你要忘掉那些歌?
媽媽你可會記得當天的聲音沙啞但赤裸?
而你聽著每天的廣播說:今天的境況已不錯……
若這一切再發生,你可會讓沉默將身影蓋過?
那身影微小卻與百萬個並肩給風雨洗刷過
這些年,中國的確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壓抑、經濟開放,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八九六四」一代許多人對政治幻滅之後「下海」掙錢,成為中國經濟起飛的得利者。然而,「那些歌」真是忘得了的嗎?沉默真的是心甘情願嗎?
憑甚麼計算當天青春的火燒得太少或太多?
簡單得不再敢相信的對錯,你寧願看結果
但那所謂的結果反覆被誰刪剪壓縮轉播?
化作一千首喧囂的歌,可惜旋律只得一個……
整首歌最讓我震動的一句詞,恐怕是「憑甚麼計算當天青春的火燒得太少或太多」──歌者黃衍仁自己也是社運青年,對於台灣在「太陽花」之後、香港在「佔中傘運」之後經歷反挫和內部路線爭執而產生的「運動傷害」,他一定點滴在心吧。
a
六四是我輩人生命中一則不可能磨滅的重大紀錄──我們都記得當時自己在哪裡,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在台灣,二二八的禁忌從一九四七年事發,到一九八七年解嚴,沉埋壓抑了整整四十年,我們覺得那已是天長地久。六四至今,竟也三十年了。任何政權背負這樣污黑血腥的歷史罪惡,捂得愈久,未來要付出的代價必然愈大。我仍然相信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時矇騙所有人、永遠矇騙少數人,但不能永遠矇騙所有人。
這些年最讓我難受的,倒不是共產黨封禁六四這個話題,而是許多中國人(以及一小部分台灣人),包括年輕的九○後,輾轉知道了六四,竟還贊成鎮壓,覺得出來鬧的學生罪該萬死,給國家添亂,給了保守派可乘之機,反倒拖遲了改革開放的進度。他們覺得,被殺的市民和學生,即使不能說活該,這筆血債也該算在冒進的學生領袖和民運份子頭上。鄧小平也是不得已,都鬧成那樣了,不然你要他怎麼辦……。這些年,看多了翻牆出來或在境外大發此類議論的,甚至應和這套說法的台灣前輩,最是讓我惻然。
黃衍仁畢竟還是沒有放棄希望,滿目蒼涼之中,仍然讓我們看到了一絲絲光亮:
媽媽你沒有聽錯,我在尋找那失去的歌
在一千首喧囂的歌面前歌頌沙啞與赤裸
這聲音微小卻孕育自你那身影你的經過
今年「六四」,香港維園燭光晚會聚集了十八萬人,打破多年紀錄。五天後,全港爆發抗議「送中條例」大遊行,主辦方宣稱有一○三萬人,等於七分之一的香港總人口,創下九七回歸以來人數最多的示威紀錄。
八十歲資深媒體人,《九十年代》創辦人李怡寫了一篇擲地有聲的「我們為什麼要走出來?」,提到:「我們走出來,只因為我們是人,有尊嚴的人。豬被殺還會叫幾聲,人豈能不如豬,默默地任憑惡法宰割?我們怎能容忍一個人人有法律外衣保護的社會,淪為人人赤身露體任憑強暴的社會?」這正正呼應了林夕五年前「傘運」前夕寫的一段話:「預知被宰的羊,臨刑前也要大聲喊救命,才死得有尊嚴,才能向世界警告豺狼有多恐怖……『我是被謀殺,不是自殺,我死不甘心。』」
a
說到「詞神」林夕,近年寫專欄批判時政,一無所懼,讓他的名字變成了被中國封殺的敏感詞。「六四」三十周年前夕,他為老友「達明一派」寫了新歌「回憶有罪」作紀念,嗩吶的音色,也在呼應「達明」那首沈痛控訴的六四歌曲經典「天問」(周耀輝作詞)。當年唱「誰挽起弓箭,射天空的火舌?誰偷仙丹飛天,月宮安守青天?縱怨天,天不容問,歎眾生,生不容問」。現在那烈火早被撲滅,縷縷青煙卻仍縈縈繞繞,始終不絕:
回憶即使有罪,真相怎麼敢無言
歷史假使有人,定被發現……
現在若問我,怎會這麼想紀念
烈焰幻滅過,總有煙……
莫須有,是誰造就壯烈
願廣場上,聲音不會滅
a
英治時期的香港,有自由法治而無民主,港人努力「拼經濟、發大財」,乃成就了這顆璀璨繁華的東方之珠。九七回歸至今,「一國兩制」的謊言已經和當初「普選」的諾言一齊破產。然而,在一個沒有民主選舉的地方,統治者儘可一意孤行,不必擔心政權輪替,可以溯及既往的「送中條例」仍然很可能會通過,之後國際社會亦將重新評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貿易地位。於是我們知道:若是沒有了民主、法治,只知道「拼經濟」,那怕發了天大的財,也仍然可以一夕不保的。
看看香港,想想台灣,但願那不會變成我們的未來,是所至禱。
(寫給《財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