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h-sio!甲夾燒食鬧熱(上):辦桌囉!拜訪新竹總鋪師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文/廖芷瑩.攝影/ Alf Wang

raw-image
在廟埕、三合院前的門口埕或車來人往的大馬路上搭起長型棚架,底下擺著一張張紅桌及鐵椅,等待上百位客人入席饗宴。這是老一輩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辦桌流水席生活場合,但對於年輕人而言,這卻是已逐漸陌生的文化場景。

辦桌,最早是指家中自辦酒席宴請客人,從台灣清領時期即可觀察到這樣的民間活動,它融合了生命禮儀(如慶生、婚宴、過節、喪事)、娛樂活動、宗教意涵、民俗節慶,是台灣社會的重要傳統。

從前的辦桌是商請左右鄰居來幫忙,烹調完成後全村人一同入席共享慶典,由主菜師傅掌管菜色,各項工作則仰賴里民們同心協力完成;當代的辦桌由主人出錢,請總鋪師團隊包場作為主場掌控者,更多整合團隊的技藝也應運而生。然而,隨著時代過去,因為都市地景的改變、對食品衛生的控管逐漸嚴格、相關勞動力老化、社會風氣變化等原因,傳統的戶外辦桌文化逐漸從人們生活中退場,現在幾乎只剩下宮廟辦理慶典儀式時才能瞥見隆重氣派的「食鬧熱」景象。

讓我們一起了解新竹的辦桌文化,〈開桌:新竹辦桌菜〉統整幾位新竹市總鋪師的戶外流水席菜色安排;〈今日師仔找誰〉藉由訪問新竹市資深的總鋪師彭木泉師傅,了解總鋪師的工作;〈資深水腳仔來告白〉則訪談資深水腳仔彭瑞娥女士,認識流水席現場小工們的甘苦;〈搭建吃貨現場〉是搭建棚架師傅的個人及工作流程介紹,引出辦桌現場的相關供應鏈產業。最後的〈新竹辦桌哪裡找〉及〈打包收桌〉則整理新竹市一年中定期舉行的廟前辦桌場合,下次有機會一起去「食鬧熱」!邀請各位快入席一起「𤲍燒(kheh-sio)」,用文字和圖片大飽眼福!

raw-image
raw-image

開桌!新竹辦桌菜

上菜囉!台灣各地族群與地域食材各有千秋,不同地區師傅擅長的手路菜與需要注意的安排也略有不同。在閩客交雜的大新竹地區,如果總鋪師做客家人的辦桌場,習慣上一定安排「筍絲蹄膀」(又稱「腿庫」、「豬腳包」、「膨腿」),且需注意冷盤的白斬雞要留「四點金」,也就是「雞頭、雞尾、雞腳、雞翅」保留完好,在盤上各相對位置安放好。

因為冰箱的發明、交通運輸方式改善,當代的辦桌菜色有了更多變化,加上國際交流日益豐富,今天的辦桌菜早已融合不同族群甚至國家的口味,更有些料理是從傳統的「酒家菜」或後來的「飯店菜色」相互交流而來。此外,現代要求素食餐宴的比例漸增,讓總鋪師傅們也需時常取經新料理方法,豐富菜色以迎合時代要求。

最後,更要注意因活動場合的不同,菜色也要有所調整,像是喜宴必吃炸湯圓、最後會安排點心酥、燒賣或菜燕;喪事會有虎咬豬(刈包)。值得一提的是北部的尾牙同樣也會附上虎咬豬, 象徵去除一年晦氣。每場菜色如何安排,都仰賴著「總鋪師」的靈活調度。總鋪師是負責與客戶溝通並編制每場餐宴菜單的重要人物,本次專題採訪三位新竹市的師傅和經常舉辦宴席的在地宮廟,來聽聽他們揭密出菜順序與其中內涵!


新竹總鋪師傅的菜單大揭密

【常見菜色】
主要依據每桌價格決定菜色內容。
例如:冷盤中的海鮮拼盤,常見烏魚子、九孔、鮑魚、沙拉、生魚片、龍蝦等菜色。

【豪華版菜名】
菜色命名會依據各師傅的習慣、客戶的要求有不同風格,例如有些師傅習慣取名精確,一看菜名就知內容。然而,有些師傅取名以菜單美觀為任務,因此菜單整齊強調視覺效果。
例如:「錦繡大拼盤」就是海鮮拼盤,「財氣輪流轉」是指清蒸金鯧,「佛跳財源廣」是佛跳牆......

【白斬雞】
白斬雞這類料理,除了前頁引文中提起的:客家人的「四點金」習俗外,如果是傳統入厝請客,那白斬雞會成第一道菜,因為「起雞」以台語發音為「成家」之意。

【白菜滷】
在新竹,幾乎每一位在地的師傅都提起:看到開始上白菜滷的時候,就代表後面的菜色都是「大菜」。所以白菜滷可說是出大菜的引導菜路。

【魷魚螺肉蒜】
魷魚螺肉蒜是著名傳統的「酒家菜」,也就是日治民初的高級餐廳菜色。辦桌總鋪師研擬菜單時,常會向時下、大眾喜愛的不同菜色學習,改良後加入流水席菜色中。

【佛跳牆】
佛跳牆是辦桌最常見的菜色,不起眼的陶甕裡從豬肉到魚翅都可以放入其中。通常依據每桌價格不同,而調整為「平民版」或「貴族版」的佛跳牆。

【水果、甜點】
幾位師傅都說甜點是近年來變化最大的菜色,以前大多是手工甜點加精緻擺飾當收尾,但現在從冬瓜茶、冰淇淋、布丁換到提拉米蘇,師傅可是絞盡腦汁、找遍工廠發想符合當代人需求的甜點。

raw-image



今日師仔找誰───彭木泉師傅

辦桌現場工作人員分成:大工、小工、臨時工。總鋪師則是總管。

大工指的是拿刀煮菜顧火爐的師傅,約十桌一師傅;習慣上,小工是揀菜擺盤的水腳仔;臨時工則是擺桌上菜清潔的工作人員。然而現場步調快,有時不同工種需互相幫忙,因此也可以看見水腳仔要剁雞兼搬桌椅的情形。
raw-image

2020 年12 月2 日是富美宮建廟225 週年慶,廟廣場幾天前早已搭建好大棚,當日一早,幾十位辦桌工作人員如螞蟻般分工整潔、井然有序的開始準備料理、擺桌椅、清出菜動線,準備迎接全台各地友廟的來訪。而這一場慶典辦桌的主控人,即是新竹地區的資深師傅:彭木泉總鋪師。

raw-image


彭師傅跟著台灣辦桌文化變遷,從出工、包工到包桌都碰過,若以團隊管理概念而言,他就是一個組織的高階主管與公關兼活動策劃,負責決策、調度、交際,頭腦要好且應變力必須快,隨著時代改變,他的團隊也一起變老,因此他也得想出新的方法照顧工作人員與顧客。


他說,以前做徒弟時,從刀工、雕花、手路菜、甜點都要學習,那三年四個月的時間很辛苦,但也很值得。「以前客人都特別吩咐要雕花,但現在人工變貴,誰要雕花?」手藝在這些師傅手上即將斷層,但背後也是因為傳承無用的感嘆。就像聽他描述從師傅那傳承的「金炸蝦」、「金炸肉」、「八寶鴨」或「手工甜點酥」做法時,就像看電影《總舖師》般嘖嘖稱奇,不過在成本考量下,這些手路菜逐漸消失在大眾眼前。

一種餐宴飲食就是一種人社會網絡的呈現,總鋪師傳承的是一種料理手藝,更是一種文化,只是當代的群眾承接不上這樣的聚集方式,或改頭換面以文創方式轉譯出場,唯留師傅和綁著護腰的班底們,依舊堅守廟前社區現場,成為台灣辦桌文化第一線工作者。

小檔案
彭木泉師傅,新竹市南寮人,民國48 年生,擔任總鋪師近四十年,十幾歲時在竹北從徒弟學起,三年四個月後出師。最高紀錄曾在二十年前於南寮富美宮辦過近八百桌。近年投入地方事務、延續辦桌事業,帶領著資深團隊深耕地方。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參考資料:
.吳武忠、范世平,2006,〈台灣傳統辦桌產業發展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
.陳貴凰、黃穗華,2011,〈呷飽、呷好、呷巧、呷健康——臺灣辦桌菜單品項演變之研究〉,《餐旅暨觀光》
.陳玉箴,2008,〈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台灣史研究》
.曾品滄,2010,〈辦桌——清代臺灣宴會與漢人社會〉,《新史學》
.黃婉玲,2016,《總鋪師辦桌——再現老台菜的美味記憶(增訂新版)》,健行文化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3「食鬧熱」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3aatcd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pse.is/39yjd4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熱情上架中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3af5jq
Readmoo電子雜誌:https://pse.is/3bvkx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古早味這個詞帶有明顯的時間軸涵義,指的是傳統的作法與味道,而「傳統」是相對於「目前」來比較,從台菜的歷程來看,酒家菜眷村菜指五零六零、「古早味」則是七零八零年代,這些概略分類其實是千禧年後後現代主義的品味碎片,今日的古早味已脫離單純的食譜涵義,被賦予更多懷舊的寄託、消費認同、體驗美學等消費場景。
Thumbnail
古早味這個詞帶有明顯的時間軸涵義,指的是傳統的作法與味道,而「傳統」是相對於「目前」來比較,從台菜的歷程來看,酒家菜眷村菜指五零六零、「古早味」則是七零八零年代,這些概略分類其實是千禧年後後現代主義的品味碎片,今日的古早味已脫離單純的食譜涵義,被賦予更多懷舊的寄託、消費認同、體驗美學等消費場景。
Thumbnail
老家在霧社經營小飯館兼旅宿(沒曾想民宿是我家開了先河) 店裡主要是傳統早點:現磨豆漿、杏仁茶、油條、包子……(無燒餅 無烤爐之故) 中午和晚上是擔擔麵、米粉、粿條(河粉)或湯或乾, 並不賣湯品只供清湯(免費的),可能是人手不足忙不過來? 也不賣飯品但接受合菜訂單 顧客通常是工程測量隊, 這些人是
Thumbnail
老家在霧社經營小飯館兼旅宿(沒曾想民宿是我家開了先河) 店裡主要是傳統早點:現磨豆漿、杏仁茶、油條、包子……(無燒餅 無烤爐之故) 中午和晚上是擔擔麵、米粉、粿條(河粉)或湯或乾, 並不賣湯品只供清湯(免費的),可能是人手不足忙不過來? 也不賣飯品但接受合菜訂單 顧客通常是工程測量隊, 這些人是
Thumbnail
再度來一篇嶄新的味美值揭開美食客,潤飾後的文字體現出舞動的觸感,也是大眾喜歡的文采風貌, 以前祭祀、慶典的時節都會使用的烤盤器具。 以前祭祀、慶典的時節都會使用的烤盤器具,可以讓備料食材全放入烤盤之中,刷煮分離飲食法,國外則稱為「BBQ」臺灣現在則稱「燒烤」或「打牙祭」。 冬季來去「山上走走」和燒烤
Thumbnail
再度來一篇嶄新的味美值揭開美食客,潤飾後的文字體現出舞動的觸感,也是大眾喜歡的文采風貌, 以前祭祀、慶典的時節都會使用的烤盤器具。 以前祭祀、慶典的時節都會使用的烤盤器具,可以讓備料食材全放入烤盤之中,刷煮分離飲食法,國外則稱為「BBQ」臺灣現在則稱「燒烤」或「打牙祭」。 冬季來去「山上走走」和燒烤
Thumbnail
夜幕降臨之時,門口的招牌燈準時亮起,一串串備好的食材們早已蓄勢待發,等待躍上鐵網、在經炭火的昇華後送上桌,與食客們來場感官上的深度交流。
Thumbnail
夜幕降臨之時,門口的招牌燈準時亮起,一串串備好的食材們早已蓄勢待發,等待躍上鐵網、在經炭火的昇華後送上桌,與食客們來場感官上的深度交流。
Thumbnail
疫症前,幾乎每年都是回元朗老家吃至少一次圍村盆菜宴,是「俾面派對」,不用付禮金,不吃白不吃。最近一次已是2019年中的事,唐姪兒結婚,在元朗老家擺地道圍村盆菜宴,宴請鄉親父老。雖然只在祠堂前大空地舉行,排場與氣氛比豪華大酒樓絕不遜色,勝在全村人同心協力籌辦,由早玩到晚,盡興而歸。
Thumbnail
疫症前,幾乎每年都是回元朗老家吃至少一次圍村盆菜宴,是「俾面派對」,不用付禮金,不吃白不吃。最近一次已是2019年中的事,唐姪兒結婚,在元朗老家擺地道圍村盆菜宴,宴請鄉親父老。雖然只在祠堂前大空地舉行,排場與氣氛比豪華大酒樓絕不遜色,勝在全村人同心協力籌辦,由早玩到晚,盡興而歸。
Thumbnail
一種餐宴飲食就是一種人社會網絡的呈現,總鋪師傳承的是一種料理手藝,更是一種文化,只是當代的群眾承接不上這樣的聚集方式,或改頭換面以文創方式轉譯出場,唯留師傅和綁著護腰的班底們,依舊堅守廟前社區現場,成為台灣辦桌文化第一線工作者。
Thumbnail
一種餐宴飲食就是一種人社會網絡的呈現,總鋪師傳承的是一種料理手藝,更是一種文化,只是當代的群眾承接不上這樣的聚集方式,或改頭換面以文創方式轉譯出場,唯留師傅和綁著護腰的班底們,依舊堅守廟前社區現場,成為台灣辦桌文化第一線工作者。
Thumbnail
在新竹這樣一座忙碌的城市裡,朝九晚五是晉身為「社畜」的大人們的生活作息,每周五下班後和同事們相約小酌是許多上班族最期待的事情。踏入位在舊城區西側巷弄之間的「石坊小井」,可聽見大人們的歡笑聲不絕於耳,這間藏身在老屋中的台式居酒屋,猶如這些上班族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在新竹這樣一座忙碌的城市裡,朝九晚五是晉身為「社畜」的大人們的生活作息,每周五下班後和同事們相約小酌是許多上班族最期待的事情。踏入位在舊城區西側巷弄之間的「石坊小井」,可聽見大人們的歡笑聲不絕於耳,這間藏身在老屋中的台式居酒屋,猶如這些上班族的秘密基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