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有Clubhouse, Podcast, YouTube, Coursera,還需要書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最近邀請制的Clubhouse蔚為大勢,每個用戶只有兩個邀請名額,且僅限用iOS系統,使用感受如同進入私密的podcast,一個個不同的房間,也像是「俱樂部」一樣(所以叫“Club”),聽重量級人物、知識型網紅齊聚在「名人堂」內。相信經過一年的疫情,對於Clubhouse的運作模式,許多遠端開會、上課的人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台灣在這一兩年來,podcast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並且不限iOS系統,Android用戶也能透過不同的音樂、聲音串流平台上收聽自己有興趣的節目。因此,人們接收知識、學習新知的場域從教室、紙本書鬆綁,現在儼然是「聲音學習」的世代。


然而,這是否代表紙本書註定走向沒落?反正現在有了Clubhouse, podcast,YouTube, Coursera等獲取新知、線上學習管道,誰還需要讀書?


一開始,我想先談談「聲音媒體」與「書本」的功能異同:

一、聲音/視覺媒體的特性與書本的功能

raw-image

以上僅簡略條列影音媒體與書本的特性差異。

誠然,論及「學習」,影音媒體較不受時間、場域束縛,無論是在通勤、運動健身、畫畫、做家務/雜事、走路,只要按播放、戴上耳機,就可以「行動學習」,能夠「一心多用」,此外,還可以快轉、放慢速度,同內容可以重複聽,比閱讀書本還省時。而無論是紙本書、電子書,終究需要拿在手上,較不方便。圖中可發現,我把「有聲書」置於影音媒體與書本中,因為,論接收方式,有聲書終究是「發出朗誦聲」,透過聽覺接收,但內容為「書面用語」,不像podcast,youtube等媒體,偏向自然談話,內有語助詞、贅字、贅句、笑聲等情緒聲響。乍聽之下,忙碌的現代人應該更偏好使用影音媒體學習,好處多多,聽起來「書」註定「輸」,真是如此嗎?書本究竟還有哪些優勢?

二、書本的優勢

「一本好書,佐以好茶、好咖啡,帶來好心情。」或許這是多數愛書人喜歡的愜意生活。就算「聲音經濟」崛起,依舊有一批熱愛書籍的讀者,喜愛「閱讀」,所以,書本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一)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閱讀
等一下,podcast, youtube也都可以調整語速啊!難道沒有「按照自己的步調」嗎?筆者這裡指的是:訊息接收的主被動。
儘管podcast, youtube能夠調整倍速,或快或慢,閱聽人依舊得照著講者步調走,而每個人閱讀書籍、吸收資訊的步調都不一樣,讀者掌握閱讀「主動權」閱讀過程中也較易產生心流(flow),這和調整播放器倍速絕對有很大差別。


(二)Podcast & 書本 最大差異
利於「視覺型」學習者的特點在於,無論是電子書,抑或是紙本書,都可以畫不同顏色的線,並在旁附上註記,但排除掉這點來說,podcast與書本最大差異在於:
在良好保存條件下,書本可存放幾十年,甚至當傳家寶,但podcast, YouTube等影音媒體依舊是原作者/上傳者掌握存放權,原作者可隨時隨地增刪、剪接內容、刪除一集,或完全下架自己的podcast、影音節目。


(三)書本的呈現較系統化
Podcast, YouTube節目為了讓受眾繼續關注,因此節目長度通常會有一定限制,討論的話題也較侷限,知識呈現方式較碎片化,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知識架構的全貌。我想,在教學現場的老師也深諳此理,目前感謝科技進步,老師可以在上課時使用電子白板,使用YouTub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或當作課後補充教材,但是,教科書依舊不可能完全消失,這不完全跟出版社、書商利益有關,而是書籍可以呈現每一單元的知識架構,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歷程。此外,如同先前提到,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有所差異,不可能全部都透過影音方式完成教學,如此一來,「視覺型」學生又該如何是好?



但在大人的世界裡,聲音經濟崛起會讓書本蕩然無存嗎?



三、聲音經濟與書本出版市場的拉扯
的確,若人們讀書只是為了「獲取新知」,那麼,影音媒體越壯大,出版市場(尤其是紙本出版市場)會更萎縮,儘管受到人們獲取資訊管道改變、疫情影響國際書展取消,台灣的出版市場的確受到波及(你可能會說,待在室內的時間變多了,不是可能讀更多書嗎?不過,「讀書」跟「買書」是兩回事,不可全然混為一談),但書本是承載知識的載體,也分為不同領域:文史哲、心靈勵志、商業行銷、投資理財、物化生科普、醫學、社會科學等等,不是全部適合透過影音軟體製作所有內容。就算上述真的可全部透過影音學習好了,書本終究可以透過不同語言譯者,翻譯進國內閱讀市場,筆者完全不懂日語,但我依舊非常喜愛閱讀日本文學,甚至可能超過英美文學的閱讀量,從佐野洋子、吉本芭娜娜,到村上春樹、東野圭吾;近期韓國文學也頗受歡迎,如《八二年生的金智英》、《戀人》。上述頂多有podcast, Youtube的說書節目,但節目製作人(podcaster, youtuber)只分享書摘,不會錄成有聲書(當然還涉及版權問題),供熱愛透過聽覺獲取內容的聽眾收聽。這就是書本的優勢,影音媒體無論如何都無法取代。

我想,聽Podcast、看Youtube、讀書也不全然是為了獲取新知,也有一部分是娛樂、生活調劑。

語落至此,你可能會以為我絕對是「擁護書本派」的,其實不是。身為翻譯所學生,常常需要磨練自己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俗話也說:「三日不學,手生。」(If you don’t use it, you lose it.)英語是「三日不聽,耳生。」所以,每天洗漱,都會配合podcast開啟一天,但我仍舊最喜歡閱讀床邊故事,作為一天的結束。Podcast, YouTube、書本各有優勢,也絕對不是全有全無。懂得知識/娛樂媒介的特性,才能讓你在適當時刻,發揮它們的優勢,應用於生活之中。

此篇是我的「閱讀三部曲」的「第一部曲」:在聲音經濟崛起後,書本存在的意義為何? 分享自身淺見,希望能拋磚引玉,聽到更多人的閱讀經驗、觀點。

在接下來二部曲會和大家談談:讀書有什麼用? 為什麼要讀文學?


感謝你/妳的閱讀,歡迎關注:
Instagram: anita.simplelife (極簡生活、短文)
daily.eng.cookie (每日嗑英單,英文好簡單)
Facebook:安安芷想跟你說 (寫作)
中英法翻譯的走跳生活 (翻譯、英語教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英譯者安妮塔的書櫃裡有什麼的沙龍
6會員
5內容數
此專欄是希望藉著100位古人的故事,帶讀者穿越時空,了解其實古人很可愛,歷史不斷重複。縱使時代背景如此不同,人對事物的反應並不會有太大落差。而英語系出身的我,也認識西方可愛的古人。在平行時空,總能找到如此相似的兩個人;希望可以讓讀者覺得古文很有趣,已脫離學生時代的讀者,也能重新了解、認識文學。
2021/08/14
說到一年一度的七夕,大家總想到相隔兩端,一年僅能見一次面的牛郎、織女。但是,對於牛郎織女的故事,真的了解嗎? 若是現代社會,牛郎根本是侵佔他人財物的壞人、急於逃脫原生家庭束縛,而織女則在拿回個人財物後,毫不留戀人間,拋家棄子回到天上的家。牛郎或相關人物觸犯哪些法律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1/08/14
說到一年一度的七夕,大家總想到相隔兩端,一年僅能見一次面的牛郎、織女。但是,對於牛郎織女的故事,真的了解嗎? 若是現代社會,牛郎根本是侵佔他人財物的壞人、急於逃脫原生家庭束縛,而織女則在拿回個人財物後,毫不留戀人間,拋家棄子回到天上的家。牛郎或相關人物觸犯哪些法律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1/02/19
上次讀書是什麼時候?讀哪本書?可以簡單用幾句話說出主旨與心得嗎? 繼上一篇文章〈有Clubhouse, Podcast, YouTube, Coursera,還需要書嗎?〉,淺談:為何要讀「書」,今天是「讀書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想叩問的是:為何要「讀書」? 為何要「學習」?
Thumbnail
2021/02/19
上次讀書是什麼時候?讀哪本書?可以簡單用幾句話說出主旨與心得嗎? 繼上一篇文章〈有Clubhouse, Podcast, YouTube, Coursera,還需要書嗎?〉,淺談:為何要讀「書」,今天是「讀書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想叩問的是:為何要「讀書」? 為何要「學習」?
Thumbnail
2021/02/08
此企劃希望藉著100位古人的故事,帶讀者穿越時空,了解其實古人很可愛。英語系出身,念了許多西洋文學,覺得如果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很像可以在東方、西方找到那麽一個對照。希望可以讓國高中生覺得,「古代」沒有那麼無趣、難親近,而脫離學生身分的讀者,也可以重溫「舊夢」(希望不是惡夢),重新了解、認識文學。
Thumbnail
2021/02/08
此企劃希望藉著100位古人的故事,帶讀者穿越時空,了解其實古人很可愛。英語系出身,念了許多西洋文學,覺得如果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很像可以在東方、西方找到那麽一個對照。希望可以讓國高中生覺得,「古代」沒有那麼無趣、難親近,而脫離學生身分的讀者,也可以重溫「舊夢」(希望不是惡夢),重新了解、認識文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總是翻開幾頁就沒有了繼續閱讀的動力,或是沒時間靜下來閱讀文字,那麼,收聽說書類型的Podcast節目,一本書濃縮成30分鐘內的長度,讓主持人擷取書本重點,慢慢說給你聽。
Thumbnail
總是翻開幾頁就沒有了繼續閱讀的動力,或是沒時間靜下來閱讀文字,那麼,收聽說書類型的Podcast節目,一本書濃縮成30分鐘內的長度,讓主持人擷取書本重點,慢慢說給你聽。
Thumbnail
★早在文字發明以前,人類的學習本能仰賴的便不是文字,而是語言。而文字資訊一旦被轉換為聲音資訊,就會被當成語言資訊處理。因此,人天生就會用「聽覺」學習的。 ●耳聽學習法,如字面所言,是透過耳朵進行的學習法。亦即,以耳朵聆聽書籍朗讀或是教學、演講、對談等有聲書內容,運用聽力來學習,是種非常方便的學習法。
Thumbnail
★早在文字發明以前,人類的學習本能仰賴的便不是文字,而是語言。而文字資訊一旦被轉換為聲音資訊,就會被當成語言資訊處理。因此,人天生就會用「聽覺」學習的。 ●耳聽學習法,如字面所言,是透過耳朵進行的學習法。亦即,以耳朵聆聽書籍朗讀或是教學、演講、對談等有聲書內容,運用聽力來學習,是種非常方便的學習法。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書籍專家在YouTube和Podcast上提供了很多關於書籍的內容,但它們不能取代閱讀書籍。這是因為這些內容都是轉譯的,閱讀書籍已經是一個轉譯的過程,聆聽他人講書更是第二個轉譯過程。聽書不可能完全呈現書中的所有意思,同時也可能添加了個人意見。因此,在閱讀原典之前,聽他人講書的理解可能會有所不同。
Thumbnail
書籍專家在YouTube和Podcast上提供了很多關於書籍的內容,但它們不能取代閱讀書籍。這是因為這些內容都是轉譯的,閱讀書籍已經是一個轉譯的過程,聆聽他人講書更是第二個轉譯過程。聽書不可能完全呈現書中的所有意思,同時也可能添加了個人意見。因此,在閱讀原典之前,聽他人講書的理解可能會有所不同。
Thumbnail
想要有系統性且較完整化的吸收某方面的知識,我還是比較傾向買書來看,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都好。網路資訊的確很方便,但也因為太多了,所以要有「辨別」的能力……
Thumbnail
想要有系統性且較完整化的吸收某方面的知識,我還是比較傾向買書來看,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都好。網路資訊的確很方便,但也因為太多了,所以要有「辨別」的能力……
Thumbnail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Thumbnail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Thumbnail
電子書少了紙本書的書香味以及精美的訂裝的同時,也被賦予了隨開即讀、內容搜尋等方便性。
Thumbnail
電子書少了紙本書的書香味以及精美的訂裝的同時,也被賦予了隨開即讀、內容搜尋等方便性。
Thumbnail
上次讀書是什麼時候?讀哪本書?可以簡單用幾句話說出主旨與心得嗎? 繼上一篇文章〈有Clubhouse, Podcast, YouTube, Coursera,還需要書嗎?〉,淺談:為何要讀「書」,今天是「讀書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想叩問的是:為何要「讀書」? 為何要「學習」?
Thumbnail
上次讀書是什麼時候?讀哪本書?可以簡單用幾句話說出主旨與心得嗎? 繼上一篇文章〈有Clubhouse, Podcast, YouTube, Coursera,還需要書嗎?〉,淺談:為何要讀「書」,今天是「讀書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想叩問的是:為何要「讀書」? 為何要「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