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活動|將原住民觀點注入考古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獨讀報】為大家捎來澳洲的消息,關於原住民的傳說終於在五十年後走入學術領域的故事。同時不要忘記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38 天。
古奈柯奈人Gunaikurnai)居住在澳洲東南方一片廣袤濕潤的大地,此地有一條名為「多雪」的河流(Snowy River),河流峽谷當中有個石灰岩洞窟,被考古學界稱為木鞋洞窟(Cloggs Cave),是澳洲知名的考古遺址。
考古學家在 1971 年初次探索這個洞窟,發現了現已滅絕的古代巨型袋鼠遺骸、上個冰河期的人類使用的石器、生火壁爐等等,還在 1974 年 2 月 23 日登上首都的《坎培拉時報》,新聞標題為〈尋找早期澳洲人〉。
不過誠如澳洲莫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最近的一篇文章所指出,儘管這洞窟位在古奈柯奈人的土地上,但 1970 年代的澳洲社會並沒有傳統領域之類的觀念,因此也沒有讓當地的古奈柯奈人參與洞窟的探索和詮釋。1970 年代非原住民考古學家認定木鞋洞窟是冰河時期人類的藏身之處,洞窟居民仰賴周遭的動植物資源維生。
▼ 圖為木鞋洞窟,白框所在處就是洞窟的入口處。
Sources: Research Gate
數年十年後,古奈柯奈人終於重啟木鞋洞窟的調查研究,卻發現 1970 年代的考古活動對洞窟造成了一些損害,所幸他們借助光學雷達(lidar)和無人機等技術與設備,得以重建洞窟先前的樣貌,洞窟內的人類與動物遺骸則可以進行放射性碳定年。
迄今為止的調查顯示,人類在洞窟之內有著繁多的活動,比方說某個凹室頂上的石鐘乳都被折斷了,而對折斷後再生成的石鐘乳進行鈾系列定年可知,人們刻意將石鐘乳折斷的作為發生在距今約 2.3 萬年前。此外洞窟內發現的動物遺骸顯示,動物們是自然死亡,並不是被人類捕獵殺死,因此人們捕捉附近的動物並躲在洞中食用的說法,也就不怎麼站得住腳了。
古奈柯奈人當然有關於這洞窟的傳說。例如有傳說提及一種叫做納爾貢(Nargun)的神秘生物,據說居住在這山地的洞窟。此外古奈柯奈人還有關於木拉木隆(Mulla-mullung)的描述,說他們能夠用結晶物或其他石頭甚至地上的灰來施法。對於這些傳說的新理解是:當初居住在這些洞窟的人有可能就是故事中的木拉木隆,此外還有一些令人懼怕的動物(納爾貢)也住在洞窟裡。
五十年前的考古學家因為那是傳說和故事,不符合學者的科學觀,於是只當故事聽完就算了。五十年後的調查顯示,動用最新科技所得的調查結果,似乎很能吻合原住民的故事。也許該是考古學對原住民的故事認真的時候。或許那些乍聽令人茫然的故事正為學者指引著方向。
▼ 圖為木鞋洞窟的老照片,約拍攝於 1890-1900 年之間。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加拿大的育空地方和西伯利亞的泰米爾半島都是冰天雪地,此外兩者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連結,那就是原生於北美極區的麝牛。這種牛跟羊的關係比牛更近,也確實被北美極區的原住民克里人稱為「好醜的羊」,曾一度在阿拉斯加、育空等地區滅絕了,後來又再成功引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目前全球有人使用的語言約有七千種,其中有超過半數將會在本世紀結束前滅絕。由於非洲人使用的語言多達兩千種,約佔全球使用語言的三分之一,可以想像滅絕的語言中也以非洲語言居多。
《國家地理雜誌》在 2019 年刊出了一篇文章,標題聳人聽聞:〈見見「紙上種族滅絕」的倖存者〉,暗示當年慘絕人寰的殖民暴力只是西班牙人「紙上」的陳述。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都有被強迫放棄語言、名字、信仰、傳統、土地⋯⋯的經驗,每一種迫害都試圖抹除個人和群體對自我存在的信念。漢人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被蛇咬的餘悸都這麼厲害,今天的世界對原住民的歧視依舊無處不在,這樣的「抹消事件」突然發生,哭泣恐怕只是最輕微的反應了。
原住民的傳統河流捕鮭季節在鮭魚產卵完要返回海洋時才展開,既不會妨礙鮭魚的繁殖,還能獲得即時的鮭魚族群相關資訊。具體的捕魚方法是在河流中設置水中的圍籬陷阱,素材主要是石頭。這樣的石頭魚陷阱也會捕到各種各樣的魚,由前來收取漁獲的漁人負責揀選。漁人只會挑出要煙燻保存的鮭魚,其他魚類就可以回到河流裡。
就在新蘭花物種知名發表在《植物分類學期刊》之前半個月,科學期刊《通訊生物學》也刊出一篇兩名紐西蘭學者的通訊文章,主張生物命名法則應該要納入物種的本地名字,而不是純從歐洲殖民者的角度來思考。
加拿大的育空地方和西伯利亞的泰米爾半島都是冰天雪地,此外兩者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連結,那就是原生於北美極區的麝牛。這種牛跟羊的關係比牛更近,也確實被北美極區的原住民克里人稱為「好醜的羊」,曾一度在阿拉斯加、育空等地區滅絕了,後來又再成功引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目前全球有人使用的語言約有七千種,其中有超過半數將會在本世紀結束前滅絕。由於非洲人使用的語言多達兩千種,約佔全球使用語言的三分之一,可以想像滅絕的語言中也以非洲語言居多。
《國家地理雜誌》在 2019 年刊出了一篇文章,標題聳人聽聞:〈見見「紙上種族滅絕」的倖存者〉,暗示當年慘絕人寰的殖民暴力只是西班牙人「紙上」的陳述。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都有被強迫放棄語言、名字、信仰、傳統、土地⋯⋯的經驗,每一種迫害都試圖抹除個人和群體對自我存在的信念。漢人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被蛇咬的餘悸都這麼厲害,今天的世界對原住民的歧視依舊無處不在,這樣的「抹消事件」突然發生,哭泣恐怕只是最輕微的反應了。
原住民的傳統河流捕鮭季節在鮭魚產卵完要返回海洋時才展開,既不會妨礙鮭魚的繁殖,還能獲得即時的鮭魚族群相關資訊。具體的捕魚方法是在河流中設置水中的圍籬陷阱,素材主要是石頭。這樣的石頭魚陷阱也會捕到各種各樣的魚,由前來收取漁獲的漁人負責揀選。漁人只會挑出要煙燻保存的鮭魚,其他魚類就可以回到河流裡。
就在新蘭花物種知名發表在《植物分類學期刊》之前半個月,科學期刊《通訊生物學》也刊出一篇兩名紐西蘭學者的通訊文章,主張生物命名法則應該要納入物種的本地名字,而不是純從歐洲殖民者的角度來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森の中👉 ガンガラーの谷-沖繩記事 出發!搭巴士🚌跟徒步走過許多甘蔗田後,終於來到沖繩南部的Valley of gangala。 這裡是,隱身於山谷裡的參天榕樹與造型特意的珊瑚礁-鐘乳石洞穴。 由導覽員東さん帶著大家探索👉亞熱帶植物裡的鐘乳石洞穴,還直擊👉史前人類-港川人,
Thumbnail
抵達黑石峽谷後,他們小心翼翼地躲在一處隱蔽的岩石後,觀察著峽谷內的情況。黑石峽谷中,果然有大量怪物在活動,其中不乏獨眼食人妖和野豬怪。   除了這些怪物,索爾他們還看到了一些哥布林和貪狼,它們在峽谷中四處遊蕩,彷彿在等待什麼指令。正當索爾、雷恩和瑟爾仔細觀察這些怪物的動作時,他們突然聽到了一陣低
Thumbnail
一年前,政府在某個沙漠中, 發現到一座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的神祕遺跡。 政府陸續派遣許多考古學者前往考察, 然而這座遺跡彷彿有股無形的力量, 只要一過了70分鐘, 派過去的學者對外通訊就會完全失靈, 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座遺跡就像黑洞般讓政府感到困惑…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礦工文史館.採礦日常.火牌仔 幾位平均年齡近80 歲的老礦工,在2019 年拿出自己的每月老人年金,創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除了靜態展示,每週更免費替遊客進行「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長達3 小時的走讀路線,不僅是對猴硐在地過去礦業輝煌時期的回顧,更是一份對後代的承諾。如今文史館因租約到期,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繼續他們的探險之旅,心中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他們穿越了茂密的森林,跋涉著崎嶇的山脈,一步一步地向前行。在他們的旅途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古老的遺跡,這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文明的痕跡。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站在神秘的洞穴裡,四周環繞著古老的石碑和雕像,他們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在這個神秘的地方,他們感受到了一股奇特的能量,彷彿是古老文明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有在追蹤古生物資訊的人應該對眼齒鳥事件並不陌生,它是2020年才發生的一樁古生物醜聞。在當年的3月,科學頂尖期刊《自然》發表了一篇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一項從緬甸的克欽邦發現的琥珀化石標本,年代為9千8百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森諾曼期。琥珀中存在一個非常小的頭顱化石,長度約
Thumbnail
從龍泉寺西南側圍牆邊走入"月光溪",來到附近"小溪貝塚",據資料顯示年代距今約1600 年前,馬卡道族祖先史前生活的遺跡,再攀爬奇妙谷
Thumbnail
化石庫是留存豐富生物化石的沉積岩床,也時常保有動物的軟組織化石,由於生物物種豐富,因此可以窺探該地區當時的古生物生態系。現今所發現的寒武紀至奧陶紀化石庫幾乎都是當時熱帶與溫帶氣候的區域,而古生代早期極圈以內的化石庫出土甚少,因此到此我們對於寒武紀—奧陶紀的極圈生物生態瞭解不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森の中👉 ガンガラーの谷-沖繩記事 出發!搭巴士🚌跟徒步走過許多甘蔗田後,終於來到沖繩南部的Valley of gangala。 這裡是,隱身於山谷裡的參天榕樹與造型特意的珊瑚礁-鐘乳石洞穴。 由導覽員東さん帶著大家探索👉亞熱帶植物裡的鐘乳石洞穴,還直擊👉史前人類-港川人,
Thumbnail
抵達黑石峽谷後,他們小心翼翼地躲在一處隱蔽的岩石後,觀察著峽谷內的情況。黑石峽谷中,果然有大量怪物在活動,其中不乏獨眼食人妖和野豬怪。   除了這些怪物,索爾他們還看到了一些哥布林和貪狼,它們在峽谷中四處遊蕩,彷彿在等待什麼指令。正當索爾、雷恩和瑟爾仔細觀察這些怪物的動作時,他們突然聽到了一陣低
Thumbnail
一年前,政府在某個沙漠中, 發現到一座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的神祕遺跡。 政府陸續派遣許多考古學者前往考察, 然而這座遺跡彷彿有股無形的力量, 只要一過了70分鐘, 派過去的學者對外通訊就會完全失靈, 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座遺跡就像黑洞般讓政府感到困惑…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礦工文史館.採礦日常.火牌仔 幾位平均年齡近80 歲的老礦工,在2019 年拿出自己的每月老人年金,創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除了靜態展示,每週更免費替遊客進行「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長達3 小時的走讀路線,不僅是對猴硐在地過去礦業輝煌時期的回顧,更是一份對後代的承諾。如今文史館因租約到期,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繼續他們的探險之旅,心中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他們穿越了茂密的森林,跋涉著崎嶇的山脈,一步一步地向前行。在他們的旅途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古老的遺跡,這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文明的痕跡。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站在神秘的洞穴裡,四周環繞著古老的石碑和雕像,他們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在這個神秘的地方,他們感受到了一股奇特的能量,彷彿是古老文明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有在追蹤古生物資訊的人應該對眼齒鳥事件並不陌生,它是2020年才發生的一樁古生物醜聞。在當年的3月,科學頂尖期刊《自然》發表了一篇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一項從緬甸的克欽邦發現的琥珀化石標本,年代為9千8百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森諾曼期。琥珀中存在一個非常小的頭顱化石,長度約
Thumbnail
從龍泉寺西南側圍牆邊走入"月光溪",來到附近"小溪貝塚",據資料顯示年代距今約1600 年前,馬卡道族祖先史前生活的遺跡,再攀爬奇妙谷
Thumbnail
化石庫是留存豐富生物化石的沉積岩床,也時常保有動物的軟組織化石,由於生物物種豐富,因此可以窺探該地區當時的古生物生態系。現今所發現的寒武紀至奧陶紀化石庫幾乎都是當時熱帶與溫帶氣候的區域,而古生代早期極圈以內的化石庫出土甚少,因此到此我們對於寒武紀—奧陶紀的極圈生物生態瞭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