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灰熊人》與偏執孤獨的狂人導演 — 韋納荷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類與大自然,是天人合一抑或交戰,荷索從早期的劇情片開始,就以喜愛拍攝大自然著稱,主角總是偏執孤獨的狂人,一如他本身,試著探索人與自然抗衡的界線,而在紀錄片上的成就,依然保留著他一貫的精神—『自然,是永遠不滅的課題。』

荷索之於自然,就像人之於空氣,他生長在德國南部山區,十四歲開始用雙腳周遊列國,他的電影裡充滿著神秘而不可知的異國情調,這股氛圍更多來自於生存於自然中的沒落文明,當自認擁有高度智慧的文明人遇上大自然的力量,沒有人可以倖存。荷索最早的紀錄片可追溯到一九六八年的《東非的飛行醫生》,英國醫療團隊前往東非未開發地區提供服務,一直到 05 年頗受爭議的《灰熊人》,其間有趣的是與 NASA 合作的《The Wild Blue Yonder》,沒想到荷索也把觸角伸到了宇宙間,不管是對自然宇宙或未開發文明的探索,荷索絕對是國家地理頻道精神的良好典範。相對於劇情片的莊嚴狂熱,我對荷索紀錄片的印象是幽默而寓意深遠,荷索以冷面笑匠式的口吻,在影片中創造一種詭譎的節奏感,如《灰熊人》中,主角猛罵髒話,荷索一邊在畫外點評,可笑,但背後的問題非常值得思考,影片中訪問畫面佔的部分比主角 Timothy 自己拍攝的畫面少,但荷索整理他人素材的方式卻是高明的,「紀錄片是對既有事實作創意的處理。」,在《灰熊人》中得到證實。

德國導演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與灰熊

德國導演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與灰熊

荷索大多都躲在鏡頭後,以旁白來串連自己的存在,此一做法是對自然事件的崇敬而產生的行為。德國给人的印象,一如蘭妮瑞芬斯坦導演《意志的勝利》中的整齊劃一,源自新聞片的戲劇美感,荷索多少也承襲了如此的傳統,在攝影機運動上是少有「電影眼」的存在性,有時更像是大地主宰者的全知視野,卻不如直接電影闡述「攝影機是黏在牆壁上的蒼蠅」般隱形,來自劇情片的訓練,讓他總是能定出令人心生敬畏的畫面。金馬影展曾播映的《冰旅記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荷索跑去訪問企鵝學家,卻問人家「有沒有同性戀企鵝?」,當然企鵝學家很無言,觀眾也笑得亂七八糟,談話中帶入企鵝生態的觀察,雖然一直是以詼諧的方式,像是「企鵝會不會發瘋?」,企鵝學家還說他有看過企鵝用頭去撞石頭之類的,如果以上都是事實,就真的危險了,全球暖化的問題造成南極動物失常,以後北極熊得憂鬱症掉毛或企鵝自殘都不只是飯後的笑話。

荷索最新Netflix紀錄片《深入火心》(2016)

荷索試著告訴我們這些事,用最輕鬆也最沉重的方式,「人類終將毀滅」,句號或問號,如他在《灰熊人》中一再強調,我們是戰勝不過大自然的,像主角的行為等同於送死,觀點強烈而實際,但我懷疑,是不是在某個瞬間,荷索曾經產生過與 Timothy 同樣的念頭,或者曾經試過深陷其中,到達非人類的境界?「宇宙透過我們的眼睛,見到自己的偉大。」,說過這句話的荷索,如此迷戀自然的荷索,怎能不動過這種念頭,與其說在拍紀錄片,還不如是因為狂熱於自然的真實,所以紀錄,人類如此愚蠢,自然何其高尚,荷索把萬物宇宙當宗教,建立出不同於其他紀錄片工作者的世界,出世又入世,震懾而美麗。

(原以LA VIE CINE發表, 201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庵 - 故事IP開發的沙龍
8會員
33內容數
影視評論、導演專題、類型專題等
2021/02/17
整個五月就在《初戀潛水艇》薄荷糖般的後勁中結束了。巴黎女士發神經的朝早陽光、午後細雨,此時的威爾士少年可能也好不到哪去,躁夏前的陰鬱正是文青癌的絕佳培養皿。所有人的青春跟 Oliver 的生長方向一樣,平庸、普通、不多美也不極醜。心底都有一份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主角。
Thumbnail
2021/02/17
整個五月就在《初戀潛水艇》薄荷糖般的後勁中結束了。巴黎女士發神經的朝早陽光、午後細雨,此時的威爾士少年可能也好不到哪去,躁夏前的陰鬱正是文青癌的絕佳培養皿。所有人的青春跟 Oliver 的生長方向一樣,平庸、普通、不多美也不極醜。心底都有一份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主角。
Thumbnail
2021/02/04
「你知道當遇到美人魚的時候該做些什麼嗎?」 1988 年 5 月 11 號,盧貝松的《碧海藍天》,在法國上映,2008 年 11 月,《碧海藍天》又再度將在台灣金馬影展播映,20 年了,那片蔚藍的大海還沒將我們遺忘。
Thumbnail
2021/02/04
「你知道當遇到美人魚的時候該做些什麼嗎?」 1988 年 5 月 11 號,盧貝松的《碧海藍天》,在法國上映,2008 年 11 月,《碧海藍天》又再度將在台灣金馬影展播映,20 年了,那片蔚藍的大海還沒將我們遺忘。
Thumbnail
2021/02/03
吸血鬼,光是唸它,就足夠挑逗生人的感官。羅伯派丁森、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大家並不陌生,都是演繹過吸血鬼的好萊塢男星,尤其電影《暮光之城》(2008)帶來的效應,使這個沉寂數十年的稱號再度復活,吸血鬼成為大眾情人,迷死萬千少男少女。
Thumbnail
2021/02/03
吸血鬼,光是唸它,就足夠挑逗生人的感官。羅伯派丁森、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大家並不陌生,都是演繹過吸血鬼的好萊塢男星,尤其電影《暮光之城》(2008)帶來的效應,使這個沉寂數十年的稱號再度復活,吸血鬼成為大眾情人,迷死萬千少男少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展示了一個關於人類的冒險奇觀,探討了人類的歷史進化和價值觀。本片以女科學怪人貝拉為主角,通過她的冒險,揭示了世界的殘酷一面,並探討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藍西莫再一次展現他不凡的奇才,每一次出手都令人讚嘆又驚豔。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展示了一個關於人類的冒險奇觀,探討了人類的歷史進化和價值觀。本片以女科學怪人貝拉為主角,通過她的冒險,揭示了世界的殘酷一面,並探討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藍西莫再一次展現他不凡的奇才,每一次出手都令人讚嘆又驚豔。
Thumbnail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Thumbnail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Thumbnail
電影雖然是透過驢之眼,看這驢(愚蠢)世界,但也因為EO的視角,我們漸漸的被代入了,驢是我,我是驢,所以《如果驢知道》被指為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具有一種隱喻的世界觀,也給了我一些或說是聯想,或說是提醒:人類與動物的依附關係;馬戲團、海生館、動物園存廢的思考。並期待不再有〈動物的悲歌〉這樣的故事發生。
Thumbnail
電影雖然是透過驢之眼,看這驢(愚蠢)世界,但也因為EO的視角,我們漸漸的被代入了,驢是我,我是驢,所以《如果驢知道》被指為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具有一種隱喻的世界觀,也給了我一些或說是聯想,或說是提醒:人類與動物的依附關係;馬戲團、海生館、動物園存廢的思考。並期待不再有〈動物的悲歌〉這樣的故事發生。
Thumbnail
《不!》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完美地融合了多種元素,既是西部牛仔電影的重構,也有著侏羅紀電影的馴化,更有著風飛鯊系列電影的荒謬,對史蒂芬史匹柏的致敬更是不在話下(《E.T.外星人》的碰手、《第三類接觸》的斷電、《大白鯊》的恐懼)到了膠卷拍攝的年代,如同片中導演衝上山頂選擇被怪物吞噬的瘋狂,那是如此令
Thumbnail
《不!》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完美地融合了多種元素,既是西部牛仔電影的重構,也有著侏羅紀電影的馴化,更有著風飛鯊系列電影的荒謬,對史蒂芬史匹柏的致敬更是不在話下(《E.T.外星人》的碰手、《第三類接觸》的斷電、《大白鯊》的恐懼)到了膠卷拍攝的年代,如同片中導演衝上山頂選擇被怪物吞噬的瘋狂,那是如此令
Thumbnail
當你走到電影票上的位置,發現等下要看的紀錄片,拍攝該片的導演就坐在你後方時,那真是一個難以言喻的驚喜。感謝看見 齊柏林基金會的邀請,讓我可以與基金會同仁及志工們,一同在2021年12月4日19:00齊聚信義威秀,觀看梁皆得導演,累積廿多年所拍攝的《尋找神話之鳥》紀錄片。
Thumbnail
當你走到電影票上的位置,發現等下要看的紀錄片,拍攝該片的導演就坐在你後方時,那真是一個難以言喻的驚喜。感謝看見 齊柏林基金會的邀請,讓我可以與基金會同仁及志工們,一同在2021年12月4日19:00齊聚信義威秀,觀看梁皆得導演,累積廿多年所拍攝的《尋找神話之鳥》紀錄片。
Thumbnail
台灣尚有石虎,但僅存於課本上的 #雲豹 卻已芳蹤杳然。 如果想一窺雲豹的廬山真面目,只得移駕至 國立台灣博物館,碩果僅存的唯一標本,被稱為「#高砂豹」的「天然紀念物」從日治時期保留至今。 故事就是由此展開--漢寶包 Hambuck《#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
Thumbnail
台灣尚有石虎,但僅存於課本上的 #雲豹 卻已芳蹤杳然。 如果想一窺雲豹的廬山真面目,只得移駕至 國立台灣博物館,碩果僅存的唯一標本,被稱為「#高砂豹」的「天然紀念物」從日治時期保留至今。 故事就是由此展開--漢寶包 Hambuck《#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
Thumbnail
胡波總共出了三本書,至今除了有包含短篇〈大象席地而坐〉的《大裂》之外,《牛蛙》和《遠處的拉莫》我都讀過,所以電影版的《大象席地而坐》我等於是在完全未知——劇情、演員、風格——的情況下,直接觀看,我總愛這樣任性地用白紙狀態去看書或電影,看能思個出什麼想來。
Thumbnail
胡波總共出了三本書,至今除了有包含短篇〈大象席地而坐〉的《大裂》之外,《牛蛙》和《遠處的拉莫》我都讀過,所以電影版的《大象席地而坐》我等於是在完全未知——劇情、演員、風格——的情況下,直接觀看,我總愛這樣任性地用白紙狀態去看書或電影,看能思個出什麼想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