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讀"In the Darkroom"(台譯為《暗房裡的男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原發表處:
https://www.ptt.cc/bbs/transgender/M.1542101030.A.92E.html
2018年8月

Susan Faludi, In the Darkroom. New York:Metropolitan Books, 2016.
李康莉譯,《暗房裡的男人》,網路與書,2017年11月。

對台灣書商而言,代理已經國際知名認證的暢銷書籍出版、比開發本地原創書,是更有銷售保證的。在翻譯書比例淹沒本地書的台灣,欣見這本獲選2016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2017年《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最佳非小說獎,立即幾乎無時差地在台繁中出版了。近年,我們有《變身妮可》、《眾叛親緣》及日本家庭主義式溫馨電影,青春成長小說、無道德瑕疵的敘事充斥我們對「跨性別」的關愛。但本作與此拉出距離。本作的最大特點,莫過於它是一部不是由跨性別者自我書寫、而是由旁觀者角度的自傳、一本討論老年(trans older),並且,丟出了一系列核彈級——但願這麼說不誇張——問題的著作了。

本書作者Susan Faludi(1959-,美國籍,記者、報導作家、女性主義者),是本書主角Stefánie Faludi(1927-2015,匈牙利及美國籍,攝影師)的女兒。在2003年,父女失去聯繫多年後,Susan忽然收到一封來自父親的電子郵件,標題「關於一些改變」,宣布了厭倦當男人、已完成變性手術云云,並附上一張女性裝扮的生活近照。由此開始本書——Susan前往和父親重建聯繫,撞上了一大串不協調與成長回憶:尚未更換錄音的答錄機、"一般女人"不會這麼穿搭的奇怪妝扮,以及"女人"和過往孩童時記憶中父親的巨大落差:家裡的威權國王、木工園藝愛好、遠躲在攝影鏡頭後面、武裝不揭露自己、對事務性的沉迷、喋喋不休並中斷別人講話、曾揚言要殺掉自己女兒,並於Susan16歲時入侵住處毆打母親約會的男朋友,只為了爭取不給付贍養費——這些成為Susan Faludi建立了女性主義認同、並立志成為一名記者作家的契因。不得不說,作者對於受訪者「成為女人」但過去或現在留有的「男性化」陽剛行為的描述,相當仔細精采,在跨女社群確實也帶有這些特徵,如對技術事物的興趣、勇於發表自己言論等。跨性別如何回應與陽剛/陰柔或「父權紅利」的衝突矛盾?

尋線採訪父親、並且父親也同意女兒替自己撰寫一部「比自己更瞭解自己一切」的書,Susan並不是對受訪者照單全收的記者,而是踏上對跨性別問題的思索路途上。書中反覆提出對「認同」「身份」的疑問:不論是對性別、種族或國家認同,對身份認同建立的熱切,是否是對另一些事況的遮蓋,並且帶來更大的危險?

作者前往圖書館擺放跨性別主題的書櫃前尋找答案,從20世紀初德國Magnus Hirschfeld、1960年代Harry Benjamin到晚近跨性別運動,此書又幫你把西方世界跨性別大事再複習一遍。身為同行研究者,對作者此舉感來十分親切,如台大總圖HQ77.9架區是全台灣跨性別西文書目最齊全的地方。但作者並不對此照單全收,反而提出許多令人激賞的困惑與質問:為什麼這批1970年代以來的變性人自傳(多半是變性女)總是不斷強調成為女性後的自己多麼柔弱、善感、情緒化、無力,這在女性主義者看來是相當刺眼的。作者採訪了跨性別學者susan stryker告訴她:因為寫下自傳時她們多半剛轉變,就像青春期一樣。作者也留意了為跨性別醫療建立準則Harry Benjamin之重要背景:二戰後美國麥卡錫主義的恐同及強化傳統男女刻板形象,而Benjamin原先身為更年期治療的內分泌醫師如何建立了一群金髮碧眼"甜心"圍繞自己的男性形像。作者也不想重複排跨基女(如果你熟讀作家吳馨恩文章的話應該略知一二)陳腔爛調,但也不吃跨性別者以「性別認同」輕易將自己過去全盤捨棄這套。比如知名基女Janice Raymond曾對Sandy Stone進行文宣攻擊讓她失業,作者也丟出了三十年後的另一對比:跨性別社群也於2003年對提出autogynephilia(自體女性化幻想)的心理醫師和運動者,進行謠言、張貼親屬照片等人身攻擊。Susan不斷援引Stady Stone的「日常的複雜性」作為她(我姑且稱之為)跨性別報導撰寫的方法論:背離誇張的青蛙變公主敘事,而將採訪互動、生活、細節及生命過往重新放整體敘述當中。最句爆炸性的或過於這段質問:

「現代跨性別主義最高統治教條認為,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不可混淆。『作為一個跨性別人士與性傾向、性或生殖器都無關』,這是線上資訊網站典型的教導。『跨性別嚴謹來說是關於性別認同』。[..]而在小說控、娘娘腔網站上,寵大的強制女裝小說的網路文學作品中的跨性別認同,讓成為女人的過程完全性化了,女性特質與綁縛、羞辱和高潮等這些名詞相關。從一個性別到另一個性別的轉換,每一步都被加以情色化。該如何將兩者爬梳開來?」(頁82)

作者提出了相當尖銳的問題,至今我仍未見過任何跨性別倡導者能好好地回答。

本書中段,當場景回到2003年前後進行精神評估、手術的過程,又是更大的真實揭露:擅於修改造假的父親,其實並沒有獲得第一封"醫生的信"而是用金錢買方便、對泰國仲介希望提供"朋友的信"也是父親仿照女性筆跡寫的、謊報實際年齡十歲(因為怕被拒絕手術)--這也回到了台灣研究者陳美華乃至Judith Butter(2003)對手術精神評估診斷兩面性的疑問:大家都在作假騙醫師,但矛盾地,大家卻又似乎還是很需要醫師光環,才能確保手術及「新性別」的正當性。

本書後半段遠離了在跨性別主題打轉,從Susan作為女兒的個人記憶、轉到試圖擴大重建父親Stefánie Faludi的早期生命。Stefánie是成為女性後的名字,改名前是Stevin。Faludi是二戰結束後更改的匈牙利姓氏,原名是István Friedman,父親是猶太家族。在1944年,即納粹處決猶太人「最終方案」最盛行那年,鄰國匈牙利與納粹同聲優生學路線的箭十字黨也在國內拘禁猶太人,等待前往集中營的那台火車。身為兒子的István在那年,假扮箭十字黨員,將父母從拘禁所救出——但戰後卻極端地對易地以色列而居的母親從此不聞不問。戰後父親隨著擁有攝影技術移往丹麥、巴西(其中經過他擅常的偽照護照),最後來到美國,1957年與妻子結婚,在紐約定居,以替時尚雜誌攝影等維生。婚姻於1977年結束。1990年匈牙利國內長期的共產黨結束,父親回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並試圖取回在二戰時期被奪走的房子(但沒有成功)。

作者Susan的一個假設是:父親成為女性的跨性別認同,並不止與性別認同有關,而與他(或可稱作)戰爭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猶太人在匈牙利少數族群處境有關。作者引用當時德國性哲學家Otto Weininger,當時如何把猶太女人性吸引力的晉升化、以及對猶太男人的陰性化。擅常偽裝的父親,對於自己(表面上是)符合匈牙利現代民族國家的匈牙利人的手法相當自豪,但卻私下留有猶太儀式認同、家族宗教聚會。書中後半段場景來到布達佩斯,許多街景及博物館皆是二戰時期屠殺猶太人的重要場景(或可比為二二八事件的天馬茶房)。作者樹立了跨性別傳記書寫的另一示範,把性別經經與具體歷史(而非超歷史、去歷史地)連結起來。讀畢此書,一半可以瞭解跨性別主題,一半可以瞭解匈牙利。

如若對人權工作熟悉,一般認知歐洲幾乎是人權真正的前段班原型、美國反倒是後半班,尤其在對納粹歷史的反省上。但作者對近期匈利牙國內情況的陳述,幾乎反轉我們「歐洲是LGBT權益優等生」的印象。千禧年後匈利牙國內保守民粹政黨崛起,對於國內失業率等社會問題,將目光轉嫁到「都是那些羅姆人(舊稱吉普賽人)、猶太人、移民者、同性戀者害的」。在同志驕傲大遊行上發行毆打流血。作者直指建立匈牙利人身份認同的執念,如何地造成了暴力與排他,並失臂了直面實際的各種社會矛盾。

文末,我想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對原作者Susan Faludi,一個是對國內出版企劃。其一,作為跨性別主題同行,在此必須稱讚Susan對於「將跨性別問題單一歸因」危險的警覺。儘管和猶太處境連結,還是有些容易使讀者太快導向「因為猶太男性被歧視,父親才想當女人」的認知;但在許多時候,作者呈現了所有歸因也無法找到父親生命輕率解答的他者性:在父親過世後,對父親交待留下的房間遺物感到高深莫測。書中父親第一位心理師拒絕同意手術的那封信中提到,求術者似乎將狀態的混亂與矛盾,轉向直接以手術尋求解答。我很好奇:若以同樣對身份認同持疑問的標準,來檢視所謂一般「女性」「男性」、「女性主義者」、書中Faludi家族的猶太認同,或是所有人面臨的重大決定(如升學、就業、結婚等)——當這些都必須經過心理醫師的心理學語言檢視,會是如何?

其二,作為台灣跨性別同行的繁中版讀者,很難不對本書繁中版的企劃皺眉頭。西方文本如何經過翻譯旅行到在地,也是瞭解「在地如何轉化」的重要意義。

(1)有關書名的翻譯。《暗房裡的男人:變性者一生的逃逸計畫,一場父女的和解之旅》。原書名是In the Darkroom,暗房在此是一語雙關,既指身為攝影師的父親,也是比喻擅常造假偽裝的生存方式。為什麼在暗房裡的名詞要選擇「男人」?我不是抱持禁止「性別錯稱」者,但"父親"是內文中傳記本人也接受的親屬身份。

(2)原作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精采的修辭來比喻採訪者—受訪者、女兒—父親、一般人—變性人之間的理解關係:犯罪者、追捕者,並且貓抓老鼠往往最後是老鼠獲得勝利(如果你想起那部知名美國卡動)。儘管採訪者總是不斷試圖要抓到受訪者的「真實」、但作為他者的受訪者的「真相」總是會不斷逃逸到記者捕捉的意圖之外。原作幾乎全書保持在這道倫理界線中,在此僅向作者Susan Faludi致上敬意。然而,在繁中版的文案,從封面黑影人設計(英文原作封面其實只是相當簡單的底字文字..)和書背文案,給讀者的感受是:出版企劃真的將這位變性人父親主角當作是如罪犯,而女兒記者如何抽絲剝繭、漂亮地尋找了父親性別認同的真相。這操作幾乎和原作中的原意,是背道而馳的。比如英國旅遊作家Jan Morris的著名自傳<Conundrum>,中譯書名也變成《我是變性人》,扶額。當然,我能理解和坊間犯罪偵探小說等類型文學勾連,或許有利銷售;但對加製了一般了對跨性別作為少數族群窺探、歸因心理,是不利的。不論父親變性念頭原因或手術過程充滿欺騙,書中後半與女兒的受訪中,Stefánie呈現了更加表達自我情感、與他人互動的女性後生活,以及在廢棄空屋的跨性別派對舞會感人一景——誰能對誰變性後好不好有所置啄?

此書繁中出版問世已快一年,但似乎沒什麼反響。很推薦不論你是跨性別、性平教育者、排跨基女、或"雖也不是排斥跨性別、但對跨性別運動者口中的政治教條有著疑問(但卻不能說出口)的一般人,一起來接受本書作者提出的挑戰。在提出"依性別認同大學住宿"政治議程的近來,我們敢不敢提及那些"當性別認同混含性慾望"的例子、或宿舍生活互動的複雜細節?

或許,好的記者報導文學並不是將自己框架強諸、也不是找到一個輕便解答,而是帶著思索與受訪者一起在嘗試回覆問題的道路上。


參考閱讀

譯者譯後記
http://strawnana64.pixnet.net/blog/post/224026388
胡培菱專訪作者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1037
書介: 如何從二戰後的女性刻板印象,認識跨性別者的自我認同?
https://sobooks.tw/in-the-darkroom/
父親Stefánie Faludi簡歷
https://zagria.blogspot.com/2017/07/stefanie-faludi-1927-2015-photographer.html
Susan Faludi維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san_Falud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薇真的沙龍
45會員
64內容數
在愈來愈講太PEACE人話的世代,繼續造反性別。
陳薇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03
作為一個十來年前就購買與閱讀歐陸哲學的對岸簡中譯本,到英譯本對照,到現在網路上對一百年前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有德文全文兼搜尋,十分方便。google translator的句子流暢程度也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喊得出來名字的,對岸幾乎依照全集編修、一冊一冊幾乎出齊了。
2022/04/03
作為一個十來年前就購買與閱讀歐陸哲學的對岸簡中譯本,到英譯本對照,到現在網路上對一百年前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有德文全文兼搜尋,十分方便。google translator的句子流暢程度也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喊得出來名字的,對岸幾乎依照全集編修、一冊一冊幾乎出齊了。
2022/03/20
若你是局外的一般人,應當更加理解任何社群、議題的複雜情況,在社會運動媒介化的過程;而非僅是簡單地表態支持/反對的選邊站。並且,持續思緒這群體/議題和你個人生命經驗的關係,那些介於全然接納—全然反感之間的真實感受往往也很複雜、難以描述,但有益於進一步有效對話。
Thumbnail
2022/03/20
若你是局外的一般人,應當更加理解任何社群、議題的複雜情況,在社會運動媒介化的過程;而非僅是簡單地表態支持/反對的選邊站。並且,持續思緒這群體/議題和你個人生命經驗的關係,那些介於全然接納—全然反感之間的真實感受往往也很複雜、難以描述,但有益於進一步有效對話。
Thumbnail
2022/03/20
議題是公眾討論的,不是一小群特定律師、專業證照者及「研究者」;我(或任何人)也並不代表任何社群意見整體,而是都只在社群流動的一小部份。
2022/03/20
議題是公眾討論的,不是一小群特定律師、專業證照者及「研究者」;我(或任何人)也並不代表任何社群意見整體,而是都只在社群流動的一小部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願她能活在一個不用因為是女性而退讓拘束或放棄夢想的世界,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個體一路成長。」
Thumbnail
「願她能活在一個不用因為是女性而退讓拘束或放棄夢想的世界,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個體一路成長。」
Thumbnail
二月讀書筆記下半部,還有 8 + 1 本書。 《兒子的男朋友》秋吉理香子 在網路上看到推薦文,放在待讀清單許久可惜圖書館沒有,一直到書展才購入。故事裡,高中生的兒子向自己的家人出櫃,雖然雙親都是「開明」的人, 然而當事件主角變成自己的兒子,兩人卻感覺到憤怒、失望。。
Thumbnail
二月讀書筆記下半部,還有 8 + 1 本書。 《兒子的男朋友》秋吉理香子 在網路上看到推薦文,放在待讀清單許久可惜圖書館沒有,一直到書展才購入。故事裡,高中生的兒子向自己的家人出櫃,雖然雙親都是「開明」的人, 然而當事件主角變成自己的兒子,兩人卻感覺到憤怒、失望。。
Thumbnail
生理上是女人,心理卻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男人的美月,以為結婚生子後會有所改變,卻只是更加意識到身心之間的落差。美月決定離家出走,以男人的身分在酒店擔任酒保,看似終於獲得自由,她卻惹上了大麻煩——為了保護店裡受跟蹤狂騷擾的小姐,美月失手殺了對方。……
Thumbnail
生理上是女人,心理卻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男人的美月,以為結婚生子後會有所改變,卻只是更加意識到身心之間的落差。美月決定離家出走,以男人的身分在酒店擔任酒保,看似終於獲得自由,她卻惹上了大麻煩——為了保護店裡受跟蹤狂騷擾的小姐,美月失手殺了對方。……
Thumbnail
《我的丈夫其實是女生》是漫畫家津島つしま以自身為題材,描述自己結婚八年的丈夫柔柔子,某天跟自己坦白其實他一直都想成為女性。聽見丈夫最大的秘密的津島,決定要支援自己丈夫,但當丈夫成為女性後,他們的男女戀就成了女女戀,除了世人目光外,津島思考著自己能否愛上性別轉換的柔柔子?這個家是不一樣或都一樣?
Thumbnail
《我的丈夫其實是女生》是漫畫家津島つしま以自身為題材,描述自己結婚八年的丈夫柔柔子,某天跟自己坦白其實他一直都想成為女性。聽見丈夫最大的秘密的津島,決定要支援自己丈夫,但當丈夫成為女性後,他們的男女戀就成了女女戀,除了世人目光外,津島思考著自己能否愛上性別轉換的柔柔子?這個家是不一樣或都一樣?
Thumbnail
身為幼稚園時期拉子意識就被打開的七年級生,成長過程意外是幸運的,從小到大並沒有遇過甚麼霸凌事件(或許可能太過順利了連進兩次愛情的墳墓爬起來深刻體會異性戀婚姻的辛苦),年紀小小就會到處挖書跟探討性別意識上,碰碰撞撞摸索很多年。
Thumbnail
身為幼稚園時期拉子意識就被打開的七年級生,成長過程意外是幸運的,從小到大並沒有遇過甚麼霸凌事件(或許可能太過順利了連進兩次愛情的墳墓爬起來深刻體會異性戀婚姻的辛苦),年紀小小就會到處挖書跟探討性別意識上,碰碰撞撞摸索很多年。
Thumbnail
左思右想,我還是不知道怎樣去推薦劉慧卿醫師首本個人鉅著《三種和多種自體》。為免承擔太多責任,弱弱的我要為自己做些解釋和辯解: 而劉慧卿醫師是怎樣思考女性的「賦權」(empower)的?通過 Heinz Kohut 的自體心理學!
Thumbnail
左思右想,我還是不知道怎樣去推薦劉慧卿醫師首本個人鉅著《三種和多種自體》。為免承擔太多責任,弱弱的我要為自己做些解釋和辯解: 而劉慧卿醫師是怎樣思考女性的「賦權」(empower)的?通過 Heinz Kohut 的自體心理學!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九歌,2020 (原文發表於Openbook閱讀誌,並收錄網頁上沒有的註腳,以及又過一段時間的讀後補記,被某編輯稱:我的重點總在註解裡。) 敘述自身是回應「我是誰」、承諾「我可以是誰」,重新錨定自我在記憶與現世的位置。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九歌,2020 (原文發表於Openbook閱讀誌,並收錄網頁上沒有的註腳,以及又過一段時間的讀後補記,被某編輯稱:我的重點總在註解裡。) 敘述自身是回應「我是誰」、承諾「我可以是誰」,重新錨定自我在記憶與現世的位置。
Thumbnail
WeiWei: 你從澳洲回來後,再去台東打工換宿嗎?想要找尋自己嗎?已經有疑問出來了,你算走在成長的路上了,開始了。有疑問是好的,才會開始尋找。   <道德浪女>通常是了解開放式關係讀的第一本書,3年前修訂版有中譯本出版(原想是去年,原來已經3年了)   不管性別有多少種(如:跨,雙性人,性別流動)
Thumbnail
WeiWei: 你從澳洲回來後,再去台東打工換宿嗎?想要找尋自己嗎?已經有疑問出來了,你算走在成長的路上了,開始了。有疑問是好的,才會開始尋找。   <道德浪女>通常是了解開放式關係讀的第一本書,3年前修訂版有中譯本出版(原想是去年,原來已經3年了)   不管性別有多少種(如:跨,雙性人,性別流動)
Thumbnail
典型跨性別最好恨不得埋葬掉這本書。但若你是屬於「不覺得自己是男生,但也沒要當女生」、想動這個但沒想動那個的、難以定位自己的非二元跨性別,這本另類怪書可以參考幫助。
Thumbnail
典型跨性別最好恨不得埋葬掉這本書。但若你是屬於「不覺得自己是男生,但也沒要當女生」、想動這個但沒想動那個的、難以定位自己的非二元跨性別,這本另類怪書可以參考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