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不依作家全集看書

2022/04/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一個十來年前就購買與閱讀歐陸哲學的對岸簡中譯本,到英譯本對照,到現在網路上對一百年前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有德文全文兼搜尋,十分方便。google translator的句子流暢程度也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喊得出來名字的,對岸幾乎依照全集編修、一冊一冊幾乎出齊了。
一個有點古怪的篇名,事情是這樣子:
前兩年為了研究兼興趣,買了叔本華的《附錄與遺補》(Parerga and Paralipomena, 1851)一、二冊——這玩意就是大家熟悉的志文版《人生的智慧》云云足繁不及備載的真正前身原頭。但沒人在意文章的脈絡被切得亂七八糟,就像聽精選集而不依專輯依曲目次序那樣,渾身不對勁嗎?
後來從英文維基德知,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竟然增寫有第二部!台灣竟然完全不知道沒人提。哦是啦,這些19世紀的傢伙,因出版市場形成,總幻想自己是暢銷作家,很愛像輕小說一樣(1)(2)這樣出版;結果才得知書根本賣不出去,只賣了兩百多本,堆積倉庫,只好繼續靠妖黑格爾哭哭哈哈哈。眾所皆知,叔本華直到過世前,寫了這兩部《附》,才忽然大受歡迎,被重編成各種很像7-11風格的人生致理小冊本。
哦離題了總之。才剛用德文把《意》第二部的小節看完,對岸譯者韋啟昌馬上說譯好了即將出版。找了一下台灣簡體書網站,都還沒上架;但已經出版了,便告知新書訊息給實體簡體人文書商FB。哦結果,「這不是已經出過很多了嗎?」沒人知道《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還有「二」這東西。
前週終於去拿到書了,快900塊台幣貴死,精裝達七百多頁,字又排得密,真是話多。問了一下老闆,是不是怕賣不掉、所以不敢多進貨和FB宣傳。暗示說是。
嗯回到本廢文標題:為什麼台灣人不依作家出版次序來讀書呢?
市場因素也是,繁體市場沒財力到把各種翻譯全集都出齊,暫且不論。
不是非得要把全部從頭到尾都看過,但起碼要知道你感興趣或碰巧拿在手上的東西,它是何時何地怎麼出現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對一般人而言,看《超譯尼采》或各種選編小冊子之類,打發時間看能否提取一句有用的智慧,也就夠了沒錯。對研究者而言,身在21世紀的良好經濟頂大,人人都有英法德日兩年水平,也不是那麼罕見;直接用原文全集並與全世界接軌,當然是最好的。
不過我的觀察是,有心學習者往往不得門而入,最後英法德日也沒好、中文也不好,並且也沒能進門掌握到任一文藝思想家的時代脈絡、生平生活圈及與同時代互動及其發展而來的思路。
再補靠妖一下。最近在找19世紀上半葉的愛情X階級八點檔文學家巴爾扎克,找了一下繁體出版紀錄....幾乎都沒有,自己找線上法文全集去對還比較快囧。然後得知,對岸先後出過24冊版和30冊版全集。
再補靠妖一下。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文學,叫得出名字的(三島太宰之流)以及稍微研究者才知道的(尾崎紅葉),台灣有出,進入公共版權後近年也重譯出了;但依刷次,流入二手市場的觀察,銷量其實普普通通。逼得書商降格調,還要在原作書名後面括好一個「XXX稱讚本世紀最偉大的XXX」之類,深怕你不知道他是誰,增加被關鍵字搜到的機率。
哦嗯,單靠書名,台灣讀者真的還不會知道他是誰哪位。台灣出版似乎很仰賴行銷,最好是直接詮釋意思給繁忙現代人知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薇真
    陳薇真
    1985年次,哲學系,性別研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