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不依作家全集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為一個十來年前就購買與閱讀歐陸哲學的對岸簡中譯本,到英譯本對照,到現在網路上對一百年前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有德文全文兼搜尋,十分方便。google translator的句子流暢程度也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喊得出來名字的,對岸幾乎依照全集編修、一冊一冊幾乎出齊了。

一個有點古怪的篇名,事情是這樣子:

前兩年為了研究兼興趣,買了叔本華的《附錄與遺補》(Parerga and Paralipomena, 1851)一、二冊——這玩意就是大家熟悉的志文版《人生的智慧》云云足繁不及備載的真正前身原頭。但沒人在意文章的脈絡被切得亂七八糟,就像聽精選集而不依專輯依曲目次序那樣,渾身不對勁嗎?

後來從英文維基德知,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竟然增寫有第二部!台灣竟然完全不知道沒人提。哦是啦,這些19世紀的傢伙,因出版市場形成,總幻想自己是暢銷作家,很愛像輕小說一樣(1)(2)這樣出版;結果才得知書根本賣不出去,只賣了兩百多本,堆積倉庫,只好繼續靠妖黑格爾哭哭哈哈哈。眾所皆知,叔本華直到過世前,寫了這兩部《附》,才忽然大受歡迎,被重編成各種很像7-11風格的人生致理小冊本。

哦離題了總之。才剛用德文把《意》第二部的小節看完,對岸譯者韋啟昌馬上說譯好了即將出版。找了一下台灣簡體書網站,都還沒上架;但已經出版了,便告知新書訊息給實體簡體人文書商FB。哦結果,「這不是已經出過很多了嗎?」沒人知道《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還有「二」這東西。

前週終於去拿到書了,快900塊台幣貴死,精裝達七百多頁,字又排得密,真是話多。問了一下老闆,是不是怕賣不掉、所以不敢多進貨和FB宣傳。暗示說是。


嗯回到本廢文標題:為什麼台灣人不依作家出版次序來讀書呢?

市場因素也是,繁體市場沒財力到把各種翻譯全集都出齊,暫且不論。

不是非得要把全部從頭到尾都看過,但起碼要知道你感興趣或碰巧拿在手上的東西,它是何時何地怎麼出現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對一般人而言,看《超譯尼采》或各種選編小冊子之類,打發時間看能否提取一句有用的智慧,也就夠了沒錯。對研究者而言,身在21世紀的良好經濟頂大,人人都有英法德日兩年水平,也不是那麼罕見;直接用原文全集並與全世界接軌,當然是最好的。

不過我的觀察是,有心學習者往往不得門而入,最後英法德日也沒好、中文也不好,並且也沒能進門掌握到任一文藝思想家的時代脈絡、生平生活圈及與同時代互動及其發展而來的思路。

再補靠妖一下。最近在找19世紀上半葉的愛情X階級八點檔文學家巴爾扎克,找了一下繁體出版紀錄....幾乎都沒有,自己找線上法文全集去對還比較快囧。然後得知,對岸先後出過24冊版和30冊版全集。

再補靠妖一下。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文學,叫得出名字的(三島太宰之流)以及稍微研究者才知道的(尾崎紅葉),台灣有出,進入公共版權後近年也重譯出了;但依刷次,流入二手市場的觀察,銷量其實普普通通。逼得書商降格調,還要在原作書名後面括好一個「XXX稱讚本世紀最偉大的XXX」之類,深怕你不知道他是誰,增加被關鍵字搜到的機率。

哦嗯,單靠書名,台灣讀者真的還不會知道他是誰哪位。台灣出版似乎很仰賴行銷,最好是直接詮釋意思給繁忙現代人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薇真的沙龍
45會員
64內容數
在愈來愈講太PEACE人話的世代,繼續造反性別。
陳薇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0
若你是局外的一般人,應當更加理解任何社群、議題的複雜情況,在社會運動媒介化的過程;而非僅是簡單地表態支持/反對的選邊站。並且,持續思緒這群體/議題和你個人生命經驗的關係,那些介於全然接納—全然反感之間的真實感受往往也很複雜、難以描述,但有益於進一步有效對話。
Thumbnail
2022/03/20
若你是局外的一般人,應當更加理解任何社群、議題的複雜情況,在社會運動媒介化的過程;而非僅是簡單地表態支持/反對的選邊站。並且,持續思緒這群體/議題和你個人生命經驗的關係,那些介於全然接納—全然反感之間的真實感受往往也很複雜、難以描述,但有益於進一步有效對話。
Thumbnail
2022/03/20
議題是公眾討論的,不是一小群特定律師、專業證照者及「研究者」;我(或任何人)也並不代表任何社群意見整體,而是都只在社群流動的一小部份。
2022/03/20
議題是公眾討論的,不是一小群特定律師、專業證照者及「研究者」;我(或任何人)也並不代表任何社群意見整體,而是都只在社群流動的一小部份。
2022/03/15
先前研究幾原邦彥《少女革命》推到寺山修司再推到J.A.Seazer,詩歌風格再推到這個傢伙:澀澤龍彥(1928-1978)。才發現原來押見修造早就提到過了:
Thumbnail
2022/03/15
先前研究幾原邦彥《少女革命》推到寺山修司再推到J.A.Seazer,詩歌風格再推到這個傢伙:澀澤龍彥(1928-1978)。才發現原來押見修造早就提到過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從最早的神話、聖經、國家本位、神秘劇、乃至於現代文學等等,自各種不同的面向搭配歷史脈絡來談論文學的發展。
Thumbnail
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從最早的神話、聖經、國家本位、神秘劇、乃至於現代文學等等,自各種不同的面向搭配歷史脈絡來談論文學的發展。
Thumbnail
要認真探究為什麽獨獨對出版深感興趣,我也說不出個完整的答案了。
Thumbnail
要認真探究為什麽獨獨對出版深感興趣,我也說不出個完整的答案了。
Thumbnail
若不是好朋友陳建霖的極力推薦,甚至將書親自專程送到我診所來,我大概是不太可能會看理想的讀本這套書。 因為這是一群懷抱著理想、充滿熱情的大學教授,為高中生編的國文課本。一般總會想,課本再怎麼編,也就是課本,脫離學生時代,對於教科書就避之惟恐不及,哪會想去讀呢? 不料隨手翻閱,卻欲罷不能,花了好幾個假日
Thumbnail
若不是好朋友陳建霖的極力推薦,甚至將書親自專程送到我診所來,我大概是不太可能會看理想的讀本這套書。 因為這是一群懷抱著理想、充滿熱情的大學教授,為高中生編的國文課本。一般總會想,課本再怎麼編,也就是課本,脫離學生時代,對於教科書就避之惟恐不及,哪會想去讀呢? 不料隨手翻閱,卻欲罷不能,花了好幾個假日
Thumbnail
在逛網路書店或實體書店的時候,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應該就是封面上的書名吧?我自己逛書店也會從書名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吸引我,這表示書名非常重要。翻譯書本來就有自己的書名,但是翻譯成中文版時,通常會經過譯者和編輯至少兩手的變動。 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自己譯過的書,把中日文書名都列出來,藉此帶大家認識一下書名的誕
Thumbnail
在逛網路書店或實體書店的時候,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應該就是封面上的書名吧?我自己逛書店也會從書名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吸引我,這表示書名非常重要。翻譯書本來就有自己的書名,但是翻譯成中文版時,通常會經過譯者和編輯至少兩手的變動。 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自己譯過的書,把中日文書名都列出來,藉此帶大家認識一下書名的誕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對於要吃進肚子裏的東西非常在意源頭是否乾淨,但是對於要吸收到腦袋裏的知識與觀念卻不在乎是從哪裏來的,難道沒有人發現這個矛盾的事實嗎?
Thumbnail
對於要吃進肚子裏的東西非常在意源頭是否乾淨,但是對於要吸收到腦袋裏的知識與觀念卻不在乎是從哪裏來的,難道沒有人發現這個矛盾的事實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