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量論第二品筆記:證成有前世的四種理路

2021/03/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我們想要證成有來生,必須先證成有前世,證成前世的方式統攝起來有四種理路:

第一種理路,同類先行。

這當中的「先行」指的是前行,在這之前一定要先形成。之前在證成有前世時,我們提到了哪幾個例子?呼吸、五根、意知,這些例子在形成時,是不是需要先觀待一個在它們之前的同類因才有辦法形成?如果這幾個例子的形成不是只觀待身體,而是必須觀待一個在它們之前的同類因,從這個角度去證成我們有前世,這個證成的理路稱為「同類先行」。在它之前必須有一個同類,例如:呼吸,它的同類是什麼?也是呼吸;五根,它的同類也是五根;意知,它的同類也是意知。由於這三個例子在形成前,都必須觀待同類先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證成我們有前世。
這個地方雖然提到了三個例子,但我們有特別強調,不管是呼吸或是五根,這兩者都是以意知作為因才有辦法形成。所以雖然有三個例子,但這三個例子當中是以意知為主。所以平時在介紹前後世的時候,強調的是意知,而不會強調呼吸,也不太會強調五根,因為這兩者在形成之前也必須觀待意知,沒有意知不會有呼吸,沒有意知也不會有五根;如果是先有呼吸、五根,再有意知的話,會出現很多問題。自宗在講的就是這個觀念,雖然有三個例子,它們在形成之前都必須觀待之前的同類因,但是這三個例子當中,最主要的例子應該是意知,而不是呼吸,也不是五根。這是第一點,同類先行。

第二種理路,近取因先行。

既然我們把焦點放在意知上,或是我們把焦點放在心上,這時透由證成心的近取因都必須有心,而來證成我們是有前世的。這是近取因先行。這時要思考的是什麼問題?物質與心的關係。對此,我們之前提到:物質與心形成的方式不同、本質不同、作用也不同。既然如此,那就表示物質無法成為心的近取因;如果物質能夠成為心的近取因,就表示物質能夠變成心。如果物質能夠變成心,就代表物質從原本沒有認知的狀態,變成有認知的狀態。請問:它是如何變成有認知的狀態?這個問題需要解釋。甚至它的本質從原本的四大變成了唯明唯知的體性,這是如何轉變的?這個問題需要解釋。所以第二個證成有前世的理路是「近取因先行」──只要是認知,只要是心,都必須以心作為它的近取因,或是它的近取因當中都必須有心;簡單來說,物質絕對不可能成為心的近取因。

第三種理路,串習先行。

例如:我們今生心續當中有善念也有惡念,我們都知道要生起善念非常不容易,生起惡念卻是輕而易舉。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因為之前曾經多次串習而造成的結果,請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如果不是因為過去生多生、多次地串習,為什麼在今生要生起善念如此困難,但生起惡念卻如此容易?這個問題需要解釋。因此,也可以從串習這個角度來證成我們是有前世的。

第四種理路,回憶先行。

在這個世間上,有非常多的實例能夠回憶起前世發生的事情;這當成例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73會員
283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