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文化裡的重生-台南全美戲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從小在全美看電影長大的-大導演李安

民權路二段是台南最早發展的地方之一,早在荷蘭時代就叫做"普羅民遮街",現在雖然看起來破破舊舊,但經典老店林立,還是全台名人出身最多的一條街,像是統一集團最早就是從這條街發家,至今民權路二段還住著許多很有名望的教授、老派知識份子與醫生。

民權路上往西走,路過永福路交叉口,會看到播放二輪電影的全美戲院,全美戲院最早叫做全成戲院,是標準的台灣老派風格電影院,它濃濃的懷舊風不是刻意營造,而是它70年下來歷經風霜下的原貌。

全美戲院在台南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很多台南人從小就在全美戲院看著便宜的二輪電影,但票價雖然便宜,但影片的質與量可不馬虎,很多時候還會重新放映經典老片。在那個電視還不發達的年代,像全美戲院這樣的戲院就是文化傳播非常重要的管道,就連大導演李安,也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後說,我從小在全美看電影長大的。

raw-image

除了電影文化本身的歷史價值之外,路過全美戲院的時候,都會被掛在壁面上的海報吸引,精緻的海報都是師傅手繪的看板,獨一無二。看著從50年前留下來的海報,一路到現在的變化,就像看著娛樂文化邊謙的歷史一樣,這些手繪海報的工藝也成了很重要的文化資產。

而這次分享的《大井頭放電影-台南全美戲院》承接紀錄文化的重要使命,說著戲院70年來,從日治時代發展的背景,到歷經國民政府、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電影法、娛樂業競爭等等的變遷,把台南電影娛樂業的故事,濃縮到了全美戲院的歷史裡。

像是書名裡的大井頭為啥跟戲院有關聯?台灣戲院的老闆多為地方有權有勢的人?歡迎到書中找找這些五十年份以上的記憶。

raw-image

翻開台灣電影發展史

1900年的台北城,在登瀛書院改建招待所的"淡水館"內,日本商人邀請法國"自動幻畫協會"的電影技師,帶了一台"電影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帽子戲法》、《職工喧嘩》等多部還只能說是影像紀錄的作品。

這是台灣有紀錄的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見影不見人的映畫演出,這種新奇的視覺體驗也成為了台灣人的新娛樂選擇,讓過去只能在戶外的戲台演出,可以搬進了室內,戲劇的意義從過去的酬神活動,轉為新時代市民的新娛樂。

1910年,這股熱潮到了台南,有以台灣人觀眾為主的戲院"南座"、"大舞臺",以及日本興建成為專映電影常設館的"戎座"、"新泉座"。那時候電影館做為劃時代的娛樂場所,競爭很激烈,還發生過戲院經營者之間的鬥毆事件、股東倒戈等等。

1920年代後,隨著末廣盯的林百貨開幕,林百貨附近的區域商業活力越發旺盛,出現了三間地標型新戲院,宮古座、世界館、戎館。像是以市營劇場規劃的宮古座,外觀仿造東京歌舞伎座,除了作為商業戲劇演出與電影放映,也提供給節慶與地方團體作為活動場地。在戰後由國民黨的中影公司接收,它的原址就是現在台南唯一的藝術院線-真善美影院,

屹立70年傳奇的開始

開幕日每購入場票贈送抽籤彩票一張,彩票獎品總金額新幣二萬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美軍對台南市正在進行無差別轟炸,醫院、學校、政府機關、民宅都無一倖免。戰後的人們渴望尋找心靈的慰藉,開設影院成為了一門好生意,"全成戲院"的第一代創始人,歐雲明先生,就瞄準了商機,走進了娛樂行業裡。

歐雲明先生的經歷很具傳奇色彩,年紀輕輕的時候發明可以省錢省力的抽取地下水裝置,還改良軍隊偽裝覆網的生產方法,這些讓他得到當時總督府的賞識,獲得了青銅與皮革的兩項專賣權。除此之外,在因緣際會下還做起了皮帶生意,讓他剛從台南中學畢業,就開設了全成皮商和造皮廠。

熱心的他也深度參與許多地方組織的公共事務,自費為台南市鋪馬路,擔任台南市電影公會理事長、台南市漁會理事長等等,後來甚至擔任了台南市議員,最後進軍到了省議會。

現任全美戲院老闆回憶這位走路有風又很瞎趴的舅舅,開著美軍轉賣的凱迪拉克,戲院的電影招待卷廣發親朋好友,如果沒帶著電影院在身上,便會隨手將日曆、便條紙撕下寫:"准兩名進場",然後簽個名,當成現成的入場卷。

raw-image

全成戲院與電影娛樂的起起落落

戲院生意就像波浪式,有時好,有時壞

戰後,戲院數量越來越多,台南市中心出現了電影院集聚的"電影里",戲院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那個電影還是膠捲的年代,誰可以搶到數量有限的大片就代表搶到了個金雞母,甚至有可能賺到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除了搶片源之外,戲院老闆們還有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報紙廣告。在那連電視都不發達的時代,報紙是唯一可以跟廣大民眾接觸的媒介。當時台南電影公會會向《中華晚報》等不同報紙購買版面廣告,再分配給有加入公會的戲院,可以想見,當時私底下各戲院之間為了報紙版面的大小而角力的過程有多激烈。

新戲院如雨後春筍一樣,1960年代台南的戲院數量達到巔峰,但原本的老戲院都面臨經由不善與轉手的命運,而全成戲院的老闆歐雲明因為選上省議員以及擔任地方漁會的理事長,花費了大量的資金,也面臨了經營困難。

而壓垮落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新興媒體的出現,黑白電視。

1969年歐雲明將戲院賣給了當時還在經營全美百貨的妹妹歐仙桃與吳意垣夫婦,並把全成戲院改成了自己品牌的全美戲院。但夫婦倆接手的時間點是台灣電影產業的下坡期,再加上不懂得跟片商們交際應酬,全美戲院一直拿不到院線大片,生意遇到很大的瓶頸。

在用低價促銷的手段仍不見好轉後,夫妻倆面臨了銀行高額貸款利息與五個小孩的養育壓力,祭出了也是跟許多戲院一樣的最後手段,"插鏡頭"。

插鏡頭,起源於當時"民風保守"與"電影審查制度嚴格",電影裡只要有情色裸露、共產思想的都要剪掉該片段。但有些戲院逆向操作,在那個沒有網路情色片的年代,會在播放電影中還原那些被禁止的畫面(全成戲院就是這麼做),或穿插一些限制級鏡頭,甚至改播情色片,讓戲院變成人解放情慾的秘密之地。

改多播放些受限制的畫面面臨巨大的風險,許多戲院被政府抓到就會被勒令停業,全美戲院也差點被來臥底的便衣警察抄了家底,後來雖然順利挺過刑事風暴,但還是受到了許多壓力與監督。可以說吳家接手經營戲院的路,一直面臨許多挑戰,像是後來《電影法》的修改,許多規範必須合乎最新的標準等等

二輪的電影新生命

1971年,在吳家接手一年多後,全美戲院決定不再與首輪戲院競爭,轉型成為二輪系轉型成為二輪戲院,這個決定改變了戲院的未來。

打著一張票6元又"兩片同映,不加票價",全美戲院片子好又票價低,1970至1980年代是全美戲院的榮景,許多經典名片重新上映,像是《亂世佳人》、《中途島》、《大金剛》等等,還有應觀眾要求重新上映的名片《江山美人》,讓許多老兵併發思想情愫,來戲院重刷了好幾遍。

那時候生意好到還賣起了站票,黃牛甚至在戲院外打架叫囂。

這時候全美戲院成了台南的地標,大導演李安的中學時期就有很多時間是在這裡度過。此一時期,戲院的空間也常用作於影歌星聯合公演的大秀場,像是洪榮宏的處女秀就是在全美戲院,跟著爸爸登台表演。

也因為這樣,戲院慢慢的不只是看電影的地方,而是地方的文化娛樂生活中心。

建築會老去,但故事會留下

一棟建築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為大家都還記得以前,自己在這裡有怎麼樣的回憶。而全美戲院之所變成了文化聖地,是因為它承載了整個台南人至少兩代的記憶,想想這一路以來經歷的風雨,全美戲院還能屹立在台南市的街頭,老師傅幾十年如一日的揮筆作畫,再再堪稱文化奇蹟。

而現在的全美戲院承載了更多的文化使命,走向了文創之路,這20年來舉辦的活動包含「台南影展的陪伴哲學」、「大導演記憶中的電影院」、「戲院文物百寶盒」、「戲院舞台的表演回歸」、「群助交流的集散地」這五大層面。

像是許多大學的影展都在全美戲院舉辦,老闆不只是場地提供者,也會給予一些經驗指導意見;而且戲院也可以被包裝成愛情圓滿場地,在電影的最後燈光一亮,男孩子跪地求婚;甚至在奧運期間取消早場電影,集結全民為台灣棒球健兒加油等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03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不小品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小的世界
75會員
189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不小的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阮文雄的故事是一段充滿戲劇性與感人至深的旅程,他從越南內戰逃難至臺灣,經歷了重重挑戰與流亡的艱辛。作為一位神父,他不僅僅關注教會內部,更深入社會,關心移民工人與弱勢群體,成為社會運動的推動者。
Thumbnail
2024/11/29
阮文雄的故事是一段充滿戲劇性與感人至深的旅程,他從越南內戰逃難至臺灣,經歷了重重挑戰與流亡的艱辛。作為一位神父,他不僅僅關注教會內部,更深入社會,關心移民工人與弱勢群體,成為社會運動的推動者。
Thumbnail
2024/10/24
女性如何透過文學展現反抗力量?從李昂的《殺夫》到夏宇的詩作,這些女性作家用筆尖刺破傳統的枷鎖,挑戰父權社會,重塑女性聲音。她們如何在文壇上突圍而出,為台灣的性別平等運動寫下歷史?
Thumbnail
2024/10/24
女性如何透過文學展現反抗力量?從李昂的《殺夫》到夏宇的詩作,這些女性作家用筆尖刺破傳統的枷鎖,挑戰父權社會,重塑女性聲音。她們如何在文壇上突圍而出,為台灣的性別平等運動寫下歷史?
Thumbnail
2024/10/15
你有沒有想過,當一個女性的聲音被徹底壓制時,她會怎麼做?台灣的女性如何在文學中找到自己的聲音,又如何挑戰父權制度?被壓抑的聲音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革命。
Thumbnail
2024/10/15
你有沒有想過,當一個女性的聲音被徹底壓制時,她會怎麼做?台灣的女性如何在文學中找到自己的聲音,又如何挑戰父權制度?被壓抑的聲音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革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1956年1月,台灣自製的第一部正宗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在台北萬華龍山寺對面的大觀戲院首映,上映即造成轟動,創下場場爆滿的佳績,甚至超越當時好萊塢電影的賣座紀錄!眼見票房大好,陳澄三與何基明趁勝追擊接連拍攝續集2、3集,在同年推出上映,至此開啟了台灣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
Thumbnail
1956年1月,台灣自製的第一部正宗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在台北萬華龍山寺對面的大觀戲院首映,上映即造成轟動,創下場場爆滿的佳績,甚至超越當時好萊塢電影的賣座紀錄!眼見票房大好,陳澄三與何基明趁勝追擊接連拍攝續集2、3集,在同年推出上映,至此開啟了台灣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
Thumbnail
玉米於大約9000年前在中美州正式被人類馴化,並隨著哥倫布大交換擴散到其他各洲,成為整個地球上的人類飲食生活之中無可或缺的一部份。幾年前考古學家才在秘魯的一個考古遺址裡頭,挖掘到玉米的履歷上另一個重要的職涯轉折點:在當地極度乾燥的氣候幫忙之下,最早的爆米花殘骸在遺址中被相當完整地保存下來.....
Thumbnail
玉米於大約9000年前在中美州正式被人類馴化,並隨著哥倫布大交換擴散到其他各洲,成為整個地球上的人類飲食生活之中無可或缺的一部份。幾年前考古學家才在秘魯的一個考古遺址裡頭,挖掘到玉米的履歷上另一個重要的職涯轉折點:在當地極度乾燥的氣候幫忙之下,最早的爆米花殘骸在遺址中被相當完整地保存下來.....
Thumbnail
陳耀昌教授於永福國小接受卓越市民表揚儀式由市長黃偉哲頒獎(2021.11.12)筆者在思索演講的脈絡,從白色恐怖提到二二八,或許在那個年代,台灣人充滿著抑鬱哀傷的情調,但是這首歌卻為當時的台灣人所熱愛著,許多人在評論日治時代是台灣悲劇文學的鼎盛時期,戰後出生的一代,被壓抑著難道只剩悲情?
Thumbnail
陳耀昌教授於永福國小接受卓越市民表揚儀式由市長黃偉哲頒獎(2021.11.12)筆者在思索演講的脈絡,從白色恐怖提到二二八,或許在那個年代,台灣人充滿著抑鬱哀傷的情調,但是這首歌卻為當時的台灣人所熱愛著,許多人在評論日治時代是台灣悲劇文學的鼎盛時期,戰後出生的一代,被壓抑著難道只剩悲情?
Thumbnail
本次小旅行的主題是 1921 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這個組織曾經試圖用各種文化運動,對抗殖民統治與傳統社會結構。讓我們從反抗的起點——「臺灣文化協會臺南本部」出發,走過文協成員集會、生活的地方,試著想像 1920 年代的情景,以當時執政者的權力中心「臺南州廳」作為行走的終點。
Thumbnail
本次小旅行的主題是 1921 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這個組織曾經試圖用各種文化運動,對抗殖民統治與傳統社會結構。讓我們從反抗的起點——「臺灣文化協會臺南本部」出發,走過文協成員集會、生活的地方,試著想像 1920 年代的情景,以當時執政者的權力中心「臺南州廳」作為行走的終點。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在現在的背景下真的無法想像,在1950至1960的台語片黃金年代,每個禮拜平均有三部台語片搶著上映,演員不只是母語是台語的台灣人,還有客家人、外省人、香港人以及日本人的身影。台灣那時候還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全球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僅次於日本和印度
Thumbnail
在現在的背景下真的無法想像,在1950至1960的台語片黃金年代,每個禮拜平均有三部台語片搶著上映,演員不只是母語是台語的台灣人,還有客家人、外省人、香港人以及日本人的身影。台灣那時候還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全球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僅次於日本和印度
Thumbnail
全美戲院在台南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很多台南人從小就在全美戲院看著便宜的二輪電影,但票價雖然便宜,但影片的質與量可不馬虎,很多時候還會重新放映經典老片。在那個電視還不發達的年代,像全美戲院這樣的戲院就是文化傳播非常重要的管道,就連大導演李安,也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後說,我從小在全美看電影長大的
Thumbnail
全美戲院在台南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很多台南人從小就在全美戲院看著便宜的二輪電影,但票價雖然便宜,但影片的質與量可不馬虎,很多時候還會重新放映經典老片。在那個電視還不發達的年代,像全美戲院這樣的戲院就是文化傳播非常重要的管道,就連大導演李安,也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後說,我從小在全美看電影長大的
Thumbnail
最近魏德聖導演的《台灣三部曲》電影募資計畫,宛如一張歡迎大家「一起參與台灣歷史」的邀請函,這不禁讓我想起另外一個用展覽故事邀請大家「一起參與歷史」的博物館—位在台北市中心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Thumbnail
最近魏德聖導演的《台灣三部曲》電影募資計畫,宛如一張歡迎大家「一起參與台灣歷史」的邀請函,這不禁讓我想起另外一個用展覽故事邀請大家「一起參與歷史」的博物館—位在台北市中心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Thumbnail
有別於過去「台語片粗製濫造遭到市場淘汰」的刻板印象,《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透過說明歷史背景、國民黨政府政策及國際局勢等多重面向,解釋台語電影的興衰史。不只要讓讀者認識台語片長久遭到忽視的風光過往,作者蘇致亨也希望透過翻案,洗刷台語片長久以來「低俗無文化」的污名。
Thumbnail
有別於過去「台語片粗製濫造遭到市場淘汰」的刻板印象,《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透過說明歷史背景、國民黨政府政策及國際局勢等多重面向,解釋台語電影的興衰史。不只要讓讀者認識台語片長久遭到忽視的風光過往,作者蘇致亨也希望透過翻案,洗刷台語片長久以來「低俗無文化」的污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