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空橋上的少年》(中):終點難尋,而改變終究無人可擋(文/曾立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終點極難尋,參與完成自己的曼陀羅、屬於自己的宇宙,才是重點所在。

終點極難尋,參與完成自己的曼陀羅、屬於自己的宇宙,才是重點所在。

(原文張貼於個人FB貼文3

「圓」,或說迴圈、循環,或是更佛家一點的輪迴類的概念,貫穿兩線故事,是全故事核心意象。

旅遊線裡,蔡醫師離開卓瑪民宿,前往健行,見識各樣非平日、意料之外的人物,感到迷惘又有所啟發,再返回民宿;眾多寺院裡,不斷被旋轉的轉經筒、圓型迴轉的跳舞,或喇嘛如畫圓般掃著地面;與蔡醫師旅行同步進行的貝圖寺曼陀羅製作工程,從製作到完畢,之後展示,再隨印度河流入大海,然後重新製作。

醫療線裡,日間病房每日固定的環山行程,朋城反覆開學進入學校不成、住進日間病房、與蔡醫師固定進出會談室會談;不少病人反覆自傷、住院、到急性病房、再回到日間病房的行為模式,又或是試圖返回學校,失敗,內心有說不出的挫折,回到日間病房就學等等;朋城交了女友,分開,再復合的過程;朋城媽用強硬的手段應付朋城的懼學,把自己滿滿希望放在朋城身上,但朋城也用了類似強硬的態度面對女友,希望女友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導致兩人第一次分離。

甚或蔡醫師,即便在拉達克與眾人的遭遇讓他若有所悟,但到了新醫院的新職位、面對新工作挑戰,還是感到迷惘、困惑。而且在下在鄉下服務,片頭楊醫師將去之處,我大概可預期那位看似風光離開,讓蔡醫師故事前段困擾不已的楊醫師,在鄉下分院會有什麼樣的遭遇,仿若賈揚特所說充滿衝突的現實,遠超乎一般常規。或許楊醫師和蔡醫師,即便若有所悟地結束與朋城的會談、結束fellow訓練,一如朋城和眾畢業生從日間病房畢業,但到了新環境,兩位醫師、眾日間病房畢業學生,都還有新的困難得面對,為之煩惱、困惑,甚至再次逃避。這樣的故事意象,宛如一句俗諺: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又是山,不斷循環。

然而,表面看似不斷重複的迴圈,實際上是一路向前邁進,不再回頭:

每個人都不斷在改變。

開頭見山是山,最後回到見山又是山,看似一樣,但真實的外在環境、內在心境,都隨著繞一圈途中的種種經歷,不斷些微慢慢改變,些或有人為能掌握之處,些或只能聽天由命。

旅遊線裡,蔡醫師錯過了班公錯,拉達克最有名的景點;結尾也終會離開拉達克,從拉達克畢業,回到現實。醫療線故事開頭,楊醫師離開、蔡醫師進入日間病房,期間有病人離開、新病人進來;結尾朋城終究不再是「永遠的班長」,得去大學,蔡醫師也會如楊醫師般離開,暗示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外在環境改變終究無人可擋。旅行線裡眾當地人一句句乍聽令人困惑,實則別有深意的話語,甚或是旅行途中的意外:迷路、塞車、趕不上景點,遇到令人都讓蔡醫師與自身既有困惑碰撞,併發出更多思想火花,讓蔡醫師內心困惑、啟發、改變。醫療線裡蔡醫師與朋城在會談室裡對談,回憶過往,和對當下事物的感想,蔡醫師和朋城都對之有所感觸、分享、並各自深入自我向內探索,都暗示內在改變不斷推進。即便表面看似一般,眾角色的內心都透過對談,透露出自己的改變。

身處在不斷改變的大環境、心境當中,莫若以達瓦與蔡醫師在貝圖寺後山的對談,為主旨的思考方向。曼陀羅,小說的核心象徵物,不只在表面製作完成就算完成,而是要等眾人來觀看,各自有所體悟,才算是真完成。而每個人的名字、自我定義、自我期許,一如曼陀羅,更是不斷地被自己、眾人完成中,終點極難尋,參與完成自己的曼陀羅、屬於自己的宇宙,才是重點所在。

蔡醫師要不要成為楊醫師,不一定要,有了屬於自己的體悟過程最重要;朋城走了一段非同尋常的掙扎上學路,但在過程朋城媽和朋城多少都有體悟,朋城未必要成為朋城媽原本認定好的樣貌,順勢而為,未嘗不可。蔡醫師在旅行線故事尾的自我定義:風馬旗,迎風飄揚,暗示世間現實的不斷循環、改變,但有所依歸,終不遠離,對應到醫療線裡各式病人、家屬、甚至醫療人員亦同。

依歸,就是在迴圈過程中體悟的過程,
以及隨之激發出的各式不同的想法觀點改變。

袁P所言,或許真意即是如此;對朋城而言,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改變、成熟、真正面對恐懼,才是真依歸所在,一如片尾畢業典禮所言。蔡醫師前往拉達克,雖然起頭似乎略帶困難,旅遊線的各式民宿、與當地人的談話、山間裡那條看似不明確,卻是唯一的路;日間病房裡的各位工作同仁,甚或是朋城的懼學,帶來治療室裡兩人的對話,激發出各自的體悟和改變,似乎就是這種追尋似依歸的具現化所在。(待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2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2022/11/25
要讓我說的話,夏天對《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的這場採訪,名列我今年最喜歡採訪的前五名。大概是因為,他太真誠了。不管是作為一個學霸面對拒學的少年,一個醫師面對他的病患/個案,或是作為一個受訪者面對採訪,亦或是作為一個書寫者,面對書寫對象與書寫倫理。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要寫作所面臨到的肯定有那麼多…
Thumbnail
2022/11/25
要讓我說的話,夏天對《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的這場採訪,名列我今年最喜歡採訪的前五名。大概是因為,他太真誠了。不管是作為一個學霸面對拒學的少年,一個醫師面對他的病患/個案,或是作為一個受訪者面對採訪,亦或是作為一個書寫者,面對書寫對象與書寫倫理。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要寫作所面臨到的肯定有那麼多…
Thumbnail
2021/06/05
天空落下大旱以來的第一滴雨,滴在手燒窯的小池裡泛起陣陣漣漪,滴在沉悶的日子裡,帶起即將迴旋的涼風。然後,我接到了M的電話。 電話中的M語氣昂揚自信,我幾乎可以想見她身上是穿著俐落合身的套裝,並且在和我對話的同時,正同步下達簡潔明快的指令。靜靜地聽,聽窗外絲絲細雨在欄杆上在玫瑰花叢間在小魚嬉戲間傾訴…
Thumbnail
2021/06/05
天空落下大旱以來的第一滴雨,滴在手燒窯的小池裡泛起陣陣漣漪,滴在沉悶的日子裡,帶起即將迴旋的涼風。然後,我接到了M的電話。 電話中的M語氣昂揚自信,我幾乎可以想見她身上是穿著俐落合身的套裝,並且在和我對話的同時,正同步下達簡潔明快的指令。靜靜地聽,聽窗外絲絲細雨在欄杆上在玫瑰花叢間在小魚嬉戲間傾訴…
Thumbnail
2021/05/08
《空橋上的少年》是一部台灣少見的精神醫療心靈小說,作者將精神與心理治療中因為各種隱私、保密而「無法言說」的素材,轉換成「小說」,讓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筆,跟著這些文字一起靠近「精神醫療」的現場,在人們所恐懼、不理解的「精神科病房」裡生活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特別是當這是一個青少年病房的時候,裡面的青少…
Thumbnail
2021/05/08
《空橋上的少年》是一部台灣少見的精神醫療心靈小說,作者將精神與心理治療中因為各種隱私、保密而「無法言說」的素材,轉換成「小說」,讓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筆,跟著這些文字一起靠近「精神醫療」的現場,在人們所恐懼、不理解的「精神科病房」裡生活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特別是當這是一個青少年病房的時候,裡面的青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生就是一段一段的旅行,我們一直在出發,也一直在歸來。 故事序幕在遙遠的拉達克拉開,一個眨眼突然接到台灣,又在一個對話還沒完結時,回到了那座高原。我幾度以為自己翻錯了頁,數次以後才明白作者的意圖:在旅途中茫然四顧時的自問,何嘗不與在現實生活中行事如儀時的恍神相同?為什麼是喇嘛玉如和青少年日間病房?…
Thumbnail
人生就是一段一段的旅行,我們一直在出發,也一直在歸來。 故事序幕在遙遠的拉達克拉開,一個眨眼突然接到台灣,又在一個對話還沒完結時,回到了那座高原。我幾度以為自己翻錯了頁,數次以後才明白作者的意圖:在旅途中茫然四顧時的自問,何嘗不與在現實生活中行事如儀時的恍神相同?為什麼是喇嘛玉如和青少年日間病房?…
Thumbnail
當我看到書的封面是有一個人孤單的站在一個永無止境的橋上,以及看到書名是叫做《空橋上的少年》時,我立刻聯想到的便是如今的我們。現今的我們正在為未來的大學奮鬥,可是同樣的也為未來的科系而苦惱,且不但是為了未來的科系,甚至也對未來的種種而感到十分的憂心。我們就像是空橋上的少年般,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不知…
Thumbnail
當我看到書的封面是有一個人孤單的站在一個永無止境的橋上,以及看到書名是叫做《空橋上的少年》時,我立刻聯想到的便是如今的我們。現今的我們正在為未來的大學奮鬥,可是同樣的也為未來的科系而苦惱,且不但是為了未來的科系,甚至也對未來的種種而感到十分的憂心。我們就像是空橋上的少年般,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不知…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的故事書,在敘事中隨時隨地能夠找到自己可以遮蔽的處所。勇敢意味著什麼?跳出舒適圈?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或漸漸地聆聽自己?旅行或冒險在本質上是否相似?治療少年的醫師、陪伴少年的護理師、還有嚮往熱情的老師,卸下角色的面具,每一個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繼續聚在一起創作故事。想起哈克說自己設計這麼多…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的故事書,在敘事中隨時隨地能夠找到自己可以遮蔽的處所。勇敢意味著什麼?跳出舒適圈?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或漸漸地聆聽自己?旅行或冒險在本質上是否相似?治療少年的醫師、陪伴少年的護理師、還有嚮往熱情的老師,卸下角色的面具,每一個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繼續聚在一起創作故事。想起哈克說自己設計這麼多…
Thumbnail
旅遊線裡,蔡醫師錯過了班公錯,拉達克最有名的景點;結尾也終會離開拉達克,從拉達克畢業,回到現實。醫療線故事開頭,楊醫師離開、蔡醫師進入日間病房,期間有病人離開、新病人進來;結尾朋城終究不再是「永遠的班長」,得去大學,蔡醫師也會如楊醫師般離開,暗示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外在環境改變終究無人可擋…
Thumbnail
旅遊線裡,蔡醫師錯過了班公錯,拉達克最有名的景點;結尾也終會離開拉達克,從拉達克畢業,回到現實。醫療線故事開頭,楊醫師離開、蔡醫師進入日間病房,期間有病人離開、新病人進來;結尾朋城終究不再是「永遠的班長」,得去大學,蔡醫師也會如楊醫師般離開,暗示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外在環境改變終究無人可擋…
Thumbnail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Thumbnail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Thumbnail
讀著讀著,我逐漸開始領悟: 其實這趟找尋之旅、治療之旅,答案一直不在終點,反而,存在旅途之中。 (原文張貼於PTT book板) 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對我來說,是個有點奇妙的小說。表面上,這是本很典型的「成長小說」:懼學的憂鬱少年,經過精神科醫師的開導,終於化解心魔、順利畢業,最後還發表精彩…
Thumbnail
讀著讀著,我逐漸開始領悟: 其實這趟找尋之旅、治療之旅,答案一直不在終點,反而,存在旅途之中。 (原文張貼於PTT book板) 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對我來說,是個有點奇妙的小說。表面上,這是本很典型的「成長小說」:懼學的憂鬱少年,經過精神科醫師的開導,終於化解心魔、順利畢業,最後還發表精彩…
Thumbnail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Thumbnail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Thumbnail
書中,朋城講述到自己第一次不去學校上學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那天早上,他找不到一本簿子。老師和全班同學叮嚀一定要帶,他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找不到,媽媽跟他說,找不到就不載你去上學,朋城感到很焦急、很無助,他想說這樣下去一定會遲到,索性就躺到床上不起來了,從這次開始之後,朋城開始斷斷續續不去上學,媽媽卻…
Thumbnail
書中,朋城講述到自己第一次不去學校上學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那天早上,他找不到一本簿子。老師和全班同學叮嚀一定要帶,他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找不到,媽媽跟他說,找不到就不載你去上學,朋城感到很焦急、很無助,他想說這樣下去一定會遲到,索性就躺到床上不起來了,從這次開始之後,朋城開始斷斷續續不去上學,媽媽卻…
Thumbnail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Thumbnail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