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陳筱亭:我們每個人,都是曼陀羅──讀《空橋上的少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我寧可不要遲到,今天就不要去學校了」——談完美主義與執著

如果只能談一件事,我會聚焦在張朋城第一次不去上學的那天。

書中,朋城講述到自己第一次不去學校上學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那天早上,他找不到一本簿子。老師和全班同學叮嚀一定要帶,他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找不到,媽媽跟他說,找不到就不載你去上學,朋城感到很焦急、很無助,他想說這樣下去一定會遲到,索性就躺到床上不起來了,從這次開始之後,朋城開始斷斷續續不去上學,媽媽卻用越來越激烈的方式拖他去上課,不斷在他耳邊叨唸:你不回學校上課你以後怎麼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種經驗,上課快要遲到,於是你心想:「算了,還是不去上了,我寧可不到也不要遲到。」我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心態,有好處、也有壞處,十分容易在生活周遭觀察到,害怕失敗就是其中一種表現,我在這樣的心態上吃過苦頭,於是到後來,常常會提醒自己,放輕鬆,不要把事情看的那麼極端,遲到了,還是可以去上課、失敗了,永遠可以重來、跌倒了,爬起來便是。

所以在書末,他說了一句令我相當印象深刻的話,他想對第一次逃學的自己說:「不要找了,那個本子」。

2醫師到底能為個案做什麼——曼陀羅的隱喻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個隱喻——伯鑫去貝圖寺看喇嘛們製作曼陀羅。

一個曼陀羅的製作要耗時七天,作品完成後,會開放展示四天,等到第五天,喇嘛們會把曼陀羅毀掉,並把那些那些用來製作曼陀羅的彩沙撒入印度河(這樣的過程會不斷重複進行)。

一開始伯鑫覺得很扼腕,明明花費了這麼多心力才做好,毀掉了不是很可惜嗎?可是喇嘛回復他,這些沙子會被送往更遠的地方,讓更多人「持續加入它的完成」而伯鑫雖然也只是個過客,卻也由於觀看的行為,一併的參與了曼陀羅本身。

青少年日間病房每年都會舉辦畢業典禮,有的人會畢業、有的人會留下,也有的人會離開……對那些青少年來說,大家都只是過客,而這個「學校」,充其量不過就是個中繼站,那麼那些醫師到最後,真的能幫到他們什麼嗎?

讀到本書的最後我有了答案。這個地方,這些醫師,都參與了每個個案的人生,經由故事不斷的復述、紀錄、交談、碰撞,伯鑫見證了朋城的人生,而我則由於閱讀本書,見證了他們。

我們每個人,都是曼陀羅。

3整本書的心得

我一直對「人心」相關的議題很感興趣,而藉由本書,開始啟發我思考更多關於醫病關係的看法(特別是針對精神疾病這個領域),我閱讀完後深深地感覺到,我們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而印度拉達克之旅的部分,則開闊了我的視野,在這之前,我完全沒聽說過印度有這樣的一個地方,也許一輩子不會踏上那塊土地也說不定,卻藉由作者之手,列城的一切一切全在我的眼前活過來了。書中的雙主軸看似沒有交集,仔細去讀卻發現暗藏許多哲理的相通之處,這是本書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巧思。

讀書筆記:

精神科醫師蔡伯鑫結束完住院醫師訓練後,考慮是否要離開原本的醫院環境,到新醫院就職,內心混亂的他,暫時逃往印度拉達克尋求解答。

伯鑫印度拉達克之旅9日行程整理:
台北坐飛機到德里,再從德里坐飛機到列城(Leh)
他去了列城宮殿、提克西寺、香提翠堵坡(Shanti stupa)、貝圖寺、嘿密寺
三日健行路線(從林嘎村走到陽旦村再走到嘿密書克怕詹hemis shukpacham最後走到提密斯綱tingmosgang)、喇嘛玉如(lamayuru)
(簡而言就是寺廟、喇嘛、酥油茶、空氣稀薄、轉經輪、曼陀羅、走路、哲思、民宿老闆娘、風馬旗之類的無限迴圈……難以言傳,看書就會知道)

張朋城,懼學症經典個案,已在青少年日間病房待了四年……今年是他待在這裡的最後一年。對未來充滿疑惑與不安的他,會和蔡伯鑫醫師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我關注的點:

1、朋城和爸爸、媽媽的親子關係
大家都希望朋城回學校上學,特別是他的母親,她給朋城非常大的壓迫,我一直認為朋城的懼學有很大一部分成因來自於母親對待他的方式(朋城也說過,他來青少年日間病房,一部分是為遠離媽媽)但讀到後來,我有點改觀,畢竟我也只聽過朋城的陳述,也許不那麼公正,我想朋城的母親也有她不為外人道的心酸,那是另一段故事(朋城的父母在她小時候離異,而爸爸似乎會對家人施暴)。

2、朋城說:「我忽然有個感覺,我真的……回不去了。」
這句話在我心頭震了一下。
我懂他的感覺。我猜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某種完美主義作祟,從文本能推出(朋城會因為上學快遲到就想說寧願不去也不要遲到)。

3、大家都希望朋城回學校上學,只有伯鑫跟他說,我們一起試試看接下來這一年能有什麼改變,而且……不一定要回學校。

4、這是朋城最後一年待在青少年日間病房(有年齡限制)。在此之後,有兩條路,轉成人日間病房或是discharge,雖然discharge是醫生用詞,意指讓病人離開醫院,但這個詞不知道怎麼總讓我不太舒服,好像把人當作物品一樣。

5、朋城和另一個個案——欣瑜的戀情XD

我在思索的問題:

1、為什麼回不了學校?(朋城懼學的懼是在恐懼什麼?)
2、一定要回學校嗎?除了回學校之外,人生還有什麼選擇?
3、醫生和病人的關係,醫生是病人的拯救者嗎?又或者,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4、精神疾病的定義:是誰來判定精神疾病,這樣的判定客觀嗎?抑或是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由於不是我的專業,所以要查資料)

聯想:

在村上春樹著作《挪威的森林》這本小說裡,有兩個人物也有一般世俗上認定的精神疾病,也就是直子和玲子姊,他們倆人都住在一個稱為阿美療的療養機構,在那裡,醫生和病患互相幫助(有時候病患和醫生的界線是十分模糊的),他們過著極為規律簡單的生活,種菜、學才藝、運動……。那個地方讓我聯想起青少年日間病房。

補充:

什麼是青少年日間病房?(在讀本書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這樣的地方)
一個讓懼學症、憂鬱症、過動症等孩子「上學」的地方。
提供青少年一邊進行精神復健,一邊接受教育,同時又能與同儕互動,提升人際技巧,進而讓他們能回歸體制復學或繼續升學就業的地方(像是台北榮總就有)。

文:陳筱亭(試讀評論讀者)

raw-image

《空橋上的少年》 蔡伯鑫 著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真實故事改編 × 心理治療 × 邊境旅行 = 精神科醫師首部雙線長篇小說
★以懼學為線,穿梭家庭/學校/醫療/職場,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困境
★迷惘度直逼《徬徨少年時》!獻給每個在過渡中迷失與不安的靈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3會員
201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空橋這個名詞很有意思,何謂空橋,是在空中的橋樑嗎?還是架空的橋呢?那到底是不是橋呢?這個橋可以通到哪邊去呢?就像是伯鑫跟朋城一樣,站在這座橋上面不知道會通到哪裡去。就像這個世代的人一樣,好像很有目標的在行走,但是連下一步是哪裡都不知道。「這幾年有這麼多人告訴過我,你必須克服恐懼,必須讓自己快樂起來…
Thumbnail
空橋這個名詞很有意思,何謂空橋,是在空中的橋樑嗎?還是架空的橋呢?那到底是不是橋呢?這個橋可以通到哪邊去呢?就像是伯鑫跟朋城一樣,站在這座橋上面不知道會通到哪裡去。就像這個世代的人一樣,好像很有目標的在行走,但是連下一步是哪裡都不知道。「這幾年有這麼多人告訴過我,你必須克服恐懼,必須讓自己快樂起來…
Thumbnail
當我看到書的封面是有一個人孤單的站在一個永無止境的橋上,以及看到書名是叫做《空橋上的少年》時,我立刻聯想到的便是如今的我們。現今的我們正在為未來的大學奮鬥,可是同樣的也為未來的科系而苦惱,且不但是為了未來的科系,甚至也對未來的種種而感到十分的憂心。我們就像是空橋上的少年般,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不知…
Thumbnail
當我看到書的封面是有一個人孤單的站在一個永無止境的橋上,以及看到書名是叫做《空橋上的少年》時,我立刻聯想到的便是如今的我們。現今的我們正在為未來的大學奮鬥,可是同樣的也為未來的科系而苦惱,且不但是為了未來的科系,甚至也對未來的種種而感到十分的憂心。我們就像是空橋上的少年般,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不知…
Thumbnail
日期:2020/10/16(五)14:20-16:00 地點:台北,明倫高中 ▍同學們的迴響 「聽完這次的講座,我覺得我像是見證了《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出世。從醫師年輕時一遊的『天空之鏡』開始,到夢幻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再到當兵時爬過的幽暗隧道,他說的那種害怕、憂慮和找到出口、看見光…
Thumbnail
日期:2020/10/16(五)14:20-16:00 地點:台北,明倫高中 ▍同學們的迴響 「聽完這次的講座,我覺得我像是見證了《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出世。從醫師年輕時一遊的『天空之鏡』開始,到夢幻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再到當兵時爬過的幽暗隧道,他說的那種害怕、憂慮和找到出口、看見光…
Thumbnail
旅遊線裡,蔡醫師錯過了班公錯,拉達克最有名的景點;結尾也終會離開拉達克,從拉達克畢業,回到現實。醫療線故事開頭,楊醫師離開、蔡醫師進入日間病房,期間有病人離開、新病人進來;結尾朋城終究不再是「永遠的班長」,得去大學,蔡醫師也會如楊醫師般離開,暗示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外在環境改變終究無人可擋…
Thumbnail
旅遊線裡,蔡醫師錯過了班公錯,拉達克最有名的景點;結尾也終會離開拉達克,從拉達克畢業,回到現實。醫療線故事開頭,楊醫師離開、蔡醫師進入日間病房,期間有病人離開、新病人進來;結尾朋城終究不再是「永遠的班長」,得去大學,蔡醫師也會如楊醫師般離開,暗示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外在環境改變終究無人可擋…
Thumbnail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Thumbnail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Thumbnail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Thumbnail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Thumbnail
書中,朋城講述到自己第一次不去學校上學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那天早上,他找不到一本簿子。老師和全班同學叮嚀一定要帶,他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找不到,媽媽跟他說,找不到就不載你去上學,朋城感到很焦急、很無助,他想說這樣下去一定會遲到,索性就躺到床上不起來了,從這次開始之後,朋城開始斷斷續續不去上學,媽媽卻…
Thumbnail
書中,朋城講述到自己第一次不去學校上學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那天早上,他找不到一本簿子。老師和全班同學叮嚀一定要帶,他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找不到,媽媽跟他說,找不到就不載你去上學,朋城感到很焦急、很無助,他想說這樣下去一定會遲到,索性就躺到床上不起來了,從這次開始之後,朋城開始斷斷續續不去上學,媽媽卻…
Thumbnail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Thumbnail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