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純粹的惡,納粹的集中營-滅頂與生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善與惡不是二分法可以分得清楚的選擇題,但真正的惡還是能讓人辨識出來,因為它會讓人陷入絕望。

納粹在二戰時期的暴行,對現代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所有人都從歷史課本裡,或多或少的聽過學過考試過。但陌生,是因為所有人都不清楚,這些暴行背後的影響。納粹集中營真正的惡不只是毀滅種族,也不是刑求虐殺。

而是徹底剝奪人類身而為人的意義,抽乾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靈魂。

滅頂與生還》放到現在來看,仍是全世界的警鐘,提醒我們小心那些宣稱組織化、合法化的暴力,以及那些說有其需要的預言家和夢想家。許多人心懷惡意,說衝突才是歷史的常態,說歐洲從來沒有和平超過四十年。這些都是強詞奪理,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戰爭和暴力都是不必要的。預防性暴力也只會引發更多的暴力。

撒旦,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不需要的。

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懶得動腦、短視近利的群眾多麼可怕。享受追隨強勢領導者的安全感,並隨著領導者的肆無忌憚而更堅定追隨的信念。與領袖被擊倒時一併被擊潰,沉浸在失落的哀傷、痛苦和悔恨中。然後在短短幾年之後,就又在不公平的政治遊戲中,找到讓自己心安理得不用負責的說法:

我們(這個群體)是被體制蒙蔽的罪人,沒有勇氣的聽從命令的懦夫,只有上帝可以赦免我們的罪。

在現代的時空背景下,人們有很多發自潛意識裡的疑問,很容易拿好萊塢的英雄片做比較,拿那些堅忍不拔、苦難中成長的"英雄"當作心目中的範本,而千篇一律的問受難者們,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不逃離?為什麼不能事前避開?

但這是生活在現代才會有的疑問,在那個無視法律,沒有常規處置的年代,逃脫回家的人更可能被視為間諜。這群囚犯,更多的是老弱婦孺,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終其一輩子都在農場、店裡工作。怎麼給予其他人希望團結、如何抵抗而不被殘忍的殺害?就算僥倖逃出鐵絲網,但甚至不知身處何方的他們,要去哪裡?怎麼活下來?親戚、家人、朋友都死光的他們,能怎麼辦?

會有這些問題的群眾們,沒有能力直視罪惡,他們不敢相信罪惡可以如此純粹,又無法被打敗。一定是有什麼環節錯了,才會導致這樣的慘劇;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承受如此的苦難。

事出必有因,許多人都認為罪惡是互相的,但或許真相就是如此平庸,平庸的決定、平庸的生活。

所以我們才要練習看見真相。

納粹集中營裡無法面對的惡-滅頂與生還(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納粹集中營裡無法面對的惡-滅頂與生還(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灰色的記憶

納粹親衛隊的軍官以輕佻語氣警告集中營囚犯為樂:「不管這場戰爭最終結果如何,對付你們的這場仗我們贏定了。你們沒有人能活下來作證,就算有人倖免,這個世界也不會相信他。或許會有人懷疑,會有討論,歷史學家會做研究,但是沒有人有十足把握,因為我們會把證據連同你們一起銷毀。即便保留了部分證據,即便你們之中有人倖存,其他人也會說你們陳述的那些事太可怕令人難以置信。他們會說那是同盟國的誇大宣傳,不會相信你們,會相信我們,而我們會否認一切。集中營的歷史將由我們書寫」

歷史都是勝利者撰寫,所幸,這段歷史沒有被淹埋,隨著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失敗,原本草草執行的湮滅證據計劃,被加速執行,許多資料被摧毀,但百密一疏還是留了許多資料。只是加速湮滅證據的計劃讓納粹的暴行更令人髮指,集中營的犯人被迫挖出自己上百萬同袍的屍體,露天架起柴堆焚燒;關閉原本分散的集中營,不問生死的趕著囚徒遷徙到德國內陸。

集中營另一項恐怖的記憶是,逼迫受害者生存的體制下的共謀。

不可能充足的糧食讓人們在虐待、勞動、嚴寒、疾病下,兩到三個月就會能量消耗殆盡而死,不論是生理或是心理上。為了活下去,集中營的囚犯不得不爭奪所剩無幾的物資。納粹軍官也樂得讓這些人負責管理囚犯,但為了要確保集中營囚犯不會背叛納粹,只能讓這群囚犯的手上留著更多自己同胞的血。

這段歷史讓人絕望的不只是納粹軍官,而是理論上應該還保有人性的德國知情人民,但舉凡工業公司、農場、街訪鄰居,都因為受惠於集中營帶來的利益,而自成一個宇宙,刻意視而不見。這些沒有參與執行卻又知情人民、軍官到了戰後依然留在那個宇宙裡,說著他們自己的語言。

這些人很難否認自己做了某個行為,或否認這個行為發生,但很容易捏造做這些事情的背後心理動機,以及行為發生當下的情緒反應。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可靠,心境總是會變,而要記住當時的心境無異是胡說八道。

這些心理動機最常見的說法是,我身不由已,不得不聽從命令。

無用的暴力

納粹常常使用無用的暴力,為施暴而施暴,只是為了製造疼痛。有時候納粹的暴力有其目的,但往往使用了過多、與目的不成比例的暴力

納粹在挺路運送囚犯時,有許多常態或非常態的要求。常態的要求是虛情假意的建議(命令),讓不知情、面對未知恐懼的人,盡可能的帶所有的財物,甚至是家畜。納粹軍官總是意有所指地說你們都會用到,但那只是監守自盜的謊言,為了更方便的搶奪財產。

運送囚犯的火車都是光禿禿,是真的光禿禿的車廂,沒有物資、飲用水、鋪在地上的稻草,甚至沒有廁所。而這趟火車之旅總計兩個禮拜,中間只會停車兩到三次。只多囚犯在停車的時候來不及到旁邊比較隱密的樹叢,只能就地在月台或是鐵軌旁,像牲畜般被車上的軍官恥笑。

這還只是序幕,進入集中營之後,所有人必須一絲不掛,連毛髮都須被剃除,一周一次。好不容易拿到的便當盒有三種用途:領取每日分配的湯;夜裡不能外出的尿壺;盥洗槽有水時拿來取水盥洗。吃飯的時候沒有湯匙,雖然集中營的倉庫推積了許多搜刮囚犯來的湯匙。

來到集中營的犯人還需要刺青,刺青方式體現德國人分類上的天才,男人次在手臂外側,女人刺在手臂內側;吉普賽人的編號首字母是Z、猶太人是A後來改成B。刺青的過程不是很痛,大概只花了一分鐘,但遺留的心理創傷很大,這是無法抹滅的記號,就像奴隸和要被送去屠宰場的牲畜的記號。

但最可怕的事是點名,每天不論天氣如何,所有囚犯都必須到室外點名,幾萬個囚犯以五個人為一組點名,至少要花一小時,如果人數兜不起來,則要花二至三小時。萬一懷疑有人逃亡,甚至會超過二十四小時。如果遇到下雨或是寒流,這種不知盡頭的慢性折磨,比酷刑還更痛苦。

純粹的罪惡

沒有任何一個宗教能包容追隨魔鬼的人,也不會接受把自身罪刑推諉給魔鬼的辯解之詞。每個人都應該會自己犯的罪行和過錯負責,否則人類文明會從地球上徹底消失,就跟納粹德國一樣

來自義大利、法國、希臘人還有部分猶太人聽不懂德語,也無法溝通,這些聽不懂德語的囚犯往往來這裡的十到二十天內就會死亡。這些人表面是死於寒冷、飢餓、勞累和疾病。但真正的死因是資訊不足,不知道怎麼跟資深的同伴溝通,獲取適應環境、如何找出衣服和鞋子、額外的食物和避開過於辛苦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如何避開危險的軍官,軍官往往認為猶豫不決的人是不想執行命令,而拳打腳踢直到他們聽懂為止,這群可憐的囚犯,只能澀澀的縮在角落,希望苦難有離去的時候。

集中營有一群特殊的「特遣隊」,但他們的特殊之處只在於多幾個月可以吃飽而已。這群由囚犯組成的特遣隊奉命管理焚化爐,就是那群被送進毒氣室同胞的最後歸所,他們還要拔出死者口裡的金牙、剃掉女性死者的頭髮,將衣服、鞋子和行李分門別類的放好。屍體運送進焚化爐後,再把骨灰移出滅跡。

特遣隊一共有接續的十二個,會友前前後後十二組,是因為知道真相的人,都必須死。

模糊的真相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靈魂在屈服或碎裂之前可以撐多久,又經過哪些磨難和考驗。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不知道的潛在力量,這個力量可大可小,或是沒有,唯有在艱困逆境中才有機會衡量。

只是又有多少人能活著衡量到最後。

最可怕的惡,不只是毀滅肉體,同時能摧毀靈魂。被摧毀過的靈魂的世界崩然轟塌,為了保護自己還能活著,生物的本能會自我催眠,就算這裡是地獄,但我是在花園。但這裡究竟是地獄裡的花園,還是花園裡的地獄,亦或是花園還是地獄,都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什麼,失去了靈魂的肉體無法給出答案,是活著嗎?還是為了復仇?但現在只能本能地活著。

因此,身處過集中營的人們都習慣說謊,也可以說是,說出自己心裡的感受,無論是加害者或是受害者。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們都是活在情感、理智麻木的時空裡,與我們一般認知的世界隔絕開來,尤其是越平庸的人,只能試著說更多的謊來平衡真實與想像的世界。

尤其是在重獲自由後,感受活著的真實與發現真實的那份痛苦,猶太受害者們近乎一無所有,家庭破碎、親友罹難。這讓許多人感受不到真實,只是不知所措的情感空白。他們還需要時間,不過這種空白感會伴隨他們一輩子,時不時的出現。

許多自由的囚犯自殺了,其中的許多人是立刻自殺了。

所以我們必須把納粹的加害人,從自欺欺人的謊言裡揪出來,他們固然是體制下的惡的承擔人,但說自己作為軍人,不得不接受命令是最不負責任的說法。在納粹德國十二年的生涯,選擇加入並妥協的人,就是抱著投機心態,放棄原則的人。

只是缺乏自制力反省的體現。

另一方面,真正的罪,是當年幾乎所有德國人集體性、全面性犯的罪,也在於他們沒有勇氣開口。

納粹集中營裡無法面對的惡-滅頂與生還(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納粹集中營裡無法面對的惡-滅頂與生還(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64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不小品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小的世界
74會員
189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不小的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4/09/01
《蜃樓》是一部描繪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小說,聚焦於海南經濟特區的投資與挑戰。男主角張明舶在面對名利與道德的抉擇中,揭示了房地產行業的種種陰暗面。故事中,角色們在社會變革中掙扎求存,探索善與惡的界限,展現了人性在艱難環境中的掙扎與抗爭。作者嚴歌苓以深刻的筆觸勾勒出這個時代的豐富情感與人性光輝
Thumbnail
2024/09/01
《蜃樓》是一部描繪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小說,聚焦於海南經濟特區的投資與挑戰。男主角張明舶在面對名利與道德的抉擇中,揭示了房地產行業的種種陰暗面。故事中,角色們在社會變革中掙扎求存,探索善與惡的界限,展現了人性在艱難環境中的掙扎與抗爭。作者嚴歌苓以深刻的筆觸勾勒出這個時代的豐富情感與人性光輝
Thumbnail
2023/11/16
《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反烏托邦的故事,但他跟《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又有點不太一樣,同樣都是思考生存世界合理的樣子,但《使女的故事》更彰顯了女性的被壓迫。在男人更容易掌握武力的事實下,女性更容易成為被妥協的犧牲者
Thumbnail
2023/11/16
《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反烏托邦的故事,但他跟《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又有點不太一樣,同樣都是思考生存世界合理的樣子,但《使女的故事》更彰顯了女性的被壓迫。在男人更容易掌握武力的事實下,女性更容易成為被妥協的犧牲者
Thumbnail
2023/11/03
「能從眼眶姦出淚的叫悲劇,從嘴角榨出笑的叫喜劇,姦跟榨/煎跟炸的差異在於油的多寡,故事一旦太油是不能稱悲的。」
Thumbnail
2023/11/03
「能從眼眶姦出淚的叫悲劇,從嘴角榨出笑的叫喜劇,姦跟榨/煎跟炸的差異在於油的多寡,故事一旦太油是不能稱悲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種惡,與生俱來,你擺脫不了。它潛行著,如病毒般,在人最脆弱的時候綻放,此時輕則無礙,重則死去六百萬人
Thumbnail
有種惡,與生俱來,你擺脫不了。它潛行著,如病毒般,在人最脆弱的時候綻放,此時輕則無礙,重則死去六百萬人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鄂蘭在《平凡的邪惡》一書中最常為人所引用的是邪惡的平庸性在於上命下從的不經反思行動。然而,相較於此俗濫的引用,更為重要的是她揭露了納粹在二戰時期引起的整個歐洲的道德墮落,尤其是指出尤太人對自身族群的迫害, 「...無論在阿姆斯特丹或華沙、柏林、布達佩斯,尤太領袖負責提供社區內尤太人的名單與
Thumbnail
鄂蘭在《平凡的邪惡》一書中最常為人所引用的是邪惡的平庸性在於上命下從的不經反思行動。然而,相較於此俗濫的引用,更為重要的是她揭露了納粹在二戰時期引起的整個歐洲的道德墮落,尤其是指出尤太人對自身族群的迫害, 「...無論在阿姆斯特丹或華沙、柏林、布達佩斯,尤太領袖負責提供社區內尤太人的名單與
Thumbnail
網路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對納粹軍裝或符號崇拜的發文,像是某年反同遊行就有人穿全套參加。那些軍裝常常帥氣筆挺,好像當個納粹很時髦似的。但是這本書裡整理了紐倫堡大審四位戰犯的精神分析紀錄,以及當時兩位心理學家對戰犯評估的筆記,有些人看起來是還算正常沒錯,但有些人感覺在戰敗之前就已經瘋得很誇張了。
Thumbnail
網路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對納粹軍裝或符號崇拜的發文,像是某年反同遊行就有人穿全套參加。那些軍裝常常帥氣筆挺,好像當個納粹很時髦似的。但是這本書裡整理了紐倫堡大審四位戰犯的精神分析紀錄,以及當時兩位心理學家對戰犯評估的筆記,有些人看起來是還算正常沒錯,但有些人感覺在戰敗之前就已經瘋得很誇張了。
Thumbnail
2019 0704  德國 Nuremberg 紐倫堡最為人所知的,大概就是1945年那場持續近一年的戰爭審判吧。為什麼戰爭審判要選在這裡?原因是,這裡是納粹的「起家厝」,盟軍刻意選在這裡審判,加以終結,算是「有始有終」。 我錯在不夠強大,如果我強過對手,就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2019 0704  德國 Nuremberg 紐倫堡最為人所知的,大概就是1945年那場持續近一年的戰爭審判吧。為什麼戰爭審判要選在這裡?原因是,這裡是納粹的「起家厝」,盟軍刻意選在這裡審判,加以終結,算是「有始有終」。 我錯在不夠強大,如果我強過對手,就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納粹在二戰時期的暴行,對現代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所有人都從歷史課本裡,或多或少的聽過學過考試過。但陌生,是因為所有人都不清楚,這些暴行背後的影響。納粹集中營真正的惡不只是毀滅種族,也不是刑求虐殺
Thumbnail
納粹在二戰時期的暴行,對現代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所有人都從歷史課本裡,或多或少的聽過學過考試過。但陌生,是因為所有人都不清楚,這些暴行背後的影響。納粹集中營真正的惡不只是毀滅種族,也不是刑求虐殺
Thumbnail
影集《納粹群魔傳》採用類戲劇、歷史影像的方式重擬歷史案件,從納粹黨在慕尼黑的起源,到透過民選掌握德國且攻佔歐洲,最終灰飛煙滅,重大事件皆詳細解釋來龍去脈,並且透過歷史學者的解說,從更客觀的角度來看這些納粹群魔傳如何崛起,以及為什麼他們選擇做出發動戰爭、殘害異己、爭權奪利的駭人暴行。
Thumbnail
影集《納粹群魔傳》採用類戲劇、歷史影像的方式重擬歷史案件,從納粹黨在慕尼黑的起源,到透過民選掌握德國且攻佔歐洲,最終灰飛煙滅,重大事件皆詳細解釋來龍去脈,並且透過歷史學者的解說,從更客觀的角度來看這些納粹群魔傳如何崛起,以及為什麼他們選擇做出發動戰爭、殘害異己、爭權奪利的駭人暴行。
Thumbnail
真相會被掩蓋,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嗎?蒙蔽我們雙眼的是假象?還是自身的執念? 真相被掩蓋,不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而是人們的眼睛被矇住,看不見等於不存在,真相就自動消失。往往...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真相會被掩蓋,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嗎?蒙蔽我們雙眼的是假象?還是自身的執念? 真相被掩蓋,不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而是人們的眼睛被矇住,看不見等於不存在,真相就自動消失。往往...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蔡慶樺,是德國思想研究者, 致力於向世人揭示德國二戰時期發生的慘劇, 從中反思過往的邪惡行為。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蔡慶樺,是德國思想研究者, 致力於向世人揭示德國二戰時期發生的慘劇, 從中反思過往的邪惡行為。
Thumbnail
希特勒所帶來的傷害遍及歐洲,如此視人命如敝屣、泯滅人性慘絕人寰的集體罪狀,經過了不到一代人的時間,竟然似乎被淡忘了。如今種族意識再度因為政治的分化而被激起,德國社會的猶太人歧視依然嚴重,轉型正義又真正落實於德國境內與境外了嗎?這是在看遍生命悲歌後,值得人人仔細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希特勒所帶來的傷害遍及歐洲,如此視人命如敝屣、泯滅人性慘絕人寰的集體罪狀,經過了不到一代人的時間,竟然似乎被淡忘了。如今種族意識再度因為政治的分化而被激起,德國社會的猶太人歧視依然嚴重,轉型正義又真正落實於德國境內與境外了嗎?這是在看遍生命悲歌後,值得人人仔細深思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