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純粹的惡,納粹的集中營-滅頂與生還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善與惡不是二分法可以分得清楚的選擇題,但真正的惡還是能讓人辨識出來,因為它會讓人陷入絕望。
納粹在二戰時期的暴行,對現代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所有人都從歷史課本裡,或多或少的聽過學過考試過。但陌生,是因為所有人都不清楚,這些暴行背後的影響。納粹集中營真正的惡不只是毀滅種族,也不是刑求虐殺。
而是徹底剝奪人類身而為人的意義,抽乾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靈魂。
滅頂與生還》放到現在來看,仍是全世界的警鐘,提醒我們小心那些宣稱組織化、合法化的暴力,以及那些說有其需要的預言家和夢想家。許多人心懷惡意,說衝突才是歷史的常態,說歐洲從來沒有和平超過四十年。這些都是強詞奪理,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戰爭和暴力都是不必要的。預防性暴力也只會引發更多的暴力。
撒旦,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不需要的。
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懶得動腦、短視近利的群眾多麼可怕。享受追隨強勢領導者的安全感,並隨著領導者的肆無忌憚而更堅定追隨的信念。與領袖被擊倒時一併被擊潰,沉浸在失落的哀傷、痛苦和悔恨中。然後在短短幾年之後,就又在不公平的政治遊戲中,找到讓自己心安理得不用負責的說法:
我們(這個群體)是被體制蒙蔽的罪人,沒有勇氣的聽從命令的懦夫,只有上帝可以赦免我們的罪。
在現代的時空背景下,人們有很多發自潛意識裡的疑問,很容易拿好萊塢的英雄片做比較,拿那些堅忍不拔、苦難中成長的"英雄"當作心目中的範本,而千篇一律的問受難者們,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不逃離?為什麼不能事前避開?
但這是生活在現代才會有的疑問,在那個無視法律,沒有常規處置的年代,逃脫回家的人更可能被視為間諜。這群囚犯,更多的是老弱婦孺,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終其一輩子都在農場、店裡工作。怎麼給予其他人希望團結、如何抵抗而不被殘忍的殺害?就算僥倖逃出鐵絲網,但甚至不知身處何方的他們,要去哪裡?怎麼活下來?親戚、家人、朋友都死光的他們,能怎麼辦?
會有這些問題的群眾們,沒有能力直視罪惡,他們不敢相信罪惡可以如此純粹,又無法被打敗。一定是有什麼環節錯了,才會導致這樣的慘劇;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承受如此的苦難。
事出必有因,許多人都認為罪惡是互相的,但或許真相就是如此平庸,平庸的決定、平庸的生活。
所以我們才要練習看見真相。
納粹集中營裡無法面對的惡-滅頂與生還(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灰色的記憶

納粹親衛隊的軍官以輕佻語氣警告集中營囚犯為樂:「不管這場戰爭最終結果如何,對付你們的這場仗我們贏定了。你們沒有人能活下來作證,就算有人倖免,這個世界也不會相信他。或許會有人懷疑,會有討論,歷史學家會做研究,但是沒有人有十足把握,因為我們會把證據連同你們一起銷毀。即便保留了部分證據,即便你們之中有人倖存,其他人也會說你們陳述的那些事太可怕令人難以置信。他們會說那是同盟國的誇大宣傳,不會相信你們,會相信我們,而我們會否認一切。集中營的歷史將由我們書寫」
歷史都是勝利者撰寫,所幸,這段歷史沒有被淹埋,隨著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失敗,原本草草執行的湮滅證據計劃,被加速執行,許多資料被摧毀,但百密一疏還是留了許多資料。只是加速湮滅證據的計劃讓納粹的暴行更令人髮指,集中營的犯人被迫挖出自己上百萬同袍的屍體,露天架起柴堆焚燒;關閉原本分散的集中營,不問生死的趕著囚徒遷徙到德國內陸。
集中營另一項恐怖的記憶是,逼迫受害者生存的體制下的共謀。
不可能充足的糧食讓人們在虐待、勞動、嚴寒、疾病下,兩到三個月就會能量消耗殆盡而死,不論是生理或是心理上。為了活下去,集中營的囚犯不得不爭奪所剩無幾的物資。納粹軍官也樂得讓這些人負責管理囚犯,但為了要確保集中營囚犯不會背叛納粹,只能讓這群囚犯的手上留著更多自己同胞的血。
這段歷史讓人絕望的不只是納粹軍官,而是理論上應該還保有人性的德國知情人民,但舉凡工業公司、農場、街訪鄰居,都因為受惠於集中營帶來的利益,而自成一個宇宙,刻意視而不見。這些沒有參與執行卻又知情人民、軍官到了戰後依然留在那個宇宙裡,說著他們自己的語言。
這些人很難否認自己做了某個行為,或否認這個行為發生,但很容易捏造做這些事情的背後心理動機,以及行為發生當下的情緒反應。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可靠,心境總是會變,而要記住當時的心境無異是胡說八道。
這些心理動機最常見的說法是,我身不由已,不得不聽從命令。

無用的暴力

納粹常常使用無用的暴力,為施暴而施暴,只是為了製造疼痛。有時候納粹的暴力有其目的,但往往使用了過多、與目的不成比例的暴力
納粹在挺路運送囚犯時,有許多常態或非常態的要求。常態的要求是虛情假意的建議(命令),讓不知情、面對未知恐懼的人,盡可能的帶所有的財物,甚至是家畜。納粹軍官總是意有所指地說你們都會用到,但那只是監守自盜的謊言,為了更方便的搶奪財產。
運送囚犯的火車都是光禿禿,是真的光禿禿的車廂,沒有物資、飲用水、鋪在地上的稻草,甚至沒有廁所。而這趟火車之旅總計兩個禮拜,中間只會停車兩到三次。只多囚犯在停車的時候來不及到旁邊比較隱密的樹叢,只能就地在月台或是鐵軌旁,像牲畜般被車上的軍官恥笑。
這還只是序幕,進入集中營之後,所有人必須一絲不掛,連毛髮都須被剃除,一周一次。好不容易拿到的便當盒有三種用途:領取每日分配的湯;夜裡不能外出的尿壺;盥洗槽有水時拿來取水盥洗。吃飯的時候沒有湯匙,雖然集中營的倉庫推積了許多搜刮囚犯來的湯匙。
來到集中營的犯人還需要刺青,刺青方式體現德國人分類上的天才,男人次在手臂外側,女人刺在手臂內側;吉普賽人的編號首字母是Z、猶太人是A後來改成B。刺青的過程不是很痛,大概只花了一分鐘,但遺留的心理創傷很大,這是無法抹滅的記號,就像奴隸和要被送去屠宰場的牲畜的記號。
但最可怕的事是點名,每天不論天氣如何,所有囚犯都必須到室外點名,幾萬個囚犯以五個人為一組點名,至少要花一小時,如果人數兜不起來,則要花二至三小時。萬一懷疑有人逃亡,甚至會超過二十四小時。如果遇到下雨或是寒流,這種不知盡頭的慢性折磨,比酷刑還更痛苦。

純粹的罪惡

沒有任何一個宗教能包容追隨魔鬼的人,也不會接受把自身罪刑推諉給魔鬼的辯解之詞。每個人都應該會自己犯的罪行和過錯負責,否則人類文明會從地球上徹底消失,就跟納粹德國一樣
來自義大利、法國、希臘人還有部分猶太人聽不懂德語,也無法溝通,這些聽不懂德語的囚犯往往來這裡的十到二十天內就會死亡。這些人表面是死於寒冷、飢餓、勞累和疾病。但真正的死因是資訊不足,不知道怎麼跟資深的同伴溝通,獲取適應環境、如何找出衣服和鞋子、額外的食物和避開過於辛苦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如何避開危險的軍官,軍官往往認為猶豫不決的人是不想執行命令,而拳打腳踢直到他們聽懂為止,這群可憐的囚犯,只能澀澀的縮在角落,希望苦難有離去的時候。
集中營有一群特殊的「特遣隊」,但他們的特殊之處只在於多幾個月可以吃飽而已。這群由囚犯組成的特遣隊奉命管理焚化爐,就是那群被送進毒氣室同胞的最後歸所,他們還要拔出死者口裡的金牙、剃掉女性死者的頭髮,將衣服、鞋子和行李分門別類的放好。屍體運送進焚化爐後,再把骨灰移出滅跡。
特遣隊一共有接續的十二個,會友前前後後十二組,是因為知道真相的人,都必須死。

模糊的真相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靈魂在屈服或碎裂之前可以撐多久,又經過哪些磨難和考驗。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不知道的潛在力量,這個力量可大可小,或是沒有,唯有在艱困逆境中才有機會衡量。
只是又有多少人能活著衡量到最後。
最可怕的惡,不只是毀滅肉體,同時能摧毀靈魂。被摧毀過的靈魂的世界崩然轟塌,為了保護自己還能活著,生物的本能會自我催眠,就算這裡是地獄,但我是在花園。但這裡究竟是地獄裡的花園,還是花園裡的地獄,亦或是花園還是地獄,都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什麼,失去了靈魂的肉體無法給出答案,是活著嗎?還是為了復仇?但現在只能本能地活著。
因此,身處過集中營的人們都習慣說謊,也可以說是,說出自己心裡的感受,無論是加害者或是受害者。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們都是活在情感、理智麻木的時空裡,與我們一般認知的世界隔絕開來,尤其是越平庸的人,只能試著說更多的謊來平衡真實與想像的世界。
尤其是在重獲自由後,感受活著的真實與發現真實的那份痛苦,猶太受害者們近乎一無所有,家庭破碎、親友罹難。這讓許多人感受不到真實,只是不知所措的情感空白。他們還需要時間,不過這種空白感會伴隨他們一輩子,時不時的出現。
許多自由的囚犯自殺了,其中的許多人是立刻自殺了。
所以我們必須把納粹的加害人,從自欺欺人的謊言裡揪出來,他們固然是體制下的惡的承擔人,但說自己作為軍人,不得不接受命令是最不負責任的說法。在納粹德國十二年的生涯,選擇加入並妥協的人,就是抱著投機心態,放棄原則的人。
只是缺乏自制力反省的體現。
另一方面,真正的罪,是當年幾乎所有德國人集體性、全面性犯的罪,也在於他們沒有勇氣開口。
納粹集中營裡無法面對的惡-滅頂與生還(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64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不小品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73會員
181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小的世界 的其他內容
講到故宮,我們總有種混亂感,台北似乎有一個、北京一個,但事實上南京、瀋陽也都有著自己的故宮,而這本《故宫六百年》說的卻只是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為什麼書名是故宮六百年,不是紫禁城六百年呢?
1910~1941這段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近現代歷史,對2020年代的我們來說還距離不到一百年,卻近乎是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會被遺忘我感覺是因為還很難對這段歷史下註解,越是近代的歷史,就越會跟現在身處的社會有更多的牽扯
大自然的生活既規律又多變,他們按照固定的規律有節奏的釋放生命力,但所有在它羽翼下的生命,卻又都必須不斷地持續地抵抗時間的洪流,所以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與督促下,每個生命都要抬頭挺胸的驕傲活著
電影不是找到答案的鑰匙,卻可以讓我們在一千個讀者裡的哈姆雷特中,找出屬於自己心中的正義與選擇
金庸曾說:『古龍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歷史背景,他用一種歐化的、現代人的想法來表達一種武俠世界,走另一條路,他個性中有個缺點就是不太能堅持,大部分小說只寫一半,若都是他自己寫,水準要高得多』
借助於他的精神天賦,他知道怎樣去引誘一個女孩,去吸引她,而沒有想要去在更嚴格的意義上佔有她。我能夠想像,他知道怎樣去把一個女孩的情感引向至高點,他確定她會為他奉獻一切。當事情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他就中斷了,不會從他這邊發生哪怕最微渺的趨近、不會落出一個關於愛的詞,更不用說一種宣告、一種諾言了。
講到故宮,我們總有種混亂感,台北似乎有一個、北京一個,但事實上南京、瀋陽也都有著自己的故宮,而這本《故宫六百年》說的卻只是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為什麼書名是故宮六百年,不是紫禁城六百年呢?
1910~1941這段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近現代歷史,對2020年代的我們來說還距離不到一百年,卻近乎是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會被遺忘我感覺是因為還很難對這段歷史下註解,越是近代的歷史,就越會跟現在身處的社會有更多的牽扯
大自然的生活既規律又多變,他們按照固定的規律有節奏的釋放生命力,但所有在它羽翼下的生命,卻又都必須不斷地持續地抵抗時間的洪流,所以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與督促下,每個生命都要抬頭挺胸的驕傲活著
電影不是找到答案的鑰匙,卻可以讓我們在一千個讀者裡的哈姆雷特中,找出屬於自己心中的正義與選擇
金庸曾說:『古龍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歷史背景,他用一種歐化的、現代人的想法來表達一種武俠世界,走另一條路,他個性中有個缺點就是不太能堅持,大部分小說只寫一半,若都是他自己寫,水準要高得多』
借助於他的精神天賦,他知道怎樣去引誘一個女孩,去吸引她,而沒有想要去在更嚴格的意義上佔有她。我能夠想像,他知道怎樣去把一個女孩的情感引向至高點,他確定她會為他奉獻一切。當事情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他就中斷了,不會從他這邊發生哪怕最微渺的趨近、不會落出一個關於愛的詞,更不用說一種宣告、一種諾言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前篇以肖戰的演技切入了《陳情令》之中,接下來聊聊之前沒有聊過的部分。「以腳色成功度打敗所有可以忽略的元素」,如此大概可以以此來形容「忘羨CP」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腳色太成功,不過這時我的疑惑就出現了。因為書中很明顯就是藍先愛上魏,但是電視劇當中這些東西都不想點破
Thumbnail
《龍貓》故事敘述小月、小梅兩姊妹跟著爸爸一起搬到郊外居住,準備迎接即將出院的母親,那個被戲稱「鬼屋」的新家發生許多神奇的事,包含會突然四散逃走的灰塵精靈,以及神祕的龍貓與貓巴士。有一天,小梅在與姊姊小月吵架後失蹤了,小月只能尋求龍貓的幫助,展開一場尋找妹妹的奇幻冒險⋯⋯
Thumbnail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上一集談到,恩克魯瑪的心中有一個夢,希望能夠解放全非洲的黑人同胞奴隸。迦納獨立,便是解放的第一步(以上請搭配馬金路德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演說)。
Thumbnail
<p>迦納自十五世紀下半葉遭葡萄牙人入侵,後者以劫掠黃金為主,使得這塊土地獲得黃金海岸的名字。十六世紀起,這塊土地成為歐洲國家販賣奴隸的重鎮,1901年時全境屬於英國勢力範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為了穩住當地的政治勢力,提出一項由當地人佔多數的緩步憲政改革計畫,和「團結黃金海岸會議黨」合作,成員多為律師與企業家等菁英份子;與此相對的,則是以恩克魯瑪率領的「會議人民黨」所提倡的「立即自治」。</p>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前篇以肖戰的演技切入了《陳情令》之中,接下來聊聊之前沒有聊過的部分。「以腳色成功度打敗所有可以忽略的元素」,如此大概可以以此來形容「忘羨CP」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腳色太成功,不過這時我的疑惑就出現了。因為書中很明顯就是藍先愛上魏,但是電視劇當中這些東西都不想點破
Thumbnail
《龍貓》故事敘述小月、小梅兩姊妹跟著爸爸一起搬到郊外居住,準備迎接即將出院的母親,那個被戲稱「鬼屋」的新家發生許多神奇的事,包含會突然四散逃走的灰塵精靈,以及神祕的龍貓與貓巴士。有一天,小梅在與姊姊小月吵架後失蹤了,小月只能尋求龍貓的幫助,展開一場尋找妹妹的奇幻冒險⋯⋯
Thumbnail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上一集談到,恩克魯瑪的心中有一個夢,希望能夠解放全非洲的黑人同胞奴隸。迦納獨立,便是解放的第一步(以上請搭配馬金路德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演說)。
Thumbnail
<p>迦納自十五世紀下半葉遭葡萄牙人入侵,後者以劫掠黃金為主,使得這塊土地獲得黃金海岸的名字。十六世紀起,這塊土地成為歐洲國家販賣奴隸的重鎮,1901年時全境屬於英國勢力範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為了穩住當地的政治勢力,提出一項由當地人佔多數的緩步憲政改革計畫,和「團結黃金海岸會議黨」合作,成員多為律師與企業家等菁英份子;與此相對的,則是以恩克魯瑪率領的「會議人民黨」所提倡的「立即自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