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Facebook真的大得不能倒?再談MeWe移民潮

更新於 2021/03/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事到如今,其實也可以說,緣起於2020年尾的社交媒體的移民潮,也是不成功的。
去年美國大選的時候,因為主流的社交媒體如Facebook和Twitter多番封殺持特定立場的言論和用戶戶口,激起大批網民轉移至其他社交媒體作抗衡。這股「移民」風潮很快就傳到對網絡監控和隱私越來越著緊的香港,在眾多alternative的社交媒體平台選項中,MeWe當時漸有跑出之勢,不少地區、興趣群組相繼成立,在facebook及一些大型討論區,也有不少網民鼓勵更多人開設MeWe戶口,亦有文友撰寫詳細的「移民攻略」,形成了一股社交媒體的移民潮。當時有不少人,包括自己,對於這移民潮,也持正面態度,並有過一絲的期望。
2021年1月,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宣佈了新的隱私政策,名正言順的讓whatsapp的用戶個資與facebook「共享」,而facebook當時針對此新政的「遊花園」式回應,把社交媒體的移民潮推向一個高峰。儘管當時移民潮的「主線」是轉移使用Signal作為日常通訊渠道,但MeWe在這股風潮的帶挈下,加上繁體中文版的適時推出,也重新獲得網民的關注,大型媒體如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亦在相若時間正式落戶MeWe。
雖然自己自多年前已極少使用facebook,但在手機裡卻一直有保留著facebook Lite應用程式,畢竟有些時候仍是會分享一些好文章到自己的facebook wall上(儘管沒有人會看),但在whatsapp爭議燒得正旺的時候,自己也果斷的決定把應用程式刪除,只透過網頁版登入使用。在使用更為不方便之時,自己最高紀錄是接近兩個星期沒有登入facebook。
自己在MeWe斷斷續續的加了四五十位朋友,也加入了好些地區群組和大量專頁。儘管如以往的文章所述,因為自己這些年來已習慣以閱讀相對較長的文章,重新回到帖子形式並不很習慣,故此自己對MeWe的黏度也不算很高。但漸漸地發現,自己的「朋友」發帖的次數越來越少(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們把帖子設定為只准密友觀看,而同時我又不屬「密友」的一員),自己在一天看到的個人帖,屈指可數之餘,也可以有超過一半都是自己發出的帖子。而地區群組也開始佈滿了蜘蛛網,會發帖的來來去去都是那十個八個人,而這些人又同時游走在不同地區的群組裡發相同的帖子;部份的個人和興趣專頁,更新的頻率也顯得疏落,帖子獲得的迴響也很冷清,只有一些仍然活躍的專頁,才會有較多的互動。
有時因為一些需要而登入facebook,在首頁仍然看到有不少朋友發帖子或出限時動態分享生活日常及個人思考,獲得的迴響和延伸討論仍然很多,跟MeWe的氣氛簡直是天攘之別。在一些大型討論區裡,也有網民說平日乘車時,看到滑手機瀏覽facebook和Instagram的人,仍然遠比MeWe為多。
刻意找了Google Play應用程式下載量排名的統計資料,可見在過去90天,MeWe在Google Play的下載量排名於去年十二月中仍處於高位,其後漸次下降,到一月份whatsapp爭議爆發時再度名列前茅,但這趨勢到二月份時已無以為繼,現時MeWe在Google Play的下載量排名持續位於二百名以外;相反,Signal在Google Play的下載量排名至今仍未跌出二十名以外,但仍然敗於whatsapp及facebook messenger。
Source: SensorTower
無意站在道德高地批評人家沒有改變的決心,雖然有網民認為MeWe的管理層還稱得上是有心人,值得包容其不足之處並給予時間改進,但著實這數個月以來有關MeWe的UI簡陋且不容易使用的意見也不絕於耳(儘管經歷過更災難的Medium的自己並不完全同意),沒有設置2FA登入亦一直為人詬病,而專頁需要付費開設,對於一些團體和網絡來說也的確是一種負擔。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沒落有多項因素互為影響,但對於哪種因素才是促成大家仍然對facebook有較高黏度的主要原因,我也找不到絕對的答案:是各種替代品無法(相對)完美地取代facebook既有的各種功能,還是網絡生態早已被科技巨頭定型得太緊要以致脫離破局要付出的代價俱太高,抑或是大家已乾脆摒棄如facebook的這一種的網絡交流和訊息接收方式?
也有可能是,對於MeWe,我們還是不值得給予那麼多的持續關注。
只是在這個香港的氣壓越來越低沉的時刻,自己還是多了一重體會,對於大量半生不熟萍水相逢的人來說,一個人長期沒有(再)在facebook發帖,會否代表他已遭遇不測不在人世?定期在facebook蒲一下頭,可能也成了一種「報平安」的責任,但前提是,縱使你仍有心跳聲,也要有人仍然想要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9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right F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愛情的魔力和偉大,也許還是要走進這個大觀園裡玩過、體驗過,才能領略得到,自己也不會反對跨得過這一段路的伴侶們,雙方的關係可以變得更加堅實;但對著決定斬攬放下、斷絕來往的伴侶們,也不能就此說他們的關係因雙方不願意從某種方式負上責任而顯得不堪一擊。
我們只能記住,在2021年2月尾的這一段日子,曾經發生過如斯的事件,把香港再向深淵推進了一點點。
有心的本地電影,仍是值得進場去支持,但面對這要持續下去未見終點的大時代,也只能借用電影中拾荒婆婆對BabyJohn的(前瞻性)寄語作結,「好人一生平安」。
農曆新年在華人社會中地位超然,就算新一代多麼不喜歡多麼輕視也好,相信這個節日也不會消聲匿跡被世人遺忘。可是,當過節的方式也被處處受限,不合政權喜好的傳統和活動通通被禁,無法按自己喜好和步伐去過的新年,又是大家樂見的嗎?
還是盼望,Android版的Clubhouse能夠在短時間內上線,好讓自己能重新catch-up一些錯過了的社群討論,和進一步摸索聲音媒體對自身的適切程度。
光輝燦爛的時刻,不會伴隨至人生的終結,盛極一時,總會從天堂上跌下來,歸於平淡,默默地渡過平淡的餘生。
愛情的魔力和偉大,也許還是要走進這個大觀園裡玩過、體驗過,才能領略得到,自己也不會反對跨得過這一段路的伴侶們,雙方的關係可以變得更加堅實;但對著決定斬攬放下、斷絕來往的伴侶們,也不能就此說他們的關係因雙方不願意從某種方式負上責任而顯得不堪一擊。
我們只能記住,在2021年2月尾的這一段日子,曾經發生過如斯的事件,把香港再向深淵推進了一點點。
有心的本地電影,仍是值得進場去支持,但面對這要持續下去未見終點的大時代,也只能借用電影中拾荒婆婆對BabyJohn的(前瞻性)寄語作結,「好人一生平安」。
農曆新年在華人社會中地位超然,就算新一代多麼不喜歡多麼輕視也好,相信這個節日也不會消聲匿跡被世人遺忘。可是,當過節的方式也被處處受限,不合政權喜好的傳統和活動通通被禁,無法按自己喜好和步伐去過的新年,又是大家樂見的嗎?
還是盼望,Android版的Clubhouse能夠在短時間內上線,好讓自己能重新catch-up一些錯過了的社群討論,和進一步摸索聲音媒體對自身的適切程度。
光輝燦爛的時刻,不會伴隨至人生的終結,盛極一時,總會從天堂上跌下來,歸於平淡,默默地渡過平淡的餘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Facebook作為用戶量最龐大的Social Media,同時還保持著高成長和高獲利。在隱私權抬頭的趨勢下,他還有怎樣的變現成長策略。
Thumbnail
有許多人對「買廣告」這件事有一種潔癖,好像這是一種「作弊」行為;對於不用買廣告就達成行銷目標的成功案例,則是心生嚮往,希望自己的產品或活動都能享受「病毒式行銷」的操作,只靠口耳相傳就被很多人知道。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隱藏的偏見。
Thumbnail
事實上,不管臉書有沒有停用網誌功能,它都不是一個適合認真寫作的平台。還在那邊寫的格友,不管你是寫在自己的個人動態、粉絲專頁還是社團裡,最好不要再把臉書當成唯一的作品載具,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Thumbnail
這好像是一句聽來很廢的描述,但這就是我聽完今年F8大會開幕演講的感想。其實這並不是廢話,而且我認為,這應該已經準確體現在Facebook各項產品的細節上,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應對人性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年的F8大會,我會說這是一個「打掉重練大會」。不論Facebook本身或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都是如此。同時,這過程中有很多使用者行為正在不斷的演化,產生出新的價值。
Thumbnail
Facebook在這次F8大會中,特別點出了「創作者」的角色。以往F8強調的多是工程技術方面的進步、以及平台周邊的各種工具與技法,而很少針對「人」,並且指出「要向誰說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Facebook作為用戶量最龐大的Social Media,同時還保持著高成長和高獲利。在隱私權抬頭的趨勢下,他還有怎樣的變現成長策略。
Thumbnail
有許多人對「買廣告」這件事有一種潔癖,好像這是一種「作弊」行為;對於不用買廣告就達成行銷目標的成功案例,則是心生嚮往,希望自己的產品或活動都能享受「病毒式行銷」的操作,只靠口耳相傳就被很多人知道。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隱藏的偏見。
Thumbnail
事實上,不管臉書有沒有停用網誌功能,它都不是一個適合認真寫作的平台。還在那邊寫的格友,不管你是寫在自己的個人動態、粉絲專頁還是社團裡,最好不要再把臉書當成唯一的作品載具,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Thumbnail
這好像是一句聽來很廢的描述,但這就是我聽完今年F8大會開幕演講的感想。其實這並不是廢話,而且我認為,這應該已經準確體現在Facebook各項產品的細節上,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應對人性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年的F8大會,我會說這是一個「打掉重練大會」。不論Facebook本身或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都是如此。同時,這過程中有很多使用者行為正在不斷的演化,產生出新的價值。
Thumbnail
Facebook在這次F8大會中,特別點出了「創作者」的角色。以往F8強調的多是工程技術方面的進步、以及平台周邊的各種工具與技法,而很少針對「人」,並且指出「要向誰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