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VR: 舊家 / Hom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沉浸共感度:★★★★☆

導演:許智彥 / Chih-Yen Hsu
製片國:臺灣 / Taiwan
類型:劇情片,擬紀錄片
年分:2019
片長:17min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056432/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透過奶奶的視角,過了一個端午節。


每個民族都有家人團圓的節慶。在美國通常是聖誕節與感恩節,在臺灣則是舊曆年、清明、端午與中秋。節慶期間,因為工作四散各地的家人,帶著妻小甚至寵物,陸續回到以祖父或祖母為中心的家,大家一起吃飯、住個幾晚,探問彼此近況,相互恭賀事業有成、平安健康。假期結束,又得匆匆趕回工作岡位。

不同民族,對這類專門為了和親人一起過節而產生的旅程,亦有不同的定位。在美國,習於將這樣過程稱作:到祖父母家過節--自己在工作地成的家是主體,是自己創建的城堡,而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家,是屬於父母,由父母親手創建的城堡,過節的旅程是離開自己的領地,前往父母的領域。

而在臺灣(精準而言是臺灣的漢人),我們通常會以家族的族長(通常是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為中心,認為該中心人物居住的地方是「老家」「古厝」「故鄉」「根源」,其他各房子孫散居各地是「開枝散葉」,每個團圓節日都要「回鄉省親」「吃果子拜樹頭」。這樣的活動會延續到族長離世,各大房離散,重新以自身為中心延續於團圓節日省親的活動。

端午節這天,為了和老奶奶一同過節,許家上上下下陸續到達老奶奶住的「舊家」。(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端午節這天,為了和老奶奶一同過節,許家上上下下陸續到達老奶奶住的「舊家」。(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舊家》正是一個典型臺灣家族,全家團圓過端午節的故事。年邁的奶奶和外籍看護住在和式建築「舊家」,端午節這一天,住得近的子女先來行到達,動手收拾家中雜物,接著,在外地讀書的孫子女、在異鄉工作的孫子女帶著或學步或襁褓中的曾孫,也陸續進門和大家打招呼。看得出來每位成員都對「奶奶家」「舊家」十分熟悉,孫子躺上奶奶的床補眠,其他家人沒有任何猶豫生分地往裡走,坐到內廳的沙發上。這戶人家人丁興旺,搜羅所有椅凳還是不夠分派,有些孫子、孫媳索興坐在和式木地板上,就近照顧滿地爬、走路不穩的曾孫。原本安靜的老屋,一下子變得鬧哄哄,充滿過節的人聲氣味。

古典、家常情節,因為導演許智彥獨到的安排--這場家族聚會不只以奶奶為中心集結,更進一步由奶奶的視角出發--使《舊家》分外有滋味。

戴上頭戴式顯示器(以下簡稱頭顯),欣賞者置身和式老宅客廳一角,正前方電視正播放楊麗花歌仔戲,左側是大門,陸續有人走進來,右側有一張醫用病床,床旁臥榻睡了一個年輕人,後方是內廳。不知怎麼,似乎置身夢裡,歌仔戲、老式立扇與周圍的人都沒有聲音。一位長者走向前來,半蹲、態度友善、向欣賞者說些什麼,忽然,他伸手調整,歌仔戲、老式立扇與周圍的人聲清晰起來。「媽,敢有較清楚?有啦!」原來欣賞者是家族的族母--奶奶,半蹲的長者是兒子,沒有聲音是因為重聽、助聽器沒戴好!此一設定真是神來之筆!

假期結束,子孫一一返回工作岡位,只留看護陪伴奶奶,隨風拍動的日曆停在端午節這一天。(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假期結束,子孫一一返回工作岡位,只留看護陪伴奶奶,隨風拍動的日曆停在端午節這一天。(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透過頭顯,看著陌生的人們陸續來到腳邊打招呼,態度尊重而親暱,卻過度仔細地介紹自己,即可同理這位族母已然失智,並不認得這些來家裡過節的子孫兒媳;聽著兒子們煞有其事的叮囑看護要多多費心,子孫自顧自的在院子裡玩鬧,分享帶來的點心,大兒子和三兒子爭論要不要讓母親吃甜食,欣賞者亦會忍不住懷疑,助聽器裝好、聽得到,到底好還不是不好?中午過後,拍完大合照,子孫陸續來跟前道別,在臺北工作、讀書的最先告辭,住得近的兒子最終也趕在天黑前回家去(承諾明日再來看媽媽)。諾大房子留下看護相伴,只有電視機裡的歌仔戲持續發出聲音,看到這樣的景像,更是五味雜陳梗在心頭。

這家人向心力是強的,對這樣的團圓活動是有期待的,也能感受到一眾子孫敬愛族母並非表象,真心誠意,把族母留在舊家,不強迫其與兒子同住,絕非拋棄或忽略,而是貼心容任長輩想待在熟悉環境的固執。然而,短暫喧鬧之後徒留寂寥,令人不禁自問:團圓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參與《舊家》拍攝的眾人,半是演員,半是導演許智彥的親人。(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參與《舊家》拍攝的眾人,半是演員,半是導演許智彥的親人。(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meVRFilm)

作為《舊家》主場景的日式老宅,新營藥仔會社日式宿舍,的確是許智彥祖父母住了一輩子的「舊家」,該建物為臺南市政府財產,在許智彥祖父許全成於前臺南縣秘書任內獲分配此官舍,直到祖母過世,臺南市政府才收回官舍。由於許家將該建物照顧妥善,臺南市政府決定保留該官舍,修復後作為文化熱點重新開放。許智彥拍攝《舊家》肇因於與高雄電影節合作,同時也屬於這個文化熱點修復發展計畫的一部分。

為了回復祖母在世時的陳設,導演許智彥動員親戚拿出私家珍藏,並請美術組考據舊照片加以復原。導演許智彥自述,當初想拍《舊家》是想保留長輩住在這楝房子裡的回憶,導演許智彥還強調,會採用祖母的觀點,並且通知所有親人,邀請他們參與拍攝,重現奶奶還在世的景況,並非執著追憶甫過世的祖母,相反的,是想紀錄「還在世的我們」--所有會回舊家過節的親人與自己。

然而,從豆瓣短評,到日本Beyond the Frame影展最佳VR大賞評審講評,《舊家》令人沉浸共感最深的,是旁觀的奶奶與她的寂寥,而非熱鬧吵雜、「還在世的我們」。不知這樣的結論,在導演許智彥的計畫之中,或是意料之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crifice 生贄的沙龍
105會員
192內容數
AR、VR、MR、XR,歡迎與我一同沉浸體驗。
2024/12/15
VR版《開房間》三部曲之第二部;又一部作品,非常Craig Quintero、非常郭文泰。
Thumbnail
2024/12/15
VR版《開房間》三部曲之第二部;又一部作品,非常Craig Quintero、非常郭文泰。
Thumbnail
2024/06/16
導演賴冠源虛擬一列穿越時空的列車「哈瑪星列車」,於同名VR中介紹哈瑪星與打狗港/高雄港的歷史,並直接於VR題名點破哈瑪星的名稱由來與歷史淵源。
Thumbnail
2024/06/16
導演賴冠源虛擬一列穿越時空的列車「哈瑪星列車」,於同名VR中介紹哈瑪星與打狗港/高雄港的歷史,並直接於VR題名點破哈瑪星的名稱由來與歷史淵源。
Thumbnail
2024/06/01
導演賴冠源以粗曠的賽博龐克風格打造未來世界的末日場景,並且漂亮地以VR影像區分現實生活與意識影像。
Thumbnail
2024/06/01
導演賴冠源以粗曠的賽博龐克風格打造未來世界的末日場景,並且漂亮地以VR影像區分現實生活與意識影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雖然沒唸過什麼書,長在農村,但她卻充滿了溫柔與智慧。我永遠記得奶奶要離開的那一年,跟我們說的很多話,我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寫了下來。
Thumbnail
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雖然沒唸過什麼書,長在農村,但她卻充滿了溫柔與智慧。我永遠記得奶奶要離開的那一年,跟我們說的很多話,我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寫了下來。
Thumbnail
外婆總是擔任灶腳總指揮,姨丈嬸負責大灶烹煮在來米,煮熟後放到大鍋裡炒。然後眾女將們圍成一堆,把炒過的香噴噴在來米,放入粽葉中.......
Thumbnail
外婆總是擔任灶腳總指揮,姨丈嬸負責大灶烹煮在來米,煮熟後放到大鍋裡炒。然後眾女將們圍成一堆,把炒過的香噴噴在來米,放入粽葉中.......
Thumbnail
今天是小年夜,明天就是除夕,我們想今天就去祭拜祖先,公婆都在南港軍人公墓,提前拜人比較少一點。 老先生的大哥及大弟都是基督徒,所以就不跟他們約,就我們家去拜,祭拜祖先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去山上給二老請安。 山上有二棵梅花開的好美,順便賞花,等香燒完的時間,聊到爺奶,我家老二一直以為奶奶是從大陸跟爺爺來
Thumbnail
今天是小年夜,明天就是除夕,我們想今天就去祭拜祖先,公婆都在南港軍人公墓,提前拜人比較少一點。 老先生的大哥及大弟都是基督徒,所以就不跟他們約,就我們家去拜,祭拜祖先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去山上給二老請安。 山上有二棵梅花開的好美,順便賞花,等香燒完的時間,聊到爺奶,我家老二一直以為奶奶是從大陸跟爺爺來
Thumbnail
昏黝的房間沉禁著百年孤寂 夫君的音容已經掩埋半世紀 猶能細數每一位逝者的名字 奇怪怎好久不見尾仔和妯娌
Thumbnail
昏黝的房間沉禁著百年孤寂 夫君的音容已經掩埋半世紀 猶能細數每一位逝者的名字 奇怪怎好久不見尾仔和妯娌
Thumbnail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Thumbnail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Thumbnail
這幾年,隨著外祖父母相繼逝去,身為外省第三代的孫字輩,我心中那個爆竹一聲除舊歲的熱呼年,已經永遠成為絕響。我再也沒機會學會,奶奶的炸響鈴如何在出鍋之後,熬過長時間的焚香祭拜,入口時還是脆的;我也懊悔為什麼沒趁外婆還健朗的那些年,和她討教把錢幣包進水餃裡、而依然維持完好餃型的技巧。
Thumbnail
這幾年,隨著外祖父母相繼逝去,身為外省第三代的孫字輩,我心中那個爆竹一聲除舊歲的熱呼年,已經永遠成為絕響。我再也沒機會學會,奶奶的炸響鈴如何在出鍋之後,熬過長時間的焚香祭拜,入口時還是脆的;我也懊悔為什麼沒趁外婆還健朗的那些年,和她討教把錢幣包進水餃裡、而依然維持完好餃型的技巧。
Thumbnail
二伯母 因為一晚上回腿抽筋,讓我必須中斷睡眠起床,糊裡糊塗地再睡下,逕至中午時分。看到妹妹傳來消息:二伯母故去要返鄉,是否一起? 兩年前,二伯父八十多歲壽終正寢,家族少了老大哥,返鄉過年的「年味」突然變淡許多。如今再少個二伯母,這個老家日後恐怕更少人回去了。 我來自於一個大家族,人口眾多不但貧窮甚
Thumbnail
二伯母 因為一晚上回腿抽筋,讓我必須中斷睡眠起床,糊裡糊塗地再睡下,逕至中午時分。看到妹妹傳來消息:二伯母故去要返鄉,是否一起? 兩年前,二伯父八十多歲壽終正寢,家族少了老大哥,返鄉過年的「年味」突然變淡許多。如今再少個二伯母,這個老家日後恐怕更少人回去了。 我來自於一個大家族,人口眾多不但貧窮甚
Thumbnail
透過奶奶的視角,過了一個端午節。
Thumbnail
透過奶奶的視角,過了一個端午節。
Thumbnail
我發現 其實要讓阿嬤笑出來真的不簡單 我每次要拍她 她都說 我那麼老了 拍照不好看不要拍我 但是我拍完之後 就說你給奶奶看拍怎麼 我看看 這就是奶奶可愛之處 我覺得奶奶真的是這個家裡時代的巨人 想想奶奶常常提起的往事 其實很多事情 對我個人來說 要像奶奶扛起整個家 我早就逃了 她還能為子女留下一
Thumbnail
我發現 其實要讓阿嬤笑出來真的不簡單 我每次要拍她 她都說 我那麼老了 拍照不好看不要拍我 但是我拍完之後 就說你給奶奶看拍怎麼 我看看 這就是奶奶可愛之處 我覺得奶奶真的是這個家裡時代的巨人 想想奶奶常常提起的往事 其實很多事情 對我個人來說 要像奶奶扛起整個家 我早就逃了 她還能為子女留下一
Thumbnail
401 戊戌春節5.祭祖 供桌澎湃 乞佑閤家安泰 呢喃如在 402 戊戌春節6.祭祖2 滿室端莊 小兒學樣拿香 臉上生光 【註】除夕圍爐前祭祖,例備素食六菜一湯、米飯、果品等,自一樓廚房敬謹端至四樓神明廳,家人齊聚,老媽點香分發,帶頭致祭,動脣默語如人在。家族三代最幼承承亦持一香,學大人鄭重鞠躬,臉
Thumbnail
401 戊戌春節5.祭祖 供桌澎湃 乞佑閤家安泰 呢喃如在 402 戊戌春節6.祭祖2 滿室端莊 小兒學樣拿香 臉上生光 【註】除夕圍爐前祭祖,例備素食六菜一湯、米飯、果品等,自一樓廚房敬謹端至四樓神明廳,家人齊聚,老媽點香分發,帶頭致祭,動脣默語如人在。家族三代最幼承承亦持一香,學大人鄭重鞠躬,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