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戰爭主題策展】亂世即地獄,畫家筆下的三十年戰爭與死亡

Kuan-avatar-img
發佈於冠廷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十七世紀前半葉,歐洲經歷太多野蠻、血腥與殘酷的場景。1618 年的布拉格,受到迫害的新教徒為了反抗帝國的宗教禁令,衝進城堡裡將三個帝國官員扔出窗外。籠罩歐洲已久的宗教矛盾釀成了長達三十年的戰爭,整個歐陸有約兩成人口被消滅,有些地區甚至到達六成的人在戰爭中死去。這是現代戰爭難以想像的慘劇,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凡爾登戰役的慘烈讓它有「凡爾登絞肉機」的稱呼,而整個一戰在歐陸造成的人口傷亡約是百分之五。對比之下,那是個多麽悲劇的時代。
1618 布拉格拋窗事件
這三十年中有無數的屠殺發生,城堡、村莊、城鎮被毀,藝術品、文化遺產付之一炬,就像湯馬斯·霍布斯所認為的自然狀態,生命是「孤獨、貧窮、骯髒、野蠻與短暫」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看到描述戰爭慘狀的幾幅作品,在這裡我們看不到如提香《查理五世》那威風凜凜的君王畫像,而是亂世中平民所處的地獄。他們描繪著士兵對平民的屠殺、掠奪與施虐,可以說是反戰藝術的先驅,也深遠影響了歐洲未來如何看待軍事衝突。

彼得·保羅·魯本斯《戰爭的後果》

Consequences of War
彼得·保羅·魯本斯《戰爭的後果》(Consequences of war)是一幅充滿豐富象徵的油畫作品,畫中角色極具張力的動作表現衝擊著觀者的目光。這幅作品是由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委託創作,而魯本斯可以自由決定創作主題,希冀和平的他選擇創作一幅描繪戰爭的畫作,透過借喻大量的神話與物件來向觀者傳達戰爭的悲劇。
幼年魯本斯在法蘭德斯的安特衛普接受貴族教育,那時信仰新教的低地國北部省分已經獨立成荷蘭共和國,而南部的法蘭德斯地區多信仰天主教,因此留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的統治之下,魯本斯自幼接受天主教文化的洗禮、良好的教育,也習得多國語言。成年後他成為宮廷畫師,與天主教君主們的關係很好,法國的瑪麗·麥地奇王后委託他畫了二十餘幅以她為名的作品。有時甚至背負著外交的任務,魯本斯是一位致力於和平的實踐者,雖然在他的生平之中,歐洲大多處於戰爭狀態,三十年戰爭的結束在他死後八年才實現。
瑪麗·麥地奇皇后委託魯本斯繪製 21 幅榮耀她的作品,《瑪麗抵達馬賽》除了描繪瑪麗王后來到法國的歷史事件外,畫中也充滿神話與宗教元素。
在一封寫給同行的信件中,魯本斯十分詳細地描述了《戰爭的後果》的創作意圖與其中角色的形象,畫作中央最主要的角色是瑪爾斯(Mars),祂是羅馬神話中掌管戰爭的神祇,手握著盾牌與染血的利劍。身旁神情憂傷拽著祂的是情人維納斯,對比之下瑪爾斯的表情看似毫不在乎。在另一端高舉火把、拉著瑪爾斯的是帶來戰爭與瘟疫的復仇女神阿萊克托,伴隨在旁的是象徵瘟疫與飢荒的怪物,皆是伴隨著戰爭而來的災難。
右側的元素提點了畫作的主題「戰爭的後果」,我們看到面露恐懼、抱著嬰兒的母親,手握斷笛的女子與狼狽倒地的建築師,象徵著戰爭帶來的無差別破壞,降低了生育率、打破和諧,瑰麗建築付之一炬,多少創作者的結晶就這麼消失在歷史之中,令人惋惜。在左上角,我們看到一個有兩張臉孔的雅努斯雕像,祂是古羅馬的神祇,只有戰爭時雅努斯神廟的大門才會打開。
雅努斯雕像
在左方,我們看見一位神情哀戚、穿著黑色衣服的女子,正是象徵歐洲的歐羅巴(在神話裡歐羅巴被愛慕她的宙斯綁架到克里島,成為古老歐洲「米諾斯文明」的起源),她身上的飾品與珠寶都被搶劫一空,訴說著多年來歐洲所受到的苦難。
在曾經的希臘歐元中,可以看到女人與公牛,就是指歐羅巴與宙斯的故事。
雖然魯本斯生活在天主教與反改革的世界中,但這些作品並非對新教的控訴,當時戰爭的過程經常是互相屠殺的,我們可以從帕斯卡的文字中看到思想家對暴行的反思:
「你為什麼要殺我?」

「我為什麼要殺你?不就是因為你住在河的另一邊嗎?若你和我住在河的同一邊,我的朋友,那我就是個殺人犯,殺了你就不是件公正的事。但你住在河的另一邊,因此我是個英雄,殺了你是件公正的事。」

- 帕斯卡《思想錄》

雅克·卡洛特《戰爭的苦難》

《戰爭的苦難》第十一幅
欣賞完魯本斯充滿意象的作品後,我們來到卡洛特(Jacques Callot)寫實的《戰爭的苦難》(Les Grandes Misères de la Guerre),這一系列蝕刻版畫總共有十八幅,完成於 1633 年,作品的敘事連貫地描述一場戰爭暴行,且在每幅底下刻有一段由收集家米歇爾·德·馬洛雷斯寫的敘事六行詩,圖文並茂的格式非常貼近我們所知的文字漫畫,可以說卡洛特是法國史上第一位漫畫家。
作品的第一幅,我們看到一支軍隊從列兵開始,參與戰鬥勝利後開始劫掠村莊、屠殺平民、燒毀房舍等暴行,接著被另一支軍隊發現而逮補,並處以吊刑、火刑、死亡輪各種極刑,即使幸運活下來的人也失去肢體與謀生能力,成為乞丐在路邊等死。
《戰爭的苦難》第十一幅:士兵劫掠
倒數第二幅描繪了先前被劫掠的村民認出並殺死加害者的場景,最後一幅作品,諷刺地,畫著國王在富麗堂皇的宮中分配獎賞的結局,對比著前述的死傷與犧牲,一切似乎只是為了君王虛無的榮耀追求與利益。
《戰爭的苦難》第十四幅:士兵被處以死亡輪極刑
作為寫實作品,《戰爭的苦難》幾乎不加修飾地展示了戰爭、劫掠與折磨。在這時,卡洛特已經是享譽歐洲的版畫家,他的作品流通於整個歐洲,這也讓暴行能夠傳遞到那些幸運而沒有遭受苦難的人們眼中,變成「可想像的」集體記憶。在這系列作品裡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國家或是人物標記,讓它不淪為一種戰爭宣傳品,而是一部血淋淋的反戰作品。
西班牙畫家哥雅參考了卡洛特的作品而作出《戰禍》(Los Desastres de la Guerra),同樣描繪了戰爭的暴行與其帶來的災難後果。
《戰禍》第三幅

維拉斯奎茲《戰神休憩》

《戰神休憩》
《戰神休憩》(Mars Resting)是巴洛克時期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的作品,畫於 1640 年,在這幅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戰神不像其他作品那般驍勇,也不像前面提到《戰爭的後果》那樣懾人。祂面露疲憊,將手托在下巴間,露出無法稱之為壯碩的胴體,祂雖然戴著熟悉的頭盔,但盔甲、盾牌與其他裝備隨意丟在地上,看起來就像一位普通的中年男子,而非我們想像中的羅馬戰神。
維拉斯奎茲在年輕時就受到菲力普四世的賞識,被招攬進宮中擔任首席宮廷畫師,這時他的作品大多是榮耀君主的宮廷畫像,或是歷史事件,像是 1634 年的作品《布列達的投降》描繪一場對荷蘭的軍事勝利,在這幅作品中維拉斯奎茲將西班牙軍畫成裝備精良,而荷蘭軍隊則是組織雜亂。
《布列達的投降》描繪 1625 年西班牙對荷蘭的一場軍事勝利
維拉斯奎茲幫菲力普四世完成了許多像這樣描繪軍事勝利的作品,但事實上,西班牙帝國在菲力普四世在位時已逐漸走向衰落,包括荷蘭在獨立戰爭中得到勝利。這讓史學家認為在《戰神休憩》這幅作品裡,隱含著對於現實的借喻,可能是表現出不受戰神眷顧的西班牙帝國已經不如以往般強盛,或者是畫家透過戰神的倦容反映歐洲長年不休的戰事。

結語

近一個世紀的戰爭為歐洲帶來深遠的影響,包括在戰爭期間,胡果·格勞秀斯建立現代國際法的論述,堅持戰爭中的人道主義原則,就是希望不要再發生《戰爭的苦難》裡出現的那些場景。而軍隊走向專業化,建立合理的補給線,也加強對士兵紀律的掌控,降低劫掠的規模。
政治型態方面,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法國、俄國與後來成立的普魯士王國都走向君主集權之路。現代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為什麼中小貴族會主動放棄特權使權力集中在君主的手中?原因之一在於長期的戰事。
經歷過這無盡戰亂的時代,以及我們今天提到的作品在各個城市流通,使歐洲產生一種集體的亂世記憶,平民與貴族寧願把一部分的自由交給大咖君主,來換取人身安全。即使在集權的十七、十八世紀也是有戰爭發生,軍隊的人數甚至是三十年戰爭的好幾倍,但傷亡與損失也不再達到三十年戰爭的慘烈程度了。

參考資料

五位玩家用聲音跟你聊桌遊。 近期開始努力經營 YouTube, 希望我們的內容可以為你帶來歡樂, 歡迎一同入席,享受遊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石窖內充滿刺鼻的血腥味及腐肉氣息,牆上火把搖曳暖黃光源,似悲憫般,映照濺滿牆面的深褐色陳血,滿地狼籍的零碎肉屑與殘骨。   滴答,滴答。   濃稠的豔紅滴在被關押者的心頭上。   嗚咽仍不停溢出,慘嚎仍不停迴盪,刑房執掌者依舊忠實執行貝薩斯所下的命令。   落難的貴族,命,也不
Thumbnail
啟示錄 12 (7) 天上爆發了戰爭,米迦勒和他的天使與龍作戰,龍和它的天使也作戰。 (8) 但他們沒有得勝,天上也不再為他們找到一席之地。 (9) 於是,那條龍被扔了下來,就是最初的蛇,那條被稱為「魔鬼和撒旦」的蛇,他誤導了整個居住的地球,他被扔到了地球上,他的天使也被扔到了地上。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發動戰爭的因果(3)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這就是附身。這一樁事情二千一百多年前,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派了一個軍團十萬多人,軍團的統帥是他第三個兒子,來侵略中國,想強佔中國。地方太遠了,從羅馬走到新疆花了一年兩個月,都是騎馬、走路啊,一路上水土不服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石窖內充滿刺鼻的血腥味及腐肉氣息,牆上火把搖曳暖黃光源,似悲憫般,映照濺滿牆面的深褐色陳血,滿地狼籍的零碎肉屑與殘骨。   滴答,滴答。   濃稠的豔紅滴在被關押者的心頭上。   嗚咽仍不停溢出,慘嚎仍不停迴盪,刑房執掌者依舊忠實執行貝薩斯所下的命令。   落難的貴族,命,也不
Thumbnail
啟示錄 12 (7) 天上爆發了戰爭,米迦勒和他的天使與龍作戰,龍和它的天使也作戰。 (8) 但他們沒有得勝,天上也不再為他們找到一席之地。 (9) 於是,那條龍被扔了下來,就是最初的蛇,那條被稱為「魔鬼和撒旦」的蛇,他誤導了整個居住的地球,他被扔到了地球上,他的天使也被扔到了地上。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發動戰爭的因果(3)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這就是附身。這一樁事情二千一百多年前,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派了一個軍團十萬多人,軍團的統帥是他第三個兒子,來侵略中國,想強佔中國。地方太遠了,從羅馬走到新疆花了一年兩個月,都是騎馬、走路啊,一路上水土不服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