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戰爭主題策展】亂世即地獄,畫家筆下的三十年戰爭與死亡

Kuan-avatar-img
發佈於冠廷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十七世紀前半葉,歐洲經歷太多野蠻、血腥與殘酷的場景。1618 年的布拉格,受到迫害的新教徒為了反抗帝國的宗教禁令,衝進城堡裡將三個帝國官員扔出窗外。籠罩歐洲已久的宗教矛盾釀成了長達三十年的戰爭,整個歐陸有約兩成人口被消滅,有些地區甚至到達六成的人在戰爭中死去。這是現代戰爭難以想像的慘劇,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凡爾登戰役的慘烈讓它有「凡爾登絞肉機」的稱呼,而整個一戰在歐陸造成的人口傷亡約是百分之五。對比之下,那是個多麽悲劇的時代。

raw-image

這三十年中有無數的屠殺發生,城堡、村莊、城鎮被毀,藝術品、文化遺產付之一炬,就像湯馬斯·霍布斯所認為的自然狀態,生命是「孤獨、貧窮、骯髒、野蠻與短暫」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看到描述戰爭慘狀的幾幅作品,在這裡我們看不到如提香《查理五世》那威風凜凜的君王畫像,而是亂世中平民所處的地獄。他們描繪著士兵對平民的屠殺、掠奪與施虐,可以說是反戰藝術的先驅,也深遠影響了歐洲未來如何看待軍事衝突。

彼得·保羅·魯本斯《戰爭的後果》

raw-image

彼得·保羅·魯本斯《戰爭的後果》(Consequences of war)是一幅充滿豐富象徵的油畫作品,畫中角色極具張力的動作表現衝擊著觀者的目光。這幅作品是由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委託創作,而魯本斯可以自由決定創作主題,希冀和平的他選擇創作一幅描繪戰爭的畫作,透過借喻大量的神話與物件來向觀者傳達戰爭的悲劇。

幼年魯本斯在法蘭德斯的安特衛普接受貴族教育,那時信仰新教的低地國北部省分已經獨立成荷蘭共和國,而南部的法蘭德斯地區多信仰天主教,因此留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的統治之下,魯本斯自幼接受天主教文化的洗禮、良好的教育,也習得多國語言。成年後他成為宮廷畫師,與天主教君主們的關係很好,法國的瑪麗·麥地奇王后委託他畫了二十餘幅以她為名的作品。有時甚至背負著外交的任務,魯本斯是一位致力於和平的實踐者,雖然在他的生平之中,歐洲大多處於戰爭狀態,三十年戰爭的結束在他死後八年才實現。

raw-image

在一封寫給同行的信件中,魯本斯十分詳細地描述了《戰爭的後果》的創作意圖與其中角色的形象,畫作中央最主要的角色是瑪爾斯(Mars),祂是羅馬神話中掌管戰爭的神祇,手握著盾牌與染血的利劍。身旁神情憂傷拽著祂的是情人維納斯,對比之下瑪爾斯的表情看似毫不在乎。在另一端高舉火把、拉著瑪爾斯的是帶來戰爭與瘟疫的復仇女神阿萊克托,伴隨在旁的是象徵瘟疫與飢荒的怪物,皆是伴隨著戰爭而來的災難。

右側的元素提點了畫作的主題「戰爭的後果」,我們看到面露恐懼、抱著嬰兒的母親,手握斷笛的女子與狼狽倒地的建築師,象徵著戰爭帶來的無差別破壞,降低了生育率、打破和諧,瑰麗建築付之一炬,多少創作者的結晶就這麼消失在歷史之中,令人惋惜。在左上角,我們看到一個有兩張臉孔的雅努斯雕像,祂是古羅馬的神祇,只有戰爭時雅努斯神廟的大門才會打開。

raw-image

在左方,我們看見一位神情哀戚、穿著黑色衣服的女子,正是象徵歐洲的歐羅巴(在神話裡歐羅巴被愛慕她的宙斯綁架到克里島,成為古老歐洲「米諾斯文明」的起源),她身上的飾品與珠寶都被搶劫一空,訴說著多年來歐洲所受到的苦難。


raw-image

雖然魯本斯生活在天主教與反改革的世界中,但這些作品並非對新教的控訴,當時戰爭的過程經常是互相屠殺的,我們可以從帕斯卡的文字中看到思想家對暴行的反思:

「你為什麼要殺我?」

「我為什麼要殺你?不就是因為你住在河的另一邊嗎?若你和我住在河的同一邊,我的朋友,那我就是個殺人犯,殺了你就不是件公正的事。但你住在河的另一邊,因此我是個英雄,殺了你是件公正的事。」

- 帕斯卡《思想錄》

雅克·卡洛特《戰爭的苦難》

raw-image

欣賞完魯本斯充滿意象的作品後,我們來到卡洛特(Jacques Callot)寫實的《戰爭的苦難》(Les Grandes Misères de la Guerre),這一系列蝕刻版畫總共有十八幅,完成於 1633 年,作品的敘事連貫地描述一場戰爭暴行,且在每幅底下刻有一段由收集家米歇爾·德·馬洛雷斯寫的敘事六行詩,圖文並茂的格式非常貼近我們所知的文字漫畫,可以說卡洛特是法國史上第一位漫畫家。

作品的第一幅,我們看到一支軍隊從列兵開始,參與戰鬥勝利後開始劫掠村莊、屠殺平民、燒毀房舍等暴行,接著被另一支軍隊發現而逮補,並處以吊刑、火刑、死亡輪各種極刑,即使幸運活下來的人也失去肢體與謀生能力,成為乞丐在路邊等死。

raw-image

倒數第二幅描繪了先前被劫掠的村民認出並殺死加害者的場景,最後一幅作品,諷刺地,畫著國王在富麗堂皇的宮中分配獎賞的結局,對比著前述的死傷與犧牲,一切似乎只是為了君王虛無的榮耀追求與利益。

raw-image

作為寫實作品,《戰爭的苦難》幾乎不加修飾地展示了戰爭、劫掠與折磨。在這時,卡洛特已經是享譽歐洲的版畫家,他的作品流通於整個歐洲,這也讓暴行能夠傳遞到那些幸運而沒有遭受苦難的人們眼中,變成「可想像的」集體記憶。在這系列作品裡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國家或是人物標記,讓它不淪為一種戰爭宣傳品,而是一部血淋淋的反戰作品。

西班牙畫家哥雅參考了卡洛特的作品而作出《戰禍》(Los Desastres de la Guerra),同樣描繪了戰爭的暴行與其帶來的災難後果。

raw-image

維拉斯奎茲《戰神休憩》

raw-image

《戰神休憩》(Mars Resting)是巴洛克時期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的作品,畫於 1640 年,在這幅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戰神不像其他作品那般驍勇,也不像前面提到《戰爭的後果》那樣懾人。祂面露疲憊,將手托在下巴間,露出無法稱之為壯碩的胴體,祂雖然戴著熟悉的頭盔,但盔甲、盾牌與其他裝備隨意丟在地上,看起來就像一位普通的中年男子,而非我們想像中的羅馬戰神。

維拉斯奎茲在年輕時就受到菲力普四世的賞識,被招攬進宮中擔任首席宮廷畫師,這時他的作品大多是榮耀君主的宮廷畫像,或是歷史事件,像是 1634 年的作品《布列達的投降》描繪一場對荷蘭的軍事勝利,在這幅作品中維拉斯奎茲將西班牙軍畫成裝備精良,而荷蘭軍隊則是組織雜亂。

raw-image

維拉斯奎茲幫菲力普四世完成了許多像這樣描繪軍事勝利的作品,但事實上,西班牙帝國在菲力普四世在位時已逐漸走向衰落,包括荷蘭在獨立戰爭中得到勝利。這讓史學家認為在《戰神休憩》這幅作品裡,隱含著對於現實的借喻,可能是表現出不受戰神眷顧的西班牙帝國已經不如以往般強盛,或者是畫家透過戰神的倦容反映歐洲長年不休的戰事。


結語

近一個世紀的戰爭為歐洲帶來深遠的影響,包括在戰爭期間,胡果·格勞秀斯建立現代國際法的論述,堅持戰爭中的人道主義原則,就是希望不要再發生《戰爭的苦難》裡出現的那些場景。而軍隊走向專業化,建立合理的補給線,也加強對士兵紀律的掌控,降低劫掠的規模。

政治型態方面,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法國、俄國與後來成立的普魯士王國都走向君主集權之路。現代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為什麼中小貴族會主動放棄特權使權力集中在君主的手中?原因之一在於長期的戰事。

經歷過這無盡戰亂的時代,以及我們今天提到的作品在各個城市流通,使歐洲產生一種集體的亂世記憶,平民與貴族寧願把一部分的自由交給大咖君主,來換取人身安全。即使在集權的十七、十八世紀也是有戰爭發生,軍隊的人數甚至是三十年戰爭的好幾倍,但傷亡與損失也不再達到三十年戰爭的慘烈程度了。



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桌遊拌飯 Boardgame Podcast
119會員
58內容數
五位玩家用聲音跟你聊桌遊。 近期開始努力經營 YouTube, 希望我們的內容可以為你帶來歡樂, 歡迎一同入席,享受遊戲。
2024/05/04
BERG 是新宿車站內的一家小咖啡廳,除了提供美味的咖啡和食物之外,也傳達自身的理念,試著將這裡打造成每個人都能舒服休憩的空間,來到新宿就來 BERG 用餐吧!
Thumbnail
2024/05/04
BERG 是新宿車站內的一家小咖啡廳,除了提供美味的咖啡和食物之外,也傳達自身的理念,試著將這裡打造成每個人都能舒服休憩的空間,來到新宿就來 BERG 用餐吧!
Thumbnail
2023/04/27
《宿怨》與《仲夏魘》導演艾瑞.艾斯特的新作品《寶可噩夢》,預告釋出的那天起我就滿懷期待,在長達三小時(體感時間更久)的電影裡,雖然有許多令人享受之處,但我感受更多的是如夢境般破碎的劇情。很明顯地,這部電影並沒有試圖解釋任何謎團,而是不斷推進阿寶惡夢般的返鄉之旅,每個場景都比上一個更加危險與詭異。
Thumbnail
2023/04/27
《宿怨》與《仲夏魘》導演艾瑞.艾斯特的新作品《寶可噩夢》,預告釋出的那天起我就滿懷期待,在長達三小時(體感時間更久)的電影裡,雖然有許多令人享受之處,但我感受更多的是如夢境般破碎的劇情。很明顯地,這部電影並沒有試圖解釋任何謎團,而是不斷推進阿寶惡夢般的返鄉之旅,每個場景都比上一個更加危險與詭異。
Thumbnail
2023/03/08
好好看!連我這種電子麻瓜也能有舒服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文筆易懂,讀完後,能稍微抓到電晶體研發與商業的發展脈絡。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東亞生產這麼多晶片,其中臺積電又是如何登基為臺灣護國神山(?),看這本準沒錯。
Thumbnail
2023/03/08
好好看!連我這種電子麻瓜也能有舒服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文筆易懂,讀完後,能稍微抓到電晶體研發與商業的發展脈絡。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東亞生產這麼多晶片,其中臺積電又是如何登基為臺灣護國神山(?),看這本準沒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烽火連天,白骨曝野,綿延的壕溝,透露著千萬士兵對戰事的哀苦與無奈,整個歐洲大平原,瀰漫著足以令人窒息的硝煙與屍臭 這是1914到1918的歐洲,是那曾經最令人仰慕的繁榮地區,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鎮,可是在戰火的摧殘下,榮華富貴都化為了泡沫,那一個個存在的生命,也如螻蟻般舉無輕重......
Thumbnail
烽火連天,白骨曝野,綿延的壕溝,透露著千萬士兵對戰事的哀苦與無奈,整個歐洲大平原,瀰漫著足以令人窒息的硝煙與屍臭 這是1914到1918的歐洲,是那曾經最令人仰慕的繁榮地區,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鎮,可是在戰火的摧殘下,榮華富貴都化為了泡沫,那一個個存在的生命,也如螻蟻般舉無輕重......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索爾尼卡〉這件作品,是1989年高中社團做校刊訪問美術老師時聽到,現在想起來那應該是第一次訪問藝術家。當時只是有個印象是戰爭畫,但是看到是抽象畫,並沒有再繼續追索。最近因為畢卡索逝世50週年的一個專案,再次接觸到這幅畫,才又重拾這幅畫的內容與背景。 真正第一次看到畢卡索的原作,是在東京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索爾尼卡〉這件作品,是1989年高中社團做校刊訪問美術老師時聽到,現在想起來那應該是第一次訪問藝術家。當時只是有個印象是戰爭畫,但是看到是抽象畫,並沒有再繼續追索。最近因為畢卡索逝世50週年的一個專案,再次接觸到這幅畫,才又重拾這幅畫的內容與背景。 真正第一次看到畢卡索的原作,是在東京
Thumbnail
波爾熱夫人被判處死刑,她被剃光了頭,扒光了衣服,綁在車上遊街。車子開往刑場,行刑後,她的屍體還被公開示眾,當地的正義之士朝著她吐口水,用掃帚去戳她。如同中世紀人們侮辱女巫一樣。宣洩著復仇的快意。
Thumbnail
波爾熱夫人被判處死刑,她被剃光了頭,扒光了衣服,綁在車上遊街。車子開往刑場,行刑後,她的屍體還被公開示眾,當地的正義之士朝著她吐口水,用掃帚去戳她。如同中世紀人們侮辱女巫一樣。宣洩著復仇的快意。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時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時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
Thumbnail
有多絕望,便會喚起多少省思。因此沉重是必要,苦悶是必要,虛無也是必要,甚至這些沉重、苦悶與虛無,都比不上真實戰場上的光景。《西線無戰事》裡,底層士兵們被過於殘酷地摧殘,有的白白犧牲不知為何,有的僥倖偷生卻終生負傷,令一切國家榮耀、民族使命或正義云云,都顯得既荒唐,又邪惡至極。
Thumbnail
有多絕望,便會喚起多少省思。因此沉重是必要,苦悶是必要,虛無也是必要,甚至這些沉重、苦悶與虛無,都比不上真實戰場上的光景。《西線無戰事》裡,底層士兵們被過於殘酷地摧殘,有的白白犧牲不知為何,有的僥倖偷生卻終生負傷,令一切國家榮耀、民族使命或正義云云,都顯得既荒唐,又邪惡至極。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在愛國主義的宣傳鼓吹下,17歲的德國青年保羅與朋友們離開學校參軍,他們滿腔熱血,期盼凱旋歸國的那一天。然而,壕溝戰的情況宛如人間地獄,在前線等待他們的是老鼠、虱子、傳染病,以及頑強抵抗的法國軍隊。保羅眼看身邊的同袍一個個陣亡,他只期盼戰爭早日結束……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在愛國主義的宣傳鼓吹下,17歲的德國青年保羅與朋友們離開學校參軍,他們滿腔熱血,期盼凱旋歸國的那一天。然而,壕溝戰的情況宛如人間地獄,在前線等待他們的是老鼠、虱子、傳染病,以及頑強抵抗的法國軍隊。保羅眼看身邊的同袍一個個陣亡,他只期盼戰爭早日結束……
Thumbnail
自古至今,強大的帝國常視擴張領土及征服「蠻邦」為必然,征服後實施的暴政則往往引發「蠻邦」的反抗,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在其鼎盛時期更是如此。而《蠻戰之森》講的就是羅馬帝國在征戰日耳曼部落時遭遇了一次嚴重失利,導致帝國擴張的進程就此止步的故事。
Thumbnail
自古至今,強大的帝國常視擴張領土及征服「蠻邦」為必然,征服後實施的暴政則往往引發「蠻邦」的反抗,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在其鼎盛時期更是如此。而《蠻戰之森》講的就是羅馬帝國在征戰日耳曼部落時遭遇了一次嚴重失利,導致帝國擴張的進程就此止步的故事。
Thumbnail
新時代的戰爭實況,藉由網路我們能時時追蹤到最新狀況。這場戰事如一齣現場直播連續劇,這樣一場無可測的鄰邦悲劇,竟展示在大眾眼前,讓觀看者更有參與感也更揪心,畢竟一個國家存亡的命運正在此時此刻決定著。雖然朋友間常因消息來源不同,光憑照片影片真真假假的傳送是很難看懂其背後的真實原委。不過對整個事件大
Thumbnail
新時代的戰爭實況,藉由網路我們能時時追蹤到最新狀況。這場戰事如一齣現場直播連續劇,這樣一場無可測的鄰邦悲劇,竟展示在大眾眼前,讓觀看者更有參與感也更揪心,畢竟一個國家存亡的命運正在此時此刻決定著。雖然朋友間常因消息來源不同,光憑照片影片真真假假的傳送是很難看懂其背後的真實原委。不過對整個事件大
Thumbnail
最初開端是從回顧希臘文明開始,然後介紹愛琴海文明到亞歷山大帝征服世界之旅…。此時課程進度已講述到「黑暗時代」。
Thumbnail
最初開端是從回顧希臘文明開始,然後介紹愛琴海文明到亞歷山大帝征服世界之旅…。此時課程進度已講述到「黑暗時代」。
Thumbnail
這三十年中有無數的屠殺發生,城堡、村莊、城鎮被毀,藝術品、文化遺產付之一炬,就像湯馬斯.霍布斯認為的自然狀態,生命是「孤獨、貧窮、骯髒、野蠻與短暫」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看到描述戰爭慘狀的幾幅作品,它們在歐陸的流通創造了一種亂世的集體記憶,深遠影響未來的歐洲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形態。
Thumbnail
這三十年中有無數的屠殺發生,城堡、村莊、城鎮被毀,藝術品、文化遺產付之一炬,就像湯馬斯.霍布斯認為的自然狀態,生命是「孤獨、貧窮、骯髒、野蠻與短暫」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看到描述戰爭慘狀的幾幅作品,它們在歐陸的流通創造了一種亂世的集體記憶,深遠影響未來的歐洲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形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