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關於《花漾女子》的想法雜燴

2021/03/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片名

  台灣片名《花漾女子》,原文片名《Promising Young Woman》,台灣譯名將時間定格在悲劇發生前,而原文片名則進一步帶我們看見另一個可能性結果,不管中英文都強調了年輕,而在影片中,我們看見的是一個年近30的打工族女性角色。主角原本是可以過上如片名所說的人生,如果她的朋友妮娜沒有出事。片名說的女子究竟是誰,是妮娜或是凱西,還是其他一樣遭遇的女性?但不可否認,她們的人生都被一群「懵懂無知的孩子」毀掉了。

關於角色

  服裝造型糟到讓人想哭泣,看起來超廉價,整個拉低影片水準。我不知道是打工族沒錢買衣服還是怎樣,不論是日常服裝還是夜店的戰袍真的全部都刻意到不行,感覺就像是隨便從舊衣回收中找幾件能穿的穿上身,完全沒考慮適不適合角色。刻意沒有不好,但也要有個度。主角在經歷好友過世後,從醫學院輟學,開始渾渾噩噩的人生,彷彿人生定格在那一刻,因此即使角色30歲,穿著少女、綁著可愛的麻花辮,房間是夢幻公主風都合理,因為主角隨著好友死亡被永遠困在大學時代。但真的很醜、很廉價,醜到很刻意,比長輩圖海報更糟糕,造型組對少女感出現認知誤差了嗎?找個品質好一點的少女風衣服很難嗎?劇中主角有透露自己在大學時期很不起眼,好像衣服品味很醜瞬間合理了,但在兒科醫生的言談中,主角似乎是風雲人物,突然輟學的事情引起不小的關注。所以主角到底是風雲人物還是風雲人物妮娜旁邊的小跟班呢?

關於類型

  早期女性復仇電影多讓女性賣弄風情,再藉由刀槍等陽具象徵閹割男性做為儀式的終結。《花漾女子》讓主角去夜店裝醉被撿屍,卻以口才造成男性的心理恐懼。最後以針筒勾起男性對於死亡的恐懼,沒有銬好的手銬如同命運的交叉點。也許要到結局才能發覺主角參加單身派對並不是為了殺死當時的加害人,如同其他主角懲罰的對象,先是給予甜蜜的誘惑,而後落入一個更大的險惡圈套中。如果夜店的男性不屈服於自身慾望,知道主角沒喝醉也不會成為男性雄風一輩子的陰影;如果當時的加害者沒有殺死主角來隱瞞當年事跡的想法,也不會有之後的名聲掃地。有別於以往女性處於弱勢地位需憑藉武器(變成另一個男性)來復仇,主角站在一個更高位的制裁者位置,甚至連肉身都是可以變成復仇的一環,如同神祇般超然。
命運的不可抗力與改寫命運
  然而,即使凱西從頭至尾將男性耍得團團轉,命運的不可抗力依舊將她推向毀滅。當初若非凱西的不在場,妮娜不需要獨自面對社會對於喝醉女性的惡意;如果凱西還執意於復仇計畫,可能就不會再見麥蒂森,進而得到當年流傳的影片。一個前途大好的醫學院學生因為好友自殺身亡後陷入絕望,一個絕望的女人要如何變得更絕望?命運先讓她墜入愛河,讓光明進入她的人生,再次將她拉進絕望中。當救贖者一夕變成加害者,使凱西不得不繼續她的復仇,徹底將自己變成妮娜,讓加害者再次「親手」殺死妮娜。
  凱西代替妮娜又死了一遍,而屬於凱西的項鍊則被傳承給另一個人。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當初凱西沒有辦法挽回妮娜的生命,甚至兇手在這之後依然過上美好的人生;這次凱西依舊讓妮娜再死去一遍,而不同於過往的是有另一個凱西替他完成了復仇。
不斷重複的女性悲歌
  在有別於某一派女性電影將強大的金手指賦予女性,讓女性在性別權力爭奪中不費吹灰之力贏得最終勝利,《花漾女子》從一開始想呈現給觀眾的並不是香豔的感官刺激或是血腥的復仇快感,而是創傷之後的生活。平日穿著粉嫩服裝的凱西,每到夜晚必須化上大濃妝、換上戰袍才能進行她的復仇行動,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如同一次自我放逐。
  最後凱西即使奮力掙扎也逃不過被悶死的命運,雖然殘酷,但卻道出了女性在社會上的種種無奈。檢討女性受害者的聲音從來不缺少,更甚至有些惡意來自相同性別的女性,喝醉被撿屍是活該、穿著暴露被騷擾是刻意勾引,好像不順著大眾期盼走,就注定得不到同情。電影點出女性的困境,在社會規則都由男性所主宰的現代,女性的每個反擊都如同走鋼索般危險。
    矮行星
    矮行星
    跟我一起看電影! 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