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就沒有要拍懷舊劇或文學劇啊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我猜)楊雅喆有意想讓自己成為《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首要創作者,所以特意用他擅長的方式與風格呈現。我感覺吳明益原著中「現實(指敘事所採之角度,而非真實歷史)> 魔幻」,但劇卻是「魔幻 > 現實」;兩者比重明顯不同。

如果楊導確有意讓魔幻 > 現實,那若用歷史或貼近原著的角度去評判此劇,就顯得有點無謂。

其實是看到近日「懷舊達人」張哲生的貼文及下面留言而有感。有人問怎麼劇沒找他當顧問呢?他回道不同不相為謀、劇組不會找他的。又說劇「污衊了中華商場和他的母校西門國小」,因此似是對此劇持負評。我乍看心想怎會這樣,懷舊達人竟對台灣近年最標榜懷舊的戲不予肯定!所以花了點時間爬文,方略領他的想法,他政治上可能比較「泛藍」(同樣是我猜)。

不可諱言,看過原著便知,威權和同性橋段,是編導所創,因此若夾帶楊導的政治與社會立場也不意外。稍微了解楊導作品者便知,他思想比較自由派(白話就是「非藍」),也許這就是導致張哲生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因。然後,兩邊支持者就又開始互酸,甚至蔓延到 ptt。

所以大家覺得我支持哪一邊?

但為何一定要選邊站?凡事都要選邊站,很煩誒。

我單純覺得,就一開始所說,若楊導有意想讓自己成為此劇的首要創作者,那用他擅長的方式與風格呈現,有何不可?況且此劇也請到原著作者吳明益來站台和背書,多次訪談中吳說過自己很認可楊導採用的方式,那不就好了嗎?

不過這又可論及那吳明益的政治與社會立場(書中並不明顯),張哲生認同與否的問題;或張哲生有沒有看過原著(我猜有),那他想法如何?抑或只是單純不認同劇組與楊導的立場?

人有自己立場,無可厚非,就算劇方與張哲生立場迥異,彼此從不同角度看事情,有歧見實在正常不過,他人又何必煽風點火。這是第一點。

第二,我覺得既然楊導擅長魔幻敘事風格,那把此劇拍的比原著更加看不懂魔幻,不才是日常?去追究符不符合歷史或原著,何必呢?魔幻寫實類的作品,從來不求觀者戴考古眼鏡去賞析。如果原著就已經夠魔幻,那楊導再把魔幻配方多加一倍,也真的只是剛好。假設劇組立意要跳脫原著框架而走自己的魔幻路線,那批評劇「亂拍一通」,不就搞笑。

第三,懷舊行為本身是唯心的,但懷念的舊事是唯物的。我感覺《天橋上的魔術師》不論原著或戲劇都偏唯心,而懷舊達人重視的是唯物(他也以此而成名),彼此本質就不同,說「污衊」有點太過。不過這也是他的懷舊觀點,雖說你的舊不是我的舊,但我猜「懷舊」可能根本不是楊導重點,他只想表達「時間」概念的可塑性,甚至藉由這個魔幻故事來陳述思想也說不定(此乃他一貫風格),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沒說錯。

從政治立場、魔幻、懷舊等角度去看《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劇,我講完了。總之,我怎麼看不重要,其實我更想說的是,就是看劇嘛,別忘了還有原著,甚至還有衍生漫畫。漫畫我也還沒看,也許等我看完了,想法又變了~

PS. 我想看阿澤家啦,樂器行耶!尤其是澤爸可是陳如山 / 阿山、四分衛主唱,竟然只有一幕,太少太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白的窩的沙龍
74會員
279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小白的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3/19
2025/03/19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文字摘錄: #魔幻寫實小說中之魔幻角色現實化# 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賴盈兆 碩士論文(2022) 《 #天橋上的魔術師# 》 本論文依據之小說『複眼人』的作者吳明益先生,於2011年亦發行另一魔幻寫實小說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2021年,臺灣公共電視頻道依此出品旗艦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
Thumbnail
***文字摘錄: #魔幻寫實小說中之魔幻角色現實化# 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賴盈兆 碩士論文(2022) 《 #天橋上的魔術師# 》 本論文依據之小說『複眼人』的作者吳明益先生,於2011年亦發行另一魔幻寫實小說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2021年,臺灣公共電視頻道依此出品旗艦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
Thumbnail
2021/03/25 天橋上的魔術師 ISBN:3079868781906 影集剛播完,雖然寫這篇的當下我還沒看完影集,不過看完小說的當下 我覺得還是先記錄下來比較好。 本來是想著先看完小說再看影集的,但因為我的動態實在是看到了太多稍稍劇透影集的部分,所以我其實已經看了兩集的影集,然後小說才排到我看
Thumbnail
2021/03/25 天橋上的魔術師 ISBN:3079868781906 影集剛播完,雖然寫這篇的當下我還沒看完影集,不過看完小說的當下 我覺得還是先記錄下來比較好。 本來是想著先看完小說再看影集的,但因為我的動態實在是看到了太多稍稍劇透影集的部分,所以我其實已經看了兩集的影集,然後小說才排到我看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忠於原著的形式與精神,什麼叫做改編?」在菲林與稿紙的場合上,作家與導演暢談起了改編這回事,談論不同媒體表現手法的特性,他們都同意文學轉譯之不易,尤其是那些被作者藏在字裡行間,若有似無、不說透的隱諱與留白。      
Thumbnail
「忠於原著的形式與精神,什麼叫做改編?」在菲林與稿紙的場合上,作家與導演暢談起了改編這回事,談論不同媒體表現手法的特性,他們都同意文學轉譯之不易,尤其是那些被作者藏在字裡行間,若有似無、不說透的隱諱與留白。      
Thumbnail
如果楊導確有意讓魔幻 > 現實,那若用歷史或貼近原著的角度去評判此劇,就顯得有點無謂。
Thumbnail
如果楊導確有意讓魔幻 > 現實,那若用歷史或貼近原著的角度去評判此劇,就顯得有點無謂。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以一個舊時代的常民集合體包裝著政治性,在那個年代看似前衛的,述說著當時不可說的:性別、白色恐怖、原住民歧視等等議題,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於,只是一直不斷覆頌,我們當代已經覺得很正常的事情。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以一個舊時代的常民集合體包裝著政治性,在那個年代看似前衛的,述說著當時不可說的:性別、白色恐怖、原住民歧視等等議題,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於,只是一直不斷覆頌,我們當代已經覺得很正常的事情。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